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是泰国民族的传统技击项目,是泰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泰语 叫“摩易拳”。泰拳有500多年的历史,并有七八十年的职业化历程,以 “手足并用,肘膝交加”的立体进攻而被称为“八条腿运动”。在无数次与 世界各武术流派较量中,泰拳大获全胜,所以被誉为“500年无敌手”。虽 然如此,其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竞技项目它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
(一) 泰拳手社会地位较低,安全保障较差
泰拳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残酷性和冒险性。大多数拳师不仅要受皮肉之 苦,而且还要冒生命危险。以往,因为没有标准擂台、拳套、规则,加之 拳赛非常残酷,拳师的伤亡率极高。今天,泰拳比赛的措施已有很大的改 进,拳师的生命也有所保障,但因泰拳比赛异常凶猛激烈,残废事故还是 难免。现在全泰国每年约死亡两名拳师,而受伤者则难以计数。与足球运 动在巴西、法国等欧美国家的高地位一样,泰拳手们在大多数泰国国民的 眼中是给人带来刺激和欢愉的工具。他们在比赛中就像是一架永不疲倦的 机器,不断机械地交替着进攻和防守。最让人惨不忍睹,也是最令人敬佩 的是,即使是被对手打得血流如注或是晃晃悠悠,泰拳手们还是以超乎常 人的坚强意志战斗到最后一刻。
泰拳只注重勇往直前,强攻硬取,而形成其动作速度较慢,预兆大、路 线长、隐蔽性较差的不足。在实战对抗过程中,如果技术动作预兆太大, 就给对手创造了足够的躲闪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依靠有效进攻得 分,反而会被对手抓住机会反击得分,影响比赛的结果。
(二) 泰拳一味崇尚进攻,比赛战术单一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老是用同一种战术、同一种打法,很快就会被对 手摸清你的套路和规律,这样对手就会对症下药,专出克制你的技术动作
的动作,这样下来,整个比赛就打得很被动。
泰拳比赛是一项互以对方积极动作为标准的斗智、斗技的对抗性项 目。泰拳比赛讲究“斗智、斗技、斗勇”,而战术应用就是一个斗智” 的过程。从现行规则和比赛发展的趋势来看,战术的正确运用是取得比赛 胜利的关键环节。正如我国武术教育家、著名武术教授、当代“武林三泰 斗”之一的张文广教授指出的“搏击格斗比赛双方除了击打技法的较量之 外,更重要的是思维上如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种不同战术以智取胜”。 我国散打界高手柳海龙也指出搏击格斗是双方智力、体力、技术、技 巧和心理意志的综合抗衡,强调智力是诸多因素中的关键,所有的行动都 受思想的指导控制。要使泰拳水平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多注重 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自古以来,兵家均以谋为本,明代刘伯温《百战奇 略》中说:“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必为战败。”《孙子兵法》中说:“善 攻者势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干九地之下。”这些圣典都对进攻与防守描 述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今后的泰拳教学训练中,应该加强对战术的研究与分析,突 出战术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三、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比赛
心理现象充满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而体育运动心理学是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运动场上,每个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和出色的表演,无时无刻不在伴随 着各种心理活动。他们时而情绪高涨,时而心灰意冷;时而气愤,时而兴 奋;有时又会因一个失误而悔恨。因取胜而喜悦,这都是心理现象的充分 体现。
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会产生形色色的心理现 象,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活动。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有 赖于运动员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发展,比赛时技术水平 的发挥,胜利的取得,往往取决于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而稳定的 情绪,清晰而正确的思维。
高水平的运动竞赛被认为是运动员心理能力的竞争和抗衡,尤其在双 方实力相当和比赛成绩交替上升的关键时刻,就看谁的心理状态稳定,谁 能稳定发挥技术水平,夺取最后胜利。因此,临场保持最佳心理的竞技状 态,对运动员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运动心理学正是研究并帮助解决这方面 问题的科学。它通过着重研究人体对激烈角逐场面保持最佳状态反应的规 律性,不仅能引导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当时的关键事物上,而且还能因 势利导地稳定运动员的情绪,使他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去争取最好成绩。
下面我们从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谈谈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比赛。
(―)赛前
在运动竞赛开始前,为了夺取优异的成绩,运动员不仅要进行身体、 技术、战术准备,而且必须进行各种心理准备。实力相当,水平相距甚小 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谁胜谁负,赛前心理准备是极为重要的。赛前心 理准备的任务,主要在于形成运动员赛前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便在即将来 临的激烈紧张的比赛中,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体力、技术、战术水平,取 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在比赛开始之前,我们要有绝对的自信,要相信自己有绝对的能力战 胜对手。要充分利用观众的积极效应,为自己的自信心进行强化,从而提 高在比赛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千万不能产生恐慌、胆怯,一旦 这种心理现象出现,就会导致技术运用的失误,出现里外不一,甚至失败。
(二)赛中
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对比赛的结果影响很大,良 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战术水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 保障。
在泰拳比赛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种局面或者说现象,即我方处干优势 或处于劣势。通常情况下,当我方处于优势而对手处于劣势的时候,我们 要利用好目前有利于我方胜利的气势,继续打下去,乘势追击。调整好心 态,稳扎稳打,千万不可轻敌和放松警惕。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在擂台上由于开场就被对手得分或被 裁判判误等种种原因而处于劣势时,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暂时性的得分落后 或受到对手的重创而心情急躁起来或焦虑不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就容易自乱阵脚,技术动作发挥不稳定,战术运用不合理或运用不出来。此 时要做到乐观,不急不躁,始终如一。可以利用调整呼吸来调整自己的状 态和心态,可以利用逆境来激发出我们坚强的斗志,相信自己好戏还在后 头,最终胜利的一定是自己。
(二)赛后
由于比赛的成功或失败都会使运动员在比赛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 活动,伴随着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对运动员比赛后的心理状态需要加 以分析,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心理调整,如果忽视这一 点,就很可能对今后的比赛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有的可能因一次比赛 失败而造成心灵上的严重创伤,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过早地终止了运动 生命;有的成功者则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荣誉,骄傲自大,而昙花一现,再 也无法提高运动成绩。
如果比赛胜利,我们应把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强、平时努力训练和教 练训练方法科学,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产生荣誉感,并期望继续成功;反 之,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任务简单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就不会产生 荣誉感,对今后的成功无把握、无期望。
如果在比赛中不幸失败了,我们应该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或者任 务较难,这样我们就不会产生羞耻感,并会期望以后的成功;反之,如 果我们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就会产生羞耻感,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 尽量避开类似的任务。这样不利于运动员的发展,甚至会提前结束运动 员的职业生涯。
在泰拳运动比赛中,心理现象和意识反映,都必须在稳步发展的基 础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充分树立良好的信心,提髙实际操作能力,条 件反射机制才会更好地作用于自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才华才可能显现。 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客观有针对性地制汀一系列运 动计划,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和比赛的战略战术。只有认清它们的共性 和个性,才能够避免自我欺骗和妄自尊大及操作过程的盲目性。心理现 象和意识反映在运动和比赛中所占位置是关键的,共同影响着成功与否。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和比赛成功的动力,快速准确的意识反映,是获 取胜利的保障。
总之,在泰拳运动员的选才时,都需要以选手各种心理指标的测试为依据,训练中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促使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提高训 练效果,加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赛时,更需要运用心理学 的原理,进行赛前准备,开展赛中心理战术,作好赛后心理调整,以保证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和继续提高,以及争取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浏览1,2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