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过“小周天功”的人,可以再练站桩气功。因为练“小周天 功”的姿势本身,就有卧势、坐势和站势。取站势练“小周天功”, 就可以称为练“站桩气功”。在气功各流派中,有“站桩气功”一 派。“站桩气功”的基本原则是①“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 合,气与力合。②“形松意随”:所谓“形松”,就是周身上下表里,均要求放松。所谓“意随”,则是指意念紧随气行,而不是指 用力呼吸之意。③“意守丹田”:就是用意念守住丹田。换言之, 就是气功中“调心”的功夫,而调心又必须“调息”。正如气功家 所云:“治病须养气,养气须调息,调息须清心,清心须坚脑,脑 坚则心平气和,气息发动,无所不适。”如此看来,练“小周天功” 的人,不仅可以练“站桩气功”,而且二者结合,还可互为补益。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小周天功”和“站桩气功”最好不要 同时练,可以早晨练“小周天功”,晚上练“站桩气功”,或早晨练 “站桩气功”,晚上练“小周天功”。因为二者虽有相同之处,然亦 有气路不同之别。
为什么练“气功”时,总感觉“胸口闭塞”呢?
练“气功”时“胸口闭塞”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练功时呼吸太猛或过深。古今气功家都主张“先天之气宜 稳,后天之气宜顺”。这里所说的“后天之气宜顺”,即是指人们练 功时呼吸要自然、要和顺,听其自然。不着急,不加力,忌太猛, 戒过深。如果练功时呼吸急促,或用强力,或太猛或过于深长,均 会出现胸口闭塞现象,须谨慎避之。
练功时身体姿势不正。不论练动功,还是静功,一般来说, 身体均要求中正。只有中正,方能安舒,呼吸才能自然和顺。这就 是武术家、气功师所说的“气宜直养而无害”。直者,即自然、和 顺。如果练功时身体姿势前倾后仰、左倾右斜,就有可能造成呼吸 闭塞。
练功时杂念丛生也是造成呼吸闭塞的原因之一。养生家练功 时,主张“锁心猿,栓意马”,排除杂念,不思无虑。只有这样, 方能元气充,精神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骨坚,骨坚则体强。如 果练功时思想散乱,杂念丛生,则气有可能阻滞凝结,轻则胸口闭 塞,重则结成气痞(气痞,中医指腹腔内因气血阻滞而结成的硬块)。
.练“气功”时,出现“津液”增多现象是怎么 回事?应该如何对待?
在“气功”修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津液”增多充盈现象, 这是“气功”修炼过程中的人体生理功能发生内在变化的一种自然 现象,也就是“气功”修炼过程中所追求的“练津化精”的初步阶 段,是“甘露降于华池”的正常功效。这种在“气功”修炼过程中 所产生的“津液”不同于一般的唾液,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 备清香甘甜之性,并且无腥腻气味,能够爽口利喉,益气润肺,和 胃健脾。
初学“气功”者往往忽视这一点,无意中会轻易地将“津液” 吐掉,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含在口中,待充盈满口之后,以 “叩齿”、“漱津”、“赤龙搅海”的方法调合口腔,然后分数次把 “津液”徐徐咽下,用“意念”引导而送人“丹田”,即为“玉液还 丹'正如《性命圭旨》所述:“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 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渐过膻中、鸠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 如此坚持长期地“气功”修炼,就可达到“炼津化精、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最高境界^从而实现扶正祛 邪,延年益寿的目的。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津液”是人体的正常水液,“津”质稀而 薄,疏布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滋润皮肤。“液”质稠 而醇,疏布于关节、脑髓、六窍之间,以润滑关节,补益健脑,润 泽五脏。“津液”是通过饮人水谷,经过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等脏器的协同过滤化生而成的。由于时代及文化的变异,名称 也不统一,“气功学”中称名叫“金津”、“玉液”、“甘露”、“琼浆” 等。我国古代有采用“咽唾法”养生延年的事例,如三国时期的皇 甫隆、前汉的刘京、晋代的王质等,他们都是因坚持“咽唾法”而活到了 100多岁。北宋的刘温舒曾经述说:“肾有久病者,可以寅 时面向南而坐,净神不乱思,屏气不闭息,七七四十九遍,以引颈 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令饵舌下生津夜无限。”从这里可以看出 我国宋代的“精神锻炼”、“呼吸锻炼”、“肌肉锻炼”以及“吞津咽 液”等练功治病的方法是很高明和普遍的了。
现代医学已研究证明,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 7.1)的低渗液体。唾液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甚至有使致癌 物质转化为无害的功能。可以说“津液”比“唾液”的功能更好, 更有价值。希望练功者珍惜“津液”。
站核类
怎样练习“马步桩”?闭着眼晴练好不好?
“马步桩”不仅是外家拳的重要基本功,而且也是一种简单易 练、见效快的强身健体功法。练功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精神 饱满,增进食欲以及增强记忆力和四肢的活力等。且对各种慢性病 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同时,“马步粧”还是修炼“内功”和“气 功”的重要基础。只要姿势正确,方法得当,练此功气感来得很 快,一般两星期后劳官穴就会产生气感。因此,具备一定的“马步 桩功”基础去练“气功”,则更易掌握“气功”的要领和打通经络, 收效很快。
“马步桩”姿势的要领
脚掌、双膝略内扣;顶头、沉肩、稍塌腰;放松,用意莫用 力。
上身和大腿及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应略大于90度,有一 定的弧度,不要过分强调垂直,否则易产生疲劳和压抑会阴穴,影 响功效。
双手向前平伸,立掌,掌心向前,手指张开以充分打开劳宫 穴,气感就可以来得快一些。待双手来气感后,再变为掌心相对, 手掌略内凹呈夹球状或改为抱球式,似抱一直径30厘米左右的球 体。以利于两手气体的交换和全身真气的循环。
意念的运用也要注意。
练时要意守丹田,并微念两脚生根,顶天立地,任风吹雨打我 自岿然不动之气慨。
掌心相对时意想两手气体相互交换,全身真气与大自然浩然之 正气融为一体,忘我于大自然之中。
习练时,站了一定的时间会出现双腿打抖、软绵无力等现 象,这是暂时的现象,也是练功的过渡期。只要渡过这个时期,全 身便顿觉十分舒畅,有飘飘然欲睡欲仙之美感。因此,切勿停练或 不练,否则功力将增进很慢,甚至半途而废。
练完后要注意收功。这可消除疲劳,精神反为清爽,并增加 练功的兴趣,功力提高较快。收功时,身体直立,两手自然下垂。 再以肩为轴,掌心向上,捧气似球,慢慢从体前托起至头顶,张肩 幵胸,掌心向下,掌指相对,把气从头顶贯人,然后引导内行,人 下丹田。双手下行至肚脐前时,掌心向外,双掌斜向两侧45度方 向外推,然后翻掌,拢气回收至下丹历前。松肩、提肛。重复三次 即可。
练“马步粧”闭不闭眼
“马步桩”是武术主要桩功之一。练习时,闭眼与不闭眼,是 根据个人习惯而定的,并无绝对意义。
动作的正确性。即大腿与地面是否平行,脚尖是否都正对前 方,是否全脚掌触地,是否做到挺胸、塌腰、脚跟外蹬、头顶项竖 等。因为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练功的质量。
意贯涌泉。站马步桩不仅有练功架的目的,也有练气功的目 的。练功架与练气功并举才能有效地提高功力。做时,马步动作不变,眼睛可自然注视前下方,也可以微闭如垂帘,用微光注视鼻 端,有人认为这样做易于思想集中。此时,意念应在脚的涌泉穴 上,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由于注意力在脚,就减弱了因股四头 肌疲劳引起的反应,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
还特别要注意呼吸方法。有人为了延长站马步桩时间,采取 长时间憋气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憋气虽然能为肌肉发出最大力量 提供条件,但是憋气会使胸腔和腹腔内部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受 压,造成]|电循环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挤兵腔静脉,回心血流因之减 少,血液大量堆积在静脉内,使心脏搏出血量显著下降,会出现头 晕、眼冒金花等现象。因此做马步桩不宜憋气,而应采取自然呼吸 的方法,使呼吸“深长、匀静”。这对提高马步桩练习时间有重要 作用。
浏览3,3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