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比赛区内使用方法将对手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二、 在比赛区内将对手摔倒后,自己踏人或跌人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对方着地与进攻者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把对手摔倒着 地以前,自己踏人或跌入保护区,判失1分。

三、 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人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喊“停”,判出界者 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地中央重新开始比赛。在使用方法过程中,进攻者 在比赛区,双方在保护区而被摔倒,判进攻有效。

四、 踩着对手的脚进攻,或松开对手的脚后即刻进攻,判进攻无效。

五、 抓着对方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六、 场上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再进攻无效。

七、 将对手摔倒着地与计时员鸣哨或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

第九条犯规

一、 侵人犯规

(一) 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

(二) 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者。

(三) 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方者。

(四) 用脚踢、弹对方小腿中部以上者。

(五) 按压对手眉口之间的面部、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

(六) 两手搂抱对方头、颈者。

(七) 已将对方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八) 将对方抱起后,对方已失去控制能力时,把对方的头朝下垂直摔 下去,有意伤害对方者。

注:无意中轻微撞击对手,或抬脚稍高轻微踢、弹对方而无意伤害对方 者,场上裁判员应提醒注意,可不判犯规。

二、 技术犯规

(一) 场上裁判员发出“开始” 口令前或发出“停” 口令后,仍进攻对 方者。

(二) 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者助手干扰比赛或在场地内指导运动员者。

(三) 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四) 比赛进行中,由于处于不利情况而要求暂停者。

(五) 比赛中抓对手裤子者。

(六) 把袖和直门连在一起抓把者(串糖葫芦)。

(七) 比赛中运动员佩戴饰物者。

第十条消极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不积极主动进攻,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为消极。

下列为消极的具体表现:

一、 比赛进行中,一直不让对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对手;故意往后 退或向前推对手,无进攻意图者。'

二、 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而被对手抓住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仍 有意逃避、不积极抓握、进攻对方者。

三、 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方法,故意拖延时间者。

四、 主动退入保护区,或假借对方的动作退入保护区者;故意把对手推 入保护区者(由于真正使用动作方法进人保护区不属消极)。

五、 用头顶住对方,有意拖延时间者。

六、 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者。

第十一条罚则

一、 在比赛前3分钟内,三次点名未到者,或点名报到后,未经请假擅 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者,按该场弃权论处。

二、 凡犯有第九条第一款“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 予劝告、警告或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三、 凡犯有第九条第二款“技术犯规”之一者,裁判员应及时给予劝 告;如劝告无效,则给予警告。

四、 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果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 停止比赛,按规定予以处理;如果对犯规者不利,则不停止比赛,等这一进 攻动作结束后再停止比赛,按规定予以处理(如果犯规者把对手摔倒则不得 分,如果犯规者被摔倒仍判对手得分)。

五、 由于一方运动员犯规,致使对手受伤而不能参加比赛,裁判员可根 据情节轻重,取消犯规者该场比赛资格或全部比赛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 场胜利。

六、 两个单位的运动员为了挤掉其他运动员或其他比赛队的名次,有计 划地进行非竞争性比赛,应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

七、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采取消极态度逃避战斗时,场上裁判员可停止 比赛,对消极运动员(一方或双方)进行教育、劝告,劝告无效则给予警告。

八、 运动员持续消极20秒钟,即警告一次;在第一次警告后,进行第 二次、第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给予劝告。

九、 全场比赛中,如一方运动员受到一次警告,则判对手得1分。一方 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并取消被罚者的技术分。

第三章评定胜负和计分方法 第十三条评定胜负和计分方法

一、 采用三局两胜制,一场比赛分三局,胜两局者获得该场胜利。如果 三局中有两局摔成平局,另一局胜者获得该场胜利。

二、 每局先得2分者获得该局胜利(不论时间到不到2分钟)。

三、 一局中未得2分时,规定时间结束,判得1分者获得该局胜利。

四、 一局中双方各得1分,或双方未得分,则判为平局。

五、 三局比赛结束后,双方出现平局时,加赛一局,先得分者获得该场 比赛胜利。如加赛局时间结束后仍为平局,抽签决定胜负。

第十四条计分方法

一、 每场比赛应有一名场上裁判员在场上执行裁判工作,两名侧面裁判 员分别坐在对角,协助场上裁判员进行工作。

二、 比赛中每摔一跤,场上裁判员应喊“停”,两名侧面裁判员应根据 运动员的倒地情况,迅速表示自己的意见。场上裁判员根据两名侧面裁判员 的意见作出最后的决定,并及时用手势判定某方得2分、1分或互不得分。

三、 两名侧面裁判员与场上裁判员的意见有分歧或有疑难问题时,应请 示裁判长,研究后作出决定。

四、 两名侧面裁判员中有一人认为某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为时,应及 时举起与该运动员服装颜色相同的牌子,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判员 同意侧面裁判员的意见,#进行判定。

五、 场上裁判员认为k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为时,在征求某一侧面裁 判员的同意后,即可判定。

六、 根据场上裁判员每次宣布的得分,进行公开示分。

七、 每场比赛结束后,与记录员核对比赛成绩。

第四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五条裁判人员的人数

一、 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 ~ 2人。

二、 每组裁判长1人,裁判员5 ~6人,记录员、计时员、挂分员和检 录员各1名。

三、 编排记录组组长1人,组员3 ~4人。

四、 宣告员1人。

五、 医务人员若干人。

注:根据比赛规模可酌情增减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人数。

第十六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总裁判长

(一)领导裁判人员,负责裁判组的组织工作。

(二) 比赛前对场地和设备进行总的检查。

(三) 当裁判员的判定不一致时,可作最后决定。

(四) 裁判员或运动员不称职或发生严重错误时,可建议大会作适当处 理,必要时可停止裁判员的职务,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五) 如遇特殊情况(大风、大雨等)影响比赛时,可决定是否继续进 行比赛。

(六) 审核、签署和宣布竞赛成绩。

(七) 比赛结束后,及时作出书面的工作总结。

二、 副总裁判长

协助总裁判长领导裁判组的工作。

三、 裁判长

(一) 领导一个裁判组的工作。

(二) 比赛前,检查本场比赛用具;比赛结束后,负责收集记录表并审 核和签署“摔跤记分表”。

(三) 遇裁判工作发生疑难问题时,可提出意见并与裁判员研究,及时 作出决定。

四、 场上裁判员

(一) 检查运动员服装。

(二) 每场比赛中,指导运动员在场上的行动,并指令比赛开始、终了 或暂停口令。

(三) 在比赛中决定运动员得分、犯规、消极逃避和处罚。

(四) 依据记录,宣布比赛胜负,签署本场比赛的“摔跤记录表”。

五、 侧面裁判员

(一) 对比赛中每一跤的胜负情况,表示自己的意见。

(二) 观察运动员在场上的行动。如出现消极逃避和犯规情况,应及时 向场上裁判示意。

六、 记录员

(一) 称量体重时负责记录工作。

(二) 临场记录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得分、犯规等,并整理出该场比赛的 结果。

(三) 每场比赛结束后,整理好记分表,并向场上裁判员报告比赛结果。

七、 计时员

(一) 根据场上裁判员发出的开始和暂停的口令计时。

(二) 比赛时每隔一分钟报告一次时间。

(三) 用锣或哨声报告每局终了。

每局比赛开始前两秒钟,发出准备开始的信号。

遇有特殊情况(如运动员受伤需治疗等),根据场上裁判员的指示, 扣出暂停时间。

八、 挂分员

(一) 根据场上裁判员每次宣告的得分,进行挂分工作。

(二) 每局、每场比赛结束后,与记录员核对比赛成绩。

九、 检录员

(―)比赛前10分钟,召集运动员点名,指定双方运动员服装颜色,并 检查运动员的指甲及服装等情况。

(二) 通知运动员入场,并指定运动员比赛的场地。

(三) 向裁判长和宣告员报告出场比赛或弃权的运动员姓名。

十、编排记录组

(一) 审查运动员报名单。

(二) 负责赛前的编排,比赛进行中的成绩登记和比赛结束后的整理工 作

(三) 准备好竞赛用的记录表格,审査比赛成绩,排列名次。

(四) 登记各级别被录取的运动员姓名,并准备好奖品。

(五) 参加称量体重工作。

注:编排记录组组长领导编排记录组的工作。

十一、宣告员

(一) 摘要介绍竞赛规程和规则。

(二) 介绍运动员的单位、姓名和级别,报告每场比赛的结果。

(三) 负责临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二、医务人员

(一) 审核运动员的“体格检查表”。

(二) 参加称量体重工作。

(三) 负责竞赛中的急救工作,并决定受伤运动员能否继续参加比赛。

第五章裁判人员的分工与手势

第十七条裁判员分工

一、 每场比赛应有一名场上裁判员在场上执行裁判工作,两名侧面裁判 员分别坐在两个对角,协助场上裁判员进行工作。

二、 比赛中每摔一跤,场上裁判员应喊“停”,两个侧面裁判员应根据 运动员的倒地情况,迅速表示自己的意见。场上裁判员根据两个侧面裁判员 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并及时用手势判定某方得2分、1分或互不得分。

三、 两个侧面裁判员与场上裁判员的意见有分歧或有疑难问题时,应请 示裁判长,研究后作出最后判定。

四、 两个侧面裁判员中有一个认为某方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动时,应 及时举起与该运动员服装相同颜色的牌子,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判 员同意侧面裁判员的意见,应进行判定。

五、 场上裁判员认为某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为时,在征求某一侧面裁 判员的意见后,即可判定。

第十八条裁判员手势

一、场上裁判员手势

(一)比赛开始:比赛开始前,两臂向两侧斜下举,手心向前,将场上 双方运动员分开,并喊“预备”。然后,两臂(内旋)在体前交叉摆动的同 时,发出“开始”的口令(附图1)。

图片1

(二)比赛中的暂停:一臂(右臂或左臂)向前伸直,指向运动员(拇 指在上),同时发出“停”的口令(附图2)。

图片2

(三)得分:一臂平举(右手或左手)指向得分的运动员(拇指在上), 而后屈肘,前臂上举,并以手指示分。得1分伸出食指,得2分伸出食指和 中指(附图3)。

图片3

(四)平跤:两臂体前交叉摆动,手心向后(附图4)。

图片4

(五) 征求判罚消极意见:一臂侧平举,五指并拢反复屈肘摆动,手心 向上表示穿红色服装者消极,手心向下表示穿蓝色服装者消极。

(六) 劝告:一臂屈肘侧上举,五指并拢,靠近受劝告的运动员(附图 5)。

图片5

(七) 警告:一臂屈肘侧上举,握拳,靠近受警告的运动员。

(八) 全场终了,判定胜负:面向裁判长(裁判员在中间、运动员分别 在两侧),裁判员将获胜运动员的手向上举起。

二、 侧面裁判员手势

(一) 得分:对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情况用给分牌公开打分。

(二) 平跤:两手在腹前交叉。

(三) 消极:举起与该运动员的服装相同的牌子。

(四) 发现必须暂停的情况时,应举白牌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 判员没有看到则起立。

(五) 举牌时,一臂前平举,牌子直立。

三、 记录符号

(一) 得分“1”表示得1分,“2”表示得2分。

(二) 劝告:“V”。

(三) 警告:“X”。

(四) 先得技术分或先受劝告,警告“〇”圈起来。

第六章比赛场地及服装

第十九条比赛场地

一、比赛区为8 ~ 10m见方的场地。场地四周用不同颜色标出5cm宽的 界线,界线包括在比赛区内。界线外有2m宽的区域为保护区(附图6)。

图片6

二、比赛区和保护区均应铺上垫子,每块垫子长2m,宽lm,厚8~ 10cm。

第二十条服装

一、摔跤衣

(―)摔较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把部位要缝得稍密。

(二) 摔跤衣为中号规格尺寸。大号和小号规格尺寸,按中号尺寸增、 减4cm,袖口尺寸增、减2cm。特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cm,袖口增加6cm (附 图7)〇

(三) 摔跤衣外层分国红色和天蓝色两种颜色。袖口、两侧、前襟(宽 3cm)及下口(宽2cm)的边缘要有花纹。颜色要美观、大方、协调,并有 民族特色。

(四) 摔跤衣的腰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与摔跤衣相同,腰带固定在背后至两侧,带子固定部分和悬离部分为:特号4.40m,大号3.7〇m,中号 3.40m,带子宽 2.50cm。

图片7

(五)表演摔跤衣规格尺寸与比赛摔跤衣相同,但外层应用绸缎。

二、 摔跤裤应是紧身、瘦腿,有拉带,与摔跤衣颜色相同。

三、 摔跤鞋应是高拗、软底。

附表1摔跤运动员称量体重记录表 附表2摔跤记分表 附表3摔跤成绩

记录表

附表1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称置体重记录表

级别 第 组 年 月 日 时














































单位姓名体重(公斤)备注

第一台 记录员  裁判员

附表2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摔跤记分表

第 组 赛 场 年 月 日时






































































得分、劝告、瞽告

结果

一局二局三局



V2,3,4,5,6,

裁判长  裁判员  记录员

附表3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摔跤成绩记录表

级别 赛 _年__月_日 地点





























































































































































































































比赛成绩
12345678
1
2
3
4
5
6
7
8

总裁判长  记录组长

参考文献

纪富礼.中国跤——迅速灵巧的克敌技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1994

李保如、宋守今.中国式摔跤精粹.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黄斌.中国式摔跤.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宋兆年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古典式自由式摔跤.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杨汀南.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81

张连强、马忠义.现代摔跤与训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苏舫、张泊生.运动训练实用手册.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0

孙汉超.运动训练管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吴岔明.f学研究方法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刘献武等.运动员科学选材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徐本力.运动训练学.第1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谷世权.中国体育史.第1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蔡志纯等.蒙古族文化.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阿其拉图.蒙古族古代摔跤初探.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1980

傅永军、满宝珍.中国跤术.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3

国家体委审定•中国式摔跤规则.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59

翁士勋.《角力记》校注•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正合奇胜.中国式摔跤第一部较完整的规则.2003年9月4曰

国家体委编.体育项目大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周士彬.浅述中国式摔跤运动.搏击,2001 (6):

浏览1,7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