试探

在比赛开始时要了解对方的技术水平,体力情况、心理状态及性格是 否急躁等等。之后,马上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战术方案,果断地去使用, 还要不断地分析和改变。

挑逗

如对方性格急躁,容易兴奋,应先采用挑逗式的打法激怒对方,以消 耗对方的体力。怒气是下山猛虎,要防猛虎伤人,必须加强防守,多做躲 闪防守。如果对方进攻连连落空,就会减弱斗志,加上体力消耗,击打力 量相应就减小,这时反击效果较好。

慎重

对方以防守为主,进攻较少。采用“一逼、二假,三实打”。就是说, 先接近对方结合假动作进攻,进攻力求准确,再结合指上打下、声东击西, 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术。如果对方反攻时,宜采用挑逗式的打法,要 保持自己的体力,养精蓄锐,随时寻找机会反击对方。

(三) 根据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当自己体力消耗较大时可以多用抱缠的方式暂时调整呼吸,而且还可 出其不意地用肘膝技术给予对手以重创等。

在对抗性很强的泰拳比赛中,进攻较少,技术、体力一般的运动员反 而能胜过比自己强的对手,其主要原因在于体力分配较好,防守技术较 好,以及场上经验丰富等。所以合理分配使用体力,不消耗不应消耗的体 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分配好比赛时的体力,弱者也能战胜强者,强 者则会更强!

六、泰拳与其他拳市的不同之处

(一)泰拳是泰国社会发展的缩影

泰国古时被称为暹罗,位于气候炎热的东南亚半岛。最早的泰拳比赛 出现在1411年(见《北方纪年史》的记载),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
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开成了本民 族特有的拳术一泰拳,16世纪初的“藩蓝”是泰国拳的雏形,其技法有 头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撞、臀顶、摔绞、拳打、脚踢、膝顶、 肘击等,后来在“虎王”拍佛陀昭素时代,暹罗拳术发展至最高峰,举国 人民皆醉心新术,乃缠麻式拳斗的极盛时期。“虎王”本身酷爱拳术,曾 致力整理日趋繁杂的拳术,并去芜存菁,形成泰拳的基本体系。泰国拳由 民族艺术演变成职业体育迄今,经过各个拳场时代,泰拳为泰民族之国 技,是其精神的象征,泰拳师屡与外邦拳家高手们较斗,不论对西洋拳、 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美国自由搏击,还是海外中国武术名手等,皆 获胜果。今日泰拳蜚声国际武坛,是经过数百年来奉坛精英不断奋斗,以 及古代帝皇和近代执政者大力推行的结果。现代泰拳吸收了西洋拳击的 一些拳法技术和竞赛方法,但仍绝大程度地保留着其古老的传统技术体 系,泰拳的发展与其社会的进程密切相关,在泰国几百年的历史中,原 始战争、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直到欧洲人进入东南 亚才给其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于是泰国拳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搏斗技 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和技术体系。

(二)泰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分析

泰拳的技术结构是构造泰拳整体技战术运用的基础,相应的技术结 构,决定了泰拳的技术特点,即泰拳的功能。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在结构, 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泰国拳的技术特征。泰拳的技术体系与中国武术散手 一样,主要是以攻防技术为主,辅之以相应的摔法。在攻防技术运用过程 中,泰国拳更加注重进攻,而其防守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其主要技 术手段有:腿踢、肘法、膝击,各级别的拳手运用腿法、拳法、肘法、膝 法进攻的比例均不等,防守技术有:截击、格挡、阻击等手段,注重直接 对抗,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

泰拳在进攻技术的组成中,腿法成了主要的进攻手段,其次是拳法、 膝法和肘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有关泰拳的各类比赛的技术统计 中得到验证。

从技术统计资料来看:腿法进攻技术使用频率占48.8%,其次是拳法 占28.3%,再次是膝法占15.5%,最后是肘法占7.4%,这与比赛选手及 对手的具体情况有关:腿、拳进攻均在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时运用,实战中
双方从对峙到进攻的情况最多,这决定了腿、拳的进攻次数,泰国拳的腿 法训练非常独特罕见,各拳馆拳手所踢沙袋为水牛皮制成的坚固沙袋,以 踢击树干来练习腿部的硬度,更有甚者把香蕉树茎锯成40 ~ 50厘米的一 段,然后抛向空中用脚踢。而肘、膝的攻击则在近距离时运用,双方贴近 或缠抱的情况相对较少,于是膝、肘的进攻亦相对较少。泰国拳的这种缠 抱后用肘、膝的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泰国拳的“内围”技术较其 他国家的拳手运用熟练,在比赛中屡见成效。泰国拳手在练习时采用腹 式呼吸来增强抗击打能力,比赛时采用缠体进攻。比较各国的搏击对抗 性项目来说,肘、膝技是泰拳的独特技术,虽然中国散手在比赛中也可 以使用,但是运用很少,而且技术还很不成熟。泰国拳在比赛中进攻凶 狠、硬打硬架、意志顽强,以及其特有的“内围”技术,充分调动身体 利用的各个部位参与攻防的行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

(三)泰拳的技术特点

泰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决定了其具有相应的技术特点,这也是泰国拳 能够推广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所喜爱的原因所在。其技术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泰拳动作简练,注重实用

由于受到泰国拳竞赛规则的制约,规则规定了 “能够削弱对手的能 力”的进攻才能得分,这使得泰拳的技术及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干 简练实用,与其他搏斗性项目相比更加崇尚进攻的力度,显得残酷刺激, 另外,从泰拳的技术结构看,它的腿、拳、肘、膝的进攻凌厉干脆,防 守多以阻截为主要方法,防守反击硬打硬攻是其主要的战术意图,这也 决定了泰国拳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正是因为技术动作的简练,没 有复杂的战术组合,所以它显得容易推广,又因为实用,使比赛时的对 攻更加激烈,以及对人们原始本能的唤醒与激发,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 泰国拳的对抗比赛中,其竞技能力表现为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的有 机综合,但技术和和技能的发挥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要求技术 动作简练、注重实用。

泰拳要求拳手具备顽强的抗击打能力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 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 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 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延缓疲劳出现。在激烈的拳斗中,抗击能 力强的拳手能及时反击,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抗击能力差的选手, 往往是一旦被对方的重拳重腿击中,则导致技术失调,体力下降,最终 一败涂地。

从资料统计和比赛情况可以看出,泰拳手与其他国家的选手比赛,一 般前两个回合在体能还没有下降时,很难分出胜负,泰国拳手一场的比 赛中躲闪的次数十分有限,多采用堵截或硬挡技术,并且迅速反击,与 对手展开对攻,其身体被击打率平均为30.8次/回合,但是在后几回合, 泰国拳手越战越勇,体能几乎没有下降的趋势,攻击力度仍然不减。而 其他国家的选手体能下降明显,击空或无力击打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 见,泰国拳手的抗击打能力十分顽强,这也是泰拳在世界搏击中极少落 败的原因之一。反观中国散手的比赛,就很少看到激烈的对攻场面,而 是多以避实就虚实施巧得点获胜。

泰拳战术意图十分明显

泰拳技术结构决定了战术的具体运用。相比中国散手,其战术简单、 讲究实用。在与中国选手比赛中获胜贏得金腰带的拳手中有4人是泰国拳 手,他们的各场进攻次数为129、154、175、201,分别占各场双方攻击 总次数的44.0%、40.0%、44.2%、36.1%,均未超过50%,进攻次数明显 少于别国选手,这显示泰国拳手进攻的实效性较高。从统计资料分析发 现,泰国拳手每次进攻的力量很大,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与泰国拳的竞赛 规则有极大的关系,使对方能力削弱必须用较大的力量,且攻击部位合 理,重创对手才能完成。

从录像资料可以看出泰拳的战术意图十分明显,一种是运用重力击打 来取得胜利,一种是奋力贴近对手运用“内围”技术重创对手来取得胜利, 而且,泰国拳手多采用对攻的形式进行比赛,很少出现距离防守的情况。 泰国拳手的身材较欧洲选手矮小。从统计的数据看,他们的攻击次数明显 少于其他国家的选手,却能够充分运用规则的得分规定,采用硬打硬架与 对手对攻以重力击打对手来取得胜利,显示出雄厚的功力。在72.5公斤 的比赛中,荷兰选手最终被踢断手臂而不能再战。而其他对抗性格斗项目 包括中国散手更注重战术组合的随机运用,每场比赛都预备了好几个战术 组合供运动员选择运用,比较泰国拳而言显得更为灵巧。

浏览6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