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黏随、柔化顺从”是中国跤的主要技法要求。每个绊子的使用、 破解、反攻以及手法上的挣脱等,都有它的力学原理。在练习中,不可脱离 实际、盲目运用,否则,会造成损伤。例如,锁手揾的破解,只能采用跟着 走、抢出步进行反攻。如强硬使用动作进攻,很容易把胳膊别折。肘关节能 向前屈,决不能向后伸,当对方反作用力的力点放在本方的肘关节上,这时 如不柔化顺从,反而用肘做力点,手腕做支点,就会使两个不同方向的力相 撞,而力小的支点会倾斜,倾斜后的前臂,必然要骨折。运动员在场上,不 能单凭冲劲鲁莽硬拼,在动作的使用上,一定要懂得它的力学原理,并结合 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去运用。
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内容,谨防过度疲劳和过力
为了防止过力和过度疲劳的发生,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与训练中应合理 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 原则。俗语讲“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对于初学者,在学练一些简单技术的同时,应先 练抻筋、压腿、耗腿、站桩等功法,待柔钿性和腰腿有一定的功力后,再慢 慢学练难度大的动作。选练器材时,先练一些小棒子、皮条、小推子(花 砖)等轻器械。练习石担、杠铃、滑车(拉力器)等,也不宜过重。训练中,应选择适当的功法和技法,运动量和强度都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的教学训练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另外,加强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是防止或减少损伤发生和深化训练 的良好方法。为了在运动中防止疲劳、减少损伤并提高训练情趣,可以采取 动静结合、适当变化的方法。在每次训练课中,可多选练一些不同风格的功 法和技法,训练时每组次数不宜过多,组间间隔适当长®,则不易疲劳。不 同动作交叉训练(如铁牛耕地和跳崩子),既能增加情趣,又可做到使局部 肌肉及时放松,避免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从而引起运动创伤。还可逐渐缩 短时间间隔,加大练习密度,提高训练强度,避免运动训练的单调乏味。
精神集中,认真对待,不可放松或懈怠
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技项目。训练和比赛中都要求运动员精神高 度集中,不得有半点松懈。由于对抗激烈,运动员处于兴奋状态,其大脑神 经相当活跃,如果注意力集中,反应敏锐,肌肉群都处于适度紧张的应急状 态,其紧张性与反应性完全可以减少倒地等碰撞所造成的创伤。如果运动员 在训练和比赛中盲目放松情绪,这时肌肉神经松弛,冲撞中很容易造成损 伤。优秀的运动员只有在结束训练与比赛时,才放松情绪。
受伤或病后要及时治疗,充分休息,不可过早参加训练
受伤后,由于损伤程度有轻重,其恢复时间是不同的。但是都需要一个 过程,不可盲目臆断。应根据医嘱治疗休息,不可强行训练,但可以适当做 一些功能锻炼,促进伤处康复。很多运动员由于伤后过早参加训练,引起反 复损伤,造成损伤恢复不良,形成慢性劳损及各种后遗症,不仅影响身体健 康,而且缩短了其运动生命。对于疾病也应遵医嘱治疗,待康复后再参加训 练。有人认为头痛脑热不算病、出点汗就好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发高 烧训练,可引发心力衰竭、心肌炎、便血等病症。轻伤时可以调整训练内 容,如上肢扭伤可集中练腰、腿力量,下肢扭伤可集中练臂力,待伤好后再 全面练习。但要安排合理、因人而宜。
训练及比赛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材
虽然中国式摔跤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训练 中,如果忽视了对场地器材的维护及管理,也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为了做到不因场地、器材引起运动损伤,在训练比赛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 题:
第一,场地是否平整,室内垫子是否松软适度、摆放整齐严密、无缝 隙、不滑动、盖布无皱褶,场地四周是否有保护垫子,无关的器材和杂物是 否消除。若为室外土场地,要用细面沙加黄土垫30厘米左右,训练前要翻 挖、整平、踩实,并保持潮湿,松软适度。要远离墙、树和其他堆积物。如 有观众,则要与观众席保持一定的距离。训练时如发现场地板结、坚硬,应 重新翻挖,或暂不做倒地动作。
第二,检查服装、器材是否标准、完好,政衣大小是否适中,跤鞋是否 合脚。训练器械要勤检查,如练地秤时,每组练习前均应检査是否有松动, 石担子、滑车等大型器材应随时检查,防止脱落。
第三节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
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能减少损伤的发生,但有时一些意外的创伤还是 难免的。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了解、掌握一些创伤后的急救方法,在医护 人员到达或去医院之前合理及时地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采取急救处理可以 抢救生命,防止再度损伤和并发症,减少伤者痛苦,为转运及进一步治疗创 造条件。
一、损伤后急救的原则祀注意事顶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 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 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 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救护人员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惶失措或顾此失彼,即使出现危急情况 也应镇静地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急救技术力求熟练敏捷。经急救处理 后,应陪伴伤员到医院,并向医生介绍发病情况和急救经过。
二、 运动损伤的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过程,是对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的过程,它是确定急救措 施的前提。进行初步诊断的过程和内容大体如下:
(一) 收集病史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要地询问受伤经过,如受伤的动作及身体部 位,受到暴力打击或跌倒时身体哪个部位先着地等,以便确定损伤的部位和 性质。因为不同的动作发生的运动损伤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不同的暴力 作用机制,可发生不同的损伤。二是扼要地询问伤员的自我感觉,如受伤时 有否听到响声,身体哪个部位疼痛、肢体能否活动等。若伤员昏迷时,应向 同伴或其他在场人员简要了解伤员的受伤经过。
通过扼要、迅速地了解伤情并加以分析,确定损伤部位、性质和范围, 以便做进一步的重点检查。
(二) 就地检查
首先要观察或检查伤员的全身状况,如精神、面色、姿势、知觉、呼 吸、脉搏和血压等,注意伤员有否休克;二是局部检查,如有无创口出血、 红肿、压痛、畸形等,以便确定是否有骨或关节损伤,以及有无内脏和神经 损伤。检查时不要只注意损伤局部而忽视其他部位。根据检查结果作出初步 诊断后,按照不同情况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三、 佈克的急救
(一)病因
休克为shock的译音,系“震荡”之意,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 激(如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后发生的一种全身综合症。主要问题是急性周 围循环衰竭,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导致组织器官的缺氧和代谢紊乱,若不 及时抢救,可引起伤员的死亡。引起摔跤运动员休克的主要原因有.•骨折、 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睾丸挫伤后的剧烈疼痛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或大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血容量突然降低,使有效循环血量 不足,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另外,过度疲劳、饥饿、寒冷、酷暑等等,都能 诱发休克发生,或加重休克程度。
(二)征象
休克的发生分为兴奋期和抑制期。
兴奋期休克的兴奋期紧跟损伤而出现,它是仰制期的前导,可能只持 续几分钟乃至数秒钟。此期伤员多有烦躁不安,呻吟和叫唤,表情紧张,面 色苍白,脉搏快而有力,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反而稍高。若能及时抢救, 或可避免进人抑制期。
抑制期伤员出现显著病容,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口渴,头晕,出冷汗,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搏快而无力,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发绀(面 色、口唇青紫)、昏迷。
浏览8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