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无限制泰拳

说明:对于本章内容,只需先阅读两遍,有所了解和印象即 可。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倘有相关疑问,可再回过头来反复 研读,以加深印象和理解,如此,边思考边实践,理论联系实 际,以求得解决问題最佳之答案!因为“当我们深入研究问题 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而问题是永不会与答案相背离的,问 題中即隐含了答案——了解问趙亦同时解决了问題。”(李振藩)

第一节现代泰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泰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风行世界,其独有的格斗、 竞技乃至训练方式,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武坛现代擂台搏击 术和实用自卫术的发展。诸如日本踢拳道、美式踢拳、欧式自由 搏击等,无不是泰式风格比赛竞技的翻版。作为闻名四海,威名 远播的世界最强武技之一,它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

一、现代泰拳是在古泰拳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古泰拳是在古代泰族先民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以及在与 周边国家的长期争战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形成现代泰拳的有体 系的古泰拳由何人所创,起源于何时,在泰国已无史可确证,只 有多种民间传说。其中可信度较高的一说,认为古泰拳是由一种 称为“藩蓝”(又有译“奔南”)的古拳演变而来。在公元1518 年,暹罗王改革兵制,下谕令编制了泰国第一本载有拳法的兵书 《制胜术》。该书除武备、兵器等方面内容外,首次收入古拳法 “藩蓝”。到公元1555年至1606年的拍纳黎萱时代,“藩蓝”被正式列入泰国军事训练项目。泰王拍纳黎萱史称“黑王子”,善 于作战且精通拳法,正是他率领泰军解放被缅甸占领的暹罗,光 复了大城皇朝。连年战争使泰王拍纳黎萱认识到保家卫国必须要 有一支勇敢善战,武艺高强的军队,因此特将“藩蓝”纳人军队 正式训练科目。后此种军事化拳法又广泛传习于民间。据说“藩 蓝”古拳乃真正无限制格斗技艺,认为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当做攻 击武器。招式包含头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撞、臀 顶、摔跤、拳打、足踢、膝顶、肘击等无所不用,极其凶狠毒 辣,大大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故至此以后,古泰拳就作为泰国军 人击剑术和刀术的一种很好补充而被研习。他们认为泰拳是一种 随时都准备好了的自卫武器,如果一个士兵既精兵械格斗,又善 于利用与身俱来的有效武器(拳、脚、肘、膝等)格斗的话,他 就能够打败只擅一种格斗方式的敌人。例如在泰国历史上出名 的,史称“断剑名将”程逸府拳术奇才乃通里,就是其中的典型 人物。据说他在赢得一场重要的泰拳比赛后,获当时的华裔泰王 郑昭赏识而赐封“蛮披猜”并提拔为将军。蛮披猜一生追随郑王 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传说在某次战斗中,他挥剑英勇杀敌 以至剑断成两截。艺高人胆大的蛮披猜立即扔掉断剑,用自己擅 长的泰拳,以四肢八体为武器徒手继续战斗,最终凯旋,从而受 到泰国人民的广泛颂扬。另一位被奉为“民族茱雄”,并被历来 泰国拳馆奉为宗师的古代泰国战士乃克侬东,是在一次战斗中被 俘后,凭借其精湛绝伦的泰拳技艺,当着战胜国国王的面,大败 该国九名拳师,至第十名不敢与之战。这不仅捍卫了他个人乃至 泰拳格斗技艺的荣誉,亦深深打动了该国国王,赏其两名美女并 释放他回国。现在乃克侬东作为泰国人心目中第一位为泰拳赢来 国际性荣誉的泰拳师,备受人们推崇,有赞诗曰:“伟大的名字 乃克侬东,亘古不灭……他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荣誉,我们永远 爱戴他。”历史上这些为国争光的泰拳师都极大的奠定了泰拳在泰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泰拳在军队、民间乃至皇室贵 族中间的推广和普及,由此形成了现代泰拳的雏形。

二、现代泰拳的形成与发展,是古泰拳同外国武技,特别是同中国武术自古交流、融合的结果泰民族和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据相关史料可知, 今日泰族的主源是由古代云南迁到泰北边境昌盛一带的一支。中 国古史表明,从秦汉到唐朝,军中格斗技巧和民间武术已经随人 滇汉族移民及军人传递到西南大陆的南昭(今中国云南景洪至昌 盛区域,当时称为南昭,后称大理国,居住着今日泰族先民)。 至19世纪,清朝与暹罗国(泰国古称)国家和民族间交往更为 密切,其时侨居暹罗华人已达七千万人,不少国王身边的侍卫队 和雇佣军,就是华人。而早在华裔暹罗王郑昭时期,已经建立暹 华联军,由此暹罗和中国之间的拳术交流自是源远流长,有着熔 炉互冶的极密切关系。换言之,古泰拳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武 术的影响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这从泰国古拳遗风于今日泰国内地 及中国傣族聚居地区同出一辙即可初窥之。

公元1782年,曼谷王朝时代,暹罗国同西欧诸国交往开始 频繁,武术交流亦随之而来。公元1788年,法国技击家赴泰公 开挑战,泰王遣禁卫军拳师与之交手并亲临观战,设赏金五十 秤,轰动一时。公元1898年,泰王拉玛五世设立“皇廷拳师” 制度。但凡重大活动,不仅吸引了泰国全国拳师赴京献技,更吸 引大批外国武术家赴会作赛,几成惯例,极大促进了泰拳与外国 拳术的交流和互融。

公元1912年,当西风东渐,西洋拳击流传进人泰国之后, 其赛制、形式及拳技更为泰拳所接纳,成为古式泰拳向今日现代 泰拳演变的重要转折点。

三、现代泰拳的形成和高度发展,与历代泰王和执 政者大力推行,并注重实战交流和赛事规范密 切相关

在泰国,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位高权重的国王显贵,对于 泰拳都是极其喜爱的。数百年来,其普及程度,发展水平之高, 真正堪称“国技”。泰拳得以在民间广泛普及,并最终发展成为 职业化现代擂台搏击术,与数百年来泰国国王的重视和积极推行 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看来,大力普及推行泰拳,既是强化军队战 斗力,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需要,也是对人民进行服从、真诚、 勇气、克制、感恩图报和正直等种种美德培育的最好方法。数十 年前,泰王蒲密蓬亲临仑披尼拳场,在致词中予泰拳以高度评 价,可视为数百年来泰王与执政者对推行泰拳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他说:“泰拳师乃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利国利民,亦 利于身,望我民悉力共倡,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正因 为如此,泰拳术才在数百年从未间断地实战硪砺中,得以飞速发 展,并在擂台上变得极其强大,几无可匹敌者。

在历史上,泰国贵族阶层人物乃至皇室成员,不仅仅喜欢观 看泰拳赛,许多人更亲身参与。最著名的是公元1662年至1708 年间,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可谓泰拳的痴诚爱好者。一待国事 空闲,即苦练泰拳,在泰拳技艺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多次精心 化装,屈尊降格到民间同那些普通的泰拳师切磋较技。要知道, 在泰国,国王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泰王本人能够亲自参与其中, 无疑具有带动民众群起效仿的巨大效应,而在客观上,又极大地 支持和鼓励了泰国拳坛的志士们为泰拳的发展不懈努力。因此, 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被后人尊称为“虎王”,也正是那段时期, 泰拳得到飞速的发展,一时达至鼎盛。除此之外,曼谷皇城时代 的泰王拉玛五世亦是一位狂热的泰拳爱好者,其最喜欢召集全泰 国各省的顶尖高手们聚集一堂,展开争夺“全国拳王”称号的大 赛,这成为泰拳走向规则化擂台竞技的雏形,极大地促进了泰拳 各宗系的互融性实践和科学规范的发展。到了 1921年泰王拉玛 六世统治期间,拉玛六世更专门组织了全国性的泰拳锦标赛,地 点设在玫瑰园,从而一举开创泰拳史上的“玫瑰园”时代。现 在,我们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一睹古代泰拳格斗的盛事,但仅从 泰王拉玛三世统治时期,即1824年至1851年间由泰国曼谷坊间 制作的一部古老的泰拳拳谱秘籍来看,其时泰拳已经发展到了很 髙的水平,技艺多样,全面立体无所限制。

在泰拳由民族武艺——军事战斗技术和自卫术——演变为今 日职业体育竞技运动的现代泰拳的过程中,按竞技拳场的变迁来 看,经历了“玫瑰园”、“国柱庙”、“柴厂”、“是乐园”、“萱昭 策”和现代的“叻喃隆”和“仑披尼”七个拳场时代。从格斗方 式的演变来看,则走过了一条从最初的“徒手式”竞技,到以皮 条裹拳对擂的“拳甲式”(主要流行于宫庭比试)和以粗麻缠拳 的“缠麻式”(主要流行于民间)对抗,直至今日较文明的着拳 套对抗的“穿套式”的现代擂台搏击方式的发展之路。

与中国武术一样,由于思想、环境及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泰 国各省各地的古式泰拳风格均有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宗派和系 统。例如在“玫瑰园”拳场时代,拳师强调技、智并用,可分为 东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其中:

东北部拳系以柯叻府为中心,重攻击,擅用高踢及摆拳招 数。作风大刀阔斧、劲力雄猛。待敌架式以髙桩直立,双足前后 滑动换位,腿招精妙为其特色。其时,该宗系拳师战绩最为出 色,即最近现代泰拳的风格。

南部宗系则以猜耶为宗主。其技寓攻于守,善用三宫步。架 式多采屈膝抵身,虚步迈行抵御下盘腿攻。善以肘、膝技术制 敌,最著名制胜一招“扑杀技”,广为人称颂。

其它两大宗系名气虽不如上述两宗,但风格亦各独特。如中 部华富里的拳师,擅以拳招直击,出手劲准,刚锐洒脱。京畿派 拳师,则极重体能训练,且多兼修西洋拳,故出拳蛮狠,内劲尤 佳,体力上多占优势。因此,最初古泰拳并无一整套具有代表性 的泰拳拳法,后经执政者全国性赛事的大力推行,使之广泛交 流,去粗存精,扬长补短,再加上历代泰拳高手名师对各大宗派 泰拳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发掘,最后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 的古泰拳拳法体系,为现代泰拳技艺体系的最终定型打下坚实基 础。它包括①基本动作十二式。包括捆腕、抡拳、掩耳(图1)、 拦格、斜挡(图2)、高提掩、戴冠、双并肘、踢臀(图3)、耍 膝(图4)、献莲、回踢。②拳桩(即格斗势)。③三宫步。④招 式。⑤母招子招(由20年代华裔宗师金成所传)和⑥花招奇技 等。

图片1

据泰国民间相传,古泰拳共有108招,其技包罗万象,奇正 相间。1923年,泰国拳坛泰斗銮威讪怒那功曾将古泰拳技术详 加分类,分列为单势、连势、花招、拳诀与绝招。习者至三级之 后,需练习“高级技法”,其中包括拳诀十六条,摔跤招式十六

图片3 图片2

式。其招式名称,基本招式有“长兵”与“短兵”之称。长兵是 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谓“虚招”和“诡招”之分,以做虚 实之用。后来由他据此编著的泰拳专业书,还被泰国政府教育厅 列为体育教师的基础课本,为泰拳的推广作出重要贡献。

古泰拳与现代泰拳竞技最大不同,在于所用招数全无禁忌, 无论投摔、反关节、跌扑、地战、飞击、头触、臀撞乃至戳眼、 撩阴等狠毒招数均被允许。另外,体重并无分级,以小打大均为 常见。同时,赛事亦无回合划分,时间不限,需战至一方认输或 不能再斗方可结束,故参加古泰拳擂台打斗的拳师重伤甚至战死 之例屡见不鲜。如1910年,泰南德古巴县华裔拳师陈基,即以 危局下戟指戳盲对手一目而一举成名。简言之,古泰拳是真正百 花齐放,无所限制的自由技击术,用之战斗或自卫,自有实效, 但用于体育式较技,则十分野蛮残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古泰拳从技术形式到竞技形式亦在发 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泰王拉玛六世开创的泰拳玫瑰园拳场时代,被公认为是古泰 拳向现代泰拳演变的开端。其时,全国性的拳王锦标赛吸引了全
泰各省各地的南北高手人京角逐,遂令各地不同宗系拳法,得以 发扬于世。随着泰国内地拳师陆续留在泰京曼谷传技,泰国全国 各地拳术,渐而得以融会贯通。同时,西洋拳击亦逐渐被吸纳到 古泰拳技术中,对现代泰拳的发展有锦上添花之效。当时,泰拳 较技尚处于“缠麻式”时代,即拳师采用粗麻捆缠拳腕,有的直 缠至肘弯和上臂相斗(图5)。虽然较技时,双方仍然无分级别 即予比赛,但已经有十一局决胜,每局5分钟,一分钟打斗,四 分钟休息,局终以击鼓为号的赛制和判定胜败的三大具体规则。 同时,台上开始设有拳证(裁判),以吹笛施发停止或续战讯号, 初具现代体育竞技的雏形。

图片4

数百年来,在正式被“穿套式”(拳套式)取代之前,缠麻 式泰拳一直被公认为是现代泰拳的原型,是泰拳真艺的代表。当 时拳师所缠之麻,虽名曰粗麻,实则无论粗细任何麻绳均被采 用,通常长约2〇〜25米,分为两捆缠缚于拳臂。出赛前由师傅 喷水其上,使麻绳吸水发胀,变得坚硬以增杀伤力。有的甚至还 沾以玻璃或碎石合成之沾液,来强化破坏力。在泰拳历史上,18 世纪前后,是“缠麻式”泰拳的鼎盛时期。当历史车轮进入20世纪,从1928年柴厂拳场时期起,因“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 棉拳师事件,泰拳赛制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防止伤害较为 安全角度出发,泰拳赛事制度由传统“缠麻式”改为参照西洋拳 击而来的着拳套的“穿套式”方式进行,比赛回合减为五局。这 为泰拳获得国际武坛认可和接纳提供了条件。1937年4月1日, 泰国(其时仍称为暹罗,20世纪40年代方改为泰国)政府教育 署体育厅首次颁布统一的全国擂台赛的竞赛制度与规例,正式完 成了从古泰拳竞技向现代泰拳文明竞技的革命性转变。而泰拳技 艺,随着各地宗系的广泛交流融合,对西洋拳击的大胆引进,以 及将许多奇招怪势加以精简、改进或剔除,规定可用于擂台攻击 的武器最终只限于拳、肘、膝、腿四技(摔跤可用,但不得分), 使得古泰拳各宗各法“万法归一”,昔日繁复花招,经“穿套式” 擂台比赛的不断去芜存精,而产生并逐渐形成今日现代泰拳简练 而又不失强悍的基本技艺体系。

1945年至1951年间著名的“叻喃隆拳场”落成,泰拳开始 进行现代标准的擂台竞技,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 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1956年,“仑披尼拳场”建成,又进一步 地推动了泰拳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更新的局面。

1970年8月,泰国拳击议会的成立,成为一扫全泰各大武 馆各自为政,各施其法的局面,奠定统一的现代泰拳技艺的标当然,对于泰国拳技的大一统,有人认为是使泰拳迈向技艺 最高峰的必然,但亦有人为昔日古泰拳许多极具艺术性的招式面 临失传而深感惋惜。对此,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换言之, 对于传统的保存和现代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真正达到完 美的平衡,在人类的生活中,面临的不仅仅只是拳术一个方面的 问题。但不管如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职业化体育竞技实践至 今,现代泰拳确已成为在文化上以西方体育文化为特色;在技艺上,以东方格斗技艺为特征的独具魅力的职业泰拳体育项目,并 且举世闻名,广为传播。

第二节泰拳格斗整体特征及其指导思想

泰拳又称“八臂拳术”或“泰式拳击”、“泰式自由搏击”, 是举世闻名的泰国国技,堪称当今世界武坛最凶桿凌厉的极品拳 艺。

泰拳在泰国流传普及了几个世纪。在古代战争中,泰拳作为 军队训练和作战的重要手段,曾在抵御外侮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 的作用。而在和平年代,从乡村到城市,从皇室成员、军警官兵 到院校师生、平民百姓,莫不以泰拳为必修或业佘至爱,各类泰 拳擂台竞技在泰国十分风行。正是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之中,特别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泰国拳坛在泰拳规则、技术和训练方面 作了多次的改革,完善之后,逐渐发展成今日高度科学化、整体 化的全接触式超级格斗技。近百年来,泰拳师更以其重拳铁腿, 全能武技屡败异国拳坛高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从而一举确立其世界最强地位,贏得“打遍世界五百年无 敌手”的盛誉。伟大的中国武术家李振藩曾高度评价泰拳为最具 战斗力的自由格斗技之一。

那么,什么是无限制泰拳呢?无限制泰拳是指在现实社会中 可以广泛应用于街头格斗(包含防身自卫、军警特务等方面)无 规则限制的超级自卫泰拳。同样,遵照有关擂台规则,它又可以 用于擂台争霸。这就是本书要教会你的无限制泰拳!

概括来看,无限制泰拳格斗主要特征如下:

一、八臂拳术,立体杀技,无所不用,无所不攻

在国际武坛,泰拳师有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别称,那就是“全力 以赴的格斗机器”。这是因为在实战中,泰拳师能以全身为武器, 整体发挥四肢八体攻防效能,以及变化无方的立体式格斗优势,全 力以赴,克敌制胜。泰拳此种整体组织,紧凑严密,立体攻防,凶猛 强桿的独特格斗风格,不仅能充分展现人体格斗能力,亦是泰民族 坚韧强悍个性最真实的写照。无限制泰拳特训体系在全面保持泰 拳立体攻防优秀风格基础上,根据自卫格斗完全实战需要,以及现 代学员泰拳速成需求,吸收李小龙截拳道科学原理,摒弃现代泰拳 髙难度擂台技巧及规则禁制,变得更为开放、实效和自由,体现出 鲜明的“自由、整体、无限制立体杀技”的技战术特征。

(―)攻防武器长短兼备,全面多样

现代泰拳技术体系相当完整,在实战中拳脚交加,肘膝并用 是其最大特点。无限制泰拳体系遵循泰拳“充分调动人体可资利 用的各个部位,加入攻防行列”的基本原则,在无限制泰拳武器 库中,拳腿技术属“长程武器”,肘膝技术则列为“短程武器”。 一般而言,长程武器(长兵)具有放长击远,控制范围广,易于 把握攻防的优点;短程武器(短兵)则多适于近身内围作战,特 别适合街头巷尾狭窄地方及室内的自卫格斗,且短程武器利于自 顾,力大速快,难以防范。所以,无限制泰拳习者的肢体武器若 能适当运用和配合,即能充分发掘出对敌的致伤、致残效用。在 无限制泰拳武器库中,除常规的肘、拳、膝、腿之外,还包括头 撞、挤靠、口咬等特殊格斗武器的运用,这更大增无限制泰拳完 全格斗的适应性和杀伤力。实战时,无限制泰拳习者可以充分发 挥四肢八体长短结合、立体变化、快慢不同的特点,根据格斗环 境、对手技艺等实际情况,对自身丰富的肢体武器予以灵活的运

用。例如环境宽敞,可以拳、足相加,以创造近身决胜的机会; 若近距遭遇,则可肘顶膝撞,速战速决。“以长程武器控制、引 诱对方,最后施以致命的短程攻击”,这既是现代泰拳基本格斗 战术,亦是无限制泰拳必胜格斗战法(图6、7)。另外,以低难 度、高效能的中位和低位腿膝法集中攻击中、下盘,以灵活多变 之拳、肘法控制对方上、中盘的分工明确,立体多变的打法,体 现了无限制泰拳鲜明的实用自卫术打法特征,中国海外北少林名 师黎雄曾赞曰:“肘膝并用,四肢全出,长距离拳脚用老后,肘 撞膝顶随来,令人顾头失脚,防不胜防,厉害之至。”

图片5

(二)无限制,多样立体化的攻击路线和目标

无限制泰拳是现代泰拳全接触无规则的格斗模式,因此在自 卫格斗中,除了遵循“正当防卫”•的法则之外,无限制泰拳对于 攻击目标及其攻击路线没有任何限制。

由于无限制泰拳攻击武器整体全面,使得攻击路线变得多样 化和立体化,凡是拳脚肘膝势力可及范围内,对手的一切部位, 上至额头,低至足背,前至胸,后至背,均是可以的攻击目标。

 

学员在实施立体打击时,更要能够上下左右发起攻击,上打下 踢,左攻右击,令对方虚实难分,防不胜防(图8)。

图片6

无限制泰拳的进攻虽说全身各部位均可,但为了提高效率, 特别是为了适应完全实战,一击必杀,速战速决的需要,在攻击 目标的选择上还是有重点可循的,这是泰拳师以及无限制泰拳实 践者在长期实战中,经历了无数痛苦的体验,总结出的人体重要 目标,在泰拳中称之为“进攻致命点”。因此在训练中,习者在 攻击意念上必须要有目标针对性,必须学会集中打击对方最薄弱 环节,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攻击的准确性,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 攻击威力。

镰记,泰拳一击必杀的#凡杀伤力,不仅基于其全能肢 体武難,難玫击機麟和自身力賴大限度鯓释放。

当然,同时反向思维,我们亦可深刻了解哪些部位是重点防 御部位,从而保证在训练和格斗中对重点目标始终保持髙度防 护,绝不疏忽。要知道,加强对自身重点目标,如头(颈)部、 腹部、裆部的防御,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请每位习者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二、以攻为主速战速决攻势防御攻防合璧

现代泰拳在实战中十分强调攻击的主导作用,他们认为敌人 无论多么强大,“强攻必下”。因为,从格斗角度来讲,唯有进攻 方可最终打败对手,成为真正的胜利者。所以,理想的格斗技必 是攻击力强劲的格斗技。现代泰拳无论是“唯力派”选手或“唯 技派”选手,均有极强的整体攻击力,与敌对阵时,多采取主动 攻击态势,以求压倒对手,夺取全胜。无限制泰拳在进攻为主的 思想上与现代泰拳一脉相承,特别重视习者整体强悍战斗力的熔 铸,从而保证习者在真实的格斗中,凭借重拳铁腿,以暴制暴, 随时能凶猛地撕破对手防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敌重创, 捍卫自我人格与尊严。因此,在强调“主动攻击,长攻必下”战 略的同时,泰拳又特别强调速战速决的自卫格斗原则。

“攻与防向来是格斗技中一对最主要的矛盾。能否迅速进行 攻防转化是衡量一种格斗技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泰拳能屹立 世界拳坛数百年不倒,不仅是因为泰拳拥有威力巨大的攻击武 器,而且还因为泰拳具有固若金汤的防御工程。在无限制泰拳体 系中,全面立体、威力无匹的攻击武器为习者提供了全面立体的 防御武器,手防、肘防、膝防和腿防等全方位的防御技术构成了 泰拳体系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正是所向披靡的攻击力辅以滴水 不漏的防御技巧,攻防合璧,方使得泰拳习者格斗纵横,进退如

现代泰拳和无限制泰拳并不提倡单纯的技术性防御,因为单 纯的防御只会助长对方肆无忌惮地攻击气势,造成被动挨打的局 面D所谓“长攻必下”,在雨点般地拳脚横飞之下,单纯的防御 迟早会被对方突破防线,一败涂地。无限制泰拳体系更一针见血 指出在遭遇街头巷尾的突然袭击中,倘一味防御而无反击,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现代泰拳和无限制泰拳体系一方面重视“防御 是进攻的基础”,另一方面亦强调“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换言 之,始终以进攻为主导,并用进攻意识来打防御,在格斗中始终 把进攻和防御作为一体来执行,攻防合璧,绝不分裂。立体攻 防,攻中寓守,以攻为守,以攻止攻,始终占据格斗主动,正是 泰拳高效率攻防转换的奥秘所在。

“以攻为主,长攻必下”的“攻即为守,防也要攻”,是现代 泰拳和无限制泰拳实战应用最基本的攻防指导原则。

(一)在攻击方面,特别强调发挥压制性强攻威力,速战速决

现代泰拳以拳脚简练高效,攻击力强劲著称,无限制泰拳吸 取了现代泰拳经典高效的攻击技术精华,围绕“低难度,高效 能”的无规则完全实战技术的应用形成特训体系,不仅要求习者 在进攻中学会简单、直接地发挥出攻击最大威力,更特别强调习 者一旦投人实战,就必须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力求依靠突然凶 猛的攻势,凭借“长攻必下”之利,速攻强击,以快制慢,出其 不意,在6〜20秒内,速战速决。因为无规则的完全实战与擂台 竞技不同,没有回合,没有规则,没有裁判,没有充足时间可供 调整战术与敌周旋或缠斗,因此你必须控制局势,尽快结束战 斗!毫无疑问,在真实格斗情况下,与敌人纠缠时间长一分,危 险也就增加一分。

全力以赴的速攻强击打法在街头巷尾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它能在特定情势下,激发出无限制泰拳习者的杀手本能,在短时 间内以压倒性的气势和攻势,令对手身体和心理受到极大地突然 打击和威慑,从而达到一举摧垮的目的。对付那些缺乏格斗经验 的、大意的或因盲目自信而无防备的攻击者,采用速战速决,全 力以赴的压制性强攻战术,往往可收奇效。记住:现实生活中,

“老实的怕无赖,无赖的怕拼命的”,进行真实袼斗,道理也是一不过,在泰拳中应付街头挑衅的最好办法,仍是“三十六计走为 上”。

(二)在防御方面,多样化的进攻促进了立体化的防御

“防御是进攻的基础”,格斗中即便你的攻击力再强,倘无法 随时有效的化解对方凌厉地重拳或重腿的攻击,难免胜果不保。 在无规则的完全实战中,薄弱的防御或攻击中没有防御意识,更 会遭至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泰拳体系要求每位习者务必 象重视攻击技术一样,熟练的掌握好最基本的防御技术,实现攻 防合璧。在泰拳无规则格斗体系中,手、肘(臂)、膝、足等身 体关节部位均可高效直接的运用到防御中去,加上利用灵活的身 法以及快捷步法的配合防御,构成了泰拳坚固而不失机动的整体 化防线。如(图9)的肘防和(图10)的膝防,系以身体最坚硬 关节部位,充分发挥“短手自顾”功效,防御对方的近、远程的 大力攻击,以硬碰硬,特具效果。有时以硬碰弱,更有连消带打 作用。现代泰拳立体化攻击,直接促进了无限制泰拳防御的立体

图片7 图片8

化。泰拳师在擂台上为抵御对方重力扫踢或组合强攻,无限制泰 拳习者在街头巷尾为化解突如其来,难以判断的狂挥乱打,常常 会同时启用手、肘(臂)及膝、腿形成一道立体的、牢固的防御 壁垒,严密遮封住自己上、中、下三路重要目标(图11),即可 有效而又稳妥安全地瓦解对方的猛击,求得缓解时机,转守为 攻,此种全封闭式防御技巧,为现代泰拳和无限制泰拳中特有的 立体防御法。根据同样原理,习者可在格斗中自由变通运用肘膝 手足的联合防护,达到全面立体的防御效果。当然,此技易耗体 力,一般多用于防御对方重力攻击或变化快,难以判断的连续的 突然强攻。

浏览2,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