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6月地点:中国淄博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277名运动员参加 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的比赛。
2008年全国百县千村健身气功系列展示活动
时间:2008年4月地点:中国河南
在本次活动中,河南省焦作市11个县50多个自然村的1000 多名农村健身气功爱好者,展示了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4种健身气功。
著名人物
陶弘景
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养生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 隐士”,人称“山中宰相”。一生所著甚丰,其代表作《养性延命 录》,系对《养生要集》一书删弃繁芜,类聚篇题而言。《养生要集》 今已失传。《养性延命录》收古人大量养性语言,并根据作者自己 的医药学知识介绍许多养生经验。此外,《服气疗病篇》和《导引 按摩篇》收许多行之有效的气功功法,书中有关五禽戏的记述,是 迄今为止所存最早文献,极为宝贵。
孙思邈
唐代大医学家,华原人,后人尊为“药王”,也是古代气功学 家,著有《枕中记》、《保生铭》、《存神炼气铭》、《备急千金要方》、 《摄生论》、《福寿论》、《卫生歌》、《摄养枕中方》、《千金翼方》等。 它提出养生要以养性为首,认为“百行周备”(指人的社会行为中 的道德修养)是修性养生的头等大事,并身体力行,“无欲无求”, “志存救济”。他又强调存神炼气,认为“若欲存身,先安神气;若 欲安神,顺炼元气”。他还强调练功生活化,指出日常生活中处处 要“精抑养性”,做到“十二少”,指出适度劳动、劳逸有节。“养性 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行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 蠢,以其运动故也”;“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 久行伤筋”;“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他还倡 导引行气的好方法,还专论了《房中补益》。其论述与实践是我国 传统气功学中的瑰宝,对当代气功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冷谦
明代人,字启敬,号龙阳子。善于养生,在元末寿已百岁。所 撰《修龄要旨》为享有盛名之气功养生著作。分四时调摄、起居调 摄、延寿六字诀、四时却病歌、长生十六字诀、八段锦、十六段锦、导 引却病歌诀等。简明扼要,易学易行,为世人所重视。
刘_朗
清代气功家、哲学家,全真教龙门派传人。号悟元子,又号紫 朴散人,家本巨富,弃而学道,结庐甘肃栖云山,潜心研究内丹术, 兼擅医道,从学者众。撰有《神室八法》、《悟真直指》、《金丹四百 字解》、《修真辩难》、《修真九要》、《修真辩难参考》、《金丹口诀》、 《周易阐真》、《参同契经文直指》、《无根树解》等,凡20‘余种。其 突出地用儒家理学解释丹道,实脣少见。刘:氏十分重视《神室八 法》,认为自己的内炼经验,已尽露其中。称“尽其生平所得,别立 神室八法,以结知音。虽其言平淡,而其理甚精微”。书中论述,比 较原则,而谈德修养则极其细致,堪称别具一格。
秦重山
原名秦勇勤,著名气功医师,新中留气功疗法的先驱者之一。 年轻时麟爱打拳、练功,曾拘王力泉学习太极拳,与意拳家王芗斋 交谊甚笃。在武汉学过少林武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创立 了秦氏站粧气功,又名站桩周天功。1955年始,在北京景山公园 授功。著有《气功疗法和保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其功法 中,尤以“三圆式周天功”显得尤为独到。
马礼堂
河北省河涧县人,青少年时代随曾祖父学习中医,对经络学说 和外灸学说有很深的造诣。自幼爱好武术,上世纪30年代已成为 一位身手不凡的武术家。1929年,马礼堂就读于华北大学教育系 时,组织了华北国术研究会,并任会长。1935年在济南任国术馆 教务长,并组织了健身实验学社、技击实验社,创办了《求是》月 刊,提倡国术革命。
马礼堂自幼学习气功,博采众家之长,他曾拜孔教会名家普照 老人为师,深得养气功的真谛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行医练功实 践,汲取了儒、释、道诸家之精华,集中医、气功、武术一体创编出 一套完整的养生功功法。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礼堂养气功。该 功对祛病健身,延年益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均有显著效果。为 推广此气功,卫生部曾举办学习班。中央电视台于1988年请马礼 堂先生亲自演练示范录制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系列气功教学片, 向全国播放&马礼堂把毕生的精献给了养气功事业,为发展弘 扬祖国的养生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全国正式推广的马礼堂养气 功共有九套功法,即:六字诀、洗髓金经、太极功、行功、站功、坐功、 卧功、循经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马礼堂生前与中茵管理科学研 究院中联管理、科学应用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的中国第#部气功 电脑软件;在第六届世界医药年会上表演,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并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马礼堂先生生前还亲自创办 了中山健身会、马礼堂养气功服务部及马礼堂养气功学校。
郭抹
女,原名林冠明,号妹殊。广东省中山市人。早年毕业于广东 省立女子师范艺术科。历任香港同德书院、体南书院、上海女子艺 术学院院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晚年从事气功事业,取父母之姓 更名为郭林,为“郭林新气功”创编人。1984年底因患脑溢血病逝。
郭林幼小时就学习华佗五禽戏,后对古老的气功,即导引行气 之法,研究有素。1949年她身患癌症,多次进行手术,不能根治。 1959年又发现癌细胞转移。她开始考虑运用气功来治疗癌症,并 作了不懈的努力。她对传统功法进行改革,变静功为动静相兼,在 呼吸方面,采用了前人较少使用的风呼吸法作为治癌的主要功法。 该功法最初以“新气功疗法”为名,后定为“郭林新气功' 1971年 她不顾各种阻力,开始公开传授新气功疗法,由于疗效显著,参加 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其后20多年,大量癌症及慢性病患者运用郭 林新气功得以痊愈。郭林对继承和发展祖国气功事业作出了重大 贡献。她在中国气功史上第一个提出气功可以防治癌症的理论; 她第一个提倡气功治疗必须与中医、西医综合治疗疾病的主张^她 改变了传统气功单人传授的方法,采用公开向广大病患者传授并 大范围集体学练治病的新的教功方式,是掀起中国气功第二个高 潮的带头人。
张震寰
北京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授少将军衔,离职 休养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主任职 务。1985年离休后积极筹备成立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在全国 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关怀下,经国务院体改委批准于年初正式 组建成立了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张震寰将军担任首届理事会的 逢事长和相继成立的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理事长。他领导的中国气 功科学研究会为弘扬中华气功瑰宝,在群众中普及强身、健体、防 病治病及科研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广聚人才,团结气功界 各方人士,对人体科学进行探讨。研究、组织有关专家考察具有气 功、特异功能的人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验证气功治病防病、强身 健体的实例并探求其原理。经反复试验,取证来证实气功、特异功 能的能量,并组织学术界用科学仪器测定出实验所需的参数。他 组成科研小组,对疑难病症进行攻关,拿出自己的经费支持打开聋 哑禁区,寻求防治矽肺职业病和攻克癌症、巴金林氏病、白塞氏病 等疑难杂症。号召广大气功工作者在对疑难病症的调治中积累资 料进行治病基本原理的探讨和研究。他要求气功为社会主义祖国 服务,结合传统气功的整理、研究,为广大人民服务,使东方古文化 走向世界。提倡气功工作者注重培养人才,使气功的应用得到广 泛传播,让人民群众掌握应用。只靠气功师调治疾病,数目是有限 的,能使千千万万的人得到气功这门科学,掌握祛病健身的方法, 才能得以普及。他提倡气功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领域做试 验,通过应用得到取证的科学数据,使气功服务于更广阔的领域。 他既是气功界的领导人,也是气功界的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既是 自然科学家,也是人体科学的开拓者。
浏览9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