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查拳
一、查拳简史
查拳创始人查密,鲁西冠邑肴故居,
流传民间数百年,歌颂前人留绝技,
系统套路十二路,正副刚柔兼相济,
二十八路弹腿势,枪刀棍术各有十。
关于查拳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末 年,倭寇经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 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 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 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入民的精心照 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 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方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 拳,以资纪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查滑不分 之说。
在查拳的发展历史上,早期应推清雍正时的“飞腿”沙 亮。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土 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 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清末山东冠县张其维武艺精湛,手指功夫如钢似铁,力穿 牛腹,一指点在对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数人围攻休想得 手。他还练就一支虎尾□,如游龙飞凤,快如电掣,勇如猛虎,堪称绝技。
张其维终生好武,授拳严格有方,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拳名 :手,如张西彦、张凤岭、张英振、张英健、张锡太、李超群、 常振昔、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大枪杨鸿修也是清末一 代查拳名师,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又“快拳杨”,名噪武 林。他培养出了大批高足,如打败外国大力上的“神力王” 王子平、“山东双马”马金标和马永奎以及于振声、何振江、 米广亭、马格甫等。另有以济宁人李恩聚为代表的“李式”
5查拳,由于收徒甚严,授徒颇少。其拳刚劲有力,势势连贯。
在北京地区早有查拳流传,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号称“大 枪刘”的刘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东省临清县刘家庄人, 生于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岁。其祖父在庆王府当 差,是清朝八旗总教头。其父为清朝北守备。刘昆曾任北营 (右营)武术教头,兼教四王爷。后在东直门北小街清真寺武 术学校,经朱庆兰介绍给少帅张学良,又去国立东北大学任教 授。解放后,在日坛西门立场教授武术。刘老师1957 -1959 年是朝阳区政协委员。刘老师文武才学渊博,他曾以母大杆 子之徒战胜众多高手,以“大枪刘”名扬海内外。刘老师武 功精湛,套路繁多,仅传下来的有十路弹腿(包括单练、对 练),查拳、洪拳、短打二路、二十四势、燕青拳、六架势、 杨式太极拳、盘龙剑和五圣三环刀、钩、镢、.□、带、八法大 杆子等。其弟子有赵德朴、杨玉成、郑天祥、姜祥禄、董兴 华、李光福、李兆祥、刘饮岩(子)、王库、刘鸿池、杜剑 堂、胡西材、朱长友等。資正比较广泛系统地流传北京的查拳 应首推1956年应国家体委邀请来京传艺的常振芳。著名武术 家常振芳(1898 -1979),自幼酷爱武术,苦练不辍,深得张 其维老师的器重。所以,青少年时就以武艺超群而闻名遐尔, &诚为张氏查拳门下的佼佼者。常老师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研究,造旨深透,使查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风格特点更加突 出,内容更加丰富。他不但精通查拳,而且通晓诸家拳术,尤 其剑术早在南京国术馆时,就深得馆长张之江的尝试识,享誉 黄河南北。其动作出神人化,成为众多武技名手追求的模式。 1928年在山东省济南摆擂比武,常老师“顺手牵羊”、“靠身 拳”轻取山东省警察局武术教习。常老师早年曾先后荣获七 项大奖,1937年日寇侵人华北。“七七卢芦沟桥事变”,亿万 民众一致要求抗日,常老师目睹国难当头,义愤填膺,毅然投 身从戎,加入了抗日大刀队(即冯玉祥部四十四旅武术队) 并任队长,在房山区琉璃河一带的战斗中,杀得日寇魂丧胆 破。
常老师在京期间,先后任北京市总工会、工人体育场、公 安部等处武术教练。1960年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多次 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出任裁判和总裁判长等职。出版了 《四路查拳》,参加国家武术甲、乙、丙组刀、枪、剑、棍、 拳套路的编写工作。
常老师一生曾传艺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江西、天 津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中国第一位武术教授张文广 为最杰出者,现任北京体育大学顾问。常老师在北京期间首次 打破不收汉族人为徒的惯例,开始吸收汉族学员入门显毫无保 留地精心地系统传授查拳技艺。较有成绩的学生有:齐谋业、 翟金生、董世明、孙长立、邢宝仁(故)、路景臣、曹崇柱、 杨茂林、张旭初(已故)、马金龙、张汝志、张汝维、李全 坤、张忠良、.白德金、黄云贵、王少昆、王守仁、王立田、王 立英、杨思俊(故)、宋云培、王世新、刘鸿池、董秉章、李 国瑞、韩勇、毛淑英等。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河 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
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 “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 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 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 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 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 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骠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 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髙, 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个体系。其 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各有十路。现在已经 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 套路。而钩、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 绝”〇
查拳徒手和器械对练包罗万象,比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对 练、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朴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 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 □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
二、查拳基本技法、特点和风格
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 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鹤子脚 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 的动作中。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 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 成。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 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 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 叫二十八路弹腿。目前流行的是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 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 弹腿出在教门中”。
三、十路弹腿顺序歌诀
头路顺步如担為,二路十字似拉钻,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
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扑搂是单坎,
七路双政紧掩肘,八路脚踩腿连环,
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
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
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 一正一付两路,实为十二路。它们名称分别是:一路母子,二 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 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在 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缩、小、绵、软、 巧、挫、速、硬、脆、滑。
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失;
綿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 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
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
挫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
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
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查拳的动作采用了五种动物形象的特点,即:龙,虎, 蛇,鹤、猴。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療绕,变化万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光如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浏览3,0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