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的糗事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潜艇共击沉18艘德国潜艇,约 占德国潜艇损失数的10%;而德国潜 艇共击沉英、法潜艇10艘。当然,这 些潜舰都是在水面被击沉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声纳、水面搜索雷达和 鱼雷数据计算机出现后,被潜艇击沉 的潜艇数量上升,美国潜艇在太平洋 战区击沉日军潜艇23艘,约占被击沉日军潜艇总数的19%。而声纳、雷达,1940年10月13日被德军击沉设备较差的日军潜艇只击沉过1艘美军潜艇——“科维纳”号(SS — 226)。英国潜艇在各海区击沉德、意、日潜艇共36艘。苏联 潜艇击沉德国潜艇2艘。德国潜艇击沉盟军潜艇共9艘。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被潜艇击沉 的潜艇共80艘、约占被击沉潜艇总数的7%。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陆海空三维战场的较量,凭借武器装备和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潜 艇在海战中大显身手。产生了许多经典战例和名噪一时的潜艇。但与此同时,潜艇也发生 了不少糗事,不仅导致了艇沉人亡的战争悲剧,而且其悲欢荣辱也一度成为后人茶余饭后 的谈资。
▲英国H49号潜艇
英国K级潜艇:先天不足命运多
“K”级潜艇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并生产,主要用于辅导水面舰艇作战。
为保证在舰队编组内与水面舰艇同步,该艇采用10 500马力的汽轮机作主动力装置, 最高航速达25节,是当时世界上水面速度最快的潜艇。但由于艇体太长、密封性太差等 先天不足,以致“K”级潜艇自从问世以来便祸事连连,总数不到20艘的“K”级潜艇, 居然发生了 18起事故,而且其中有7起是沉艇。
1918年1月31日,“K”级潜艇遭遇了潜艇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当时正值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英国本土舰队的主力部队“大舰队”受命东进北海,与科克沃尔舰队 会合,进而袭击德国舰队。
为了防止德国潜艇的袭击,“大舰队”决定在夜间出航。由轻型巡洋舰打头,4艘“K” 级潜艇和“伊兹尤里利”号巡洋舰居中,另有战列巡洋舰、轻型巡洋舰和5艘K级潜艇组 成的混合分舰队断后,组成单纵队出海。3个编队之间的航行间距为5海里,航速21节, 并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
当先头纵队通过外围障碍栅时,位于舰队中部的“K-22”潜艇突然向右驶出单纵队, 旋转航行。与尾随的“K-17”潜艇擦肩而过,一头撞在后续的“K-14”潜艇的右舷上, 两艘潜艇舫舱被海水淹没,致使7人死亡。劫后余生水兵不顾灯火管制命令,在破损的潜艇上燃起航行灯,以避免再次发生相撞事件。用心因然不错,但这一举动显然太过业 余——他们忘记用无线电或信号灯通报其他舰艇。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首舰“不屈”号发 现前面有灯火,误以为途中出现了拖网渔船队,决定直接从“拖网渔船”的尾后通过。“K” 级潜艇艇尾比拖网渔船足足长两倍,等“不屈”发现失误时已回天无力,“K-22”的尾部 被截断。掉了尾巴的“K-22”潜艇仍没有沉没,与“K-14”艇一起随海流向舰队航线的 右方漂去。
位于“伊兹尤里利”号巡洋潜艇区舰队司令发现2艘潜艇不见了,连忙命令剩下的3 艘潜艇跟随己舰返回寻找。黑暗中,“伊兹尤里利”号巡洋舰将第处于断后分舰队中的一 艘战列巡洋舰错当作成整个舰队的尾舰,便率寻人的潜艇左转向加人舰队成为“尾部”, 速度和警觉性同步下降,浑然不知身后还有其他舰艇。
20点32分,“无畏”号轻型巡洋舰的舰首骑到“K-17”潜艇身上,将该艇耐压指挥 室以前部分砍成两半,只有8名幸运的艇员被救起。“无畏”号舰舷也严重受损。后面的 潜艇发觉不妙,急忙驶出单纵队队形:两艘潜艇右转,另两有两艘左转。结果忙中出错, 有两艘潜艇再次相撞。其中一艘受伤,另一艘连同55名艇员沉入海底。
在一个晚上,8艘“K”级潜艇中,两艘沉没,两艘受损,共有115名官兵死亡,另 有2艘大型水面舰艇受损。
一战结束后,“K”级潜艇又先后发生突然沉没、撞击防波堤、与“H”级潜艇相撞等 事故。“K”级潜艇的频繁失事,英国海军部深感不安,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出了 迟到的决定,将余下“K”级潜艇全部从海军中除名。
▼美国海军ss-202 “鳟鱼”号潜艇
艇:悲欢交织 糗闻不断
日本“吕_34”号 潜艇,堪称是二战中 胆子最小的潜艇,居 然被美军的马铃薯吓 沉了。
1943年初,为配 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 诸岛上的反击行动, 美国海军在海上实施 封锁,切断日军对新 几内亚群岛的增援和 补给。
4月初,美国“奥 邦农”号驱逐舰在奉命对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战斗巡逻时,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从己方军舰旁边破水而 出。美军舰员惊讶之余,立即摇动火炮对准潜艇实施攻击。但由于潜艇距离军舰太近,已 经进入火炮的射击死角内,火炮无法发挥作用。正在慌忙之际,美军水兵抓起军舰甲板上 上的马铃薯扔向潜艇。
潜艇上浮本身就很让人担心,又突遇美军水兵攻击,日本潜艇的惊慌可想而知。艇长 根本没看清美军水兵投掷的究竟是什么武器,就急忙下令速潜。由于下潜速度过猛,潜艇 一头栽到水底礁石上,遭受严重损伤,失去了机动能力。美军驱逐舰抓住这一战机,迅速 在潜艇下潜的地方,投下数枚深水炸弹,将“吕-34”号击沉。
1941年8月,德国潜艇“U-570”号奉命到北大西洋海域,完成攻击英国护航运输 队任务。27日11时,潜艇在冰岛南80海里处上浮时,被英国“赫德逊”式飞机发现,飞机直向潜艇飞来,艇长急令 速潜。飞行员汤普逊空军少 校对准潜艇下潜的旋涡,投 下了 4枚重250磅的深水炸 弹。炸弹击中了潜艇,发生 猛烈的爆炸。
潜艇虽然没有下沉,但 艇壳多处破裂,艇室进入海 水,电器设备震坏,连舱室 灯光都熄灭了。更糟糕的是 潜艇电力舱的电池电解液 溢出,散发着浓烈的有毒气 体。艇长拉姆洛海军少校多 次组织艇员堵漏抢修,但都 无济于事。艇上情况继续恶化,浓烈的氯气随时都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可能。
▲上浮行进的德国“u”型潜艇
拉姆洛下令向基地发出求救信号,销毁密码和文件,然后浮出水面,全体艇员列队甲 板,穿上救生衣,等待救援。可让拉姆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英国飞机这么长的时间竟然 没有离开。汤普逊少校驾机在空中兜了几个大圈后又飞了回来。飞机见到浮起的潜艇,立 即用机关炮进行扫射,打得艇员无处躲藏。拉姆洛眼看求救无望,不得不举起白色信号旗 投降。
汤普逊少校则一面监视投降潜艇,一面向基地发报。基地派来几架飞机,轮班围着潜 艇不断盘旋示威。同时,附近海域的英国渔船和驱逐舰也高速向潜艇驶来。最终,这艘倒 霉的潜艇被一艘英国渔船拖到英军设在冰岛的海军基地。
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U-570”号潜艇被捕获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指示将潜艇拖 往英国。潜艇经过修理、改装后,编人英国潜艇部队,改名为“格拉夫”号潜艇。
另一般德国“U”型潜艇同样与英军飞机短兵相接,所不同的是,这艘潜艇成攻击落 了飞机,但最终却葬身于自己的得意忘形。1943年7月24日,德国“U-459”潜艇与一架英军“威灵顿”式 轰炸机与在北大西洋 上遭遇,双方用高射 机枪和炸弹互相攻 击。飞机被潜艇的高 射机枪击中要害,一 头栽到潜艇前部,飞 行员当即身亡,机 头、机翼和机尾入 水,部分机身落在了 潜艇后部甲板上。
艇员在清除飞机 残骸,发现2枚没有 爆炸的深水炸弹,于 是将将这一情况报告 给艇长默伦多夫。可 这位艇长大概是被胜 利冲晕了头脑,下令 艇员将未拆除引信的 深水炸弹直接从艇尾 扔到海里。深水炸弹 立即发生了爆炸,不 仅炸毁了潜艇的尾 舵,冲击波还将潜艇 抛离水面,导致柴油 机和电机舱严重受 损。失去动力的潜艇 只能漂浮水面,等待 救援。不久,英军一 架“哈利法克斯”式 飞机赶到,用深水炸 弹和机枪猛烈攻击潜 艇。潜艇艇壳破裂, 舱室不断进水,艇长 默伦多夫命令手下弃 艇,自己则与“U — 459”潜艇一同沉入 了海底。
大国地位象征的航母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 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 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 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 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分类:攻击、反潜、护航、多用途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 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 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 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 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 分,有大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6万~9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 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 动力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 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 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装备:飞机、巡 航导弹
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 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 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 机。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 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 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 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 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 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 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 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 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 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 防御武器,整个航空母舰战 斗群可以在航母的整体控制 指挥下,对数百公里外的敌 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 定,攻击,可以说是拒敌于 千里之外!所以无需再安装 其他进攻性武器。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
航空母舰从来不单独行动,它总是在其他船只陪同下行动,合称为舰队,又称为航空 母舰战斗群。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 和对其他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供给舰只和油轮 扩大整个了舰队的活动范围。此外这些舰艇本身也可以携带进攻武器,比如巡航导弹。
飞机在航母上起飞、降落比在地面起降技术要求更高,降落程序如下:飞机进入环绕 母舰的环型航线,确保飞机对准航母跑道。如果滞空时间过长,有时要脱离等待中的降落 航线,进行空中加油。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尽可能小,有时几乎到失速地步。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 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舰上的指挥、保障人员,以 语音、灯光、手势等各种方法提醒飞行员,调整飞机状态。
航母飞行甲板后部有3~4条采用液压制动的拦截索,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 机停下来。在着陆时飞机必须紧贴甲板,以保证能够钩住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保持在相 当转速,如果没有挂上拦截索,飞机可以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飞机降落后,飞机依照甲板上地勤 人员的指示,滑行离 开降落区。如果飞机 的挂钩损坏,拦截索 无法发挥作用,地勤 人员要拉起拦截网, 协助飞机迫降。
飞机从航母起飞 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蒸汽弹射起 飞。蒸汽驱动的弹射 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 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蒸汽弹射又分为拖索 式弹射和前轮式弹射 两种。拖索式弹射由 8 ~ 10人为飞机张挂 钢质拖索,利用拖索 牵引飞机加速起飞, 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 旧,目前只有法国的 “克莱蒙梭”级航母使 用。前轮弹射由美国 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 功,弹射时由滑块直 接拉动飞机前轮起飞。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滑跳式起 飞。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坡状的高台,以加大离舰飞机与海面的高度,帮助飞机起飞。这 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英 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采用这种技术。第三种是垂直起降。主要适用 于直升机起降,也可用于装有矢量喷管、可以垂直起降的战斗机。英国、美国、俄罗斯的 一些航空母舰采用这种技术。另外,一些大国还在研制电磁弹射起飞技术,与传统的蒸汽 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效率高、辅助系统要求低、运维简单等优势。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
数量:10个国家拥有、现役25艘21世纪初,世界上共有多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阿根廷、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日本等国。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
美国共拥有“小鹰”级、“尼米兹”级和“企业”级在内的11艘大型航母服役,其中10艘 为核动力,1艘为常规动力。这些超级航母排水量在10万吨左右,能够装载80架各种作 战飞机。按照美国的计划,随着“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最后一艘“布什”号的服役, 以及常规动力的“小鹰”号航母的退役,到2009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将全部核动力化。其 航母运营开支数目庞大。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例,该舰由2座核反应堆和4座蒸汽轮机 推动,全长340米,载员6 300人,造价50亿美元,每月开支需要至少1 300万美元。
英国在用航母共有两艘,分别为“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皆为2万吨级轻型航 母。英国海军已经决定开工建造两艘5.5万吨级的大型航母,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 服役,能够搭载约50架战机。法国海军装备“戴高乐”号3.6万吨级核动力航母,这是 除美国外世界仅有一艘核动力航母。法国还计划与英国联合建造第二艘航母。俄罗斯只有 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排水量约6.7万吨,目前归属于北方舰队。俄罗斯 曾宣布未来将新建6个以中型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
意大利现有“加里波第号”、“加富尔伯爵号”、“凯沃尔号” 3艘轻型航母。巴西现有 “米纳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两艘航母。西班牙现有1艘满载排水量1.69万吨的“阿 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泰国于1997年8月从西班牙购买了“加克里•纳吕贝特 号”轻型航母,排水量为11 485吨。韩国也建制了排水量1.9万吨的“独岛号”轻型航 母。日本自称拥有3艘“大隅”级“输送舰”,其规模和作战能力接近航母。另有1艘“曰 向”号“直升飞机驱逐舰”。
阿根廷现所用“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航空母 舰,1948年荷兰购人并改装,后于1968年10月转卖给阿根廷,1969年2月开始在阿海军 中服役。1982年,以它为核心的混编队攻占了马尔维纳斯岛,返航后一直停泊在本土港 口内,再未启用。印度海军有“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号3艘常 规动力航母,现只有“维拉特”号轻型航母在役,“戈尔什科夫”号系印度从俄罗斯购买, 正在俄罗斯进行改装,因种种原因交付时间被拖后到2012年。
中国曾 从前苏联购 买了瓦良格 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等 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 都未作军事 用途。
►法国“戴高 乐”级航空 母舰
第十三章扶摇直上的航空兵器
飞机按用途划分,可分为民用航空飞机和国家航空飞 机两种。国家航空飞机是指军队、警察和海关等使用的飞 机,民用航空飞机主要包括客运、货运和客货两用机。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 的飞机的总称。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开 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反潜巡逻机、武装 直升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炮兵侦察校射 飞机、水上飞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教练机等。飞 机大量用于作战,使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空间,对战略 战术和军队组成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军用飞机之最
1903年12月17日,美 国莱特兄弟在人类历史上 首次驾驶自己设计、制造 的动力飞机飞行成功。 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第 一架军用飞机,机上装有1 台3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 速度68公里/小时。同年 制成1架双座莱特A型飞首次参战的瓦赞飞机机,用于训练飞行员。从此以后,人类战争的舞台,从陆地、海面、水下拓展到了广阔的空 间。在漫长而又执着的探索中,人们创造了许多军用飞机之最,使充满惊险与刺激的航空 发展史更加摇曳多姿,丰富多彩。
瓦赞:世界最早空战的飞机
早期的飞机被用于侦察,双方飞行机相遇时还经常招手打招呼,后来发展到用随身带 的手枪射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和路 易•凯诺驾驶瓦赞式双翼飞机从前线侦察归来,途中遭遇德国“阿维亚蒂克”双座侦察 机,法机上安有哈奇开斯机枪,而德机上只有一枝来复步枪。凯诺用机枪击中德机,致其 起火坠落。这是首次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空战,所使用的是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机上的枪 械也不是专为空战而设计安装的,使用不方便,所以还不能称为是战斗机。
世界上最早的专用于空战的歼击机由法国人雷蒙•桑尼埃研制,该机是在“莫拉纳• 桑尼埃” L型单翼机上加装固定式机枪而成。开始机枪从螺旋桨半径外射击,后在螺旋桨 上面包上金属蒙皮,使得机关枪的子弹不能击穿螺旋桨。在以后的空战中,法国人使用 “莫拉纳一桑尼埃”飞机占了大便宜。法国一位叫做罗朗•加罗斯的法国飞行员,驾驶这种飞机,18天内击落3架、迫降2架德机,从而第一个获得“王牌”飞行员的称号。从 此,各国就把击落5架飞机定为王牌飞行员的标准。
1915年4月19日,罗朗•加罗斯的飞机由于发动机故障被迫降落在德军阵地附近, 一名叫福克的德国工程师以此为参考,研制出“福克式”战斗机。这种飞机使用同步机 枪,机枪与螺旋桨有一个连动装置,从而可以使子弹从螺旋桨桨叶之间射击,比侧方射击 更具杀伤力。“福克式”战斗机使德国空军一度占据空战优势,史称“福克式灾难”。
金鸟:最早从军舰上起飞的飞机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金鸟”号柯蒂斯双翼机,从停 泊在美国东海岸汉普顿的锚地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伯明翰号舰首甲板上铺设着26 米的木制飞行跑道,舰桥开 始向前甲板延伸。
当时,试验现场刮起了 大风,为了完成试飞任务,驾驶员伊利决定强行起飞。
飞机顺利滑出,由于跑道距 离太短,它未能达到应有的 起飞速度。刚一离开飞行甲 板,“金鸟”号便因升力不 足而越飞越低,几乎径直向 海面冲去。伊利沉着操纵着 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在飞 机扎进大海前的一刹那将 它拉起。然后,“金鸟”号 又在海面上飞行了几千米,最后在海滩附近的一个广 场上安全着陆,观看的人群 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这是人类首次驾驶飞机从一艘军舰上起飞,这次壮举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 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中国“飞豹”强击机
B-29:第一颗投放原子弹的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B-29”是波音公司研制的一种轰炸机,被称作“超级飞行堡垒”。它装有4台发动 机。载油量达37 277升,载弹量为9 000千克,航程近6 000千米,可以在1万米以上 的高空飞行。它还装有4个炮塔,每个炮塔各装两挺机枪,由射击员对这些机枪进行操控。 飞机尾部装有一门20毫米航炮,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飞机。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用“B_ 29”向日本空投了两颗原子弹,使“B —29” 声名大振。美军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代号为“胖 子”。为了携带“胖子”,“B - 29”加大了弹舱,投弹装置也进行了改装。“胖子”在离开 弹舱一分钟后爆炸。巨大的气浪使脱离爆炸区的“B - 29”飞机受到冲击,剧烈的抖动把 舱内忘系安全带的乘员掀出了座椅。
扣留B-S9研制图-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援助苏联各 种飞机1 .5万架,但拒绝向他们提供这种B-29 轰炸机。1945年,在战争中美军有4架B - 29 轰炸机在苏联远东地区迫降,苏联扣留了这些 飞机,随后着手仿制,制造出装有4台发动机的 重型轰炸机图一4。1947年,图一 4重型轰炸机 首次出现并用于试验性轰炸,引起人们的高度 重视。
X-15:最快的飞机
1954年,美国宇航局和空海军计划联合研制一架可以试验未来太空飞行条件的飞机。 北美航空公司花了不到四年时间制造了三架“X_15”,这种飞机宽不足7米,加上机翼也 才15米,飞行时速可达6 400公里,飞行高度可达80公里。“X-15”可以接近太空作短 暂飞行,目的是探索载人航天。
“X-15”飞机表面使用镍铬合金, 舱内装备液态氮系统,以提高飞机和 飞行员耐受高温、抗击地球引力挤压 的能力。飞行时,它先由B-52挟带到 约1.5万米高空,安全脱离后,飞行员 启动火箭发动机,以强大的动力向高 空飞去。这种飞机对飞行员的身体和 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要在6倍 地球引力的过载下,准确完成一系列 复杂动作。共有12名军用和民用飞机 试飞员飞过X-15,其中有几个人后来成了宇航员。
“X-15”创下的飞行高度和飞 行速度记录比预计的更理想,3号飞 机飞行高度超过了 107公里,2号飞 机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7 232公 里,即7倍以上的音速。X—15系美 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第一笔大 投资。从X-15的飞行中,美国人得 到了大量的信息,从而加速了太空 计划的发展。
“X-15”计划持续了约10年之 久,大约作了 200次飞行。1967年,飞行员迈克尔•亚当斯第7次飞“X-15”时,飞机在80公里高度、5倍以上音速速度飞 行时,偏离航线,高速冲向地面,机毁人亡。
1968年,“X-15”作了最后一次飞行,当时美国宇航局需要将经费用于其他项目,决 定停止“X—15”计划。
安-225:世界最大的运输机
“安-225”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略运输机,其体积和载重量雄居全球之首。该机翼 展88.40米,机长84.00米,机高18.20米,机翼面积905.0平方米。最大载重量可达250 吨,飞行距离4 500公里。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梦幻。
“安-225”飞机1985年中期开始设计,1988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次飞行,1989年 5月13日,被作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母机使用。
“安-225”采用6台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的D- 18T涡扇发动机,单台 推力为229.5千牛,装有反推力装置。其机组包括6名空勤人员,为正副飞行员、2名飞 行工程师、领航员和通讯员。
“安-225”的货舱可装入 16个集装箱,能够运输大型航 空航天器部件,以及天然气、 石油、采矿、能源等行业的大 型成套设备,既能保证产品质 量,又可缩短运输周期。
这种飞机至今仅生产了 1 架,更多的时候,它和同系列 的“安-124”飞机一起,承揽 运输租赁业务。不过,租用这 样的庞然大物,费用也是很高 的了。
浏览8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