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动静结合的健身法。

关于《易筋经》的产生有两种说法,其一,南北朝时达摩创造 《易筋经》,然后传至少林寺和尚。其二,清代凌延堪在《校礼堂文 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 所作。这两种说法目前很难证实其真伪。

《易筋经》作为一种健身法,在我国古代曾广泛流传过,并经 过不少人的改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习武者发挥了 主要作用。

《易筋经》的主要作用是有意识地锻炼全身各主要关节的肌腱 和韧带。依据有二:

从命名来看,“易”是改变之意;“筋”,据《素问》五脏生 成篇讲:“诸筋者皆属于节。”各关节周围均有肌腱和韧带附着在上 面,“筋”所指即此;“经”,可理解为方法。那么,《易筋经》就是 锻炼(改善)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的方法。

《易筋经》讲究在呼吸的配合下用意念引导肌肉紧张用力 (即用暗力)。从运动生理学上分析,这种练法实际上是一种有意念 和呼吸配合的肌肉静力性力量练习。练习时,有关肌肉在一定长度 上逐渐增加张力,牵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韧带,使之得到最适宜的锻炼。

什么叫丹田吸气?

“丹田聚气”与“丹田贯气”是一回事吗?

意念配合腹呼吸,将内气往下领至丹田,使小腹丹田部位有明 显的充实感,称为丹田吸气。丹田位于小腹正中、脐下3寸处,膀 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个有气则开,无气则含的夹室。为任、督、 冲三脉的所起之处,是诸经汇集之所。因丹田是经络的枢纽,是经 气的汇海,故又称丹田为“气海”(非指脐下1寸半处的气海穴)。 吸气时,要求心平气和,精神集中,上体放松等。丹田吸气和吸气 人丹田是一个意思。而丹田聚气与丹田贯气则完全不一样。丹田聚 气是在发爆发力时内气在丹田里突然聚合;丹田贯气则是在练功时 内气徐徐贯人丹田,并与呼吸相配合;即用鼻孔徐徐呼气,内气反 而向下贯人丹田,使丹田充实。

何谓“观心法”?

何谓“观心”?《佛学大辞典》云“观心(术语),观察心性如 何,谓之观心。心为万法之主,无一事漏于心者,故观察心,观察 一切也。因而凡究事明理,尽称为观心。”

如何操作呢?有一种数息观修炼法。数息观与身体有密切关 系,只有专修此法的人才釆取指定的特别姿势。别的修持方法,无 论行住坐卧都可以,而修数息观必须盘腿而坐,保持身躯端直而心 念警觉。然后将心念集中在呼吸上,使你对其它的动作变化,无不 了然于心,并忘掉你的周围环境以及其他一切事物,不可抬眼视 物,这样练5~ 10分钟即可。最初你会觉得全神贯注在呼吸上很难 做到,你会想东想西,思绪纷飞,甚至觉得沮丧失望。若能坚持每 天早晚各修炼一次,你的心就会体验到一种定境,连身外的声音也 都会充耳不闻,外境俱泯。这种经验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每次 定境会逐渐加长,这就是你系心于呼吸上至于忘我之境的时候了。

 

这念念不离呼吸的修持法是最简单容易的一种观心法,其目的在集 中注意力以达到非常高的禅定境界。

何谓“禅观法”?

禅观法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存想为主的练功方法,最早见于唐 代孙思邈写的《备千金要方•养生》一书中。它的锻炼方法是:每 天早晨和傍晚,面向南方,双手放在膝盖上,慢慢按摩膝关节,从 嘴里呼出浑浊之气,从鼻子里吸进清新之气。这样锻炼一段时间 后,再用手掌慢慢向前后、上下、左右托起,睁大眼睛、张开口 腔、叩动牙齿、按摩眼眶、压低脑袋、拨动耳朵、梳理头发、放松 腰肢、咳嗽几声,以发动阳气使身体振动。以上动作不管是用又手 做的还是单手做的,都必须变换左右手再做一遍。然后用手握住脚 面抬起脚心振动,数到99才可停止。仰身躺在床上,慢慢定下心 来,接着开始做禅观法: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好象看见天空中的太 和元气,就象紫云盖顶,青、黄、赤、白、黑五色分明,它向下流 入头发,并渐渐进人头顶,这种感觉,就象雨后初睛,云朵藏进了 山中,清爽的气流透入皮肉,进到了骨髓和脑髓。这股气流渐渐下 沉到腹部时,身体的四肢和五脏都受到了它的滋润,就象水渗入地 面一样透彻,这时就会觉得肚子中有水流的汩汩声。意念必须专 一,不能去想外界的事物。过一会儿就觉得这股元气到了气海穴, 一会儿又到涌泉穴,这时就会觉得身体自觉地振动起来了。那么浑 身就会感觉舒服,面色生辉,耳聪目明,吃饭也会觉得香,力气倍 增,身体也就强健起来了。

练气功应该注意什么?

练功期间应如何对待“性”生活?

练气功应注意

人的体质或病情不同,功法和练法不同。但不管习练何种功法,都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松静自然。肢体和意念始终要松静自然,切不可过份用意。 凡练功出偏差,或效果不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到松静自然。

意气相随。意守丹田切不可强使自己用意,否则会造成精神 紧张。应该若即若离,似守非守,全凭自然,毫不强迫。这样久练 才能见效。另外,呼吸要做到深勻细长,最后才能做到意念和呼吸 自然相随。

练养结合。呼吸方法因功种不同要求不同,练完后,要采用 自然呼吸法,然后再练,再休息。这样练养结合,功效来的快。

动静结合。动功、硬气功本身就是动静结合的。习练静养 功,常静则需动。如能配合体育活动,效果好得多。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急 躁冒进非但收不到良好效果,反而容易导致出偏差。练功非长期坚 持不能收效,要想主观上不努力就能轻易获益,这是不可能的。

生活有节。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还要特

别强调的,是自古养生家以精为宝,认为“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 身”。特别是气功练到一定程度,身体强壮了,如果不节制性生活, 更容易损害健康。

练功期间如何对待性生活

已婚男女练功期间性生活应有一定的节制,初练武功者应尽量 避免性生活,初练气功者前三月应禁止性生活。

前人从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对待性生活的规律,即所谓“舂一、 夏三、秋二、冬藏”,其内容如下:

春三月,一阳初动,阳气尚弱,不宜过多损耗,每月宜性交1 次,即在每月的望日,此是根据月圆则精满的道理而定的。

夏三月,阳气旺盛,性交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月也不可超过3 次,即除望日外,可于上下弦各增加1次。

秋三月,阳气逐渐收敛,性交次数也相应减少,每月2次,朔望日为宜。

冬三月,阳气闭藏,阳潜于阴,宜藏精不漏。古人云:“冬不 藏精,舂必生病。”故冬季宜闭藏阳精断绝性交。

气功有站着练、坐着练、躺着练和行走着练多种 形式,哪种练法好?

“气”是指“真气”,又称元气、正气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原动力。所谓“功”,是指练气的方法。因此,气功是一种锻炼气 息与意识的方法。练习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运用意识对形体 和精神进行锻炼。实践证明:它是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 的一门科学。

气功按练功姿势不同可分为站桩功、坐功、卧功、行功,釆用 任何姿势均可收到健身效果。

站桩功:以站式练功为特点。它不仅是气功锻炼的一种方 法,也是武术练习中的基本功法,是达到内外兼修、内强外壮的主 要途径之一。它对发动真气、增强体质、提高肌力、延年益寿效果 都较好,一般不会出偏。

坐功:以坐式练功。此方法对启动真气,打通经络较快,是 气功锻炼中较受重视的方法之一。它在治病、延年、增强体质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坐功的姿势有跪坐、自然坐、盘膝坐等儿种。盘膝 坐又可分为单盘和双盘两种。

卧功:以卧式练功。卧功又可分为仰卧和侧卧。其作用与坐 功相似。较适合于体虚多病者锻炼。

行功:以自然行走的形式锻炼,又称动功。象五禽戏、太极 气功、调息补气功等。此方法易学易练,不易出偏,有和畅气血、 流通经络的作用,较适合于慢性病患者锻炼。

浏览2,0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