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摔跤训练和比赛时,注意力要集中,对所承担的负 荷和动作,要有思想准备;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腰、腹 肌的协调性、反应性;要加强腰腹肌的力量;正确掌握技术动 作和运动量;力量练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2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由于长期反复的机械力作用于肌肉、筋 膜、钿带、关节囊的结果。
慢性腰肌劳损常常表现为刚进人训练时腰部会有酸痛、发 胀的感觉,在训练过程中这一系列症状有所减轻,但腰部力量 减弱。训练结束后腰部酸痛、发胀的症状加重。经短期休息或 平卧后疼痛可以缓解。
处理
理疗。可做神灯、周林频谱治疗仪、超短波治疗机等 理疗。每日2次,每次20 ~ 30分钟。
按摩。对腰部劳损引起的腰肌痉挛和组织粘连行之有 效。理疗后用揉法按摩10分钟,再行弹筋、理筋等手法,配 合穴位按摩法。对察挛者施用推法。
体疗。加强腰腹肌锻炼,如各种桥的练习,这对增强
肌肉弹性和耐力,提高脊柱的灵活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一 定的帮助。此外,有慢性腰痛的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应注意 腰部肌肉放松和伸展,严禁让别人用脚踩在腰上进行放松按 摩,以免加重腰痛。
伤后训练
持续性腰痛者应暂停腰部及体前屈运动。要根据腰痛严重 程度及训练后的反应安排运动量和强度。每次训练时间不宜太 长,训练内容要多样化,不能“单打一”。
预防
经常进行改变体位的交叉训练,使不同肌群有轮换休息的 机会,减轻疲劳和预防劳损;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腰、腹 肌训练。注意循序渐进和训练节奏,以防肌肉疲劳积累;进行 腰部用力较多、负担较重、活动幅度大的动作练习时以及伤后 训练时,应佩戴护腰或宽腰带;积极开展训练前后和赛前、赛 后的自我按摩或相互按摩等。
- 6. 3上肢损伤
上肢损伤在摔跤运动中的发生率也相当高,且以肘关节软 组织损伤为多见。
处理
如果在场地上出现肘内侧软组织损伤,应让运动员试着活 动一下,看是否臂折或脱位。如果排除了臂组织损伤,就要确 定肘部疼痛部位,让伤者伸直上肢,然后侧向扳动前臂,与健 侧对照,观察是否有异常活动,以排除肘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无论肘关节软组织损伤程度如何,首要的处理方法是立即冷敷 并加压包扎,然后送医院,并向医生报告现场进行侧扳试验的 结果,供医生诊断参考。
在治疗中,损伤的早期(24~48小时内)应冷敷、外敷止 血防肿药,停止伤肢的活动,禁止按摩。在损伤的中晚期
(48小时以后)结合药物、理疗、按摩,以活血化淤为原则。 此时肘关节应开始活动,以免出现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一般两 侧肘关节温度一致,是肘部按摩、活动开始的标志。按摩手法 有推、揉、分筋、理筋、点穴、肘关节屈伸运动等手法。症状 缓解、痛点集中之后,一般用强的松龙痛点封闭效果良好。在 受伤一月后,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的肘关节练习。
伤后训练
急性期过去后、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才能开始训练,要经过 2 ~3个月才能正式练习。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负荷强度,避 免做重复受伤动作的练习,如后手翻、倒立支撑等动作。伤后 训练安排不当或活动过早,容易造成关节松池及慢性损伤。因 此,要加强前臂肌肉力量及伸腱性练习,练习时要使用保护工 具,如护肘及粘膏支持带。
预防
上肢有肌力是预防上肢损伤的关键。常规看,不仅要加强 上肢肌力,而且要使屈、伸肌力对比合理。屈肌力应是伸肌力 的两倍左右。因此,要做好准备活动,加强上肢肌力练习。此 外,还要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矫正错误动作,加强保护。
膝关节损伤
在摔跤运动中,膝关节的急性损伤以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较 为多见,而慢性损伤则以髌骨劳损为多见。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处理
现场进行伤情检查很重要,如侧扳试验。因为在刚损伤 时,正好处于一种痛疼休克期,伤者对伤部的疼痛感觉不敏 感。因此,此时进行侧扳试验,教练员自己可以掌握运动员损 伤的轻重程度。
现场处理的方法是,反复冷敷并且轻微地活动,了解疼痛
部位。如出现重度急性膝关节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应立即停止 活动,送医院检查。
损伤早期的治疗着重于止血、止痛和保护受伤韧带不致进 一步加重损伤。应加压包扎,并将伤膝固定于微屈位,外敷活 血止痛中药。
轻者,伤后2~3天可开始步行锻炼,用舒活酒作按摩治 疗。每日练习直膝抬腿及负重直抬腿、抗阻直膝抬腿2~3 次,总时间为40 ~ 50分钟。
重者,伤后3天伤膝可以配合按摩并开始轻微的活动,如 每日做2 ~3次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一周后可增加直膝抬 腿练习,并逐渐过渡到负重直膝抬腿练习,同时加大按摩力 量,增加按摩手法,还可配合外用和内服舒筋活络中药。2~3 周后开始练习走路,继续按摩治疗并增加弹筋手法,开始练习 膝关节屈伸运动”并逐渐过渡到屈曲位抗阻伸膝练习。
如果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一般可能还会伴随轻度 半月板、十字軔带的损伤,对于这种联合伤,手术治疗可能更 为理想。
伤后训练
在恢复训练中,弹力绷带及粘膏支持带的应用对于膝关节 有一定的帮助。当一般力量练习1~2周后,就可以在粘膏带 及弹力綳带支持固定下参加一般训练。参加一般训练2 ~ 3周 如无异常反应,伤处无深压痛,肌力亦基本恢复正常,即可完 全去除支持带,恢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预防
对于膝关节侧副钿带损伤的预防,重点要放在下肢肌力训 练上,尤其是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股绳肌的肌力练习。股 四头肌与股绳肌的肌力对比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股 四头肌肌力是股绳肌肌力的两倍左右。在运动场地上,要严格
检查设备,如垫子的软硬度、垫子块之间的接缝等。此外,在 训练安排上,当持久专项训练出现动作反应迟钝时,应停止基 本部分练习,预防因动作不协调而致伤。
髌骨劳损
髌骨劳损系髌骨周缘肌腱装置的慢性损伤性病变及髌骨软 骨病。
处理
对于髌骨劳损,按摩疗法效果好,可擦摩、揉捏股四头 肌。穴位按摩取血海、梁丘、阿是穴。在髌骨周缘用弹筋、 刮、切等手法,脂肪垫区用拇指按压法,手法强度从轻到重, 最后搓和推摩股四头肌及其肌腱。按摩方向是前、外侧宜由上 而下,内侧宜由下而上。此外,局部封闭、针灸、理疗以及外 敷活血养血、活络止痛中药,都有一定疗效。痛点注射强的松 龙收效快,但不宜连续多次使用。
伤后训练
对于初期髌骨劳损、症状尚轻,仅在训练开始和训练结束 以后以及大强度训练中出现膝软膝痛者,应及时调整训练,暂 时控制或减少跳跃量和膝关节半屈曲位扭转发力动作。对于进 行半蹲位发力的动作即出现膝痛者,一般应停止训练,进行治 疗。优秀运动员可练治结合,即酌情减少训练时间和减小运动 强度,停止或部分停止半蹲位发力动作练习,同时加强身体其 他部分的全面素质锻炼。在不加重疼痛的情况下可加强股四头 肌力量练习,如静蹲、快速全蹲起立等。对于做任何膝关节活 动都出现膝痛者,宜停止训练进行体疗。静蹲“站桩”是一种 较好的体疗方法,站桩时要求双膝呈120度半蹲位,由每次蹲 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蹲20分钟,并由不负重站桩过渡 到负重站桩。
预防
对于髌骨劳损的预防,要注意训练节奏,循序渐进,掌握 正确的动作要领。对于出现的早期髌骨劳损症状,要及时治疗处理。
踩关节报伤
处理
伤后应立即进行冷敷及压迫止血。轻度扭伤者,在冷敷止 血、加压包扎后,可以用粘膏支持带及弹力绷带固定支持,继 续进行上肢或其他部位的练习。训练结束后,可外敷24小时 的新伤药,并将踝关节包扎于轻度外翻背屈位。2 ~3天后伤 足可进行行走练习,同时配合按摩、理疗,1~2月后可基本 痊愈。较重的扭伤者,在现场压迫冷敷止血后,应完全停止活 动,外敷新伤药后将伤足固定于轻度外翻背屈位,3天后在继续 固定的同时,配合按摩、理疗,同时让踝关节做轻微的活动。
伤后训练
急性期应当抬高患肢,制动休息。一旦肿胀、疼痛开始缓 解时,要积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及屈伸活动,如踝关 节屈伸、提踵、走路等。解除固定后,在弹力绷带或护踝的保 护下,逐渐参加一般练习。重压患处无疼痛、踝关节强迫内翻 试验亦无疼痛时,可完全去除支持带恢复正常训练。
预防
平时重视踝周围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负 重提踵、跳绳、足尖走路等练习。准备活动要充分,提高跑跳 的技术水平,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易 伤者可在运动前作局部按摩,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韧带的柔軔 性,增大关节活动幅度,在训练和比赛时应戴护踝。
肩锁关节损伤
肩锁关节,由肩胛骨肩峰关节面与锁骨肩峰关节面构成。 关节面覆盖一层纤维软骨,关节囊松弛,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关节钿带有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
处理
对于严重损伤者,伴有严重肩锁关节畸形,原则上应完全 停训而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摔跤运动员,也可在采用手法整复 后用胶布固定进行保守治疗。对于较轻的损伤,应注意加强弹 力绷带固定,减少肩部活动六周以上。此外,理疗、针灸、按 摩、外敷中药或痛点封闭,效果都较好。
伤后训练
急性期暂停训练。急性期过后,逐渐开始做肩关节下垂放 松的回环、旋转及举臂等活动。症状完全消失时,可做负重练 习。慢性期可做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但应避免引起某些疼 痛的动作。专项训练开始,动作难度要小,局部负担可以改变 技术动作形式,以减轻局部负担量。应注意加强三角肌、斜方 肌等相应肌肉的牵拉练习,注意发展小肌肉的力量及肩关节的柔 韧性,但以不能引起局部疼痛为原则。训练前后要做局部按摩。
预防
平时要加强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的训练,摔倒时要迅 速做团身滚翻动作,减缓暴力冲击。
小结:
本讲主要阐述了儿童少年摔跤运动员损伤发生的原因、预 防措施、处理方法及伤后的康复训练。通过本讲学习应能对摔 跤运动中出现的常见损伤进行急救和一般处理,并掌握预防方 法,以及了解如何进行伤后康复训练。
在儿童少年摔政运动损伤中,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 等,要求学员掌握止血消毒和包扎技术,并能给以适当的药物 治疗,以防止感染。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关节韧 带扭伤,以及骨折和脱位等,掌握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 肢、固定技术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并能进行抗休克处理。对摔跤运动中常见的颈部、腰部、上肢、下肢以及肩部的损伤,能 进行正确的处理和伤后康复训练,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浏览6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