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形意拳三体势中的“三体”,不少人只理解为是上、中、下 或头、手、足;也*人把它叫做上体、中体、下体。其实,这仅道 出了外形上的“三体”,对于内体起决定性因素的“三体”还没有 讲到。
“内三体”,主要是指人体中的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是指真 气;液体指津精、血液;固体指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筋腱、 皮肤、毛发等组成部分。“内三体”是人体中互生互克、相互作用 的。
所谓“三节”,即指根节、中节、梢节。
《形意拳经》云:“若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盖上节不 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断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三 节不明,则变化不灵,且会出现非僵即空的弊病。
根节是劲气的发源之渊;中节是劲气的含藏之处•,梢节是劲气 的发放之点。劲力发之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梢节。明白根 节,才能掌握好劲力的催发;明白中节,才能掌握好劲力的含蓄和 变化;明白梢节,才能掌握好劲力的终放之点。
梢节是练习明劲时的重要部位,中节是练习暗劲时的重要部 位,根节是练习化劲时的重要部位。所以说明劲在手,暗劲在肘, 化劲在身。
如何理解形意拳的“内”?
形意拳之“内”,主要包括:精、气、神、意、劲五个方面。 精是全身之营(即营养),气为生命之本,神为仪表之威,劲为全 身之用,意为总之首领。所以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 虚”的三层功夫中,都脱离不开意念的活动。
意:指的是人身之内的真意。所谓真意,就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和意识。它是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意化之 物,是任何第二者也难以捉摸和发现的,因此被称之为内意。
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有形之动,则出于无形之意。《形拳 经》云:“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意之所发,即成之为 形,形则于外,就成为在外形肢体上的头、身、手、足之运动,这 就是外形内意的始发。
精:指内精。是人体之中最纯粹、最有营养价值的精微物质, 形意拳中称之为“醍醐”。
精,有两种,一是元精,秉承父母双方结合之精,即“先天之 精”;一是从饮食中吸收的精微物质,即“后天之精”。先天之精, 要后天之精的充养,这叫做“后天补先天”。
气:指元气,秉承父母的精、炁而得,故谓“先天之炁”;后 天之气,则来源于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和吸人之氧气的混合与化合而 成。
根据中医理论,在形意拳中,又有营气与卫气之分,营气行之 脉内,卫气行于脉外。形意拳内功法的“以意领气”,指行于脉内 的营气而言。
神:指元神,绝不是迷信之神。“神”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 的,即指元精、元气(即炁)。后天之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在于后天 精气的充盈。
劲:指内劲(或称真劲)。与内劲相对的则为外力。内劲主生 于脉内营气和血液的流动,外力主生于脉外的卫气及血液的流动。 骨骼起支撑作用,即“骨为干”。肌肉则起聚集营卫之气,且有弹 性和减震的作用,即“肉为墙”。肌肉之能隆起如峰,一是气血之 所为,一是依赖筋腱的紧聚。
形意五行拳法应按“五行相生”而练吗?
形意五行拳卑是根据中医《黄帝内经》的医理,用来健强体魄、提炼气质、充实基础、提高技术的。讲五行,是讲生克制化 的。为增强体质,就应按五行相生的道理而练,即金生水、水生 木、木生火、火生土,亦应按劈、钻、崩、炮、横这一顺序来练。 可是有些人也谈五行相生,可实际练时,却出现了相克的问题,如 按劈、崩、钻、炮、横的顺序练,劈拳属金、崩拳属木,产生金克 木;钻拳属水、炮拳属火,产生水克_火。这样练,是难于自圆其说 的3 '
这个问题该尽早改过来。至于在技击运用上应根据实际灵活运 用,不宜死搬生克制化的教条。拳经云:“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 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这就是要我们抓佳战机,不容犹 豫,否则会误事的。
形意拳的“明劲”与长拳中的“刚劲”是一回事吗?
“明劲”和“刚劲”从某一限定的条件来说,可以认为是一种 劲道。从练拳发力的外相形态上看是很难区别出“明劲”与“暗 劲’、“刚劲”与“柔劲”的界限。因为武术动作往往是柔中存刚, 明中寓暗,刚柔相济,明暗相兼,体现出拳法的变化。形意拳的拳 法简洁朴实,明快有力,它强调快攻直取,先发制人。同时着重力 量和速度,其“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体现出形意拳的完整紧 凑,劲道犹如拧绳,毫不松懈的特点。形意拳的粧步沉实,步法稳 健,使人感到外顺内实,庄重安舒,周身蕴藏着充沛的内在力量。 而长拳拳法风格则不同,它给人的印象是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 奏鲜明,动迅静定,放长击远。虽然形意拳和长拳表现出的劲力有 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是两者的劲力都讲究先蓄后发,积柔成刚, 刚柔相济,明暗相兼,蓄发相变。
练习五行拳、十二形拳能否练出“内气”?
形意拳之所以称为“内”家拳,不仅是由于有它独特的站功方法,而且在练习五行拳、十二形拳中又有它独特的以意领气、贯通 经络血脉、以气催发劲力等要求和要领,这些要求与要领,都是由 锻炼内气着眼,从坚固外形着手的,只要明规则、守规则,一定会 使真气充盈,身体健康。例如,由三体势开始练习劈拳时,前手向 下、向回抓领时,则须配合吸气;当两拳于胳前相抱紧攥时,更使 气深沉于下丹田,成为实腹空胸;当钻出左(右)拳时,则应使劲 气循督脉上升于大椎;当右(左)掌劈出时,脊背之劲气一方面透 胸而出(但必须是“胸出而闭”)另一方面劲气即由膊而膀、而肘、 而手。所以劈拳从躯干部来讲,练的是任、督二脉;从上肢来讲, 主要运用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3任、督二脉在劈拳中的 运用,是谓阴阳相合(任为阴,督为阳),手少阴心经(属阴脉) 与手太阳小肠经(属阳脉)的运用,也谓之阴阳相合。其余崩拳、形拳是可以锻炼出“内气”来的。
练习形意拳时,怎样呼吸和运气?
练形意拳,能使气、血在人体中流动畅通,气量增强。因为它 的每一招式,出人拳都是从带脉启动,带动任督二脉,加强十二经 络的流通,奇经八脉也随之而动。
形意拳在演练中,要求内外三合,呼吸自然。呼吸是随着动作 的变化而进行,动作的进退、快慢、高低、起伏、转折等节奏不 同,呼吸的方法也不同。有短吸短呼,长吸长呼。呼吸长度随动作 运动的形式粕要求而自控适中,动作中的千变万化,都是以攻防意 识为主体的,练时无人似有人,所以形意拳一般转换时吸气、发劲 时呼气,动作和呼吸也有节奏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促进气的作 用。拳打一口气,用气不用力是有道理的。气不是光靠口鼻呼吸, 而且皮肤毛孔、关节和穴位也是经气出入的窗口,遍身毛窍倶暗随 呼吸之气的鼓伏在起作用。人身四肢是主要活动的部分,关节穴位也最多,是具备气出入的潜在功能,每日坚持锻炼就能把大自然之 气吸收进来与体内的真气溶化为一体,达到精合于神,神合于气, 气贯全身,精气神高度结合,精力充沛,身体就健康。
按照传统说法:形意拳五拳属五脏(劈拳属肺,崩拳属肝,钻 拳属肾,炮拳属心,横拳属脾),先是分布在某一脏腑成为某一脏 腑之气,因为五脏是藏精气的,所以有心气、肝气、脾气、肾气, 藏在肺中则称宗气。练五行拳时,决不是练崩拳就是只锻炼肝。人 是个整体,气通过经络运行联络脏腑从而沟通人体上下内外通路, 发挥运输、传导气化和调整机体的作用,使气的功能在经络运行中 发挥作用,气的质量也在运行中得到提高。在坚持锻炼中,体内的 气血正常运行就会补缺救弊,补气血不足,发挥气血的新陈代谢作 用。气血在人体运动中的质量不断提高,就能防病祛邪,延年益 寿。人是有机整体,不论练那一招式,对身体都是有益的。从历史 看,凡是练形意拳的名师都年高寿长。如戴二闾95岁(1778~ 1873),李能然 81 岁(1807 ~1888),车毅斋 80 岁(1833 ~1914), 布学宽96岁(1875 ~1971)等。形意拳除以技击见长之外,又有 良好的健身作用,这是同它的运气分不开的。
浏览1,0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