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曾说过,戒备势正确是一个想成为优秀拳手的最起码的条件。如果忽略了戒备势的严 格训练,而忙于学习攻防方法,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训练中必定会走弯路。所以,初学者一开始 就要下决心把戒备势练好,使其变得无懈可击。
在初学阶段,千万不要盲目去模仿一些优秀拳手的各种戒备势或打斗风格。因为这些千姿百 态的戒备势,是根据拳手多年的搏击经验和自身的打斗特点,并在基本搏斗姿势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图9)。同时,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李小龙生前曾一再强调的有关戒备势的一些技术要领,使习 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了解与巩固动作。
- 人体重心线垂直落点在两脚之间,只有随时保持好重心,自己才不致于倒下。
- 头部做闪避动作,可闪避对方对头部的攻击,因为晃动着的目标是很难被击中的。
- 稍微抬高右肩和稍降低下巴来保护整个上盘。
- 前手稍微晃动,以充分吸引或者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 后手要承担80%的防守任务和用于连续攻击。
- 双膝微屈,可使双腿处于灵活和强有力的状态。
- 后脚跟抬起,可使进退灵活,且能缓冲打击力。
- 前脚内扣,从而保护小腹和裆部,并准备随时起脚攻击。
通过前面所述我们已经知道,戒备势是最基础的技术,犹如一个屏幛,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人体 的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保护起来。同时,它也是维持平衡和脚步移动的重要条件。正确的戒备势 不仅可以减少被打击的机会,在出击时也能发挥最高效率。下面,再从力学角度对戒备势加以探讨 与分析,使读者加深理解,并从本质上进行掌握。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标准的戒备势,一般是两脚前后站立,两 脚前后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1.8倍(图10),中间的间隔是前脚尖 与后脚跟大约在一条前后直线上。
从力学角度来讲,这种戒备势的站立比较合理。因为在同高 度与同重心的情况下,人体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稳定角,衡定角愈 大,则稳定性就愈大。
1.8倍脚长 在纵面的戒备势中(图11),OG为重心高度,AD为两脚左右
宽度,BC为前后脚之间的长度。在截拳道中,该种站势可使人体 在各个方向的稳定角大致相同。人体的支持面是由前后脚之长 度与左右脚之间宽度所形成的长方形平面,它可使人体处于最平 稳的状态。由于人体有这样的支撑面,所以即使受到任何方向的 力,都不会轻易使身体失重。相比之下,平行站势与前后“丁”字 型站势及前后平行势站法(图12~图14),就没有上述站法的优势和稳固性。
从平衡角度来讲,平行站势的前后方向,“丁”字站势的左右方向稳定角都较小,假如前者受到 正面攻击,后者受到侧面打击时,身体重心很容易超越支撑面而失重。即使是前后平行式站法,虽 然受敌面积越小,但后方手脚不易进攻。所以说,最理想的站势还是李小龙所运用的戒备姿势。
(四)练习戒备势须注意的事项
- 手脚必须互相配合去保护好身体和头部。
- 尽量掩护(盖)自己身体上的最重要的器官。
- 将自己的身体处于最灵活的位置,且反应和动作一定要快。
- 保持最警觉的姿态,才可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五)练习戒备势易犯的错误
对戒备势已经讲了很多,下面针对易犯的错误作一补充,希望能够引起习者们的注意。
- 戒备势站好后,再检查一下身体重量是否均匀地分布在两腿上。全身不要紧张,特别是臀 部不能向后翘,要注意放松,这是发挥全身潜在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紧张会带来动作与反应上的 迟缓。
- 前脚跨出太远,这样虽然重心稳固,但却妨碍了踢击动作的运用。同时严禁把双手置于胸 部或腰部,以免把上半身和头部都暴露给了对方。
- 动作与姿势不得过于呆板、端正,以免影响动作的机动灵活性。
- 后脚不得撤出过远,因这样身体的前半部会给对方造成进攻的空隙。
- 两手不得伸出过多,以免使身体过分地暴露。而且前手过分伸出不利用进行任何有效的攻 击行动。
- 若两脚站位过窄,则会妨碍进攻和撤退,也易失去平衡。
- 若两脚站立过宽,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变化。
- 若下身太暴露,易被对手踢中而受伤或倒地。
李小龙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的学生说过,练习戒备势时,可经常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的 姿势,看自己是否象一只猫站在那里,弓背、低颏、前肩稍微抬起,双足保持弹性,随时准备进行扑 跳。此姿势对于脚踢、击打和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力量,都是最有利的应敌站法。
第三节截拳道的攻击力点训练
在截拳道中,用什么部位攻击对手的何处要害,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律,因为其攻击技术是根 据人体的结构设计出来的,所以要练好截拳道,从原则上来讲不要违背李小龙的意愿与技术原理。 本节所述的内容都是切合实际的,是李小龙授武课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体现李小 龙功夫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与权威性,我们应该掌握好攻击力点,这是练习截拳道的第二步。
握拳时不宜过紧或过松,以免妨碍气血循环以及 因握拳不得法而自伤关节。李小龙的见解是:通常在 使用时才紧握拳,以节省体力和利于进行重击。其主 要着力点是食指和中指根部(图15),使手背和手腕处 在一条直线上,以免在猛击时挫伤手腕。
【用途】通常用于打击对手的面部、下颏及心
窝。 图15
此手型的着力点在以食指和中指根部为中心的手背处(图16)。攻击时要充分利用肘关节的 反弹力,没有这种弹力,就没有杀伤力。
【用途】通常用于打击对手的面部、两侧太阳穴和头部。
此手型的受力点在小指一侧的肉厚处(图17)。与拳背一样,是使抖弹劲产生威力的一种打击 技巧。
【用途】主要用于截击对手的攻击,或用于打击对手的颈部、太阳穴及耳后要#处。
五指并拢,力点在指尖上(图18)。
【用途】主要用于插击对手的神经丛、肋关节、咽喉与眼睛。
力点在小指侧的肉厚处(图19),即接近掌根处,威力较拳头为猛烈。
【用途】通常用于打击对手的颈关节、锁骨、肘关节与太阳穴。
6.手臂下侧
力达尺骨下侧去攻防(图20、图21)。
【用途】主要用于截击或格挡防御对手的攻击。

力达前手臂背侧去封锁对方的攻击(图22)。
【用途】主要进行格挡与抬架等防御性的动作。
肘部骨豁坚硬,力量雄厚,多进行近身靠打,着力点在肘尖与肘尖周围5厘米处(图23)。
【用途】主要用于打击对手的太阳穴、颈部、心窝与面部。
多配合手的拉扯动作而进行顶撞,着力点在膝关节突出部位(图24)。
【用途】主要用于打击对手的颜面、心窝、肋部与大腿,还可用于招架与格挡对方之攻击。
力点在脚趾根部(图25),攻击时脚趾要尽量翘起。
【用途】主要用于攻击对手心窝、阴部,亦可用于辗踏对方足背,使之痛楚难忍。
力点在脚踵下侧与后侧(图26)。
【用途】主要用于攻击下颏(图27)、心窝、肋关节与裆部。当对手倒地后,亦可用以下踏 (图 28)。
脚外沿
即足刀,着力点在脚外侧边缘(图29),尤其是以靠近足跟处最具杀伤力。
【用途】主要用于攻击对手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及膝关节,尤以打击膝关节为最实用、最 凶狠。


第四节截拳道的攻击目标
李小龙把人体中由于受到外力的打击或压迫,致使出现伤残、昏迷、休克、死亡,以及使某些组 织器官、神经或肌肉发生功能性障碍的部位,称之为要害部位、攻击目标或薄弱环节。
李小龙非常注重对要害部位的打击。人体有许多要害部位,有的被一击便可能毙命,有的可以 使人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所以当攻击对手时,如击不中要害,攻击就不易奏效;如击中要害,即使是 轻轻地一击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体的要害部位或攻击目标有:易伤部位、穴道、关节及神经等。上述诸部位和环节都非常脆 弱、敏感,如受到强力的振动、外力打击或压迫后,就会使它的生理机制暂时或永久的消失。所以, 在练习和运用李小龙的技击功夫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并设法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根据李小龙的实际攻防练习,人体的攻击目标可分为以下五部分进行练习。

(一)身体的要害部位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武”字由“止”“戈”组成,望文会意,武实乃生于“息武”之意。即用强大的 力^—“武”来抑制暴力与防范暴力于未燃,以图求和平与安定。现代崇武者虽强调武德与终身 修炼,但并不否认武术的应急作月$尤其在抗暴制歹中,只有有效的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才能及 时制服对手,获得自身或他人的生I安全。
身体上的要害部位有:头部、面部、颈部、胸腹部、肋部及膝关节等(图33、图34),现分别详细介 绍如下:
头部是人体的主宰,且以太阳穴为最薄弱。头部有颅腔,脑组织非常脆弱,经受不起打击或震 动。如遭受打击,重可招致死亡,轻则成残废,或造成整个机体机能上的障碍,至少会令受打击者昏 厥或剧烈的疼痛而丧失战斗力。
【攻击方法】可采用直拳、摆拳、翻背拳、横击肘、横扫腿、摆踢腿及旋踢腿等技法进行重击。
面部以眼、鼻三角区为最薄弱,因该处神经、血管分布相当丰富,痛觉极敏感,受到打击时疼痛 难忍,甚至因此而丧失战斗力。
【攻击方法】可采用直拳、侧踢腿与旋踢腿等技法进行重击。
由于喉部位于颈的正中,是生命要害部位,故受到打击和长掐,可使呼吸困难,室息而死。两侧 颈动脉及其分支被压迫时,则会使颈动脉窦通过减压反射,而使人于瞬间昏迷、休克或死亡。
【攻击方法】可采用掌砍、肘砸及横扫腿与旋踢腿进行猛击。
由于该处直接连接着枕骨,所以当受到重力打击时,会剧烈震动大脑,使人迅速倒地或头晕、眼 花、昏迷。
【攻击方法】可采用勾拳、直拳、前踢腿及侧踢腿进行猛击。
胸腔内有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当遭受猛烈打击时,会使人呼吸困难,并疼痛难忍,轻者休克, 重者死亡。
【攻击方法】可采用直拳、勾拳、前踹腿、后踹腿及侧踢腿进行狠击。
共有12对肋骨,由于肌骨细长且脆弱,如受到打击或压迫,可导致骨折或内脏器官损伤,疼痛 难忍,于瞬间失去战斗力或失去其它正常功能。
【攻击方法】可采用插掌、勾拳、横扫腿或膝盖予以狠击。
腹部主要器官有肝、胃、肾脏等,如遭受打击,可使内脏器官受损而内出血,如肾脏受重击后,则 可使全身软绵无力并且瘫倒在地。
【攻击方法】可采用勾拳、前踹腿及侧踹腿予以重击。
腰是连接上体与下体的枢纽,起传导动力的作用,受重击后可导致剧痛或昏迷及损伤,最低限 度可使对手于瞬间失去抗衡能力或丧失战斗力。
【攻击方法】可采用膝撞及横扫腿进行猛击。
无论对手多么强壮,如对其裆部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即能很快地使其致残或昏厥、死亡。
【攻击方法】可采用勾手、上勾拳、前踹腿、膝撞及后撩腿进行猛击。
该处受重力打击后,可使人运动困难,丧失战斗力。
【攻击方法】可采用膝撞、横扫腿及小腿胫部进行重击。
该处为支持人体直立的重要部位,如被重击,会使行动立即发生困难,而处于被动。重者,还可 使髌骨碎裂或脱臼。
【攻击方法】可采用抱腿肘击、低侧踢腿、勾踢腿及横扫腿进行猛击。
该处由M骨与趾骨组成,受重力踩踏或碾压之后,可使人行动困难,并破坏其攻击武器,使对手 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攻击方法】可采用下踹腿及前脚掌踩碾进行有效攻击。
(二)穴道攻击法
由于李小龙少年时代曾学习过洪拳、鹤拳、少林拳、螳螂拳及丨永春拳等传统功夫,因此对穴道 攻击之术精熟,并以点穴用的硬功“精武指”最为出名。
人体有36个重要穴位,这些穴道是人体最重要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或内脏器官。这些穴 位,为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结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前后或左右均有,大都属于对称的。 如果遭受重力击打,重可致死亡,轻则成残废,造成机能上的障碍,至少可令受打击者昏厥或剧痛难 忍。
在人体36要穴中,麻穴、哑穴、昏穴、死穴各占9穴。但限于运用的时机与时间,因此经李小龙 使用并传授下来的只有以下最简单、最实用、最易掌握的几处,如(图35 ~图38)所示。实际上,李 小龙认为传统拳谱所记载的致命36穴,有点过分夸张。虽然36穴都是要害部位,但受击后绝非可 以致死。由于历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历代传抄者又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使之过于神秘 化。但不可否认,此36穴是击之有效的,可以把人致残的要害部位。最主要的有以下16穴: 太阳穴
阳穴在两侧眉眼之下方额角旁开1寸处,该处神经密布,若被击中,脑髓会起剧烈之反应,使 诸神经错乱而昏迷倒地。此为最易打击到的大穴之一。
【攻击方法】可用拳面、脚趾及脚前掌、脚跟予以重击。轻者倒地不起,重者则晕昏、休克。
该穴位于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即颈下正中凹陷处。当受攻击时可阻断气管与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同时刺激膈神经、迷走神经等,使对手剧痛难忍、呼吸困难及头晕等。
【攻击方法】可运用指尖进行巧妙攻击。
该穴属手少阴心经,在上臂腋窝中间,为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故插打此部位可使其手 臂有放射状触电痛感,从而丧失运动能力;重者可损伤神经、血管,造成上肢运动障碍,直致血肿、瘫 痪。
【攻击方法】在电影《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就是因攻击该处而废掉了劳力士的右臂。
该穴位于脐上6寸,即心口窝。击打此处因剑突后的内脏器官有心脏下部,其下缘正好是肝与 胃的重叠处,并由于无肋骨保护脏器,故可直接震荡心脏,刺激膈肌与下位肋间神经,使人呼吸困 难、腹壁剧烈疼痛,严重时可引起胃出血、肝脏破裂,或直接引起死亡。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面、肘尖、脚前掌及脚跟予以重击。
该穴位于乳下2肋,相当于7、8肋间。由于该处左侧是心区,右侧是肝脏上部,而且人体5 ~ 8 肋弯曲度较大,最易发生骨折,受暴力打击时,易使心脏受到震荡刺激,严重者可使肋骨内向骨折, ^致使心脏、肝脏损伤,导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I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肘尖、指尖及脚前掌予以重击。
T 12.章门穴 ,
/ / 该穴位于左、右腑下线第11肋端下际。由于游离端末与胸骨连_成腔,故遭受击打后必向内 L折曲,而因其内部右侧是肝脏,若游离肋端内折,必挤压或刺破肝脏,造成肝损伤直致肝破裂;左侧 内为脾脏,道理同上,易引起脾破裂而大出血,危及生命。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面、肘尖、脚前掌及脚跟予以重击。
该穴位于脐下1寸5分,又名丹田穴。受打击后,可破坏人的气机,并使人剧痛难忍,完全丧失 抵抗能力,若伤及内在的脏器,可导致休克或昏迷。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膝盖、脚前掌及脚跟予以重击。
该穴位于后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俗称后心。击打该处,可直接震荡心脏,并引发 突发性室息,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肘尖、脚后跟予以重击。
该穴位于后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有丰富的血管,没有肋骨保护,遭击打后会造成 剧烈腰疼,严重者会造成内出血,使肾破裂而引起严重后果。
【攻击方法】可运用肘尖及脚后跟予以重击。
该穴位于第2、3腰椎棘突之间,受重力打击后,会引起剧烈难忍的巨疼,并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攻击方法】可运用肘尖及脚后跟予以重击。
(三)关节打击法
谈到关节打击法,这是李小龙生前所惯用的技法,大家常说的截拳道擒摔技,便是针对关节而 言的。事实上,关于关节打击法,李小龙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完美的示范,那就是在电影《猛龙过江》 中,于罗马竞技场打斗的最后时刻,李小龙击毁了劳力士的膝关节、肩关节和腕关节,使劳力士成了
一个“废”人。 、
在实战搏击中,经常用i的人体易伤关节有:
1.颈椎颈是头部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颈骨有7块,该部位可掌握控制人体的身体重心,也可称为生
命中枢。:【攻击方法】如受到外力打击或左右猛扳、猛拧,都能使其超过活动极限,并感到疼痛难忍,严 重的会使人伤残、死亡。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它的活动范围很大,但由于肩关节是多轴关节,连接骨的关 节面大小相关甚大,关节囊松弛,靭带少而弱,所以是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
【攻击方法】如果用暴力左右拧动,或用力向后扳到极点及用力踢打,都会使靭带、肌肉撕裂 甚至骨折与脱臼。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头组成。其活动范围较小,且尺骨半月切迹端冠状突较短 小,关节囊的前后臂没有韧带加强,故尺骨向后受力易脱位,向前易骨折。
【攻击方法】如果受压力或暴力踢打,可使钿带撕裂或骨折。
与运动,而腕部覆盖的肌肉则较薄弱,韧带的坚固性也
【攻击方法】如果受到外力向任何一个方向扳拧超过它本能活动范围或用力打击,都能使手 腕部的韧带撕裂,或骨损伤。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且关节囊松弛,关节 两侧有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
【攻击方法】当膝关节伸直后受外力猛击,或从前、两侧踢打,轻则使人倒地,重则会造成半月 板损伤,侧副韧带撕裂,脱臼或导致骨折。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跟骨及距骨等连接而成。由于外踝完全覆盖距骨的外侧面,故内翻扭伤
较易发生。

【攻击方法】如果用力左右扳拧或进行暴力击打,会使其脱臼、韧带撕裂或失去正常的功能。
(四)对神经系统的攻击法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轴,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来完成的,因而我们在研习截拳道时,除了要掌握骨骼、关节的结构和肌肉运动以外,还必须深人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在肢体的走向和浅露部位,这是搏击中打击、压迫的要害环节之一,而且 一经打击、压迫或掐拿,就会使对方立即产生触电状酸麻感,而丧失战斗力。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按其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 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脊 神经。而且按分布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自由神经。其中,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肉、 关节等处;自由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腺体等处。总之,神经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肢神经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它们均伴着主血管支行走。从颈椎发出的脊神经 形成臂丛,再从锁骨中线下伴动脉行至腋下,再向臂部分出诸神经(图39、图40)。


- 正中神经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臂中行走,并经肘窝正中,行至腕前远端中点,入手。
- 尺神经
从腋窝沿肱骨至肘部,再经肱骨上髁与尺骨鹰嘴间,沿尺侧至腕部腕豆骨桡侧缘后,人手。
- 桡神经
自腋后壁下缘外端与臂之交点处,沿肱骨经肱骨右方,至肘部肱骨外上髁,再沿桡骨侧至桡骨 基突,入手。
2.下肢神经
下肢神经,一是从腰丛发出的神经,有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分布于大腿前面和内侧面的肌肉和 皮肤中,其中股神经关节支分布于髋关节和膝关节;二是从骶丛发出的坐骨神经,经坐骨结节与大 转子之间,沿股后中线下行,并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41、图42)。
对神经系统的攻击除可采用反关节技法外,亦可进行破坏性的踢打。但由于李小龙生前对此 述之与记载甚少,笔者未敢对此发挥和扩展,加之由于自己的技术水平与学术理论水平有限,故尚 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同道们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与修改,共同完成李小龙遗留下来的大业。
(五)“八打”与“八不打”注释
所谓“八打”与“八不打”,是指人体上的一些要害部位与薄弱环节。
1.八不打
- 一不打太阳两首 不准击打与踢击太阳穴。
- 二不打正面咽喉 不能踢打、锁制咽喉。
- 三不打中心两壁 不得踢打、撞击胸部。
- 四不打两肋太极
不得随意击打两边的软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而锋利的断骨又会刺破内脏,致使内脏出血过 多而造成死亡。
- 五不打海底撩阴
不得随意击打海底穴和撩打裆部。因为海底穴在人体会阴处,生殖器之下,它是人身上的关键 要穴,亦属死穴之一,如受到外力重击,就会使气血向上冲涌,当时就会头晕、耳鸣,重则无可救治, 必死无疑。
- 六不打两肾对心
不得随意踢打两边的肾脏要害。
- 七不打尾闾风府
不得随意击打尾闾骨及其附近的长强穴等死穴。并由于尾闾骨是人体最重要的要害部位之 一,因此,如果被打伤则属绝症而不可救治。
- 八不打两耳扇风
不得随意击打左右两耳。
- 一打眉头眼睛
所谓眉头双睛,其中眉头一指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二指两眉弓眶上孔;双睛即为两眼。实战中, 当打击眉头时,可引起眶上血管及神经损伤,同时亦可震荡损伤眼部;特别是当眼睛受到攻击后,可 使人失去判断和支配自己的攻守能力,而立呈败象。
- 二打穿腮耳门
即可打击腮部与耳门。因腮部的下领颈与领孔较薄弱,故暴力打击后,极易引起下颌颈与颏孔 部骨折,使人丧失战斗意识。再者,当打击两耳后,可通过刺激震荡耳前庭器与蜗器来致使对手休 克或昏迷。
- 三打胁内肺腑
两胁即胸廓下部,在腰两侧,位于第11和12两游离肋端。所谓肺腑,泛指胁内的肝、脾等脏 器。所以,当打击两胁时,必挤压或刺破脏器,给予对手以近乎致命的创击。
- 四打鹤膝虎头
所谓鹤膝虎头,通常指膝关节部分,当打击膝关节正面时,可损坏对手的髌骨,使敌因骨折而丧 失战斗力;当打击膝关节外侧面时,可使内侧副韧带拉伤撕裂,使膝关节错动,并可损伤腓总神经, 严重时可造成终身残疾;当打击膝关节内侧面时,可使外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和撕裂及髌骨软骨 的损伤,形成膝关节运动障碍。
- 五打唇上人中
由于唇上人中是人体重要经脉的经过点,所以击打该处有直接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或昏 迷倒地。
- 六打背后骨缝
背后骨缝是指肩胛骨内外缘。肩胛骨的运动是与肩关节的运动相连的,所以重击此部位,可使 肩胛骨周围肌肉受损伤,从而使上肢活动受限制并造成运动障碍。
- 七打撩阴高骨
撩阴高骨是指耻骨联合部,即骨盆前联合。由于耻骨联合处有软骨垫,富有弹性,而且此处感 觉神经敏锐,所以重击此部位,虽不能损伤脏器,但可引起异常疼痛,使人由此丧失战斗力。
- 八打破骨千斤
在实战中,所谓打破骨千斤,通常指打击对手的关节处,因为打击关节虽不能使对手致命,但可 由此破坏对手的攻击武器,或使对手丧失抵抗与再战能力。破骨千斤亦可指小腿胫骨,在这里,由 于胫骨前脊外露,无肌肉遮盖,故踢击力量可直接作用于胫骨,严重时可使胫骨隐裂或骨折,使小腿 失去活动和支撑能力。
李小龙在其遗稿《截拳道之道》中写下了 “人体的攻击目标”一节。
在这一节里,李小龙首先抄录了“泳春派先师秘传总诀”,在表明他注重武德,并牢记“中国功 夫的宗旨是强体自卫,非到万不得已,不可攻人”的先师嘱托。然后,他又亲手绘制了“身体要害”、 “头部打法”和手写了“太极门之死穴”,以及“螳螂派八打与八不打”等要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 小龙所创立的技击功夫是博采众长的一种集武学大成的拳法。重要的是,他曾借鉴与汲取了中国 武术中的一些有用的技法与经验,并将之发挥。
第五节截拳道的脚步移动法训练
李小龙这样的优秀的搏击大师,移动时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妙准确而又优雅悦目。当他冲向 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等的 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 制不了对4,反而会被对手所控制。
李小龙在擂台上显示过他那惊人的速度,当时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 能够挡住他攻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胜防。
李小龙十分重视步法的作用,他始终坚持认为步法的好坏,对于技击家的技巧优劣,是十分重 要的。所以,他认为在搏击中唯有灵活地移动步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拳脚的技巧,拙于步法的人,也 必拙于拳法和腿法。
在实战中,李小龙特别强调步法移动的灵巧、轻盈与敏捷。所谓搏击,不外乎是找寻攻击目标 或闪避对手攻击的一连串动作。就本质上来说,李小龙的功夫是流动性的,这可能正好与传统武术 相反,因传统习武者在正式学拳之前都先勤练站马步桩三年,而练习截拳道就不需要这些程序。究 其原因是,站桩的目的在于静态中寻求稳固与平衡,但无法灵活变化,丧失了机动性。
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与机变。李小龙还要求步法的动作愈小 愈佳,而且要尽可能力求精简、直接,绝非象西洋拳那样又蹦又跳或象空手道家那样得意洋洋地傲 立。因为精简、实用的步法不但可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
- 脚步移动的原则
- 技击家除了要注意动作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牢记:
- 消除紧张心理,全身放松,不可胆怯,动作要自如。
- 态度要自然,一切肌肉组织要放松,切不可受任何饰物所束缚。
- 动作要简单、自然、迅疾。
- 动作要敏捷,膝部需稍稍弯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冲向前去。
- 选择位置方面亦有3点要注意的:
- 以动制静,选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
- 变换位置或移动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抵消由对方突然行动所给己方带来的劣势。
- 利用对方的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宾为主。
“截拳道”,顾名思义便是“消截对方来拳的同时进行打击的方法”。在这里,除了用拳外,脚亦 甚为重要,要能随时准备“起飞脚”,同时还要懂得利用体力。所以,前面所说的戒备姿势,初学者绝 不能忽略,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进步。
- 脚步移动时的注意事项
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地打击对手,就必须在日常训练中高度的重视步法的练 习,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这就要求在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当然,同 前面所述一样,这些问题均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经验的总结。
浏览1,0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