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散打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体 能、对抗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教练员、裁判 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这为我国散打运动的向前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我国散打仍受传统文化的束缚, 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仍略显单薄3虽然早在1989年,散打就 已经成为正式参赛项目,但在国内,人们更热衷于将其用于健 身活动当中。因此,出现了万人练习太极拳的盛况。当然,这也 正是散打所蕴含武术精髓的外在体现,但与搏击这种对抗性 更强的比赛以及广大群众从事该项运动的出发点上看,散打 还需从更为专业的角度上去定位。

从规则上分析,我国散打注重打点得分取胜,所以,在比 赛中,往往以累分制的方式取胜。2000 ~ 2002年举行的散打王 争霸擂台赛就是采用累积得分获胜的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很 少用重拳、重腿技术动作,主要是抢点得分,这与当时的散打 王争霸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有关。运动员将对手击倒所获得的 分数与摔倒仅有〖分的差距,而重拳、重腿又是很容易为对方 创造得点得分机会的技术动作。为了贏得比赛,运动员在使用 以上两种技术动作时都很慎重,同时,由于规则倾向于得点得 分,不鼓励将对手击倒,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只是用小动作试探性地击打对手,为击打得分点创造有利条件。在双方对 手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试探动作在比赛中十分常见,如果一方 选手疏于防范,那么,对手将会有机可乘,从而不断累积分数, 为比赛的最终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比赛中,也会见到双方对 手相互搂抱的抱摔现象从2002年散打王总决赛现场比赛情 况上来看,M然各级别冠军为赢得总冠军的头衔顽强拼搏着, 并体现出了中国武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但从赛场效 果及竞技的角度上来看仍有不妥之处。选手在以得点得分为 主要指导思想下,缺乏对重拳、重腿技术动作的运用,难以形 成场上激烈打斗的局面,并不能看作是一场真正的带有武学精神的竞技较量。这样的比赛注定不能引起观众的太大兴趣,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散打王”总决赛的规模、影响力都在 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

现代徒手格斗竞技正在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如美国的 “终极格斗冠军赛”、泰国的“泰拳冠军赛”等,这些规则有所差 异的散打比赛,在获胜的原则上却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击倒对 手得分赢得比赛的胜利。比赛中,选手被对方击倒将被扣分, 如K-1采用每回合10分制,一次击倒将被扣3分到4分,这 样很容易拉开双方的比分,判定比赛的获胜者。

中国散打虽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一直在进步,但由于对传统武术实战技法的研究与继承不够全面和深人,所以,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散打虽然是一门独立的竞技体育 项目,但却始终没有摆脱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比赛模式的干 预,这点在以上几种竞技比赛形式上就可清楚地认识到。因 此,有人将散打形象地称为是“拳击+腿+摔”的一种搏斗形 式。中国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从传承下来的武术技法当中可 以看出,前人在研究武术这一门集防身、健身于一体的传统技 艺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散打拥有武术的技艺特点,因此,在 攻防方面也多借鉴于武术的技术动作,使散打的攻防技术更 为丰富。就进攻部位及方法而言,手、脚、膝、肩、胯等部位均可 进攻并杀伤对手,且有很大的实用性。但现代散打因受规则的 限制,进攻方法仅停留在踢、打、摔上,很难见到激烈的对 抗场面。

我国传统武术技法在与外国搏击术较量中,很多时候都 占上风,如四十年代,小将蔡云龙以华拳和少林拳招式先后击 败俄籍拳击名手马索洛夫和美籍重量级黑人选手鲁塞尔,这 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我国传统武术技艺的不俗之处。

现代散打与传统拳术虽同为格斗项目,但训练方法以及 攻防技术的运用上仍存在很多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拳术讲求 “外遵天道自然的法规、规律;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情 形”,也就是说,在利用器械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兼顾内 在的修为,做到内外统一而修,进而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动作往往更为有效。其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时时处处体现出内在的法则,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现代的中国散打更像是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搏击术的翻 版,与中国传统拳术相融合的部分正在不断缩减,如此下去, 未来的中国散打将看不到中国传统拳术的内在精髓。我国散 打选手虽然在赛场上运用了各种搏击术和拳术的外在招式, 但在攻防技术的运用上仍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招法零碎、单 一,躯干与四肢不协调,内在的精、气、神无法与身法、步法、手 法进行有效地配合,致使攻防动作无力,这也是我国运动员在 赛场上多次惨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使中国的散打走出窘境,展现中国传统武 术技艺风格,摆脱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搏斗技艺的束缚,进而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散打模式呢?这是每一位关 心中国散打发展的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 散打的未来走向,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武术技艺能否得到很好 的继承和发扬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目前中国散打存在的问题 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从改革比赛规则入手,在以得点得分为获胜标准 的前提下,运动员很难将精力用于击倒对手的“重武器”使用 上面,因而疏干使用传统武术技法。通过比赛规则的引导作 用,加大现代散打与传统武术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武术技法中 的理、法、术、功等内容以及传统拳术的内外进修的方法和攻 防的技术特点与散打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而提升散打的技术 水准和动作质量。为了扩宽比赛规则,营造一个良好运用传统 武术技艺的氛围,应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传统武术对抗赛,使 传统武术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使散打运动员更好地将 中国传统武术技艺运用于散打比赛当中。

其次,要不断总结和归纳技击内容,进而研究传统武术技 击在散打当中的运用方式。对于从业人员,尤其是教练员和科 研人员,要提升他们对散打与传统武术技法相融合的认知观,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 的修养和职业素养。

再次,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搏击术理念,以提 高散打技击水平。在这点上,我国著名技击家李小龙为我们做 出了典范,其创立的中外拳术合成体——截拳道就是把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种有机结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在发展中国散打运动上,要不断研究和继承中

国传统武术技法,使中国传统武术技法与现代散打进行良好 地结合。在此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搏击术的技术和理念, 结合我国散打技术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打模式,为 我国散打体系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节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运动在不断摸索、总结和发展的过程中,被推向了更 高的舞台,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 奥林匹克精神,它已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目前,散打运 动不仅在国内广泛开展起来,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得 到了推广和普及。散打运动之所以受到广泛地关注,与它自身 所具有的运动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体育性

散打运动从最初形成到广泛开展,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 赛项目,一路走来,可谓历经坎坷,承受了太多的压力,遇到了 太多阻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在推动散打运动 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重重的困难,人们在总结和实践中意识到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散手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 徒手搏击形式完全不同。从比赛形式上,人们很自然地将该项 运动与拳击联想起来,有人甚至认为散打不是武术,只是拳击 与腿击结合的运动3民众中广泛流行的武术搏击,在其看来具 有很强的杀伤力,往往一招制敌,因此,主要用于克敌和防身 之用:这也不能怪民众对武术的认知浅薄,因为,很少有人真 正jttfc接触到武术,只是从电视或电影描述的武术场景中看到, 它是一种出神人化的功夫,对武术的种种神化和夸张导致人 们对其产生了误解。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极少出现拳脚格 斗的场景,良好的社会治安使武术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 公众的面前。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 具有深厚底蕴的武术上,并从中吸取所长,将其运用到一些力 量、技巧型的对抗竞技项目上。在吸收武术精华的同时,人们 开始研究加人武术元素的这些体育项目,不仅要让其具备比 赛项目的特点,同时也要表现出武术防身、健体的特点,这样, 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于是,原国家体委 武术院经过试验、论证后,认为散手的技法可以达到增强体 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等目的,因此,在以提高竞技水平为出 发点之后,吸取了传统武术技艺的精髓,将散打变成了一项体 育项目,将技击术于体育当中体现出来。

在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散打运动开始兴起,并在不断 总结经验中实现了良性发展。从现在的散手运动形式上来看, 散手同其他运动项目并无差别,但又有所不同,它所反映的是武术所具有的技击性,但又与能致人严重伤害的搏斗技艺有 所不同,不包含能致人伤害的技术动作。散打规则中规定运动 员不能击打对方的后脑、颈部、裆部这些易受伤部位,也不允 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将武术当中各种流 派技艺运用其中,表现了散打所具有的传统武术技艺的特点。

浏览1,3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