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总论
拳以金刚称谓。金刚梵语发音“拨折罗”,为佛的卫士。汉 语中的金刚,其意为金之刚者。因此,该拳刚健有力,勇猛异 常,紧凑敏捷,疾如闪电,招法多变,难破难防,是一种技击实 用性强、健体强身生效快的优秀拳术。
此拳重视眼法、手法、步法、身法,尤其重视腿功,所谓手 打三分腿踢七,处处赢人全靠腿。上手勾搂刨打,下腿前踢后 踹,手攻上,脚踢下,手脚齐到势难防。上下翻腾,左右撑拨, 迅速敏捷,速而不紊,迅而有素,令人捉摸不定,使敌攻防无 法。
韩其昌老师在传授金刚拳时,以拳理为基础,要求学拳者达 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拳合”,达到快如闪 电,慢似游云,静如苍松,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境界。授拳时 身教重于言教,尤重腿功,以走趟子、蹓腿开始,由简到繁,逐 步深人,掌握各种基本腿脚定位定式的方法,使手眼身法步合 一,才可开始学习金刚拳的套路。
第一节金刚拳的拳势特征
“练武先练腿” “拳是两扇门,无腿不打人”,以此为基础。 只会练套路,不会使用,也就是不懂得腿法在技击技术中如何应 用,即是“无腿”。因此,要求在演练套路时,必须熟练地掌握腿击技能,使踢出、蹬出的腿如打出的拳(掌)一样灵活。这 样,就能在击打格斗中非常巧妙地运用“腿法”,发挥腿法攻击 力强,以及使蹬、跺、踏、踢、踹出去的腿能逢虚就实、逢实就 虚,好腿上生眼的作用。
这样就需要更细心地进一步研究腿法,研究它的基本类别, 把踢、蹬、跺、踏、踹、摆、点、插、掀练好练正确,要研究区 分撩、切、截、勾、碾、扑、扫、提、圈的细小动作的变化、位 置、应用条件,掌握正确运用技法等。旷日持久地练习。要左右 上下前后协调严密,一步一腿,上下翻腾,脚重于拳,充分体现 “无腿不打人
第二节金刚拳的步法特征
金刚拳套路中的步法具有窜、蹦、跳、跃、踏、弹、撑,左 旋右转诸功能,不论进行攻击或者躲闪,都在不断地巧妙地运用 各种步法,实现各种变换,腾挪循行不同线路。步法是身、手、 腿各种技法赖以实现的关键,因此,要求稳健灵活,进退适宜, 连环有序,使自己随时随地处于有利地形和位置。不论运用垫 步、剪步、掏(偷)步、搓步、拗步、踏步等都要适度,切记大 则迟,闪展、腾挪则不灵活;小则不及,错过机会。一招不及, 十招补偿。步法多取虚步,便于周旋,但其看起来虚,却往往是 虚实互变,而虚实决定着对局中的环境与站位。虚实步的目的, 实现一步一腿,拳落腿起,腿下拳到。抬腿不打人,也粟进步抡 中门(两腿之间的裆口),定身打人步法精。膝撞腿起、拳空肩 抗、肘靠头顶全在步法。习步法最讲究进退踏搓颠、斜偷中定 跺。关键要眼明、手疾、腿毒、步法精。
第三节金刚拳的手法特征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先看一伸手,再 看一步走。”明代戚继光在〈律经>〉中论述:“学拳要身法活便, 手法便利。”因此,手法在技击格斗中是至关重要的。手可分拳、 掌及勾手。拳又可分阴拳、阳拳、立拳、冲拳等。掌可分立掌、 平掌、侧掌、瓦垅掌等。演练时掌握其基本拳(掌)型的互变与 运用。
金刚拳的手法练习,是使习武者练出指力、腕力、肘力、臂 力的真功夫。防御或进攻时,有上架、下截、左右撑拨、劈、 打、崩、托、挫、盖、刨、刁、领、缠、插、掐、拐、捋、切、 拦、挂、推、拖、砸等劲道和招法。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应 特别注重“手”与“手法”的联系。
手法演习时,要细心区分上、中、下三盘。上盘重劈、砸、 挑、架、崩、托,中盘会意领、挂、缠、刁、勾、捋,下盘实现 挫、拦、刨、昆、切、叠,时时演变推、撞、插、掐、切、挣、 脱、拐、搪、钻。练到起落自如,崩砸有序,翻钻互化,转摇奇 巧,迅猛敏捷,招式不乱,手法清晰。
第四节金刚拳的身法特征
韩其昌老师授徒时常讲“上步需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 真”。所谓身,是指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储发气力的总体,是 躯体的全部。身为四肢之主宰。所谓脚进手不进,或手进脚不随都枉然。手进脚进而身不进亦枉然。这就是讲“身为主宰”,手 脚上下进退要由一个“合成”身。四肢之动,储气发劲靠身催, 身不催力不发,四肢难进。头、肩、肘、膝、胯能打人也凭身。 身动之变化即为拳中指的身法,身动之关键是腰,腰为中节,腰 动则全身活。腰为轴,是连接上体与下肢、左转右旋、前倾后仰 的支撑点。腰是枢纽,脚为基,更有人讲腰为轴,脚为钻,竖直 不动稳如山。用劲发力讲究力从脊发、步随身换,实际是靠腰做 枢纽起平衡作用来实现的。套路中的头顶、头摆、头撞的定势或 活势的打法靠腰;点肘、顶肘、掩肘、马步靠山肘打也靠腰动; 多种膝打之法无一不靠腰动即身法来完成。身法变化讲究伸缩、 扭蹭、抽抖、晃动、挨傍、挤靠,此为一身之法。恩师常教导: 练习时要认真专注,“差之分毫则谬之千里”。所以对金刚拳手 法、腿法、身法的演练都要牢记这一信条。
第五节金刚拳套路与金刚散手
自然给人以生存的环境,人在为适应自然生存的斗争中连续 不断接受变迁,因而在一定方向上积累了对自身有用的东西。先 民们最初选择练习体能,不论为生存格斗、为创造生活条件、为 健壮身体、为戏耍、为娱乐喜庆,有的可能是取简单无定势的方 式进行,有的可能是在面对死亡中选择与接受的。要强化自身能 力而逐步由简到繁,由无定势演化成拳术套路。金刚拳套路毫无 例外也是这样形成的。套路是体能的全面训练,高强度地长期训 练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五脏六腑,使周身协调一致为一个整体。 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是通过训练调整呼吸,功 能是吐故纳新,清洗内脏,坚实内脏,称内练;抻筋拔骨为外 练。切记,能练筋长一寸,不练皮厚三分。总之,套路来源于实战的招数,是总结、系统化条理化编织而成套路。对接受者(学 习者)来讲,是为实战作训练的基础,它不能代替千变万化的实 际,即不可能全部代替用于实战的散手对打。基于实战基础,所 以练套路不能变成表演“模特”、花拳绣腿。
散手是实战的应用手,各种拳法都有自己的散手练功方法, 是拳术套路的卸开与组合,以拳、掌、手法为不同目标进行的演 练。擒拿格斗时或勾、捋、搪、挂,或肩、肘、腕、胯,目的明 确,是不粘不连、冷掸脆快、硬碰硬的强手。同时,腿脚功也得 以充分发挥,专门训练的腿脚如使用顺、正、侧、摆、合、踏腿 正面迎击来人,用点肋、穿膛、撅脚、弹蹚等技法去击打对手。 专¥拳脚交替变位,互用长短,达到练习目标——战胜对手。通 过会习散手训练,达到感觉灵敏,反应快,知远知近、知上知 下、知虚知实,明势果断,用拳脚先发或后发制人。
金刚散手又叫“手套”,是具有独特的以人为对象的练习方 法。韩其昌老师、韩复光师叔常讲,赵灿老先师会的拳种很多, 在各地教人授拳因人施教,就是在河北深县各村传授的武艺也不 相同,所以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南拳换北手”之说。老拳师传 闻,找赵灿不在三角必在留楚(指献县和晓阳县的村名)。南拳 指在深县沱河南一带的乡间专教金刚拳套路,以单练为主,而在 他地则传授金刚散手,以对练、对打为主。这说明套路与散手是 分别独立传授的,在各地自成体系,时至今日仍各有侧重,其间 各地拳师互相贯通融合,才有“南拳换北手”之说。两者练法虽 不同,最终目的却都是健体与实战。但我们体会散手无疑更近于 实战之用。金刚散手从简到繁的套子有几十种,知名的如三脚 猫、四门斗、上下捶、拗式捶.、踏根、迷魂巴掌、吞袖捶、四翻 手、八翻手、三捶五点等等。可以单练,亦可组合进行,套有限 而势无穷。此外,尚有金刚拳套路化解对练,辅助学习套路用于 实际。拳之套路与散手都是权谋,是占主动的预谋,即“凡事预则兴,不预则废”。凡对立双方进人临战,法不过攻防,术不出 奇正,总之是在千变万化之中避实而击虚。攻者拳腿并用,防者 虚实兼备,都有各自预想而使对方进人自己的圈套。散手或拳套 路中的单手运用击打对手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妙在“拳打三节不 露形”,成在“拳打眨眼之功,胜败在呼吸之间”。
浏览1,2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