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拳的基本概述

南拳是武术拳系列之一,因流传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省(区)而得名。南拳历史悠久,据《小 知录》一书载:明代“使拳之家十一”,南拳即为一家。则至迟在14或15 世纪,南拳已成独立的拳派。南拳在竞技武术项目中有重要的地位,I960年 被列为中国武术正式比赛项目,1987年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第 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武术竞赛,以及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均被列 为竞赛项目。

持之以恒地进行南拳练习可强壮筋骨,发达肌肉,康健内脏,因此它不 仅在中国、东南亚各国有很大影响,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较多爱好者。

南拳流派纷繁。仅广东一省,见之于拳书的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 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家,套路数百;福建省有咏春拳、五祖拳、鹤拳、 罗汉拳、地术拳等;广西有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等;浙江有洪家拳、鱼 门拳、孔门拳等;湖南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江西有硬门拳、字门 拳等;四川有峨眉拳、白眉拳等;上海有浦东南拳、江苏南拳等。

南拳具有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等特征,以声、 气催力等特点而有别于流传在中国北方各地的拳派,故有“南拳北腿”之 说。南拳的步型称之为“马”。要求“稳马”即五指抓地,落地生根,所完 成的步型要“稳如铁塔、坐如山”,而步法上却要求灵活、矫健,使南拳的 下盘稳而不滞。南拳的手法,多短手,且多变,常“一势多手”“一步几 手”,在手法运用中多屈肘,易发短劲、刚劲。南拳的臂法较独特,称之为 “桥手”,运用桥手要求“硬桥”。南拳运动的身法既要以腰为主宰来协调四 肢、躯干,使其自如地吞吐浮沉,更要通过腰的蓄劲,在发力时助长南拳动 作的劲力,塑造刚健、威武的拳势。可借用发声、吐气以助南拳演练中的拳 势,增动作的劲力,长南拳象形动作的形象。

第二节南拳的基本技法

一、手型

拳:五指卷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任何指骨都不得突出拳面(图1-1)。

掌: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紧(图1-2)。

虎抓: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指骨尽量向手背的一面伸张,使掌 心凸出(图1 -3)。

图片1

单指:除食指伸直外,其余四指弯曲(图I-4)。

二、手法

挂拳:拳自上而下快速叩击,力达拳背(图1-5)。

鞭拳:直臂或屈臂,用拳背由前向后平抡,力达拳背(图1-6)。

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快速冲出,直臂或微屈臂,力达拳面(图1-7)。

抛拳:拳自下而上呈环形运动,臂微屈,力达拳眼(图1-8)。

盖拳:拳自上而下呈弧形运动,臂微屈,力达拳心(图1-9)。

、掌法

推掌:掌向前或向侧推出,臂伸直或微屈。推掌要短促有力,力达 掌跟和掌外沿(图1-10)。

⑵挑掌:直臂或臂微屈,屈腕,掌由下而上挑,力达四指(图1-11)。 (3)标掌:腕挺直,臂短促有力前伸,使力达掌尖(图1-12)。

(4)勒手:臂内旋或外旋,向侧后屈。同时掌屈指抓握(图1-13)。

四、 爪法

推爪:爪向前推出,臂伸直或微屈。推爪要短促有力,力达爪跟 (图 1 -14)。

撩爪:爪由下向前、向上撩击,力达爪跟、爪指(图1-15)。

五、 指法

推指:单指或双指由慢而快向前推出(图1-16)。

图 1-13 图 1-14 图 1-15 图 1-16

六、肘法

担肘:屈臂,肘由下向上抬,力达肘尖(图i-n)。

压肘:屈臂、抬肘经胸前向异侧反臂下压,力达肘尖(图1-18)。

七、桥法

盘桥:屈臂,立圆绕圈,高不过头,低不过裆(图1-19)。

切桥:前臂向前下方挫切,力达掌小指侧和臂尺骨侧(图1-20)。

(7)穿桥:屈臂,俯掌从另一臂的下面向前穿出(图1-25)。

八、步型

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约三脚长,脚尖正对前方,膝部与脚尖垂 直,上身正直,收跨敛臀(图1-26)。

弓步:前脚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后脚脚尖里扣,前腿屈膝,后腿伸 直,两脚跟不得离地(图1-27)。

虚步:一腿屈膝,身体重心落于此腿。另一腿屈膝,前脚掌着地 (图 1-29)。

单蝶步:一腿屈膝。另一腿膝、直小腿,脚内侧贴地(图1-30)。

骑龙步:一腿屈膝。另一腿屈膝,膝接近地面,两脚间的距离约二 脚长(图1 -31)。

跪步:一腿屈膝,前脚掌着地。另一腿屈膝,使膝部接近地面,脚 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面(图1-32)。

独立步:一腿膝略屈,支撑全身。另一腿屈膝上提,膝部不低于腰 (图 1-33)。

九、腿法

前蹬腿:一腿膝略屈,支撑全身。另一腿屈膝上抬,脚尖翘起,由 屈向前、向上猛伸,使膝部挺直,腿高过腰,力达脚跟(图1-34)。

横踩:一腿膝略屈,支撑全身。另一腿屈膝上抬,脚尖翘起,腿外 旋,由屈向前、向下踩击,腿高不过膝,低不过踩,力达脚底(图1-35)。

图片5 图片8 图片7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6

第三节南拳的基本动作简介

一、组合动作名称

第一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切桥一骑龙步架推爪一骑龙步冲拳一马步冲 拳一马步推爪一马步切桥一骑龙步架推爪一骑龙步冲拳一马步冲拳。

第二组合:弓步架推爪一并步抱拳一盖步蹬腿一跪步双虎爪一弓步架推 爪一并步抱拳一盖步蹬腿一跪步双虎爪。

第三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弓步挂盖拳一弓步撩爪一高虚步切 桥一马步冲拳一弓步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弓步挂盖拳一弓步撩爪一高虚步切 桥一马步冲拳。

第四组合:弓步双蝶掌一麒麟步双切掌一勒手踩腿一弓步双切掌一弓步 双蝶掌一麒麟步双切掌一勒手踩腿一弓步双切掌一弓步双蝶掌。

第五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叉步穿桥一马步平斩桥一弓步推爪一 马步冲拳一叉步穿桥一马步平斩桥。

第六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双劈拳一弓步滚桥一沉桥推指一弓步推爪一 马步双劈拳一弓步滚桥一沉桥推指。

二、组合动作说明

(一)第一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切桥一骑龙步架推爪一骑龙步冲拳一 马步冲拳一马步推爪一马步切桥一骑龙步架推爪一骑龙步冲拳一马步冲拳

弓步推爪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手侧。目视前方(图1-36)。

两掌变拳,收抱于腰两侧。目视左方(图1-37)。

左脚向左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向 下,置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38)。

马步切桥

左脚内扣,成马步;右爪变拳收于右腰侧。左爪向前、向下切,掌心向 下,掌指朝前,臂略屈,力达前臂尺骨侧、掌小指侧。目视左掌(图1 - 39)。

骑龙步架推爪

左脚外展,屈膝。右脚向左移半步,屈膝,成骑龙步;左掌变爪,向 上,屈臂架于头左侧上方。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目视右爪(图1-40)。

骑龙步冲拳

右脚向前上步,成骑龙步;右爪变拳,收于右肩侧,拳心朝里。左爪变 立拳,向下、向前平冲,拳心朝外。目视左拳(图1-41)。

马步冲拳

右脚跟外碾,左脚跟内收,脚跟着地,两膝屈膝,成马步;左拳收抱于 左腰侧。右拳向右平冲,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1-42)。

弓步推爪
同 2 (图 1 -44)。左腿屈膝。右脚跟外碾,膝伸直,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 按,爪心向下,置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 (图 1 -43)。

弓步切桥

骑龙步架推爪 同 3 (图 1 -45)。

骑龙步冲拳

同4 (图 1 -46)。

马步冲拳

同5(图 1 -47)。

左脚向右脚并步,直立,右拳收抱于右腰侧。目视左方(图1-48)

两拳变掌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_49)。

(二)第二组合:弓步架推爪一并步抱拳一盖步蹬腿一跪步双虎爪一弓 步架推爪一并步抱拳一盖步燈腿一跪步双虎爪

弓步架推爪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50)。

两拳向上收抱于腰两侧,拳心朝上。目视左方(图1_51)。

左脚向左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上屈臂架于头左侧 上方,爪心向前上。右拳变爪向左平推,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52)。

并步抱拳

两爪变拳,两臂向下、向外旋,屈肘,两拳高与胸平,与肩同宽, 两拳心朝上,拳面朝前。目视两拳(图1-53)。

两脚蹬离地面,右脚并向左脚,两脚同时落地,两脚膝部略屈;两 拳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1-54)。

盖步蹬腿

右脚向前盖步,膝略屈。左脚屈膝上抬,向前、向上蹬,脚底朝前,脚 尖朝上,高与胸平。目视前方(图1-55)。

跪步双虎爪

左脚向前落地,再蹬离地面,屈膝置于体后。右脚屈膝离地上抬, 再下落,身体腾空。目视前方(图1-56)。

右脚落地,随之,左脚向前落地,两脚屈膝成跪步;两拳变爪向前 平推,两爪心朝前。目视前方(图1-57)。

弓步架推爪

右脚向左后退一步,两腿屈膝成马步;右爪收置左胸前,爪心朝 上。左爪收置腰左侧,爪心朝下。目视右方(图1-58)。

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爪向左、向上,屈臂架于头左侧 上方,爪心朝前上。左爪向左平推,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59)。

并步抱拳同 2 (图 1 -60、图 1 -61)。

盖步蹬腿同 3 (图 1 -62)。

跪步双虎爪同 4 (1)(图 1-63)。

同4 (2)(图 1-64)。

左脚外碾,右脚上步并于左脚,两膝伸直,两爪变拳收于腰侧。目 视前方(图1 -65)。

两拳变掌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66)。

(三)第三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弓步挂盖拳一弓步徐爪一高虚 步切桥一马步冲拳_弓步推爪一马步冲專—弓步挂盖專—弓步搶爪一高虚步 切桥一马步冲拳

弓步推爪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7)。

两掌变拳,收抱于腰两侧。目视左方(图1-68)。

左脚向左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向 下,置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69)。

马步冲拳

左脚尖内扣,两腿屈膝,成马步;右爪变拳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 左爪变拳向前平冲,拳心朝下。目视左方(图1-70)。

弓步挂盖拳

两膝微屈;左拳平收右肩侧。右拳向右下落,置体右外侧。目视左 下方(图1 -71)。

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左拳向左、向下、向后、向右 挂,拳置体左后方,拳心朝右前方。右拳向上、向左、向下抡盖,拳心朝 左,拳眼朝前,置腰左侧。目视右拳(图1-72)。

弓步撩爪

右脚向前,置左脚侧后。左腿膝伸直;右拳变爪,向前、向上摆至头 右上方,爪心朝前。右拳变掌,屈臂,掌收置于右肩前。目视前方(图1-73)。

右脚上步,成右弓步;右臂向后、向下、向前撩,右爪心朝上,高 与腰平。左掌向下、向前、向上、向后先环绕,掌心置于右前臂上。目视右 爪(图 1 -74)。

高虚步切桥

右脚向后撤半步,两腿膝部略屈,成右高虚步;右爪变拳,收至右腰 侧,拳心朝上。左掌向前下切,臂略屈,掌心朝前下,掌指朝右,高与腹 平。目视左掌(图1-75)。

马步冲拳

右脚向前上半步,上体左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左掌变拳收至左腰 侧,拳心朝上。右拳向前平冲,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1-76)。

弓步推爪

右膝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向下,置 胸腹前。右拳变爪,经右腰侧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77)0

马步冲拳

同 2 (图 1 -78)。

弓步挂盖拳

同3 (图 1 -79、图 1 -80)。

弓步撩爪

同4 (图 1 -81、图 1 -82)。
弓步双蝶掌高虚步切桥 同 5 (图 1-83)。

马步冲拳

同6 (图 1 -84)。

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膝伸直;右拳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目视 前方(图1-85)。

两拳变掌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86)。

(四)第四组合:弓步双蝶掌一麒麟步双切掌_勒手踩腿一弓步双切 掌一弓步双蝶掌一麒麟步双切掌一勒手踩腿一弓步双切掌一弓步双蝶掌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体侧。目视前侧(图1 - 87)。

两掌变拳,收抱于腰两侧。目视左侧(图1-88)。

左脚向左方上步,成左弓步;两拳变掌,两掌跟相对,左掌心向前 下,右掌心向前上,同时向左平推出,与胸腹同高。目视两掌(图1-89)。

麒麟步双切掌

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弧形上步,脚尖外碾,两腿膝部略屈;左掌收至 腰左侧,掌心朝前,掌指朝下。右掌收至左胸前,掌心朝左,掌指朝上。目 视两掌(图1 -90)。

右脚经左脚前向左弧形上步,脚尖外碾,两腿膝部略屈;右掌收至 腰右侧,掌心朝前,掌指朝下。左掌收至右胸前,掌心朝右,掌指朝上。目 视两掌(图1 -91)。

左脚向左上步,两腿屈膝,成半马步(图1-92)。

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右掌心向上,掌指朝前。左掌掌心向下,掌 指指向右掌小指缘部。两掌随两臂屈肘向左运行平切出,高与胸平。目视两 掌(图 1 -93)。

勒手踩腿

右腿屈膝上抬,脚尖勾起,向前下踩击,脚底朝左前下,高与左膝平; 右掌五指紧屈,随右臂内旋收至右腰侧,掌心朝后下。左掌五指紧屈,随左 臂外旋收至腹前,掌心朝上。目视右脚(图1-94)。

弓步双切掌

右脚向后退落一步,膝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随右臂外旋,左臂 内旋向左前运行,两手变掌同时切出,高与胸平。右掌心向上,掌指朝前。

左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右掌小指缘部。目视两掌(图1-95)。

弓步双蝶掌

右脚向前上步,落在左脚旁,两腿膝略屈;右掌向左、向上、向右 上方绕,置于头左前方。左掌向前、向左运行,置于体左前方。目视左掌 (图 1 -96)。

左脚向左上步,两腿屈膝;右掌置于右腰侧,掌心朝左,掌指朝 下。左掌置于右胸前,掌心朝右,掌指朝上。目视左方(图1-97)。

右腿膝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两掌跟相对,左掌心向前下, 右掌心向前上,同时向左平推出,与胸腹同髙。目视两掌(图1-98)。

麒麟步双切掌

同 2 (1)(图1-99)。

同2 (2)(图1 -100)。

同2 (3)(图1-101)。

同2 (4)(图1 -102)。

勒手踩腿

同 3 (图 1 -103)。

弓步双切掌

同4 (图 1 -104)。

左脚外展,右脚向左脚并步,两膝伸直;两掌变拳,收抱于两腰 侧。目视前方(图1-108)。

两拳变掌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丨-109)。

(五)第五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叉步穿桥一马步平斩桥一弓步 推爪一马步冲拳'一叉步穿桥马步平斩桥

弓步推爪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110)。

两掌变拳,收抱于腰两侧。目视左方(图1-111)。

左脚向左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朝 下,置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 - 112)0

马步冲拳

左脚尖内扣,两腿屈膝,成马步;右爪变拳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 左爪变拳向前平冲,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图1-113)。

叉步穿桥

左脚尖外碾,膝略屈。右脚向左移半步,脚前掌着地,脚跟上抬,成叉 步;左拳变掌收至右胸前,掌心朝下。右拳变掌,掌心朝下,从左臂下穿 出,屈臂,掌心朝下,掌指朝右前,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图1-114)。

马步平斩桥

(1)右脚向右上步,两腿屈膝;右掌变拳,屈肘收至左胸前。目视左前 方(图 1 -115)。

(2)两腿屈膝,成马步;左拳变掌,掌心朝上,掌指朝右,置于左腹前。 右臂向右平摆时微屈,右拳心朝下,拳面朝前,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1- 116)

弓步推爪

右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朝下,置 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117)。

马步冲拳

同2 (图 1-118)。

叉步穿桥 同 (图 1-119)。

马步平斩桥

同4 (1)(图 1-120)。

同4 (2)(图 1 -121)。

左脚并向右脚,直立;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右拳收抱于右腰侧。 目视« (图1-122)。

两拳变掌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123)。

(六)第六组合:弓步推爪一马步双劈拳一弓步滚梢二沉桥推指一弓步推 爪一马步双劈拳一弓步滚桥—沉桥推指 1•弓步推爪

两脚并立;两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124)。

两掌变拳,收抱于腰两侧。目视左方(图1-125)。

左脚向左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爪,向左、向下按,爪心朝下, 置胸腹前。右拳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126)。

马步双劈拳

左脚尖外碾,右脚向前移至左脚内侧,两腿膝略屈;两爪变拳,左拳 落于右腹前,右拳落于左腹前,右前臂置左前臂前面,两拳心朝里。目视右拳 (图1-127)。

右脚向右上方上步,两腿屈膝,成马步;两臂向上、向外、向下劈, 两臂略屈,两拳高与肩平。两拳背斜朝下,两拳眼朝后。目视右拳(图1-128)。

弓步滚桥

左腿蹬直,右腿略屈膝,成右弓步;左臂内旋,向右、向前、向下滚伸。拳 面朝前下,拳心朝左,置于裆前。右拳变单指,收至左胸前,单指朝上。目视左 拳(图 1-129)。

沉桥推指

右单指落于体右侧,指尖朝前下。左拳变单指置于体左侧。目视前下 方(图 1-130)。

两单指向前、向上摆至两肩上,掌心朝里,单指朝后下,两臂屈肘, 肘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1 -131)。

两臂屈肘向下、向后沉挫,使两指置于胸两侧,两掌心朝前下方,两 单指朝前上。目视左手(图1-132)。

右单指向右上,左单指向左下推出,两臂略屈。左掌心朝左,单指尖 朝上,高与腹平。右掌心朝右,单指尖朝上,高过头部。目视左手(图1-133)。

弓步推爪

右脚蹬直,上体左转,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变爪,向左、向下按,爪 心朝下,置胸腹前。右掌变爪,向左平推出,爪心向前。目视右爪(图1-134)。 6•马步双劈拳 (1)同 2 (1)(图 1-135)。

图片16 图片31 图片30 图片14 图片17 图片15 图片13 图片26 图片29 图片20 图片19 图片18 图片21 图片34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35 图片9 图片27 图片33 图片32 图片28 图片36 图片10 图片22

第四节南刀的基本概述

南刀具有刀法朴素严谨、气势勇猛彪悍、劲力沉实稳固,煙销有力、以声助 威、以气催力等雕特点。

中国武术协会根据武术发展的需要,编定了南刀、南棍竞赛套路。本教材南 刀部分主要在保留和反映南刀竞赛套路贿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南派单刀、蝴蝶 双刀等器械的主要使用方法,结合南拳独特的步型步法、身形身法及声、气、力 合一的特点创编而成。

本教材南刀部分适于掌握了初级拳术的学习者,为进一步提高竞技能力和掌 握竞技套路打好基础。内容体现了渐进性、规律性和系统性,力求做到使初级训 练与高级训练阶段紧密衔接。在编写中突出选用了主要的基本刀法,如架、砍、 错、捧、挂、格、戳、斩、扎、按、推、扫、挑、劈、缠头刀、裹脑刀等,采用 单手与双手两种握刀法相结合的形式;重点突出了南拳中的弓步、马步、半马 步、骑龙步、跪步、单蝶步、拐步、独立步等步型和麒麟步、上步、退步、撤步 等步法。创编了6个组合动作和基础套路12动,初级套路32动,其中组合动作 又能往返练习。

南刀的有关规定:

南刀长度以本人直臂垂肘抱刀、左手拇指贴靠护手盘下端为准(图1- 144)。刀尖不得低于下颏部。刀不允许带刀彩。

刀的重量为:男子不得轻于75千克;女子不得轻于0.65千克;少年 儿童不受限制。

刀身硬度:刀身垂直倒置,刀尖触地后不得弯曲。

刀各部位名称详见图1 -145。

第五节南刀的基本技法

一、握刀法

单手握刀:右手虎口朝上,握于刀柄靠近护手处,拇指压在食指上 (图 1-146)。

双手握刀:两手虎口朝上,右手握于靠近护手处,手心朝左;左手握 于靠进刀首处,手心朝右(图1-147)。

要点:握刀运行时,拇指和食指锁握(拇指压在食指上),其余三指松握; 发力定势时五指握紧,腕部紧张用力。

反把握刀:右臂内旋自然下垂伸直,手心朝后握于刀柄与护手之间, 拇指握于护手与刀背之角,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于护手和刀柄之角,食指伸直 贴于刀柄,刀尖朝上,刀刃朝右,刀身贴于臂部(图1-148)。

要点:臂部垂直内旋、空腋,食指稍用力压于刀柄处,刀身紧贴手臂。

二、抱刀

并步站立;左手持刀,垂于身体左侧,左手握于刀柄靠近护手处,手心朝 里,刀尖向上,刀背贴于左臂,肘关节麵(图1-149)。

要点:臂微屈、空腋,刀刃朝前。

三、 劈刀

刀由上向下立圆运行为劈,力达刀刃(图1-150)。

要点:刀须由上向下运行,刀背要平,力达刀刃的中段。

四、 砍刀

刀由上向左斜下或右斜下砍,力达刀刃的中后段(图1-151)。 要点:刀须由上向斜下运行,BP斜劈为砍,刀身要斜。

五、斩刀

刀刃朝左或朝右横砍,高度在头与肩之间,力达刀刃,臂伸直(图1-152、

图 1-153)。

要点:刀须横向运行,刀刃朝外或朝后,刀身和臂的夹角要大于100°。

六、扎刀

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 平扎刀刀尖高与肩平(图1 -154)。

要点:刀与臂成一直线,借助臂部由屈至伸爆发用力,力贯刀尖。

七、挂刀

刀尖由前向上、向后为上挂,刀尖向下、向后为下挂,力达刀背前部(图 1 -155、图 1 -156)。

要点:上挂时刀身要向上、向后贴身立圆挂出;下挂时刀尖朝下向后、向上 贝占身立圆挂出,在体前下挂时右臂尽量内旋,在体后下挂时右臂尽量外旋。

八、 错刀

手心朝上,刀刃朝前,刀尖朝右侧,平向后稍压再向前推出为错刀(图1- 157) 〇

要点:刀身须平,着力点由刀刃前段向后滑动。

九、 截刀

刀刃斜向下,刀身由里向外推截,力达刀刃前部(图1-158)。

要点:借助臂由屈至伸的爆发力使刀刃斜下截击,护于膝外侧。

十、撩刀

刀刃由下向前、向上贴身弧形撩出。在体前由左经下向雌时右臂内旋,为 反撩刀;在体后由右经下向前撩时右臂外旋,为正撩刀。力点均达刀刃前部(图 1-159)

十_、推刀

刀尖朝下,刀刃朝前,左手附于刀背前端部向前推出为立推刀(图1- 160);刀尖朝左为平推刀(图1 -161)。

要点:平推时刀身要平,立推时刀身要垂直,推刀动作完成须以左手配合, 助推刀背。

十二、扫刀

刀刃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横砍,与踝关节同髙为扫刀,力达刀刃(图1- 162) 〇

要点:屈膝下蹲,刀身要平,以腰带刀。

十三、云刀

刀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刀,云刀时头稍后仰(图1-163)。

要点:刀身较平,展胸仰头,左右转腰。

十四、格刀 刀尖朝上或朝下,刀刃朝外向左、右摆动格挡为格刀(图1-1W)。

要点:刀尖朝上格刀右臂外旋,刀尖朝下格刀右臂内旋,以前臂及腕部用力

为主。

十五、架刀

刀刃朝上,由上横向下为架刀,刀髙过头,力达刀身,双臂内旋,手心斜朝 外(图 1-165)。

要点:旋臂翻腕,刀身保持横平由下向上托架。

十六、立棒刀

刀尖朝上,刀刃朝前,刀身垂于身体右侧,右手腕部与肩同髙(图1- 166)0

要点:五指握刀柄稍用力,使刀身垂直。

十七、抹刀

刀刃朝左(右),左手助握刀背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为抹刀,高度在胸 腹之间,刀身藏于左臂下,力达刀刃(图1-167)。

要点:刀身平圆移动,由身前回抽(拉),用力较柔和。

十八、带刀

刀尖朝前,刀刃朝右(左),由前向侧后抽回为带刀(图1-168)。

要点:刀身由右(左)向左(右)经前向后弧形回拉,以腰带臂,以臂引 刀,力点由刃的后段前移。

十九、缠头刀

左臂屈肘置于胸前,刀尖朝下,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图 1 -169、图 1 -170)。

要点:右肘上抬,臂内旋,右手食指和拇指锁握刀柄,其余三指松握使刀背

尽量贴背绕行,肩要松沉。

二十、裹脑刀

左臂屈肘置于贿,刀尖朝斜下,刀背沿右肩贴背绕头部正直(图 1 -171、图 1 -172)。

要点:右肘上抬,臂外旋,右手食指和拇指锁握刀柄,其余三指松握使刀背 尽量贴背绕行,肩腰松沉。

二十_、按刀

左手附于刀背或手腕,刀刃朝下,刀身置平向下按,高与腰平为平按刀,接 近地面为低按刀(图1-173)。

要点:刀由上向下,臂由屈至伸,刀身要置平。

二十二、挑刀

刀背由下向上挑,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图1-174)。

要点:直臂上挑,以臂带刀,直腕。

二十三'剪腕花

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向下贴身立圆绕环(图1-175)。

要点:以腕为轴,拇指和食指锁握刀柄,其余三指松握,两肘微屈松沉。

二十四、撩腕花

双手握刀,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上、向后经下向前贴身立圆绕环(图 1 -176、图 1 -177)。

要点:同剪腕花。

图片38 图片40 图片37 图片39 图片41 图片43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2 图片46

 

浏览6,8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