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静坐”者,气机散乱是最大的障碍。若起烦邪乱想,须 随起随知,即时除灭。如有不得不考虑之事,可任心思考,待考虑 周到,此事了结后,再摄心守静,则易人定。对所修的方法若有疑 虑,也可任心思察,令因疑而悟,即得悟解,则须摄心。对外界的 毁誉、善恶,不可挂念于怀。日常行住坐卧,处事待人中,皆须念 念摄心,使心不为妄动。久久修习,达到“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 乱”,“动亦静、静亦静”的地步,才可以叫做“静定'但修行到 此,尚非修道的髙层次。

“静坐”对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古代养生法之一。

“静坐”的方法很多,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不拘时间、地点、形 式,只要坐得适意,思想集中就可以了,如宋代苏东坡就用这种 “静坐”之法来调养自己的身心。

这种“静坐”发展到近代,蒋维乔又结合道家“小周天法”和 佛家的“止观法”,创造了一种“因是子静坐法”。据说郭沫若年轻 时曾经染过肺症,在百治不效的情况下练起了这种“静坐法”,最

 

 

后不药而愈。

其法简要。“静坐”之前,首先把身外杂事暂时搁下,并且驱 散一切杂念;然后解衣宽带,从容入坐。“静坐”的形式:单盘膝 和双盘膝都可。两手掌心朝上,右手背安置在左手心上,两手同时 自然地贴近小腹,并轻放在盘坐的腿上面。

这样“静坐”好之后,还要挺直脊柱,头正身正,使鼻和脐相 对成为一条垂直线。“静坐人定”后,先是吐故纳新,开口吐尽腹 中秽浊之气,吐毕舌抵上腭,再由鼻徐徐吸进清气。这样呼吸9次 以后,把口闭上,舌抵上腭;同时轻闭双眼,正身端坐,把呼吸调 和得深细、轻柔、适缓,以腹式呼吸为主。

这样“静坐人定”一刻钟后,又开口呼吸吐气9次,以使身中 热气外散,然后依次渐渐动摇躯干、肩胛和头颈,再逐步把两手、 脚舒放开来。这时,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背相互擦热后擦两眼眼皮; 接着用手擦耳侧、耳轮;再抚摩头面、胸腹、手臂、腿膝和脚心。

怎样才能练出“丹田内气”?

不练功时,怎样才能护持好“丹田内气”?

关于这个问题,各家有各家练法。总的来说,应坚持“意守” 为好。

意守丹田。古书载:“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 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又载:“将心 守住丹田久坐,丹田内即生气生血。”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意到则 气到,气到则血行”的道理。故欲练出丹田内气,应在意守丹田上 狠下功夫。当然,意守要讲究火候适度,其具体要求是:“不可用 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偏差),无意落空(无效),绵绵若 存,似守非守。”

保精固元。精有男女媾精之精和饮食水谷化生之精的区别。 前者为先天之精,后者为后天之精,两者均藏于肾(包括命门)。

它不仅是构成人身一切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人身元气的物质 基础。精为神之宅,有精则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精伤则神无 所舍,是为失守。精又为气之母,精盈则气盛,精虚则气衰。故保 精、炼精是练丹田内气的根本。

意守命门。意守命门是炼精的好方法。因为元气发源于肾 (包括命门),藏于丹田(下气海),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根据 《难经》记载,命门是“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男子以藏 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命门与内气的关系,至为重大。 人们气血亏损的原因,男性有些是由于性生活过度与遗精病而造 成,女性则多数是由于经血不调而引起。意守命门,由于对强壮肾 气极为有益,故可炼精化气、调整经血,以补充其亏损,是练丹田 内气之关键所在。

不练功时,护持丹田内气的方法不外防止过劳、节制房事和用 其他运动调节身心平衡。

不论干什么事,都不可过劳。过劳则伤元气。但这并不是说干 什么事都不放开了干。畏首畏尾,反而使心情受到压抑,.而压抑的 心境对于丹田内气来讲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所以,防止过劳,指 的是一种总体上的把握,是对自己精力、气力、神力的一种自觉估 量。一'张一'她,文武之道。

节制房事在主观方面的努力在于事业心,一个用事业充满其生 活的人,寡欲持戒基本上不成其为问题,特别是对于“精气神”有 深刻体悟的人,更能在这件事情上掌握分寸。

动静兼修历来为养生者共同推崇。在修炼静功的同时,打打太 极拳、散散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如果感到需要,做一些 激烈的运动,渲泄一下心绪,亦未尝不可。总之,法无定法,护持 丹田内气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小周天功”能与“五脏内景功”一起练吗?

没有“气功”的基础功底可以直接练“小周天功”吗?

“小周天功”是以内气循行任、督二脉为主的练功方法,属行 气类内功术。“五脏内景功”为存想类功法,通过内视或冥想达到 调理心、肝、肺、脾、肾五脏的作用,如早期气功著作《黄庭内景 经》中即有阐述。这二类功法均有改善体内结构与功能,达到健身 祛病的效果,形式上也同属“静功”,因此为练功家所推重。练好 其中一种,即可达颐气养身的目的,为迈人气功殿堂打下基础。如 能正确把握要领,二者结合练习,亦有相互辅助的效果。但对于初 学者来说,最好是先练习一种,全面、准确把握其要领,达到一定 程度后,再研习另一种。两种功法结合练习时,也应将练功时间区 别开,不可混杂练习。

练“小周天功”的基础,是人身真气要充盛,缺此是练不成 的。因此,在练“小周天功”之前,一般来说,要先练“导引吐纳 功”。“导”,是指导气,“引”,是指引体。古人告诉我们.•“导气令 和,弓I体令柔。”所谓“导气令和”,即是通过调整呼吸,使呼吸呈 现细、句、深、长的呼吸形式。所谓“引体令柔”,则是指四肢达 到柔韧坚实。吐纳,顾名思义,就是吐出浊气,纳入清气,即所谓 ,吐故纳新,吸氧排碳,以达充盈原气之效。当原气充盛之后,再练 “小周天功”,容易练成,也不会出偏。反之,如果缺乏基础,急于 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

练“小周天功”时,应该怎样呼吸?

练功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所谓“小周天功”,就是当人体内的真气充实于下丹田——气 海穴之后,向下移至会阴,继而向后、向上经尾闾、夹脊、玉枕达 百会穴,再向前、向下过印堂达兑端,行完督脉;过鹊桥(舌抵上 • 510 •腭)沿胸腹正中线的任脉复归下丹田。这样,人身真气沿督、任二 脉循行一周,即小周天。

小周天练功法应该怎样呼吸呢?如果采用顺式呼吸方法(即吸 气时腹部外凸,呼气时腹部内收),其气运行应该是吸升呼降。如 果采用逆式呼吸方法(即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其 气运行应该是呼升吸降。也可以随着意念运于督、任两脉之中,可 快可慢。但是,其气之运行方向,不论是采用顺式呼吸,还是采用 逆式呼吸,均应由督脉上升,沿任脉下降而成一小周天,绝不能由 任脉上升,沿督脉下降而成一小周天。

就大多数初学者而言,练功时闭目有助于入静。身处宁静优雅 的自然环境中,可觉通体舒泰;山间轻柔的流水声可作为导引的旋 律;清新的花香可使神经系统更加放松;“眼观美景而能心怡”,也 为现代心理学原理所证明。

气功的练习讲究道法自然,简单的全方位封闭自身并非上法。 有些功法,尤其是在动功练习中,眼神成为其要领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与手、步、身相合,故有“目至而意到,意到则气行”之 说。但也有另一些功法则要求垂帘或闭目,如内视性功法,要返观 自身,在摒除一切有形有色的外界信息中体察、改善人体内环境。

因此,练功时闭目还是睁眼不宜简单定论,一要视具体功法要 求;二要根据动静机制。一般说,静功如无恃别要求,多为垂帘或 闭目,动功大都应开目练习。

浏览1,3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