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美国特种部队格斗术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但毫无争议,美国的特种部 队是最优秀的特种作战部队之一。美国的特种部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善、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 特种部队。美国特种部队自成立以来,无论美国的战火燃向哪里,他们就会出 现在哪里,他们已经成为美国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一把锐利的“军刀”。
虽然美国各个特种部队都配备有各种高精度的现代化武器,但徒手格斗始 终被认为是一名特种兵战斗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格斗训练是美国特种部队训 练的项目之一,每个特种兵都必须掌握髙超的格斗技术。因为特种兵在执行任 务时有可能遇到枪械失灵、子弹用尽,或者进行悄无声息的行动,或者进行逃 脱、挣脱,需徒手对敌。另外,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特种兵需要实施把对手 头部锁定或关节扣锁的技术。在这些情况下,都需要掌握并运用徒手格斗技 术。
在美国的军事训练中,最先对徒手格斗技能操练给予高度重视的军队教 官,是一位叫科洛奈尔•雷克斯•阿普尔盖特的人(1914一1998)。阿普尔盖特1914年6月21日出生于俄勒冈州,他青年时期在其叔叔格斯•佩雷特的教导下成 为一名熟练的神枪手和猎手。1940年,阿普尔盖特毕业于俄勒冈大学,获得商 业管理学位。作为一名预备役军官培训队的成员,他被美国预备役军队授予了 少尉军衔。由于他是一名格斗高手,他被分配到了209军事警察队。他于1941 年随军警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年,他就协助建立了近身格斗的培训 学校,他的三本书〈係人或被杀》《镇压骚犯《侦察巡逻)〉成为军事格斗术的经 典之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把英国人菲尔班的格斗术基本要领引进到 他们的徒手训练中。徒手格斗对于搜索情报及搞侦查的美国特种兵来说十分重 要,因为他们需要经常乔装成其他国家的人在纳粹占领区执行任务,为了安全 通过德国检査站,他们无法携带枪械,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徒手格斗技术。在 这种背景下,美军接受了菲尔班及其训练员的格斗术培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魔鬼旅”的近身格斗教练德莫特•帕特•奥尼尔是菲 尔班的得意弟子。20世纪30年代,奥尼尔在上海租界警察局当侦探期间,跟随 菲尔班学习近身格斗术,后来他将此技术传授给美国一些特种兵。美国海军陆 战队凯利中士不仅随菲尔班学习近身格斗技术,还接受了奥尼尔的格斗术培 训。美国海军陆战队格斗教官安东尼•比德尔也曾接受过菲尔班的格斗术指导, 他又将其格斗技艺传授给约翰•斯塔尔斯和查尔斯•纳尔逊。纳尔逊还跟随美国 海军陆战队凯利中士学习了格斗术。约翰•斯塔尔斯和查尔斯•纳尔逊是上下铺 的关系,而斯塔尔斯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格斗权威之一,著名的格斗经典教材 〈將钢>〉便是出自斯塔尔斯之手。査尔斯•纳尔逊后来也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格斗教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查尔斯•纳尔逊回到纽约,传授自卫术达 45年之久。纳尔逊退休之后,他的学生卡尔•色斯塔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近身格斗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在他已成为“二战格斗术”体系的首要 传播者。色斯塔瑞为人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武 术界的地位。2006年,色斯塔瑞被美国《黑带》杂志评为全球最伟大的20位街 头格斗王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美军在内的无数特种兵的生死格斗表明,菲尔国精锐部队
班创建的近身格斗术简单、凶狠、非常有效,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美国各个格斗版本的教材都带有菲尔班格斗技术的印迹。
尽管一些军事格斗专家对军队的徒手格斗训练较为推崇,但由于武器技术 的发展,美国常规军队的徒手格斗训练始终受到一定的局限。20世纪美国的军 事技术将近距离的徒手格斗术看成是极其多余的部分。枪械、火炮、爆炸物、 火箭、战斗机等都能赋予人们能力,把杀伤敌人的动作距离扩展得更远。所 以,也就使徒手打斗的能力看上去更加原始,更加没有必要。正因为如此,美 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兵招募工作中,很少安排新兵进行徒手格斗训练, 或根本不进行此类训练。《黑带》杂志的执行主编罗伯特•杨说:“早在1983 年我就加入了美国军队,我先后在布拉斯堡和德克萨斯的基地接受训练,这些 训练比较容易,并且充满着乐趣。训练主要内容包括M16步枪、M60机枪、手 榴弹、格雷莫瑞地雷以及轻型反坦克武器的使用等。对于一位对武器极具兴趣 的武术家来说,我非常乐意接受武器的使用训练。但是,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不 满,那就是当时的近身格斗训练较少。当时我们只是用M16步枪上的刺刀进行 了一些简单的劈刺训练而已,而且训练的时间很少。当然我们也进行一点松涛 空手道型(KATA)训练,徒手格斗训练则根本没有。”
尽管美国的常规部队很少安排徒手格斗训练,但是,能够制敌于死地的徒 手格斗技能却开始出现在美国特种部队的训练中,而且这种训练使他们大受其 益。在1963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驻越南的特种部队在东南亚危机 四伏的丛林里与越南的反抗者经常进行徒手相搏。美国特种兵对越南反抗者颈 部和头部施以一次致命性击打就能使其立即毙命。
虽然美国的特种部队都进行徙手格斗的培训,但对于不同部队而言,训练 水平通常取决于一支部队是否拥有格斗高手,他们既要有教授能力,又愿意费 时费力去传授自己的格斗术。有的特种部队还即兴从社会上邀请格斗高手对特 种兵进行格斗术培训。很多特种部队没有徒手格斗的系统训练计划。
美国海豹突击队因为经常执行潜入、抓捕、暗杀和反恐任务,因而徒手格 斗术比较常用。1980年中期美军高层计划在海豹突击队创设一种新的徒手格斗 体系,格斗专家杰瑞•皮特森受命来开发这个体系。接到任务后,皮特森对多种武术理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并将其中精华吸收到自己的武术体系里。随着格 斗训练的深人和实战经验的积累,一般实用性的格斗基本法则和思想开始在皮特 森的头脑中形成。皮特森将其为海豹突击队创立的格斗术称为“特种格斗攻击反 应体系”,简称“SCARS”体系。经过6个月的测试和5年的特种部队指导实践验 证,SCARS体系足以使海豹突击队员应付可能遇到的所有徒手格斗局面。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层充分意识到格斗术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在1999年计 划在部队开设一种新的徒手格斗课程。这一课程要把各种格斗体系中的精华融 合在一起。黑带高手里科南•汉德森和査德•欧文斯担当了此重任。课程是在 2000年设置完成的,它比过去所有的军事格斗技术都要先进,MACP (美国海 军陆战队格斗教程)格斗技术和原则是相当不错的,过去传统意义的“击倒” 已经被称为EDIP的格斗理论所代替。EDIP是指先向队员们解释并做出这些技术 动作,然后用密集的训练模拟格斗过程,以此进行抗疲劳和心理压力训练,锻 炼队员的反应能力和生存意识。
2003年,美军的训练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来的新兵必须接受 MACP训练。这种训练体系是由一些实用高效的亚洲格斗术组成的,同时包括 战场刀法以及武器防御技术。
MACP是由43岁的武术学者马特•拉森创造的。要知道他是如何与这种军用 格斗术联系起来的,需回顾到1984年。当时,拉森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并被 派遣到亚洲,他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他在那里练习了两年柔道和松涛空手 道。在离开军队后,拉森对格斗术做了一些研究,并且向艾如•西马布库如学 习格斗术。后来,他又被派遣到泰国,在那里他打了几场泰拳比赛,然后就去 了菲律宾,学习菲律宾武器格斗术。在海军陆战队待了 4年半后,拉森享受了 3 年的平民生活。然后他又加入了陆军特战营,在那里待了6年。在萨凡纳附近 的基地有一个人在教授跆拳道和合气道,另外还有人教忍术,而拉森就和他们 一起训练。当他驻扎在华盛顿的路易斯堡时,他又和布德•托里尼一起训练D 托里尼主要从事柔道、花朗道、实战韩式合气道的教学工作。拉森的武术经历 很丰富,他还接触过踢拳道、柔道和巴西柔术。他们不断地探索其他武术及武 术理念,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吸收到自己的武术体系里。拉森说:“但是,我们还必须认真分辨哪些技术简单实用,哪些技术不适合战场搏杀。”拉森不断 地对自己创建的格斗体系进行完善,直到它能够适应士兵打斗的需要。随后, 这种军事格斗体系在路易斯堡得到了验证,这套军用格斗术终于成熟起来。拉 森后来被调到特种兵学校,他逐渐明白了自己所面临的局限。士兵的格斗训练 时间有限,因此他们无法系统学习所有的技术。他说:“相反MACP则是用最基 本的技术来使受训者掌握格斗原则和方法。这些基础技术也会用一些高级技术 来进行强化,而且这些训练可以在士兵的职业生涯中使他们增强自省能力。” MACP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种训练从来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目标。“相反, 我们教会士兵如何找到完成目标的方法。”这种军事格斗术的基础训练与民间 的格斗术训练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包括拳法、腿法以及膝法,如何进行扭斗, 如何摔倒敌人,在地面打斗时如何控制对方等等。
浏览12,0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