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商级篇

第一节如何进行高效的攻防与自卫

无限制泰拳体系划分人体上段为拳、肘法主攻主防区域, 踢、膝法以下段为主攻主防区域,中段区域则划为共同攻防区 域。习者依此而行,可确保攻防尽可能的简单、直接、快速和有 效,同时避免不切实际的胡乱使用高踢、飞踢或旋转踢击等非自 卫技术的不安全隐患。

出击时,习者必须要学会集中攻击无限制泰拳体系17个人 体定位攻击目标,以实现“以最小消耗获得最大效果”的高效能 格斗自卫目的。这对于各方面条件比对手差,以及正处于劣势的 无限制泰拳习者来说,对要害目标定位击打,更具有力挽狂澜的

决定性自卫意义。

一、目标定位:尚效能格斗的基础

无限制泰拳“高效能”攻击的一个基础,就是特别强调对人 体要害目标的定位打击。任何人,不论其强壮与否,身上都存在 大量易被攻击的生理脆弱部位,对这些部位的攻击,根据目标不 同、用力程度不同,可轻易达到或致伤、或致残、或致晕,甚至 致命的效果,而这正是无限制泰拳习者能够以弱胜强,一击必杀 的根本前提。切记:在完全实战中攻击那些几乎难以产生效应的 部位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那样的攻击,不但无法克制对方的进 攻,反而会激怒对手发动更加恶毒的攻击。所以,定位击打人体 存在的确实有效的脆弱要害,以求一击奏效,同时又注意防护自 身的这些要害部位,在没有退路的自卫格斗中,其意义不言而 喻。对此缺乏认识的人,在实际的自卫中,非常容易被袭击者打 伤、打残、击晕!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个无限制泰拳习者必须熟谙无限制泰拳17个定位攻击要害(图464)——它们是在实践屮 提炼出来的最有效的攻击点-——它们分布于人体上、中、下段三 个区域。记住:透彻掌握并能熟练攻防各个定位攻防要害,是无 限制泰拳习者成为“高效能”格斗者的决定性要素之一。请务必 在训练中时时贯彻。

图片1

为避免防卫过当,无限制泰拳习者对标有符号部位的 攻击,必须高度慎重!你必须在从法律上讲有正当理由——如对 方的侵害是致命的,才能对他们施以重击——当然,最佳的还是 控制力度,达到自卫目的即可。毕竟,合理、合法是无限制泰拳 运用的必须条件。

 

二、无限制泰拳上段定位攻防要害(八处)

在无限制泰拳系统中,对上段目标的打击,主要目的在于破 坏对方的生理感观机能。每个人都明白:一个晕头转向,视物不 清的人,是不可能再行进攻的。

*太阳穴(颞部/致命要害)

此处在耳朵上方,头部两侧颞区部位,仅仅只有脆弱的骨片 保护。以肘击和摆拳攻击效果最佳。轻则引致脑震荡.、休克昏 迷,重击可导致对方死亡。

眼睛(致残部位)

眼睛是人行动的导引,是非常敏感的部位。迷眼之后,会行 动受阻,陷入挨打困境,因此是最重要的要害部位之一。以手 戳、挖、抓、刺,或以砂土、唾沫迷眼,或以其它刺激性物质多 角度攻击,轻可以引起剧痛、流泪、流血、视线模糊,重则导致 失明、休克昏厥。

鼻梁{致晕要害)

即从眉间向下延伸至与眼睛水平同高的一段区域。此部位非 常重要,对来自正面和侧面的打击承受力极弱,如准确击打,会 产生强烈酸痛感,造成泪涕满面,暂时失明,从而破坏对方的判 断和行动。此处对砂、土等刺激性物质比较敏感。攻击此处,可 以直拳、摆肘适度打击,如果对方头部主动或被动前俯时,可以 膝撞施击。但此部位遭受大力重击,可引致严重攻击后果,比如 脑震荡、昏迷等,需特别注意!

*颈部(致命要害)

包括脖颈两侧和后面小脑根部,是人体中要害中的要害。在 实战中,倘遭到连续重击会导致神经紊乱,影响视力,甚至失 明,小脑根部受重击,更会立即失去知觉。所以,无限制泰拳习 者必须不惜任何代价保护此处,同时在万分危急时,可以重击对

 

方此处,以求克敌。

下巴(颏部/致晕要害}

下巴被全世界格斗家公认为是“击病开关”。因为在擂台上, 许多著名泰拳手,都曾因此处被击中而倒地败北。在无限制泰拳 的实践中,以一记凶猛的挑肘或勾拳重击对方下巴,可轻易的将 对方击倒,甚至击昏的战例很多。所以无限制泰拳特别强调习者 在格斗中要时时注意收颏和护颏,道理就在这里。保护和攻击下 巴的重要性,可从“铜头铁臂瓷下巴”的武谤中得出基本结论。 通常,从45度角击打下巴,可引起对方震荡性麻痹,体位失控 而倒地,有时甚至可使对方暂时昏迷。而下巴被击破、击脱臼、 出血以及倒地时伤及后脑,更是不可避免的伤害。

*喉结{致命要害}

喉结位于人体颈项正面,是脆弱而易损的要害部位。有效的 击中此部位,轻则可以造成呼吸困难、剧痛,重则可致对方窒息 昏迷,甚至死亡。无限制泰拳习者需了解的是:在喉结受到攻击 威胁时,由于身体保护反射机制的作用,对手的颏部往往会下 垂,以保护喉结,因而在实战时,可以充分利用对手的这一生理 特性加以攻击,这样有时虽不能击中对方喉结,但可击中对手颏 部,轻易获得击倒的意外效果。

锁骨{致残要害)

此处是人体骨骼中脆弱而易损的部位,最易骨折,在与敌人 短兵相接时,是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一般,锁骨遭受肘击拳砸 时,可影响到双臂的行动,一旦骨折,更会导致肩膀下垂,丧失 战斗力。

颚部{致晕要害)

颚部包括面部两侧的颚骨,如被击中极其危险。许多泰拳师 和拳击手都有颚部遭重击失败的经历。例如前世界重量级拳王穆 罕默德•阿里,就曾被当时的无名之辈肯•诺顿以重拳击中颚部而 遭败局。在无限制泰拳中,以肘击,直或摆拳重击,都是取胜的 最佳方法。

三、无限制泰拳中段攻防要害(三处)

太阳神经丛(致晕要害)

太阳神经丛俗称心窝。古时说的“黑虎掏心”等绝命招,就 是指猛击太阳神经丛使敌丧命的技法。这是因为太阳神经丛靠近 心脏,如被击中非常危险,可令对方剧痛,两眼发黑、呼吸困 难、恶心呕吐。太阳神经丛遭到一击虽不至击倒,但连击之下, 则可有力的削弱对方的实力。通常,拳击、肘顶、膝撞、脚蹬均 为最佳打击方式。

*浮肋(致命要害)

上体两侧最下面的肋部称为浮肋,极其脆弱而易损。不管是 用腿踢、膝撞、拳打击中对方此处,都将引起剧烈痛苦。如以 45度角踢打肋骨或连续打击对方浮肋,还可能击断或损伤内部 脏器,造成严重后果。

*腹部(致命要害)

此处为人体极其脆弱部位,如以脚踢、膝撞击中此处,可取 得毁灭性的攻击效果。

四、无限制泰拳下段攻防要害(六处)

对于下段目标的攻击,在无限制泰拳中的主要目的,是有效 的破坏对方行动的灵活性一-一毫无疑问,失去履带的坦克是没有 杀伤力的。因此,无限制泰拳提倡习者在自卫中,以下段目标为 重点攻击区域。

*裆部(致命要害}

此处是人体末梢神经聚集部位,极易受损。泰拳认为任何不 懂得保护自己裆部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泰拳手。轻触即可引起对方剧痛;适度地打击则可令对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小腹 剧痛;有力地打击更可令对方晕倒,重则可导致死亡。因此,即 便是妇女和儿童,以任何方法攻击该部位,也能令任何大汉屈 服。也是无限制泰拳实战中重点保护和攻击目标之一。

大腿内外侧(致伤要害)

对对手大腿内外侧施以连续有力地猛踢或膝撞,可以有效的 令其站立不稳、行动不灵、肌肉肿胀,内部瘀血,导致痉挛失 力,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攻击力的目的有时,对方由于剧痛,可 引起致晕的效果。一般打击此部位,也可作为一种掩护和扰敌人手段。

膝关节内外侧(致残要害)

膝关节四周部位(包括内外侧以及后面膝窝部)受到猛烈踢 击时,可引起十字形韧带断裂,髌骨移位等损伤,使对手无法站 立行走。所以,要使对方丧失行为能力,攻击此部位最为有效, 是无限制泰拳重点攻击要害之一。

胫部(致残要害)

胫部是人体骨骼中较粗壮的部位之一,但其表面仅覆盖一层 薄皮肤,且骨骼细长,经受不住击打,因此是最脆弱而容易受伤 的部位,特别是胫骨前侧中心处最易断裂。由于一般人膝下部位 受攻击时反应慢,所以极易被击中,轻可令对方因剧痛而行动不 便,重则可令其骨折倒地。为避免被对方击伤,无限制泰拳要求 每位习者平时需加强此部位的功力训练,要强化胫踢的威力,又 要提高其抗击力。另外,无限制泰拳要求习者不可以胫部去抵抗 对方的胫部,以免两败俱伤。

小腿(致伤要害)

小腿部肌肉如遭受连续重击,会因疼痛痉挛而损伤,导致动 作不便。因此无限制泰拳习者可以隐蔽快速的低踢小腿,来达到 扰乱对方马步和攻防节奏,削弱其战斗力的目的。当然,要务必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小腿部位,以避免受击。

足背(致残要害)

此处部位和胫部同属易受攻击和易损的部位。如果此处肌腱 遭受重击受损,那么足底或踝部也会受伤,其直接后果是使敌丧 失行走能力和攻击能力,所以,在自卫中以脚后跟重踩对方足 面,即可获得骨碎筋折,站立不稳,剧痛难当之效。这是双方贴 近时的最佳攻击目标之一。

五、无限制泰拳攻防分工与立体攻击原则

无限制泰拳体系以“低难度,高效能”为其攻防特色。这是 为适应大部分自学者专业素质和训练条件较差,但同时又必须满 足自卫防身高度实用性要求而特别研究、设计的。无限制泰拳攻 防分工与立体攻防原则,对于提高习者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实用 性、目的性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其进行攻防,可有效的克服初学 者上手即乱,攻防失措的普遍弱点。

(一)攻击分工原则

无限制泰拳将人体的攻防区域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盘), 即(1)太阳神经丛以上区域为上段;(2)太阳神经丛以下至小 腹部为中段;(3)大腿根部以下为下段(图465)。在攻击时, 拳肘主要负责对上段的打击;膝腿主要负责对下段的打击;中段 则由拳、肘、膝、腿共同负责攻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膝、腿仅 负责中、下段的攻击,对于上段的攻击,非特殊情况,比如对方 前俯、倒地等,不可应用。无限制泰拳实践表明,在街巷格斗场 合,对上段滥用膝、腿攻击,是非常危险且费时费力的愚蠢举 动,而中、下段膝、腿技术应用时i起动快速,隐蔽性好,力量 大、支点稳定、易出易收,技术难度低,无论主攻或阻攻均为高 效技术。因此,无限制泰拳习者只需集中精力掌握中、低段的腿膝攻击技术即可,其技术、素质要求既低,且见效亦飞速,十分 适用于自学者和街头巷战之用。

图片2 图片3

(二)防御分工原则

防御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拉开距离的距离防;其二是变换角 度的躲闪防御;其三则是接触性的手腿格挡防御。在实战中,这 三种方式多是结合运用的。在无限制泰拳体系中,格挡防御的基 本原则是:手、肘、臂主要负责人体上段的防御,腿、膝、足主 要负责人体下段的防御,中段则手腿并防。

从技术角度来看,防御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同侧防御和异侧防 御两大类。无限制泰拳体系要求习者尽量采用同侧防御方式。即 对双手双腿进行分工,对来自左侧的攻击,采用左手、左腿防 御;对来自右侧的攻击,则采用右手、右腿防御。例如对方以右 腿扫踢,习者以左膝提挡(图466)。这样分工的好处是防御时 一般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混乱现象。

在街巷格斗中,对于乱打乱踢,难以判断的攻击,习者可在 基本的手、腿的防御技术基础上,自由釆用手腿并用的封闭式立 体防御技术,其实效性在对付频密的乱打时非常显著。

无限制泰拳的防御技术与其整体风格一样,遵循自然、简 练、实用的原则,动作时强调全面紧凑、轻巧流畅,严丝无缝。 无限制泰拳的格斗势就是一种最佳的基本防御姿势,在格斗中, 习者必须常常保持这个基本姿势。无论是进攻前或攻击、防御完 成后,都必须立即恢复基本格斗姿势。

在安全防御方面,必须时时贯彻的无限制泰拳基本要点还 有:

双手、肘臂必须时时保持高抬,以牢固对上段,特别是头颈部要害的防御。无论是呈常见的拳击势(图467),还是双 手肘臂几成直角,拳头高举至额的高护势(图468),或是双手 伸出(肘部稍稍弯曲)的掩手势(图469),均然。在攻击时, 双手、肘臂要尽量护住头面要害,攻中寓守,即使是进行下段防 御时,双手、肘臂都必须保持对头面上段的遮护(图470)。无 限制泰拳习者在训练中养成此一自然的防御习惯,非常有利。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后手护住下頦 一手出,一手护 无论何时均然。

必须时时注意收颏、护颏。前面我们曾谈到击打下颏可 以轻易击倒敌人,这是因为此种打击能引起对手脑干压迫,造成 状态反射而休克倒地。为此,无限制泰拳特别强调时时收颏和护 颏。即无论动静,下颏均向下稍稍收住,藏于前肩之后(见图 467、470)。出拳攻击时,还要巧妙的利用肩部来遮护(图471)。

注意侧身,时时以膝部迪护裆部要害。

(三)立体合成攻击的原则

在无限制泰拳训练中,掌握了单动技法,接着就要学习把基 本技法组合起来,将之实际化,利用四肢八体形成立体的连续的 攻击技能。实践表明:一击必杀的情形虽然是最佳的,但此种机 会一般较少,无限制泰拳习者只有掌握一发三连的立体合成攻击 技能,方能在完全实战中彻底摧垮对手,实现安全的自卫。无限 制泰拳立体组合攻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三连。要求无限制泰拳习者每逢发招攻敌时,一招 击出,心目中必存有接续两招和多招的意识和准备。其战术意义 在于:敌如中击受伤或阵脚错乱,我之后续攻击必可继续压制对

手,扩大战果。倘遇敌同时反击,我仍可借主动之势,以攻止 攻,牵制敌势,占据主动。换言之,无限制泰拳不打则已,一打 必连,以求速胜。

切记:一发三连!击倒对方后,最好是再补上一拳或一 脚,对付歹徒,绝不纵容。

虚实相兼,节奏分明。一般合成攻击的第一击多含有假 动作意味。即第一动要轻快自然,以迷惑对手或迫敌错误防御, 从而为第二动乃至更多的后续实招提供条件。当然,有时对方有 隙可击,第一击就要重击,此需辩证认识。

立体多点的流畅攻击。有经验的泰拳师都明白,对付拳 脚交加、上下左右多点的交叉流动式攻击,要想完全准确地判断 对方动作,并一一消解是不可能的。所以,无限制泰拳习者必须 精通动态性的立体合成攻击,其诀为:(1)多采用变角度的立体 多点攻击。即攻击时,不固定在一条直线或一个面上,而应上下 左右,立体多点攻击,例如,内外交攻法,即先击侧面(正面), 再打正面(侧面),内外互变,令对手防不胜防,或者忽而打上, 忽而击下,如先打左面,后踢右膝的对角线攻击等等,而此种打 法,先打内或先打外,先打下或先打上,均可自由变换,如此多 点互逆,又可生无穷变化,实效必然显著,因为人的眼睛最容易 对速度的快慢和角度变化产生错觉,因此最易被此种攻击打乱反 应和节奏,从而一败涂地。(2)上动应为下动做好准备。它包括 步法的变化,身体的拧转、前动腿的落点等等都应为下动攻击创 造最好条件,如此方可形成流畅凶猛的攻势,达到最佳攻击效 果。此需在立体技合成训练中加以体会和掌握。

切记:无限制泰拳的格斗优势就是:拥有强悍立体的整] 体化战斗力。

第二节以求生存的斗志,全力以赴

格斗自卫首先是精神意志上的格斗自卫。泰拳研修专家坤青 曾说:“泰国拳坛历史上,不少新锐拳师,遇到老将时一击即溃, 原因是怯于对方名气,实非技术与体力不足为敌,失败的原因是 心理问题。”在格斗自卫中,斗志更是决定胜负的首要因素,现 实生活中,许多受害者受害的真正原因就是遇敌即控制不住恐 惧,而导致心理崩溃,徒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一旦投入战斗绝对不要想后果如何,你必须以你死我活求生 存的姿态,无所顾忌,全力攻击!只有强烈的为生存而战的斗 志,才可让挨打的痛苦和流血成为喷发潜能火山的动力,才能促 进技能的超水平发挥,令对方在意志和体力上全面溃败。

“你的精神力量会使你创出奇迹来!”(李振藩)在完全实战 中,那些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奇迹,均来自强大精神动力的支 撑和激爆,这是不是秘诀的格斗自卫秘诀。

绝对不要害怕受伤,也绝不要害怕将对手打伤。

切记:你不伤害他,他就要伤害你,歹徒是不会手下留 情的!

任何时候,不要因为对手高大强壮而胆怯,胆怯只能让你伤 得更重,但任何时候,也不要因为对手显得弱小而轻视,歹徒险 恶,有备而来,你必须狮子搏兔一-绝不可大意轻敌,任何时 喉,均需全力以赴!但格斗中也不可恋战,能逃立即就逃离现场!

切记:在街头格斗中多呆一秒,危险必增一分!能够全 身而退,是防身自卫最高瘵则!

第三节自卫取胜秘诀:什么最有效,就用什么

什么最有效,就用什么。这是无限制泰拳自卫格斗的重要原 则,它意味着为了求得自卫生存,无限制泰拳习者在危境上可以 不择一切手段。因此它没有花招、没有规则,强调本能的运用尽 可能和最有效的简单动作进攻和防御,以应付街头暴力任何可能 出现的复杂的危险情况。

无限制泰拳强调在格斗中,应充分应用四肢八体任何一个关 节或坚硬部位作为武器,全身无处不杀器:

例如以头突然撞击对方脆弱的鼻子,以手指挖戮眼睛,抓拽 头发,甚至用嘴咬人都是允许的和有效的。记住:真正的无限制 泰拳习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被限制了手,有脚,被 限制了脚,还有口。总之,全力以赴,用任何可能的手段攻击最 近的目标,危险形势必将因此而改变。

无限制泰拳特别强调习者在自卫格斗中,.应充分学会利用周 围的环境,包括室内或室外的一切身边物品进行自卫。

在室内,可利用的东If很多:椅子(图472,以椅子脚对准 对方的胸部,如其冲过来,可以推撞其膝胫部,倘对方抓住,则 可前踢其裆部。)、花瓶、働头、滚烫的开水、杀虫剂、削尖的铅 笔、酒瓶等等,如果能抓到斧子、水果刀,将使你更有利。在室 外,可利用的武器也不少,象遍地的砂、土、砖块、树枝均可抓在手里,随时利用;象随身携带的文件包、皮带、鞋子、小刀、 上衣、手帕、钥匙等等,可有效的抵挡对方的凶器,或握在手 里,增加出拳威力,或用来出其不意的杀伤对手。如(图473), 在食指和中指间握一把钥匙,以露在外面数厘米的匙尖刺对方的 面部或对方的手掌部位。当然,此时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 气和斗志作为精神动力。

图片8 图片7

习者平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看看哪些东西 可用作临时的武器,假设一下它们在各种情况下的最佳用法。如 果有必要,外出,特别是出差时,随身携带一点自己擅用的防身 武器,有备无患。

切记:危险中的生存者都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别犹豫,什么最有效,就用什么。

第四节攻防距离:决定胜负的变数

在完全实战中,为获得主动,无限制泰拳习者必须设法与对 手保持各种不同的适当距离,以便把对方控制在便于自己攻击, 而又不被其所击中的距离之内,这一点对于格斗取胜是非常重要 的,因为技法的有效应用与格斗双方的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在实 战中,距离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格斗局面,距离不同,适 用的技法也就不同。你上步、退步、左闪、右闪均可以接近或远 离对手,所以无限制泰拳认为在实战中谁能把握格斗距离,谁就 把握了胜利。

由于双方——在街巷格斗中,甚至要1人对付多人——格斗 水平之异,加上个人特点与风格不同,身高、体重、臂长、腿 长、步子大小不等,格斗场合宽窄不同,因而在实际格斗中,距 离是动态的不固定的变数。要与对手保持适当的格斗距离,就需 要依赖及时准确的判断,灵活快速的起动和步法移动来进行调 整,进而能够占据有利条件和位置,安全、主动、有效的控制格 斗局势和进展。这就要求无限制泰拳习者在日常的学习、训练、 实战中,注意正确的距离感的把握和养成。

切记:保持距离本身,就是无限制泰拳的一项上乘的技

无限制泰拳体是根据与对手保持距离的远近不同,将格斗距 离基本上分为四种:

1•超远距离(安全距离)——尽量远离对手,远离危险的 距离,是除非对方跑过来,否则无法攻击的距离。在此种距离 上,无限制泰拳习者有充足的机会脱离险境。在无限制泰拳体系中,此距离的保持表明了这样一种自卫哲学:即无限制泰拳要求 每一个习者务必时刻远离争端,远离是非之地,不让敌人有任何 来犯的机会。另外一点,就是发现情况不对,第一时间就要远离 对手并争取迅速离开。“走为上计”,并非示弱,而是明智。不战 而屈人之兵,是最安全的策略。

切记:不让敌人有接触的可能,你将永远不败。最低f 度,在此距离上,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判断和反应敌人的行动。

2.远距离(控制距离)——此距离是指以后腿原地伸直蹬 出,可刚好击中对手(图474),或向前迈进一步,可以用长距 离拳法攻击到对方的距离。此距离虽依对手的不同而不同,但具 有相当的安全系数,无限制泰拳习者可以随时控制并脱离对手。

图片9

此距离对付那些猛打猛冲的莽撞的袭击者很有实效,尤其是 在无限制泰拳习者采取防御反击战法的时候。因为对方在逼近到 足击打你之前,需要穿过一段距离,相对的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这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无限制泰拳习者来说,准确的判断对方动 向、虚实,并从容采取正确行动,时伺已经足够。在此段距离上,无限制泰拳习者倘若采取主动的攻击,则有时间利用虚招或 变节奏的动作来试探对方对进攻的反应,或诱迫对方错误反应, 暴露空当,以如愿达成攻击目的。一般来讲,此段距离相对容易 控制攻防,各种基本长兵武器均可派上用场(踢法以低踢为主)。 这种距离,上步接近对手就成为技术的要点,流畅的进步结合攻 击,在远距攻击中很重要。

3.中距离(速攻距离)——中距离就是格斗双方无需预先 上步,即可原地发前手直拳(脚)击中对方的距离。在此距离 上,防御较远距离时困难得多,但只要习者注意洞察对方动向, 仍具有相当髙的安全系数。同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攻击范围,有 利于习者发动快速猛烈地速攻强击,迅速击溃对手。个子矮的习 者更可将其灵活性和小巧的优势与有效的近身结合起来,发起最 佳的中距或近距的进攻。通常在此距离内,与远距离攻击大致相 同,各种长距拳法和基本踢击均可有效的利用到。

采用中距作战时,习者要牢记一点:即尽量用手和肩部 保护住自己的头面部和下颏,下段则注意以膝护裆。在此距 离上,各种进退步、侧步或环绕步等均可有效的配合身法和 进攻的动作。

4•近距离(复杂距离)——近距离是指可以各种短兵进行 攻防的近身距离或缠斗距离(图475)。在近距离格斗中,由于 距离短,进攻频繁,且速度、节奏快,各种连续或综合性攻击接 连不断,很难防范,容易遭到意外打击且杀伤力大,所以近距离 属于复杂难控的距离,但又常常是迅速结束战斗,彻底制服对手 的距离。

近距战斗中,无限制泰拳习者要特别注意发挥手部缠制作 用,限制对方动作,同时要在牢固防御,尽量保护自己身体最薄 弱部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肘膝和短距拳、手技法乃至头、肩靠

图片10

撞威力,如浑身长满毒剌的刺猬般予敌以严厉杀伤。为此,习者 必须下苦功练好近战本领,熟谙近战特点和规律,通过刻苦训练 和实战,磨练自己顽强的心理品质,增强耐久力,为近战胜利打 下基础。 ,

通常近距战中,在1人对多人情况下,应避免采用搂、摔或 擒拿等缠斗技法,因为在完全实战中,“好拿不如赖打”,且对付 多人时,与1人纠缠,必无法应付其他人的攻击。

 

浏览1,4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