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蹲”式打击(图4-2-10)

产生原因怕失去身体重心。

纠正方法

按动作要领打击,注意身体前倾的姿势。 图4-2-10

(六)其他可能出现的动作错误

错误情况

右手后拉下落。

头部抬得过高(图4- 2-11)。

打击时两腿过于伸直(图4-2-12)。

打击时右臂和头部没有靠拢。

打击时两肩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左肩低,右肩髙 (图 4-2-13)。

产生原因

练习时思想上对动作注意不够或运动基础差、身体协调性差。

纠正方法

弄清技术细节,每一次打击都要加以注意。

图片3 图片1 图片2

第三节右直拳击头部

右直拳打击时身体重心可落在右脚上(本书称为甲型)或左脚上(乙型),它们有不同的 转动轴。

一、打击技术

(一)甲型的右直拳(右脚支撑)

预备姿势

左臂向前伸直,表示左直拳已作了打击动作,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右脚尖点地(图 4 -3 - 1)。

左臂自然弯曲于胸前,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或右脚上(图4-3-2)。

动作要领

先以左脚作为支撑点,右脚蹬地,身体重心迅速转移到右脚上,同时右脚全掌擦地向前滑步,右脚尖上步至与左脚足弓的中部齐平,右脚尖离左脚足弓约一脚掌距离,右脚前滑步 后,右脚继续用力蹬地和右髋关节向前顶送,最后身体重心完全落在右脚上,左脚尖点地,左 脚自然伸直,肩轴随髋轴而转为正面,并继续向前转出,右肩超越左肩,右臂随之放松,积极 地向前直线伸出,在击到目标的一瞬间,右臂伸直,右拳向内转45°或90°,拳头握紧(图4-3 -3①②③)。右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图4-3-4):从侧面看,右肩向下的垂直线恰好就 在左直拳击头部的左肩向下垂直线上,身体的右侧各关节——踝、膝、髋、肩和右臂各关节 ——肩、肘、腕和拳各拉成一条斜直线。随着右拳的打击动作,左臂弯屈于胸前,左拳位于下 颌左侧,左胸保持含胸姿势。打击后,右臂迅速直线收回,身体右侧弹回,立即还原成基本站 立姿势。

图片4

甲型右直拳打击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并可视为以左肩向下的垂直轴为转动轴 (4-3-5)。

(二)乙型的右直拳(左脚支撑)

预备姿势同上。

动作要领

右脚前掌积极蹬地,右脚跟用力向外转动,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左膝关节和左髋 关节稍作弯屈,右腿前脚掌蹬地后保持不动或可稍微向前滑进,右髋关节与右肩快速有力地 向左前方转动,肩轴随髋轴转动而转为正面,并继续向左前转出,右肩超越左肩,右臂的打击 动作及身体其他部分的姿势等与甲型右直拳基本相同,右直拳打击后,立即还原成基本站立姿势。

乙型右直拳的打击动作如图4 - 3 - 6①②③。右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如 图 4-3-7。

图片6 图片5 图片7

乙型右直拳打击时的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并可视以左肩与右脚的连线为转动轴。

二、练习方法 (―)转动的专门性练习

与左直拳击头部中的转动专门性练习(1)、(2)相同。在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的练习中,右 髋部向左前移动时,右肩也作相应的转动。

(二)甲型的右直拳步法的练习方法

“立正”“稍息”练习

把原地队列中“立正”“稍息”动作略作更改,就可成为右直拳打击时的上步动作。

“立正”。两脚的脚尖、脚跟靠拢并步,两腿挺直,上体正直,自然含胸。

“稍息”。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右脚尖仍正对前方,左脚约向左上45°方向伸出大半 个脚掌,伸出左脚的足弓中部约与右脚尖齐平,并相距一个脚掌左右。左脚尖向前,左脚前 掌点地,左脚后跟稍离地,左腿自然伸直。两脚掌基本平行,上体姿势不变。

右直拳右脚上步练习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根据动作要领作右直拳的右脚上步练习。

连续上步练习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后,左脚上一小步(约半个脚掌左右),按动作要领,右脚上步至适当 位置,然后左右脚依次向前连续上步。上步时两肩要作相应的转动。

(三) 以甲型或乙型的右直拳打击时的步法站立

两臂自然弯屈于胸前,两拳在下颌的左右两侧。两肩不动,右手作直线的出拳和收拳动 作。然后身体与肩部转动作上述练习。

(四) 空击、手靶等按左直拳头部的方法进行练习

三、常用防守技术

(一)右手阻挡(图4-3-8)

与左直拳中的右手阻挡技术相同。因右直拳打击力量较大,在右手阻挡时,身体作必要 的后引,身体右侧拉直,右手放在左脸颊前,并掌握好阻挡的时间与力量,身体重心必须落在 右脚上,左脚不动或稍靠拢右脚。

图片8 图片9

(二)左肩阻挡(图4-3-9)

当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左肩向右转,以左肩正对前方,同时提起左肩,用左肩峰处 的三角肌部位阻挡对手的右直拳。提左肩时,左脸颊紧贴锁骨,如防守不够有把握,右手可 放在脸前防护;如左肩阻挡比较有把握,右拳不动并作好还击准备。提左肩的同时,左小臂 向身体的右侧下移动,并与右小臂基本平行,两小臂都要稍离上体,以不漏进拳套为宜,起到 防护胃部的作用。

(三)左手阻挡(图4-3-10)

当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右直拳已打过一半距离时,我左拳向前转动并张开手掌,在对 手右直拳打击路线上阻挡来拳,左手阻挡的力量要较大,才能抵消对手右直拳的打击力,还 要把握好阻挡的时间,阻挡时身体重心在左脚上。

图片10

当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右直拳已打出三分之二距离时,我右脚向右前滑上小半步,上 体要迅速向右前方向移动,同时左手前伸格挡对手右前臂内侧,格挡时身体重心在右脚上, 格挡的左臂要保护好头部。

(五)说明

对手用右直拳击头部时,因为打击力量大,因此右手阻挡与左肩阻挡是最常用并且 是最安全的防守技术,其次是左手阻挡、左手格挡等。

左肩阻挡右直拳时,身体重心必须在右脚上。如果左肩阻挡右直拳时,身体重心仍 在左脚上,后脑会感到一阵时间极短的震痛,对手右直拳打击力量越大,后脑引起震痛越强 烈,这是因为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左肩必然硬碰硬地对抗右直拳的打击力量,没有缓冲(或缓 冲不够)而引起的结果。如果对手右直拳击来,左肩阻挡时身体作适当后弓丨(就像右手阻挡 那样),拉长了打击的距离,有效地减弱了打击的力量,在阻挡时左肩又作适当缓冲,更进一 步减弱打击的力量,这样身体重心就必须落在右脚上。如对手右直拳打击力量不是很大,身 体重心可在两脚中间。

右直拳打击的防守动作掌握后,可按左直拳中的“人靶”方法来练习,在以后的训练 中尽量以人靶练习为主。

四、防守和还击动作

(一)左肩阻挡,右直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左肩向右前转,提左肩阻挡,接着用右直拳还击对手头部(图3-12①②)。

说明:

左肩阻挡时,身体右侧一定要拉直。如果身体姿势被打“塌”了,右直拳就不能还击 或还击慢。

图片11

左肩阻挡后,可充分发挥身体扭紧的弹性,立即用右直拳还击。

右直拳还击时,另一方可用左手拍击或阻挡,亦可向右前下方作闪躲动作。

(二)左肩阻挡,右上勾拳或右下平勾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左肩向右前转,提左肩阻挡,接着右上勾拳还击对手头部或 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图4 - 3 - 13①②)。

图片12

说明:

左肩阻挡后如能及时还击,可制止对手的连续攻势。如果对手是全力的右直拳打击,还 击的距离也正好(不必上步)。

(三)左肩“拍击”,右直拳、右上勾拳或右下平勾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左肩向右前转,提左肩“拍击”对手的右拳后,接着用右直拳 或右上勾拳还击对手头部,或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

说明:

左肩“拍击”动作,避免了右直拳打击到身体后所产生的影响。但如果左肩拍击稍慢,则 要受到对手右直拳的重击,因此,在熟练掌握左肩阻挡的基础上,再学习这个难度较髙的动

(四) 右手阻挡,中距离的左侧勾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用右手阻挡住对手的右拳,接着用中距离的左侧勾拳还击对 手头部。

说明:

右手阻挡要放在左脸颊前。

右手阻挡时,左拳位置基本不动,这样还击动作就较快,如左拳下落过多,中距离的 左侧勾拳还击就较慢。

(五) 右手阻挡后手法的变化及还击方法

向下“拖拉”,左直拳还击头部。

向右“拖拉”,左任意拳还击。

向上“推”,左下平勾拳还击胃部。

说明:

这些阻挡后手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改变对手收拳的路线,并影响收拳的速度,这样, 在调动对手手臂的位置后,可用相应的拳法打击空档部位。向下“拖拉”一般应用较多。

对手左直拳击头部时,我如用右手阻挡,同样可用以上的手法变化。

教练员应根据练习者的身体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手法变化。

(六) 左手格挡,右下平勾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我右脚向前滑上半步,上体要向右前方向移动,同时左手前伸 格挡对手右臂内侧,接着用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图4-3-14①②)。

(七) 两膝下蹲,左拳迎击胃部(图4-3-15)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如打击得较高(像击眼睛等),在右拳将到时,我两膝稍蹲下闪 躲,使右拳在头上擦过而打空,同时左直拳迎击对手胃部,再接右任意拳。

图片13 图片14

(八)左手拍击,右任意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头部时,右拳击过一半距离后,我左手向右拍击(或拍压)其手腕外侧以上 的部位,同时向左侧闪开,接着用右直拳还击对手头部(图4-3-16①②)。如左手向右斜 上方拍击,则用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如果左手向右斜下方拍击,可用右侧勾拳还击对 手头部。向左闪开的步法参见前图3-12:左手拍击时,同时左脚向左侧滑小半步,并以左脚为圆心,右脚尖点地并向后划弧,右脚滑到左脚的后面。

(九)向右前闪躲(图4-3-17)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时,右拳将到下颌,我迅速向右前下方作闪躲动作,使对手右直拳 擦过左耳朵而打空。

图片15 图片16图片20图片18

说明:

在比赛或实战中,自己体力较差或受到较重打击后,需要恢复体力,时常采用此法,对手 猛力前冲的右直拳会扑在左肩上。

(十)向左前躲闪后,右直拳迎击胃部(图4-3-18①②)

对手右直拳击我头部,右拳将到下颌,我迅速向左前做闪躲动作,使对手右直拳擦过我 右耳朵而打空,同时用右直拳迎击对手胃部,接左侧勾拳等任意拳组。

说明:

右直拳迎击胃部的打击力量较大。但如果是为了吸引对手手臂向下做防守动作,那右 直拳迎击胃部就较轻,而接左侧勾拳击头部则是重拳。

(十一)向后移动,右直拳迎击(图4-3-19①②)

对手右直拳击头部时,右拳将到下颌,我右脚向后移动小半步(或左脚靠近右脚),头部 刚移出对手右直拳有效的打击距离,我迅速用右直拳迎击对手头部。

五、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只用手臂的力置

产生原因

想很快地做打击动作,没有充分利用身体转动与体重,也没有充分发挥腿部和腰背 肌肉的力量,造成右臂用力过早。

右直拳动作概念模糊,发力顺序不明确。

身体各部分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

使练习者明确发力顺序并用身体转动的力量进行打击,而不是光用手臂的力量。

练习者作好预备姿势后,教练员站在学员的面前,并用左手抵住右拳套(或右肩), 让他做蹬腿、转髋、顶肩动作,防止右臂用力过早。

使用胶皮带肩套,套在练习者的右肩上,教练员在后拉住。练习要求同上。

(二) 打击时右脚上步超过左脚尖

产生原因

只想手臂的打击动作,忽视了脚步动作。

纠正方法

多做右直拳的右脚上步动作,要注意手脚的协调配合。

(三) 在最后用力时,左肩左臂猛力向后拉(图4-3-20)

1.产生原因

想用拉左肩和左臂的方法来增加右直拳打击的速度和 力量。

不明确左臂收回的路线及左拳应到达的位置。

2.纠正方法

(1)右直拳打击时,教练员在身后抵住练习者的左肩,使他体会到左肩到什么位置停止 转动,强调左胸作“含胸”姿势,并且让他体会肌肉感觉。

图片21

(四) 打击时屈髋(图4-3-21)

产生原因

怕失去身体重心而跌跤。

右脚蹬地不充分,影响转髋动作。

纠正方法

右直拳打击时,教练员站在练习者身后,手扶髋部帮助 作转髋动作,让练习者体会转髋时的肌肉感觉。

釆用上述“只用手臂的力量”中的纠正方法(2)、(3)。

(五) 甲型右直拳打击时的右脚上步,右脚掌做腾空的挪步

动作

产生原因

右脚缺乏积极、有力的蹬地动作或蹬地动作不正确。

纠正方法

转移身体重心必须迅速。

明确右腿用力方法,加强腿部力量,体会腿部如何正确用力。

{六)右臂不能伸直

产生原因

.右直拳打击时,身体前冲的速度大大快于右臂伸直的速度,因而“侵占”了右臂的打击距 离。

纠正方法

控制身体的前冲速度。右肩向前转动速度和右臂向前伸直速度要协调一致。

(七) 右直拳打击慢

产生原因

左直拳打击时,右肩向后拉,造成左臂和两肩处于一直线上,这样身体的重心转移 就慢。

右肩紧张。

纠正方法

左直拳打击时,克服右肩后拉的缺点。

右肩下沉,注意肩部肌肉放松。

(八) 最后用力时,躯干过多向左倾倒(图4_3-22)

产生原因

左侧支撑不好或身体不会转动。

右直拳想打得快,对于身体突然加速转动,左侧没有作 好支撑的准备。

纠正方法

多做徒手的空击,体会动作要领。

注意打击动作的节奏。

图片22 图片23

第四节右直拳击胃部

一、打击技术

(一)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二) 动作要领

右脚前掌用力蹬地,以左脚为支撑,右脚跟向外转动,上体以髋部为横轴向左前猛力 冲倒,右脚继续用力蹬地,右髋关节和右肩向左前转动,右肩超过左肩,同时两膝和髋部 积极弯屈,右拳对准对手的胃部放松地直线打出,在右拳击到目标的一瞬间,右臂伸直, 右拳内转90°,拳心向下,拳头握紧(图4 - 4 - 1①②③)。右拳击到目标的瞬间姿势 (图4-4-2):上体前倾,两肩处于同一平面上,右臂与头部靠拢,随右拳的击胃动作左臂 弯屈在左胸前,左拳位于下颌左侧。右直拳击胃后,右拳迅速按原路线收回,身体直起还 原,并立即恢复预备姿势。

图片26 图片25 图片24

右直拳击胃部时的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并可视为以髋部的横轴为转动轴。打击时右前 脚掌不动或滑上半步。

二、练习方法

右直拳击胃部的打击动作可以参照左直拳击胃部的同一部分内容。“鞠躬”练习时应按 拳击步法站立,击胃时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右脚尖点地。练习者的头要对着对手胸部的右侧 做弯腰鞠躬动作。然后进行徒手空击与手靶的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击胃发力动作。在掌握 左肘部阻挡与左手向下格挡的右直拳击胃部的防守动作后,就以人靶练习为主,这样对攻防 双方的技术熟练都有帮助。

三、防守技术

右直拳击胃部的防守动作——左肘部阻挡(图4-4 - 3)和左手向下格挡技术 (图4-4-4)分别与左直拳击胃部的防守技术(右肘部阻挡、右手向下格挡)动作相同,但方 向相反。防守时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右直拳击胃部还可用左臂近肘处阻挡(参见 图 4-4一5)0

图片27

四、防守和还击方法

(一) 左臂近肘处阻挡,右直拳还击

对手右直拳击我胃部时,我提左肩防护头部的同时,左小臂向右侧下用左臂近左肘处 (部位在肘部稍髙一点)阻挡,接着用右直拳还击对手头部。注意阻挡时左肘肘部肌肉要保 持适当紧张(图4-4-5①②)。

说明:

在吃不准对手右直拳击头部还是右直拳击胃部的情况下,用左肩阻挡的防守方法既可 上防对手击头又可下防对手击胃部。但这种防守姿势的缺点是左手的位置在体前侧下,用 左拳还击较慢。

(二) 以下方法基本与左直拳击胃部防反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左肘部阻挡,右直拳或中距离的右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图4-4-6〇®)。

图片29 图片28

左手向下格挡,右直拳或中距离的右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亦可用右上勾拳还击对 手头部(图4-4-7①②)。

向后移动,左直拳或右直拳还击对手头部。

五、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参照左直拳击胃部和右直拳击头部的同一部分有关的内容。

第五章句奉

勾拳属于近距离拳法,它是近身对抗中最有效的正面进攻的拳法。用勾拳打击时,因上 臂与小臂夹角成90°或近于90°,手臂似“钩”状而得其名。

在勾拳技术中,有左勾拳和右勾拳两种。左、右勾拳均可用来打击对手的胃部(上体)或 头部。打击对手胃部的勾拳称作下平勾拳(小臂基本上与地面平行),打击对手头部的勾拳 称上勾拳(上臂与小臂夹角约45°左右)。勾拳一般以打击对手胃部为主,而上勾拳只有在 对手身体前倾时才用得上。

勾拳的打击力量主要来自充分挺髋与身体转动的动作,在拳头接触目标的一瞬间,手臂 .才猛然发力,因此勾拳预备姿势就要适当屈膝屈髋,上体前倾,这样勾拳发力时可以充分蹬 腿展髋,腰腹的力量才能用得上。勾拳预备姿势像一个压缩的弹簧,打击时要充分利用压缩 弹簧的弹力。

勾拳出拳时距离短、速度快,所以往往对手来不及做出反应而被击中。正因为勾拳打击 距离短,常常受到对手直拳压制,一般较难单独运用,因此勾拳运用时机可以选择在对手直 拳打击后,拳头收回之际,以快速步法跟进用勾拳打击,或闪躲对手的直拳后,贴近对手的同 时用勾拳还击。

第一节左下平勾拳击胃部

一、打击技术

左下平勾拳打击对手胃部(上体)时,身体重心可落在左脚上(本书称为甲型),亦可落在 右脚上(本书上称为乙型),但它们有相同的转动轴。

(一)甲型左下平勾拳(左脚支撑)

预备姿势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稍向左扭转,右肩略超过左肩,左 膝关节和左髋关节弯屈,上体前倾角度较大。左小臂下落到与地 面平行,大小臂夹角成90°或小于90°,左拳拳心转动向上,虎口 向外,左肘肘尖位于左肋旁,同时右脚滑上半个脚掌距离,右脚尖 点地,右膝弯屈度随之增大,两肩和手臂自然放松(图5-1-1)。

动作要领

左脚用力蹬地,左腿积极伸直,左髋关节向前上猛力伸展,左 肩积极向右前转动并向前顶出,左臂在左腿、左髋、左肩的发力动 作之后参加打击,左手握拳放松向前打出,左肘尖随打击的发力 动作而离开左肋部,在拳峰击到目标的一瞬间,拳头握紧(图5 -1 - 2①②③)。左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图5-1-3):从侧面看,左肩向下的垂直线约在左 脚尖上,身体左侧拉直。打击时,右脚跟向内转动,并与左脚基本平行。右拳、右臂的姿势不 变。打击后,左臂放松弹回,并迅速恢复拳击基本站立姿势。

图片33 图片34图片32 图片30 图片31

甲型左下平勾拳击胃部的身体重心始终在左脚上,并可视为以右肩与左脚的连线为转 动轴。

甲型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可分为上步和原地的两种。上步左下平勾拳是在预备姿势后, 左脚滑上半步,同时做打击动作,右脚自然跟上半步。它主要是紧跟于左右直拳以后,为了 缩短与对手的距离,以增加打击的力量而采用。原地左下平勾拳主要在两拳手距离已较近 时采用,可以按动作要领做,或在发力打击时,以左脚为轴心,右脚脚尖点地并向侧后滑弧。

乙型左下平勾拳(右脚支捸)

预备姿势 同上。

动作要领

左脚蹬地,左腿积极伸直,左髋关节向前上猛力伸展,同时身体重心迅速移至右脚上,右 全脚掌支撑,左脚迅速用力蹬地,左脚前掌支撑,左脚跟向外转动,其余身体发力顺序与打击动作可参照甲型左下平勾拳。乙型左下平勾拳打击动作如图5 —1 ①②③,乙型左下平勾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如图5-1-5。

图片35 图片36

乙型左下平勾拳击胃部的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但它的转动轴与甲型左下平勾拳相同。

二、练习方法

(一) 左下平勾拳预备姿势的练习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根据左下平勾拳预备姿势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身体扭转时,左 腿弯屈,上体适当前倾,以获得良好的发力姿势。右肩要略超过左肩,但两肩在同一平面内, 切不可右肩略高左肩低,练习者作预备姿势时要有像压缩弹簧的感觉。左小臂和左拳要符 合动作的要求。

(二) 左下平勾拳发力动作的练习

 

两足开立同肩宽,两手自然下垂体侧。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左膝、左髋关节屈,上 体稍前倾,右肩略超过左肩,右脚尖点地,用这种姿势做蹬(左)腿、伸(左)髋动作,身体直起, 右脚跟随之内转,两脚掌基本平行。这个蹬(左)腿、伸(左)髋的动作,身体重心可落在左脚 或右脚上。注意在蹬腿时不要有挺胸动作。

左脚踏上楼梯或台阶时,做蹬腿、伸髋动作,注意练习时 左脚跟不要提起。

左下平勾拳预备姿势后,教练员站立在练习者的左前方, 用手掌顶住肘部的弯屈处,当练习者作发力动作时用力按顶(图1-6),注意发力要短促而充分,这个练习是为了防止左肩和 左臂的肌肉用力过早。

(三)左下平勾拳打击路线的练习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不动,左小臂下落与地面平 行,拳心转动向上,虎口向外,左拳放松击出后,左臂会自动弹 回。

S-1-6 2.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作好左下平勾拳的预备姿势,然后按动作要领,缓慢放松地进行打击。以上两个练习均要注意手臂运动的路线,左拳前击时, 左肘关节要下沉。

图片37

(四)空击、手靶等练习

基本按左直拳击胃部的方法进行。手耙高度与胃部同髙。

三、防守和还击动作

左下平勾拳击胃部的防守动作可以参照左直拳击胃部的右肘阻挡和右手向下格挡技术 部分。防守后一般都用左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图5 - 1 - 7①②③)。

图片40 图片38 图片39

四、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作预备姿势时,左拳拳心没有转动向上

产生原因

想很快地打击而忽视了左拳拳心的转动动作。

纠正方法

左拳拳心必须转动向上,否则左下平勾拳打击时大拇指容易受伤。

采用中、慢速度作预备姿势。

 

(二)作预备姿势时,身体扭转角度过大(或不足),左膝弯曲过多(或不足)(图5-1-8)

产生原因

对动作缺乏正确理解。

纠正方法

身体正确合理的扭屈姿势有利于充分发挥身体的肌肉力量和发挥最快的打击速度。

比较各种不同的身体扭屈姿势,并从中找出最适当的发力姿势来。

图片43 图片41 图片42

(三) 预备姿势或打击时,左肘后拉过多(图5-1-9)

产生原因

预备姿势或发力动作不正确,不能充分利用腿、髋的力量,只好靠左肘后拉来增加打击

力量。

纠正方法

多做不用力的慢动作,以固定左肘的位置。

加强腿髋发力的练习。

(四) 作预备姿势时上体过于正直(图5-1-10)

产生原因

不懂得上体前倾的重要性,或对动作理解有误。

纠正方法

比较不同的上体前倾姿势,适当的上体前倾就能充分发 挥髋部的伸展力量。

多做中、慢速的预备姿势,体会上体的合理前倾。

(五)只用手臂的力量进行打击

产生原因

技术概念模糊,不能理解“蹬腿和左髋向前上猛力伸展”

的动作。

 

想很快地出拳,身体各部分配合失调。

纠正方法 图5-1-10

 

明确直拳和左下平勾拳发力时应各绕不同的旋转轴转动。

照“左腿、左髋的发力动作”的方法来改进技术,注意用力顺序。 (六)打击时左腿弯屈或屈髋(图5-1-11)

产生原因

技术概念或身体协调能力差。

纠正方法

照“左腿、左髋的发力动作”的方法来改进技术。

图片45 图片44

(七) 左拳打击在腰部以下{犯规)(图5-1 -12),或左拳打击在胸部以上

产生原因

手臂打击路线不明确,打击时左手大小臂夹角过大或过小。

纠正方法

照“左下平勾拳的打击路线”的方法加以改进。

(八) 支撑脚不明确

产生原因

想出拳快,或身体重心没有转移到左脚或右脚上。

纠正方法

发力前应明确用左脚支撑(甲型)或右脚支撑(乙型)。

第二节左上勾拳击头部

一、预备姿势和动作要领

与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基本相同,只是手型的不同。左上勾拳击头部只是发力后,左大小 臂夹角约为45°左右,左手握拳朝前上方,即向对手下颌方向打出。左上勾拳打击时身体重 心落在左脚上或右脚上同样称为甲型(图5-2-1)或乙型(图5-2-2)。

图片46 图片47

二、 练习方法

左上勾拳击头部练习方法与左下平勾拳练习方法基本一致。手靶髙度与胸同高,掌心 向上。

左上勾拳击头部的专门性练习:采用“左下平勾拳的发力动 作练习”中的身体扭屈姿势,同时左臂弯屈,左小臂与地面平行,拳心向上,虎口向外,右拳位于下颌右侧,在左腿、左髋发力后,左 肩转到前面,左拳经体前向自己的右耳旁尽量放松地挥出,身体 重心可以落在左脚或右脚上(图5-2-3)。左臂和身体迅速弹 回恢复原来姿势后,再开始第二次练习。并注意挥臂要在发力动 作之后,不能用力过早。

说明:

左上勾拳击头部与右上勾拳击头部的专门性练习,动作相 同,方向相反。

三、 左上勾拳防反的方法

(―)右手向下阻挡(图5-2-4)

当对手左上勾拳击头时,我右手向下阻挡(与右手阻挡技术基本相同,只是右手掌心转 动向下),接用左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

(二) 右手向下格挡(图5-2-5)

当对手左上勾拳击头时,我右手向下格挡,接用左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

(三) 上体稍向后移动(图5-2-6)

当对手的左上勾拳将到下领时,我上体边直起边向后移动(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使对手 的左拳在头前打空,我接用左侧勾拳或右短直拳还击对手的头部。

(四) 说明

如果对手以正常的拳击姿势站立,用左上勾拳打击其头部的作用不大,如果对手处 于以下向前弯屈的身体姿势,我用左上勾拳打击对手头部的威力则相当大。

图片48

对手用左直拳或右直拳击我胃部时。

对手向右前侧闪躲我右直拳击头时。

对手胃部受重击后上体前倾时等等。

左上勾拳防反所用的还击拳法同样是取决于对手的身体姿势和手臂位置等因素。

用右短直拳还击头部时,主要是用身体急骤转动的力量来还击。

浏览1,3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