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截拳道的美学特征
李小龙具有表演的天赋,他的每一场表演或打斗都能给观众以震惊。观众不绝于耳的掌声,似 乎称赞李小龙不仅是位武学家,也是一位艺术表演家。在这里,便又涉及到一个新问题,即武术美 学。
武术美学,是武术发展中新兴起来的一门武术理论基础学科。李小龙的功夫虽注重实战,但由 于它具有节奏、造型、结构等要素,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者说观看李小龙表演功夫本身就 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武术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和中心范畴,则是武术运动中的艺术审美和美学问 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 文化遗产,而李小龙所创造的技击术又是其中的精华。武术在长期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着中 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的神韵和文化的精神。这些又极大地丰富并发展完善了技击术自 身的文化形态,使截拳道最终形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鲜明的技击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一) 名称美
李小龙当时曾把截拳道解释如下:截拳道只是当今存在的非古典风格的一种中国功夫。尽管 解释起来不容易,但是,习练时却很简单。具体分开来讲就是:“截”的意思是阻止,也就是不给对方 出招的机会;“拳”的意思是技巧;“道”的意思是一种艺术。结合起来说就是:“截拳道是一种不给对 手发起攻击机会的技击艺术”。应该说其名称是独具特色的,因它概括力强,且生动形象、名实相 符,十分贴切,能唤起美感。再者,李小龙所创造的拳法在名称上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和实战的动 作、内容、风格相契合,使人加深了对截拳道的形象理解,当然也更好地反映了动作的本质表现。
所谓造形美,即人的动力定型美。技击术的造形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通过动造 型和静造型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上,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象李小龙这样的具有快速的步法和 出势良好的拳手,自会给别人留下技法简而易行的印象。并由于他善于运用攻击与周旋的结合,从 而使得动作迟缓的对手在他面前必显得笨拙无能。尤其象李小龙这样优秀的高手,看上去动作总 是那样轻松自如,当他冲向对手时,即能轻而易举地出招攻击,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 地攻击对手。当然,这也就显示出了他的迷人的艺术魅力。
(三) 劲力美
所谓劲力美,即实战中的劲法和力度。截拳道最常用的劲力是“寸劲”,由于此劲法刚劲有力, 故富有一种“阳刚之美”。截拳道的发劲,以快为主,主张使用措手不及、快速精彩的短劲。短劲是 快速的弹力,好象是压紧的弹簧突然弹出。由于发出前后时间短、速度快,因此它会产生出极大的 压力与震撼神经的作用力。这种力量的美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四) 传神美
也就是能生动传达其精神意态之美。截拳道尤为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讲求神形兼备,心动形 随,意发神传,使观众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打斗的意境与情节中。一旦表演结束,方觉淋漓酣畅之快。 正因为如此,传神是武术艺术美中的一条重要的美学规律。
第二十八节截拳道的美学表现形式
李小龙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形象和精神却仍然活在人们的心底。截拳道发展到了今天之所 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技击对抗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 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们美的情操。再说,截拳道的全部内容也倾注着中华民族的 气质、民族的心理,以及民族的美感和民族精神。
截拳道的美首先体现在一个“健”字上。所谓“健”是指李小龙那矫健的体型,及那兼具阳刚之 力与阴柔之美的打斗风格,这一切均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的高大形象。其次,是 指截拳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按其自身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造型,表现着人 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的统一,表现了自身的灵巧、迅速、舒展、刚健、优美,这都是健和美在时间和 空间中的统一。
(二) 刚与柔的相济
所谓刚柔相济是指技击动作在速度和力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形象有 差异,即刚与柔的显现。这种变化不仅是表现在外部形态上,同时也表现在人的内在情感在力度上 的变化,因为内在情感变化是外在形态变化的基础。
截拳道的刚柔相济,贯穿在全部搏斗动作之中,便形成了特有的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动静结合 及起伏跌宕的风格。而且柔者刚之极,刚者柔之至,两者相济为用,而不可分离。因为如过刚则折, 过柔则软,皆非柔中之刚,刚中之柔。在对抗中,用柔者防,用刚者打。刚柔相济,方能取胜。
(三) 虚与实的变化
截拳道中的“虚”是指动作的变化过程实”是指变化的终点和结果。李小龙认为,人的情感和 力量均蕴藏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其中,“实”是情感的飞跃和高潮,也是技击中速度和力量的最高 点;“虚”是情感和力量的积累。所以说,没有虚也就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一个动作的 完成就是虚实互相转化的过程,截拳道中的虚实实际上便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据李小龙说, 技击的虚实变化,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情感和意念的变化上。不过这 个过程瞬息万变,常人往往难以捉摸。因为有时看起来是虚,实际上是实;有时看起来象实,实际上 却是虚。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敌防不胜防。当然,这也是李小龙生前所最拿手的战法之一。
(四) 动与静的相间
“动迅静定”这是任何运动项目所共有的鲜明特点,截拳道也不例外。根据李小龙在其专著中 的见解动”是指自身的情感与力量的外部运动;“静”是指情感和力量的内部运用。在实战搏击 中,静一般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静动是相对和绝对的对立统一。截拳道中的动,可表现为激烈的 攻击形式,也可表现为巧妙的防御形式。截拳道中的静,则具体表现为以静制动,或寻机待发,给人 以恬静与柔中见刚的舒适之美。若动静互相交换,则能反复构成圈套,布好阵势,诱敌陷人我战法 之中。故动静即是截拳道的基本原理。
- 起与落的配合
在截拳道中,起落是身体运动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上升为起,下降为落,亦要紧密结合身 法、手法、步法的变化,来体现出动作的起伏升降。技击术中的龙腾虎跃之势及豹窜燕飞之能,均以 增强对敌的打击力量,保护自身的安全,表现优美之体态为最终目的。
(六) 进退的衔接
李小龙认为,进退在技击中或在用兵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进为攻,退为守,有利时进,不 利时退。在截拳道的对抗中,亦提倡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故进退之时机关系到胜负。若当进不进 会失机敌遁,当退不退则陷于敌手。因此应当以意识为主帅,当机立断,指挥躯肢,进退连环不断, 使敌无隙可乘,以达到技击之妙用。
(七)智与勇的相衬
在截拳道的拳理中,智与勇也是相对而相成的。有智者,方是真勇,不是匹夫之勇。有勇者,方 能使智发挥作用,产生物质力量。所以,李小龙的技击原则是:斗智而不斗力,重智而不重勇,以智 取不以力胜。上述要诀关系至巨,学者必须要特别注意。
近几年来,截拳道正逐步走向全世界,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气质与特色的技击运动,不仅以其超 人的美的技艺受到世人的瞩目,更以其内在的特有的精神气质而受到世人的赞赏。截拳道,必将以 其内在气质美与外在技艺美相统一的,这一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与特色的武术运动而跻身于世界 武坛。
浏览9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