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人体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技击的对抗中,也是最前沿 的第一道防线,是灵活多变的武器。所以在拳谚和拳论中对手的论述 最多,如“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 “先下手为强”“手起足要 落,足落手要起”等。这些均表明了手在技击中的应有功能和非凡作 用。所以,与敌交手,拿其手,断其劲,是太极拳拿法中的首选:
—、拿大拇指 (一)握指前惟
甲从正面上左步用左手前推 乙的胸部(甲为男方,乙为女方,下 同),如图3.1所示。
(2 )乙见甲伸手抓胸,用右手裹 住甲的大拇指,并向前领。然后右手突 然向前,将甲大拇指向前推压,甲因拇指被拿而倒地.如图3.3.2、图3.3.3所示
这种技法,主要是去抓拿对方的拇指时,一定要快而准在拿 时,对方出左手,拿时要用右手,要从对方的拇指侧人手抓住,然后 己的拇指上挑住对方的拇指,这样就比较准确:
(一)抱拿指
甲猛然地从乙背后,用双臂紧紧抱着乙的上身部位,屮左 手在上与右手合搭,两手在乙的身前,如图3.4所示。
乙迅速地用右压紧甲的左手四指,并用左手的四指将中 左手的拇指握住立起向左扳压,如阁3.3.5所示:
乙扳压甲拇指时,甲身体左洌,乙顺势突然向左转身,甲 向右跌出,如图3.6所示。
这种拿法是在双臂受制的情况下采用的拿法。甲搂抱后乙应看 其两手的前后情况,如果是右手在上压左手,乙则应用右手压紧其前 面的手,再用右手四指扳压另一手的拇指。转身时,应根据扳压拇指 所在的方位转。
二、拿四指法
(一)下压法
甲从正面上右步出 右掌去推乙的胸部,如图3.7 所示。
(2 )在甲的手掌未到之 际,乙迅速地用左右手抓握住 甲的四指,如图3.3.8所示。
同时乙的右腿后 撤,重心后移,身法下沉,向
右下拉压甲右臂,甲 向前趴地,如图3.3.9
所示。
采用这种拿法 时,一是要握住对方 关节的梢节,二是向 下拉压时弧度要小,
快摔时,采用切线形 m兄身a指
式向前直拉。
(二)顺缠拿指
(1 )甲从正面用左手抓住乙的右手,如图3.3.10所示。
乙手被拿后手向前推,同时顺缠翻腕向上抓住甲的四指, 并把手贴近自己的重心处,如图3.1丨所示
这时,乙迅速向外旋臂,甲的身体向右斜出,如图3.12所示。
做此技法时,一是要同对方的手形成合手,也就是手心相对, 握住时,拇指扣在食指上,其余四指握在小指侧二是顺缠外旋时弧
度要小、要快,让其跌出时,形成一个切线。
(三)逆缠拿指
(1 )甲从正面出双手向前,乙迅速地以双手手心向上去迎甲白勺 双手并合住握紧,如图3.3.13所示。
乙迅速用双手逆缠内翻,向下挤压甲的双手手指,甲身体 下蹲,如阁3.14所示。
当甲下蹲后,再顺缠翻腕上推,甲的手指被拿,如图 3.15 所示。
三、拿全指
(1 )甲从正面上右步出右手向乙的胸部推去,如图3.3.16所示。
当甲的手掌未到之时,乙用右手坐腕迎击,同时,将自己 的手指插人甲的手指间隔中,如图3.17所示。
(3 )同时松肩沉肘,顺 缠转臂,甲被拿,如图3.3.18所
运用这种技法时,乙一 定要迎掌先击,给对方一个错 觉,然后插指要快,手旋的弧 度要小。
第四节拿手腕法
手腕,是人体连接手掌和前手臂的部位。从人体结构功能上 讲,腕关节活动范围大,应用最多,着力最大,因此可以说,手腕 是手活动的枢纽,具有腕活手灵之效:而太极拳技击之法,实际就是 “耍手腕”如将手腕拿死,则一切俱死,何谈技击:
—、卷脫
图3.4.1出手
扣腕后,迅速
(丨)甲从正面上右步出右掌向乙胸部推来,如图3.4.1所示。 (2)乙迅速地用双手扣住对方手腕,如图3.4.2所示。
二、压腕 (一)顺藤腕
(1 )甲从正面出右手抓住乙的右手腕,如图3.4.4所示。
(2)乙从容地用左手掌扣压住甲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 指,再用四指甲的腕尖掐人甲的腕根的部位,如图3.4.5所示:
扣压后,迅速带着对方的 手向怀内带,再突然地由下向上顺缠 翻腕,使甲的手腕处于受压状态被制 服,如图4.6所示.::
这种拿法最适用于双方对立时的 异侧方向的手。也就是甲出右手,乙 也是出右手。对方出左手时,另一方 也出左手相拿3这种拿法,一定要用 另一手按压掐紧对方的手,如果是同 一侧位时,则应按逆缠压腕进行。
(二)逆缠压腕
(1 )甲从正面用左手抓住乙的右手,如图3.4.7所示:
乙迅速地用左手按压住甲的左手指,同时手向胸前回收, 如图4.8所示。
在回收的同时,右掌顺缠握指按于甲的手臂上,并迅速地 逆缠向下翻转压腕,甲被制服下蹲,如图4.9所示。
第五节拿肘法
肘关节是由三个关节共同包裹在一个关节囊内组成的复合性关 节,可做前屈、后伸、旋前、旋后运动。在太极拳技击中,肘也是太 极八法中的主要一法。但是,由于肘关节结构的特异性,运用时发的是贴身寸劲,所以拳谚就有“宁挨十拳,不挨一肘”之说在技击实 战时,为了“不挨一肘”之危,就要将对方的肘拿下:
—、折臂支月寸
甲从正面上前,用右摆拳向乙的左侧头部袭来,如图5.1所示。
乙迅速用左臂格挡住甲的右臂,然后迅速上右步,身体左 转90度,左手顺势采住甲的右腕,右臂从甲的右臂肘关节下穿过,如 图5.2所示。
(3)乙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臂 作为支点架着甲的右肘,左手向前使甲的 前臂折起,并迅速向下按压,甲被制服失 去反抗力,如图3.5.3所示:
习练此种技法时,速度要快,采拿要 准,折臂的角度要大于90度。如果对方身 体倾斜下倒时,一定要把手松开,否则甲 右臂就会脱臼。
二、折臂压肘
甲从正面上右步,出右 拳向乙的面部击来,乙用右手格 挡,如图5.4所示=
(2 )乙的身体稍向右拧,让 过甲的拳锋,同时出右手采住甲的 右腕,左手迅速搭在甲的右肘关节 处,如图3.5.5所示。
(3 )乙的身体迅速左拧,同 图3.5.4格挡
时左手下压甲的肘部,右手将其右前臂向上折起,并向甲的右肩外挤 按,甲被拿倒地,如图3.5.6所示
拿肩法
肩关节由肩狎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它是人体运动范最 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但它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在 太极拳的招式中,拿肩之法,就是控制大臂中的肱骨,使之不能在肩 胛骨的关节盂中自由活动,从而使整个手臂功能消失。
—、压臂拿肩
甲从正面上左步,出 左拳向乙击来,乙的身体左行,让过拳锋,迅速用左手采住甲的 左腕,如图3.6.1所示。
同时,乙的右臂按住 中的左臂肱骨的根部,右腿上步 于甲左腿前,如图6.2所示
甲欲后撤之时,乙的 左手顺缠扭其左腕,右手向下挤压其大臂上部,甲失去反抗被制服,如图3.6.3所示-
二、裹臂拿肩
(1 )甲从正面上左步,出左拳攻击乙的面部,乙的身体左拧, 让过拳锋,迅速准确地用右手拿住甲的左手腕,如图3.6.4所示
同时,乙上左步于甲的左腿内侧,身体右转,右手逆缠抒转,左臂从甲的左臂下穿过,裹住 甲的大臂,如图3.6.5所示。
(3 )裹臂的同时,身体左 抒,左臂在甲的肘弯处成为支点, 左手按在甲肩后背上,右手将其小 臂折起下按,甲被拿趴地,如图 3.6.6所示。
这一拿法,一是要有速度,二 是拿腕要准确,三是要合成一个整 劲:
三、绞臂拿肩
(1 )甲从正面上右步,出右拳向乙的面部袭击,乙迅速而准确 地用左手拿住甲的右腕,如图3.6.7所示。
乙的身体稍向右拧,左腿提起向前上步,并且左臂举起, 从平的右臂的内侧下插于其腋下,如图6.8所示。
同时,身体右转,左臂屈起绞着甲的右臂向下按压,甲向則趴地,如图3.6.9所示:
图3.6.7拿腕 图3.6.8上步插臂
四、棚臂压肩
甲从正面上左步,用左手抓住乙的右肩,如图6.10所示。
乙迅速地用右手按紧甲的左手,并用左拳向甲的面部虚 晃,造成进攻假象,如图6.11所示。
然后迅速地将左臂由下而上地缠裹住甲的左臂,如图 6.12 所示。
待甲欲抽臂之时,乙的身体向左旋转,左臂棚起甲的左 臂,并用肘按压其肩膀处,右手改握住甲的手背向前推挤手腕,甲被 制服,如图6.13所示。
第七节破拿腕法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擒拿也是如此,既然有擒拿,就会有破解擒拿的方法,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的反擒拿法。
—、进身攻肋
甲突然用右手拿住乙的右手指向前推压,使乙的右手腕受 制,乙的右腿提起,上步于甲右腿的外侧,如图7.1所示:
乙顺甲之势身体左转,右臂顺缠到甲的右肋部,采用肘劲 与肩靠之劲将甲发出,如图7.2所示:
二、顺缠反压
甲突然从正面擒拿住 乙的四个手指,导致乙的手腕不 能转动,如图7.3所示:
乙的右手肘尖利用腕 关节和肩关节由上向下顺缠,使 前臂压在甲的右小臂上,如图所示。
(3)乙逐步手心向上,反握着甲的大拇指向下压,甲在反关节 的作用下身体向右侧倾斜倒地.如图3.7.5所示。
三、金丝缠腕
(1 )甲从正面上右腿, 出右手拿住乙的右手腕,如图 3.7.6 所示
(2 )这时,乙用左手棚按 住甲的右手,同时右手顺缠上 棚,如图3.7.7所示3
甲欲要抽手之际,乙 身体右拧,左手劲不丢,右手 领劲外缠甲腕,形成外捌反擒 拿,如图7.8所示:
四、顺缠翻压
甲从乙的右侧面上左腿,用左手抓住乙的右腕,如图7.9
所示。
这时,乙将左腿上在甲裆前,左手从甲的左臂下穿过,扣 压住甲的左肘关节处,如图7.10所示
同时,乙身体左拧,右手顺缠翻压甲的左腕,左手向内拉 动甲的左肘,与顺缠形成一个相对的力,甲的左肘关节受例被制服, 如图7. II所示
在这几种破拿腕法中,均是以灵活多变的步法、身法、手法达到控制攻击和防守的最 佳距离、最佳位置,赢得攻击 的最佳时间。并且,每个动作 须将对方拿腕的手先固定,然 后再通过手的顺逆缠和抒身达 到制服对方的目的。
第乃节破单手抓扃法
当肩被拿,也就使上肢的活动受到了限制。肩被拿,一般有两 种情况,一是从前面抓住,二是从身后拿住,并且有单手抓和双手抓 之分。因此要思路清晰,分別施法,灵活对待。
一、缠財例腕
(1 )甲从正面上右步,出右手抓 住乙的左肩,如图3.8.1所示。
(2 )乙迅速用右手压紧甲的右 手,使甲右手与肩成为一体,同时乙身 体右拧,左腿上于甲右腿外,左臂屈肘 于甲小臂上,如图3.8.2所示。
(3 )乙松肩圆裆,左肘下压外 捥,配合身体下沉,甲右臂被拿,如图
二、采脫旋臂
(1)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右手抓住乙 的左肩,如图3.8.4听示
乙左手上翻采住甲右腕.同时右 腿插到甲右腿内侧,右手从甲右臂下穿人上 托甲的右肘,如图8.5所示。
乙身体左拧,左手沉腕翻转拧动 甲的右手,右手沉肘回收,将甲反拿住,如 图8.6所示。
三、扣腕洌臂
(丨)甲从乙的右前方上左步,用左手 抓住乙的右肩,乙身体右拧,左手扣压住甲 的左手,如图3.8.7所示。
乙身体左旋,右臂屈肘向上压于 甲的肘关节处,如图8.8所示。
甲见势不妙,欲抽手后撤3这时 乙身体右拧,右臂向下,在左手扣压不变的 情况下,右臂随拧体向外捌甲的左臂,甲被 制服,如图8.9所示。
四、古藤缠枝
(1 )甲从乙的右前侧上左步,出左手抓住乙的右肩,如图 3.8.10 所示:
(2)这时,乙的右手从甲的右臂里侧向上,防止甲用右手袭
(3)同时,乙身体左拧,右手用劲缠紧甲左臂,甲被裹缠而后 仰,如图3.8.12所示。
五、翻臂缠月寸
甲突然从乙背后上右步,用右手抓住乙的左肩,乙的右手 迅速按压住甲的右手,如图8.13 所示-
同时,于甲身体一侧的左腿后撤一步,如图8.丨4所示_-
左臂上举,并向外缠住对方的肘关节向上棚起,甲因右臂被缠拿而被制服,如图3.8.15所示:
第九节破双手抓扃法
双手抓肩的反擒拿法,要比单手抓肩的破法有些难度,因为两 个肩被拿,两手臂的活动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在反擒拿的过 程中,反应要更加敏捷,动作要更加疾速,拿打摔踢要全面发挥,才 目旨出招制敌。
一、合臂推胸
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双手抓住乙 的双肩,如图9.1所示。
乙迅速上右步于甲裆中,同时身 体左抒,双手逆缠,由下向上按压住甲双臂 向内合,如图9.2所示。
随即双手逆缠下按,手心朝前推 挤甲胸部,将甲发出,如图3.9.3所示:
二、合臂洌体
(1 )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双手抓住 乙双肩,乙双手逆缠由下向上合于甲双臂 上,如图3.9.4所示c
(2)同时,乙松右胯并向右拧体, 双手向内收紧,左手随转体向右采住甲的 左手,如图3.9.5所示。
甲感到对己不利时,挣扎后撤这时乙身体左转发力,同 右手臂棚住甲右肘关节处向左捌,甲因手臂被拿而被擒,如图3.9.6所示。
上堋下顶
(1 )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双手抓住 乙双肩前推,如图3.9.7所示。
这时,乙身体右拧,双手从内 向上棚住甲双臂。同时,乙双臂逆缠外 棚,将甲双臂外分,使甲双臂从肩上下 滑到乙左右腋下。乙随即小臂内收,裹 紧甲双臂并上棚,使甲双肘呈反关节, 如图9.8所示。
在收紧上棚之时,乙提右膝向 上顶撞甲的裆部,甲因失重和受击而倒 地,如图9.9所示。
四、压財旋体
(1 )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双手抓住乙双肩向前拉,如图3.9.10所示。
乙顺其势向前上右步,双手从两侧裹住甲双臂,同时身体 左拧,松跨沉裆,双手裹压住甲的双臂里收下压,如图9.11所示。
在甲双臂受压后重心前移之时,乙突然向左旋体,双臂也
五、捋臂击裆
(1)甲从正面上右步,用双手抓住乙的双肩,向前下按,如图 3.9.13 所示。
(2)乙顺甲前拉之势,两臂从两侧逆缠向上裹压住甲双臂,同 时松胯沉裆,里合下压,如图3.9.丨4所示;
(3)甲感到对己不利时,急于后撤,乙马上身体左拧,左腿上 至甲右腿外侧,左臂裹紧甲右臂,右臂下压外捋甲左臂脱肩的瞬间, 向前攻击甲裆部,甲捂裆退出,如图3.9.15所示。
第十节破楼腰法
在太极拳技击中,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 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对推动劲力到达肢体各部分,都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有了“主宰于腰”“腰为车轴”之论。拧腰、 活腰、塌腰则又是技击行功的主要表现但是,一旦腰被控制,“主 宰”被夺,“车轴”被卡,则会形成背势;这时就必须采用下面所讲 的太极拳手段,破解搂腰之危:
—、退步搓胸
甲从正面上右步,双臂搂抱住乙的腰部,如图10.1 所示。
乙身体左拧,左手逆缠向上拿住甲右臂,右手逆缠向上棚于甲左耳下,如图3.10.2所示。
(3)乙松右胯,左腿后撤,左手向左后捋,重心迅速右移,右 手滑于甲胸前顺缠发劲,将甲向左发出,如图3.10.3所示。
二、引身摔体
甲从正面上左步,用双臂将乙的双臂及腰部搂抱住向下 压,欲将乙推挤坐地,如图10.4所示。
乙随着对方的来势,立即松胯沉裆,左右手逆缠向上棚住 甲左右臂,同时身体向左拧转,左臂下捋,右臂左挤,将甲身体向左引化,如图3.10.5所示。
(3)同时乙左腿后撤,加大左捋及推挤之劲,将其摔出,如图 3.10.6 所示。
三、洌臂推胸
(丨)甲从正面上左步,用双臂将乙的双臂及腰部抱住上拔,如 图3.10.7所示。
(2)乙从容地身体右抒,身法下沉,同时双手逆缠向上按压住
乙身体左拧,左手顺缠上棚甲右臂,右手丨晒缠左例,压迫 甲左臂向左屈起,乙重心前移,右手推按甲的胸部,将其向后发出, 如图10.9所示。
四、堋臂靠胸
(1 )甲从乙的身后用双臂将乙的双臂及腰部一起搂抱住,如图 3.10.10 所示:
乙身体左拧,双手逆缠向外例挤甲之双臂.甲身体向右侧 倾斜,搂劲松动,如图10.11所示。
甲劲被化之后,欲重新抱紧之时,乙身体右转,以右肩 向甲胸部突然靠击,甲在乙肩靠爆发力的作用下向左后跌出,如图 10.12 所示。
五、解抱运財
(1 )甲用偷袭,从乙身后上左步, 用双臂抱住乙的双臂及腰部,如图3.10.13
所示。
乙身体左拧,身法下沉,臀部 后坐,双臂逆缠,突发向外的弹抖劲,甲 抱乙的双臂松劲,如图10.14所示。
在甲手松动的同时,乙重心迅 速右移,身体突然右转,以右肘向后猛击 甲的右肋骨,甲向左方跌出,如图10.15 所示
陈式太技极击拳法老
架路
学习技击,一是健身,二是防身。在比赛或训练中,则是“点 到为止”,决不能伤人。但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害, 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则应挺身而出,采用技击之法为民除害
第一节技击法诠
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是一种攻防兼备,内外兼修,既对立又统 一的拳种:其每个招式中,都含有化、打的意识,攻防的技巧:精湛 奥妙,变化无穷“听、化、拿、发”“柔化刚发,以柔克刚”等 理论,已经系统地阐明了这一传统拳种的技击之理
本书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为主体,来讲解每招每式的技击用 法,目的是以引导为主,提高太极拳爱好者的练拳兴趣,灵活运用各 种招式,增强健体防身的能力。
—、拳势为媒,诱导前行
在讲解每种招式技击法前,均以该拳势为媒介,来讲解这一招 式的技击方法。但是,这一拳势突破了传统的规定约束,只为技击法 服务,所以读者不可生搬硬套,应灵活理解和应用。
如金刚捣碓这一招式中的右拳携右腿提起,它就包含着两种不 同的技击效果r 一是右拳和右腿提起,拳可冲击颌部,腿可顶击裆 部,实现了上下相随。二是有提起就有落下,右拳向下可击眼、鼻 等,腿下落可踩可震对方之脚。.这样就取得一石二鸟之效。
在这些拳势的介绍中,可能与本系列丛书中的内容有出人,这 是正常的。因为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习练精要》中,对拳势的讲 解只注重其形,要求形正和招熟。而在本书中,则要求“懂劲”和 “神明”。
二、 同名归一,意同兼并
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有许多招式都是反复出现,虽然可 能在衔接时有些差异,但不影响大局,所以在内容上,凡是遇到这些 招式时,均以第一个出现的为主,后边的不再介绍。如六封四闭、金 刚捣碓、掩手肱拳等:
另外,还有一些是左右对称的动作,在讲解中也将这些动作兼 并到了一起。如左右擦脚、左右蹬跟、前招后招等。读者可根据书中 所讲的例子,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调整:如将左擦脚变换为右擦脚,方 向、部位相反即可。
三、 招多法简,突出重点
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有些招式中的动作繁多,但在技击 讲解中,只讲其一部分,其余的不再去讲。这样读者可根据自己所学 去分解,做到学用结合如云手招式中,只有并步动作,没有插步和 盖步的用法等。
四、 视友为“敌",点到为止
在进行技击训练时,要把陪练喂招之人视为敌方,并要抱着 “面前无人如有人,对面有人如无人”的心境:这样在练招时才能 大胆进招,做到“假戏真做”,不被外界干扰:
在与对方共同训练时,应严格按照拳架中的招式和技击方法, 点到为止,不能给对方造成任何的伤害。特别是进行擒拿和反擒拿 时,扭转对方关节的手要紧中有松,对方跌出或快摔时一定要提前放 手,免得折断或扭伤对方关节。
五、习练精要,全章统合
在本章中,本应在每招每式后介绍本招本式的习练要点,但是 考虑到阅读的系统性和文字的精简原则,没有在每招式后进行介绍, 而是把习练要点集中于此.分类介绍,望读者理解:
(一) 身法要点
技击之法,每招均与身法相连。拳论曰:“身必以端正为本, 以周身自然为妙。”陈鑫也讲到“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 有直有曲,有顺有逆”“千变万化,难绘其形”等。
因此,在每招习练时,头要自然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不 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6头颈的动作应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 与躯干的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
如摆脚跌叉,,摆脚时,以腰带动,松肩沉肘,独立腿要稳,两 手随身体转动。跌叉时,首先是腰胯要松,两腿基本仆地,但是不能 坐死,应有灵活性。皆要身法端正,顶劲领起。
(二) 步法要点
对于步法的进退变换和周身的稳定程度,两腿起着决定性作 用。腿部活动时,总的要求是松胯、屈膝、两脚轻起轻落,使下肢动 作轻、稳,进退灵便:迈步时,一腿支撑体重,稳定重心,然后另一 腿缓缓迈出。脚的起落,要轻巧灵活=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 时,脚掌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横步时,侧出腿先落脚跟内侧,然 后全脚落地:跟步、垫步都是先落脚尖或脚掌:蹬脚擦脚时,动作宜 快出快收,应保持身体平衡稳定。
(三) 手法要点
在技击中,手法的表现主要在“化”和“棚”以及太极八法的 应用。
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技击应用的过程中,“化”劲贯穿于每 招每式之中,也就是有招就有化,化与招行。所谓“化”,就是顺着 对方的来劲,划一圆弧,使其来劲转移方向、落空而不得势:但是, 化不是单一地去化,而是要与打形成一体,使引化与进击同步,方为 妙术:如抱头推山,4:向左引化对方、右手按劲的同时,用左拳去击 对方胸部所以读者可根据这一规律去读去用:
化的方法有许多,但是“棚”法还是化的首选因为它是一种 弹性的、能伸能屈的、柔韧结合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但是棚,不是 单指手去棚,全身上下都能棚所以,在实际训练时.一定要领悟 “化”与“棚”的关系,明确其理,才能活用其法
(四)发劲要点
发劲是技击法中的关键性功能,常有截劲、钻劲、寸劲、分 劲、冷劲、断劲、弹抖劲等。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 松的基础上,做到“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节”, 这是太极拳的发劲规律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不管在任何角 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但发劲,不只是指用手或拳 的发劲,肘、肩、脚、膝、梢节、主要关节及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 劲“发劲”须制敌之“根”;“发劲”须审时度势,选准方向和 时间;“发劲”时须敛气凝神,坐腰松胯,如枪弹出膛,气贴脊 背,而贯之于肢体:
第二节起势技击法
“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起势中隐含着太极之 源、自然生化之理,暗藏着动静之机、开合之形、虚实之别、八法 之劲,也是固根定盘、生精贯气、化神运身的基石。所以,陈式太
极拳遵循太极之理,运用攻防之法,从起势人手,带你进入太极拳 技击的殿堂。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或各类套路中,起 势中就隐秘着技击之法。但由于太极拳遵循“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 随” “随屈就仲”的哲理,遇战时则应随机应变,应用所学技法灵活 运用,而不可循规蹈矩、死搬硬套。
—、缠臂拿腕
拳势介绍此种方法,就是利用双手腕领劲向上的这一动 作原理,以棚先防,然后变按劲进攻,如图2.1所示:
甲突然从乙的正面上左腿举右拳向乙的头部击去,如图 2.2所示:
乙见状,右臂向上棚起并将甲的手臂向右捋,如图2.3所 示。同时乙身体右转,上左步于甲裆内,左手托按住甲的右臂肘关节 处,如图4.2.4所示。
随即乙右手拿着甲的右臂顺缠向左并前按,左手按着甲的右 臂肘关节向前挤按,甲因右臂疼痛和重心失稳后仰,如图4.2.5所示。
二、棚臂前挤
拳势介绍:这个按臂之法,是利用起势中“沉肩、坠肘、 再走手顺序下沉”的太极拳技击法击倒甲在此种技击方法中,不是 直接向下按,而是在按中含前挤之意,如图2.6所示=
甲上左步进身,右手握拳屈臂,举左拳向乙的头部击去, 如图4.2.7所示。
乙的右腿横开,左手抓住甲的左手腕处,右臂翻转上棚, 将甲的手臂向外捋开,使来劲化空,如图2.8所示。
同时乙的左手顺缠,右手顺缠翻腕,随即卡住甲的肘弯处 向前挤按,甲因重心不稳后仰倒地,如图2.9所示。
第三节金刚捣碓技击法
金刚捣碓的拳法中,有左转接手、右转平捋、向前挤按、提膝 冲拳、震脚砸拳等技法,是技击法中最为典型的拳架招式。在这些技法中,每种技法均有它的特定性和灵活性,只要出手,就能收到应有 的技击效果
—、抓腕击臂
(1 )拳势介绍在金刚捣碓的招式中,接起势后经胸前划一立圆后,身体左拧,左掌外棚, 右掌上托于胸前后翻掌向右捋。所以,当正面受 到威胁时,就可应用这一拳理,如图4.3.1所示:
甲右腿在前,伸右拳向乙面部袭击,如图4.3.2所示
乙身体右转,双手从甲手臂下由右向左走下弧线,然后右手采住甲右手腕处,左手托住右肘处,如图4J.3所示:
乙粘住甲听劲后,右手顺缠转动甲右臂,左手顺缠滚动,甲身体上部向右侧歪斜失稳,如图4.3.4所示。
这是一个补充技法。乙接手后知其劲力不足,右手紧抓甲右手向前推按,同时右手顺缠扭其手腕,左手推按其肘尖,甲因受反 关节和前推力重心改变而下蹲,如图4.3.5所示:
二、捋按跌出
拳势介绍这一技击法是在双手右捋的基础上,身体右转 后左腿开步,并且双手从上向下走下弧线后,左手上棚,右手手掌朝 前的一种技击招术,如图3.6所示
甲举右拳向乙左肋击来,如阁3.7所示
乙身体稍右转,同时右手迅速抓住甲右手腕,左手棚住其肘臂处,如图4.3.8所亦:
乙接手后身体向右拧转,右手牵着甲右臂向右捋,同时左 手顺着甲的劲力滚按右肘,甲失重后向右侧跌出,如图4 .3. 9所示
三、顶档击领
拳势介绍。这种防抱肩法,是运用左掌下按,右掌上托与 肩同高变拳,后下落于左掌之中,然后右拳与右膝一起提起,如图 3.10 所示 Q
甲双手向前抓乙双肩,如图3.1〗所示。
四、击背震脚
拳势介绍。在上面的正面抱肩技法中,运用了金刚捣碓中 右手与右腿一起提起的顶裆击颌的技击原理。那么在此招式中,则是 把震脚砸拳的招式运用到实战中,如图3.14所示。
甲举右拳突然向乙胸部击来,如图4.3.15所示。
乙身体右拧,右手顺势米住甲的右手腕,左手拟去击甲的 面部,甲马上用左手去接乙左手,如图3.16所示。
乙左手顺缠下按,右手松开甲右手变拳上棚,右腿随右手 屈膝上提。在甲受力身体左倾之时,乙肘尖向下痛击其背,同时右腿 向下震在甲的右脚面,甲受挫而被制服,如图3.17所示:
浏览1,5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