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拦猿棍源流
万变不离其宗。所谓宗是指师祖,追溯廖俨公槌法、拳术源流意味 着世代不忘恩师9
我出身武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七岁时就能比几套槌法:“上学 念书歌,回家比槌花”。凡是内塘村庄男女老幼都会比几路槌,厅厅设 拳坛,家家摆槌架,有一句顺口溜:“内塘槌、缸窑诡®” 6
内塘村庄为何习武这样兴盛?应从渊源说起:约公元850年太始祖廖 琼,从河南固始县调任福建省唐佐武威节度使,居南剑将乐县,次子廖 俨榜眼及第,受命福建都团练兵马使,平番有功,官居银光禄大夫®御史 中丞®上柱国®,国子祭酒©之职。因朱温篡唐,入闽招置流民,建立县 治,故称:“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
琼、俨父子槌法历经百战,一世一世传授下来,武官辈出,传至 二十四世孙廖道耀,于公元1606年因福建兵燹从安溪上苑美井入迁平阳 凤卧镇内塘村,其子应期,武艺、医术精通,传授孙儿廖廷亿武功。廖 廷亿打生虎,人称“小武松”。廖承永,打恶猴,人呼:“猴师师”。 槌师廖凤彩,廪膳生廖凤藻、贡生廖贵三,文武双全。丨严公内塘槌法流 传一千多年的历史,已传承三十七世。(《廖氏宗谱》载)
内塘武功,威慑群寇。清末群寇蜂起,水头、仕静一带常遭抢、 烧、杀,而内塘凤卧,只距水头咫尺,群寇闻风自退,保住千户村庄平 静安宁。
塊:平阳鹤溪陶器的俗称,驰名邻省。内塘的槌法也同样有名气.。
银光禄大夫:《辞海》下卷3924页,银字义释:银印青绶,直至金元仍作高级官 阶名号。
御史中丞:《辞海》中卷3221页,御字义释:御史台之长官,权威颇重。
上柱国:《辞海》中卷2954页,柱字义释:保卫国都之官。唐代作勋官的称号。 参见《历代名君》上卷462页,亦称:武官最高职街。
国子祭酒:《辞海》中卷1755页,国字义释:国师、子殿国师d
注:安溪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21日公布廖俨祠、墓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〇,
廖乾翰练功武石

石碑:
一九六二年秋月,年方37岁的廖乾翰练功时仰卧此地,胸压石臼,白 上放置木板,板上站立四个成人,还能谈笑自如。
族人立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
挡拦槌法
俨公槌法各套路总称:"挡拦”。它具有独特技能:
抡槌武棍,神化万千。
挡御剑戟,拦截刀枪。
四海武威,战术占先。
嗨震千山,呐声喧天。
槌的总称:棒、棍(木槌、铁棒、钢棍)。
槌的材质一般为坚軔的赤栏木、红橹木。槌的长度为丈二,棍的长度 八尺、六尺
槌的大小:头4.5厘米,梢2.5厘米(直径)。
槌分三部分:头、杆、梢。
把(握)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重点力出拇、中、无名指、(食、小指 辅之)。把槌有阴阳之分,掌心向上叫阳把,掌心向下叫阴把,全手把握槌 叫满把,两手来回移动叫滑把。
槌法:扎、截、挑、劈、抡等;前攻、后捣、左截、右揭、中刺、上 抡,招招架架勇猛泼辣。初学时要打好基本功底,马步、槌法、进退、转 身,虚实规律变化和特点,由慢到快,反复演习,才能把槌头、杆、梢运用 得如龙滚珠,达到攻挡如铁坚,扫劈似电闪,针械难入的程度。槌法有云: “出槌似龙游,收槌虎人林。”槌法灵活多变,切勿呆板和闷气张力,要 进如风,退如梭,刚柔相济,虚实兼用。
槌法可作锻炼身体,尤其锻炼臂力、腕力、腰力及腿力,在锻炼时拿 长一些和重一些为宜9
要协调手、足、步伐,尤其眼精手快,出槌不致空虚。如槌中的划 圈:戈1]大圈、划小圈,划整圈;左半圈、右半圈、上半圈、下半圈(拦植左 半圈,解槌右半圈,缠槌划整圈),须善于用圈。
槌母歌诀
挡拦槌法转乾坤一扎一截打恶人 插步回马槌冲击三进三退镇妖神

- 一朿一截(一进一退)
左手握槌向正中竖直,目艮观前方(图2);右手向前握槌,同时右脚向前 进一步(图3);左手滑槌头远端,随即槌向后向上抽拉,身成偏直线,眼望 前方(图4 )。

动作同时连贯的:
(一)身向左转;(二)左脚向右脚并入半步;(三)两膝屈正蹲 马;(四)两膝关节内收;(五)屁股收缩;(六)槌向正中截打(图 6) 〇
动作同时连贯的:
(一)右脚向前进一步;(二)右手握植,手心向上阳把;(二)艮P 右手握槌,手心向下阴把;(四)槌偏右前方30。冲刺(图7 )。
动作同时连贯的:
(一)身向左转;(二)左脚 向右脚并入半步;(三)两膝屈正蹲 马;(四)两膝关节内收;(五)屁 股收缩;(六)槌向正中截打(图 8)。
动作同时连贯的:
(一)即右脚向前进一步;
(二) 右手握槌,手心向上阳把;
(三) 即右手握槌,手心向下阴 把;(四)槌偏右前方30°冲刺(图9 )。

动作同时连贯的:
(一)身向左转;(二)左脚向右脚并入半步;(三)两膝屈正蹲马;
(四)两膝关节内收;(五)屁股收缩;(六)槌向正中截打(图10 ) 〇 左脚向后退半步;同时槌向正中冲刺(图11)。

即身向左转,左腿不动,右脚移于左脚外侧成插步(图12);左脚向后 退一步,眼望前方(图13)。
图5至图13和一进一退、二进二退、三进三退套路动作相同,文字与照 片不作重复。

猿棍
俨公槌法誉千秋,传授挡拦十一筹。
四海五湖威武震,御封国柱占鳌头。
祖传挡拦猿棍是将各种南槌精华挑选汇成套路,既无浮夸花招,又简 朴实战,还具有健身益寿的生理功能:“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要学 好这个棍法,必须钻研苦练,棍不离手,动作熟练,呼呼生风,节奏生动, 打下快速勇猛的基本功底,方能掌握胆大、力壮、法灵的三个要领(一胆、 二力、三法),在临阵时发挥百战百胜的胆略。
猿棍套路
棍打一大片,劈扫全身着。 横扫千军势,左右两边标。
预备姿势:练就功力上,棍风扫落叶。 攻势风雷击,进退滚火球。
持棍立八字
两脚站的阔度和双肩宽量平 线,左手持棍右手下垂,眼望前方 (图1)
0盖步见礼
左脚前踏一步,足尖着地,两 腿微曲成盖步,右手轻搭棍杆(图 2)。

恭礼叫坐 定马抱棍
右脚划弧随即移于左脚前,左 两脚马步重身落于左腿,左右恭礼叫坐(图3 )
双手抱脚划弧向后退一步,棍杆向前,向棍,棍梢向上(图4)。

横扫千军 转身搭耙
身向左转90°,左弓步,棍 持棍双手滑近棍梢,身向右转梢划弧向左方横扫,眼观棍梢(图 90°,右弓步,棍头向右方搭耙(横 5)。 扫现推),目艮观前方(图6)。

斜身截棍 提膝冲步
身向左转45。,同时向正 右脚提膝向前冲一步,右脚着地,右
中截棍,眼观棍梢(图7)。 弓马,身稍前倾,棍刺扎前方(图8、图9)
010.压地闸
马绷立,力贯棍杆,随即下压至膝 关节平线(图11)。

顶天关
两脚踏四平马,双手上 架棍,棍梢下斜,重身落两腿 间,双眼平视前方(图10)。

11.提膝扎棍
右提膝,目冲一步,右脚着地, 身向左转90°,左弓马,重
12.转身抛棍
右弓步,身稍前倾向前扎棍(图12、图身落于左脚,棍尖划弧向左抛棍。 13)。 (图 14)

左截压棍 14.冲步揭棍
左脚向左侧踏半步,棍 右脚向前冲一步,由下而上揭棍
杆向左方截压,眼观棍杆(图(图16a、图16b)。

15.擦步刺棍 16.冲刺杀棍
双脚同时擦步(滑马),棍抽入 接上动作,马不停蹄向前冲刺
射出向前冲刺(图17a、图17b)。 一、二、三,协调擦步向前冲刺,眼观前方(图18a、图18b)。

18.踢腿拔棍 19.转身虎头砍
提右脚尽力向棍梢直踢,踢腿 身向后转,棍由上而下砍压,
超过棍梢,同时棍杆向后拔,再向目艮观前方(图21)。 前刺杀一、 20)。

20.斜身横劈 21.左压棍
右脚上前一步,左脚 左弓马,转半身向左压棍,眼观正协调,棍斜向左横劈(俗称中(图23 )。
“横大剪”),眼观前方(图 22)。


右脚向前进一步,棍向左右上下连续揭截一起一落(槌法中俗称“大 剪”)。(图24、图25、图26、图27)。
23.冲步刺棍
前冲一步,向前刺杀, 眼观棍梢(图28 )。

24.插步回刺
左脚不动,右脚移于左脚外侧一步, 左脚退后一步,身向后倾斜,随即向前倾斜 同时出朿IJ,眼望前方(图
29、图30)。

双手向棍梢滑把,转身90°,棍 身转半径右弓步,向正中截打。
头向右搭耙,眼观前方(图33a、图(图34a、图34b)。

29.正中揭棍 30.提棍拱手 31.收势平立
棍由下而上 左手握棍,右 右脚退与左脚平立,左
尽力颤抖挑揭,眼手搭棍杆同时右盖手握棍置左侧,右手垂于右腿 观前方(图35 )。 步(足尖着地),上,棍势归原(图37 )。
拱礼谢意(图 36 )。
五枝拳法四字经
气注丹田,力鼓全身,眼睁铜铃, 胸肌锁起,鹊舌向顶,拱臂斗手, 转身似轮,过桥活灵,拇屈腕吐, 排肩切掌,暴力山崩,闷气张力, 挺胸陷背,拔肩胸沉,吞阴吊肚, 两膝收展,功力挡进,四趾着地, 子午直线,三尖平衡,吞吐敏捷,
相关链接解意
嗨声震撼力量,气贯丹田发挥全身力气,头顶劲而灵活,两眼视彼 方动静,五官变态,嘴半闭半开似獅子口。
脖颈起劲力,胸锁肌腱外露,舌尖顶上颚,喉骨内沉,两前臂斗 手,随即筛肩化身,借转身及肩臂旋转之力,来势猛捷,势如破竹。
腰是人体重要部位,做到转身如车钻,需松、沉、弯、直以利于发 力稳定。拱手似牛角形挡住外界压力,随即变化或左或右劈掌,手拇指屈曲 蟹眼形,腕部肌腱吐露劲力。腕关节旋前旋后,上翘下屈,前击后转,变化 就在其中。
沉肩倒胛顺势单点力向左向右劈掌,或前后拋习,刚柔并举,势如 破竹。呼吸节奏配合动作,或开声助力,若闷气张力,无持久耐力,张力时 紧时松,突劲有排山倒海之势。
胸部挺含之分,前挺后陷,嘯m两臂肩臌撕形沉浮变化于此。 下腹收缩意于吞阴,气注丹田,腹部充实起劲,富有弹性,外皮软,中层鼓 硬,五asA腑内收,挡住外力不谢员伤。双腿弓形八丁,蝴松、立個东。
黍关节内收外展,劲力达到膝尖,能撞彼方又防裆部。足板着地, 左右足姆指小指贴地,其他A指向天,用力向里扣,又外展内收,使步法稳 定,落地生根。
四趾落地,六趾向天自然而然膝后半膜,股二头肌腱明显张力吐
露,收缩阔筋膜张肌,臀大屁股收缩(不翘)与腰部平衡稳定,胯力贯注两
足,发动全身部位。
朝阳手举鼻头平线,称曰:“三穴平中,坐山瞧。”(彼方击来, 上下、左右辨别视线)在此基础上练惯了转身移步都会达到正确位置,出入 活泼沉浮吞吐,如虎出林,似龙归海。呐声助威!
五枝(筛肩枝、女人枝)之说
五枝拳母(不同拳派不同拳母)。拳母是锻炼基础功底,也是练武的 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基础,拳法中各种套路形象不像模样,更谈不上成 功,所以说拳母是百拳之“娘”,各种套路都是由“娘”产生。要练好功夫 必须把功底练扎实,就是武术姿态,即马步、体态、手法和各个关节动作功 能达到标准,软、硬、松、紧节奏敏捷灵活,还必须手与脚配合,肘与腋配 合,肩与胯配合,以完成搂、打、劈、踢、扫、抛的功能协调,刚健有力, 招招势势非打即防。出枝手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出掌如闪电,收回似流 星,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稳固而灵活,目艮睁目视不眨,气沉丹田,身 转如车轮’站如松,跳似飞。如拳中“美女献花”,是诱对方入局;“美女 挺乳”,哄诱入门。马立不超裙裾之外,马站八丁,过步无声,由此可证实 五枝拳法传说创始人为女性,忌戒拢身,有敏感性的特征,故此流传至今练 功不脱衣的习惯,五枝亦称女人枝。如拳中“白鹤展翅”起两步半,双手如 鹤展翅行走轻而易举;“双翅泼水”转身灵活,如大鹏一鸣惊人之势。
所谓听力领悟到触觉反应是领先奥妙之处,只有平时拌拳摔较得手才 能反应有神。棍法同理,如对方劈、tL,我棍触觉无物挡住,说明对方棍变 了,领先占位不受吃亏。古人早已定论:对方未变我领先,槌中三分拳,拳 中三分槌之说。因此听力必须功底扎实,变化就在其中。
拳法中认清:真假虚实,主要发挥“一胆、二力、三法”,在临阵时 获得最高境界。
手法五行变化:出手时肘臂稍曲,留有回旋余地,腋、肘、肩要协调 配合,过步轻稳,跳如风,站如松,马如弓,手桥梁。接触悉知,领先变 化,古来一句话:“练拳不拌功,临阵一切空”。
竹笕掌:四指伸直,半阴半阳掌,掌心如竹笕半圆形 (图1)
〇蛇头掌:四指阴掌手心向下,拇指屈,似蛇头形(图2) 〇 鹰爪掌:腕关节向下垂,手心向下,如鹰爪形(图3)。 劈掌:(砍手刀)单掌或双掌或左向右,或右向左, 上下砍切对方(图4 )。
四平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姆指内曲蟹 眼形(图5 )。

四平拳(正拳):四指向内卷曲,把紧拇指扣于食、中二指节处(图6)。 砖型拳:四指向内卷曲,各指第一节尽量靠拢,握四指成砖愣形,拇指第一 节内收封住食、中二指握紧成楞形(图7 )。
触角拳:小、无名、食指握紧,突出中指、拇指压紧顶住食指、无名指、中 指第一节,尽力把紧(图
8 )。
枝掌并用
枝不单用掌,而是爪拳相结合,掌为重。还要讲究打、擒、抗、推、架 的手数。
打:打击要害(头、鼻、太阳穴)。拳、肘、膝、踢同时出动,见对方空虚剩几 而入。
擒:以爪为重,擒击喉咙、眼、耳、裆部,要抢占先机,致对方无躲避 之地。
抗:抵敌不住时,必须身躲、闪、退,若无法避免,立即张力抵抗,承受对 方力量。这时看平时锻炼实底,不致一触即溃。
推:对方进攻,接住顺手牵羊,敌回我推,借力用力,着重注意呼吸节奏 自如。
架:架起前臂(搭桥牛角手)触觉对方进攻方向,利用对方攻势,顺势借助
之力,“四两拨千斤”,对方自溃。
马步
马步并非千篇一律的,而是有各门各派步型,学什么拳站什么马步。 马步十分重要,自己站不牢,焉能御彼方?五枝丁八马,所谓丁八马,即丁 不丁,八不八,重身落于后腿,足板着地,内扣力向外展,膝弓形后肌腱两 f力外露,髓关TI?几,屁股收缩,意在四指下地八指向天(足姆指、小指下 地;足食、中、无名指向天)身转向前方,名日三尖(足拇尖、髌骨尖、鼻 头尖)对子午,三穴平中直线,要求马坚定,落地生根。(丁八马,详见第 26页“拳母”(图8 ))
擦马(步子进退只限三七)。两腿不离地面向前擦,如车轮进攻,或 后退或前进都不换脚、不变身;如变身要突然闪电式,轻活自如,顺畅利 落,使彼方难以退躲。(擦马:详见第67页“扫枝套路”图引)
暗脚短步。腿举不过腹,专踢下盘、踩足板、踢膝关节及阴部。奇击 突然,防不胜防。高腿踢对方胸部、头部,避免彼方发觉。(暗脚卧步:详 见第27页“拳母”套路图9)
金绞剪。起右腿点步着地、实暗侵左腿锁住对方,借转身之力,两手 臂一上一下,剪彼方腰间,速度快、力量大,其势凶猛。(金绞剪步:详见 第55页“扫枝套路”套路图5、图6)
所说掌法、拳法、步型、马步的变幻,是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 科学优化组成。所谓绝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平时苦练悟出来的,无样 可学,即便有样可学也要多次交手练熟才能变法——灵。
拳礼含义
拳礼是武中的礼貌形式,也是人际交往手段,是正确的礼仪观。恭手 代表师祖,是示意恭敬、和谐敬人的一种手势,也是拳友互相尊敬的礼仪, 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谦逊自己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表示向大家学习,自 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其中“礼”隐含着“兵”,这是君子防不然,马步中进退的变幻,手 法中伸屈奥妙,每个动作隐含着余地,警陽小人暗算,武中不可轻敌大意。
拳礼是拳势中的软硬手法,也是初学者的基础锻炼,属轻慢运动,有 益身心平衡,使人享受武功上的运动舒畅,感受精神上的满足。

预备姿势:
两脚站八字形,身直胸挺,两 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大腿外,掌 心向内,眼观前方(图1)。
1.右掌举鼻头平线,左掌置于左臀 部外侧,腕关节上翅,掌心向下, 马弓形,开始前踏。右盖步前踏一 步(图
2)。

2.左脚向前踏一步,左右昭阳手 不变(图3 )。
3.右脚向前踏半步,左右昭阳手 不变(图4 )。
恭手,两掌举胸前平线,握拳置于左掌中间(图5 )。
右手 两掌变阳掌下沉,指尖向下掌心向前(图6 )。

7.向左掌套手划弧形(图8)
左肩向入,右肩推出,长短掌手 (图7)。

右掌举鼻头平线,9.右马向后退一步,左马向后退一步,右马提起 左掌置于腰间,双掌再杳半步定马,两掌不变(昭阳手不动)(图10、 掌心向前(图9)。(图11)。
10.两掌向下推至膝关节,掌心 11.双掌拱起,恭礼,左掌右拳,同 向下(图12)。 时向前,左、右推出,请坐(图13)。

12.两掌下沉,掌心向下,缓缓站直收势(图14、图15)。
拳母套路
五枝拳是少林一支系的独秀拳 法,动作迅速,起伏连贯,前脚灵活 作手之用,踢、蹬、扫称曰:“五枝 三脚虎”,舒展力强,软硬兼施,是 人们最喜欢的拳术之一。

预备姿势
身立练功场地,双脚平立与肩宽 平线,侧面身正直立,屈肘90。,两掌 置于腰间,目艮观右侧前方(图1 )。
白鹤展翅
嗨!盖步踏出两步半,身转东南,轻松举动,呼吸自如,似白鹤走雪 无痕无迹(图2);马和两肩同宽,左脚跟边缘与右足尖平线(图3);起 劲运力,沉肩倒胛,筛肩同时双掌力缓缓向下推,置于膝关节外侧,眼观 前方(图4 )

双翅泼水
接上动作,双腕展翅,两掌置于膝上快捷外摆,如白鹤翅膀泼水(鲤 鱼摆尾)(图5);身随意转正,两掌内收下盖掌,掌心向下,指尖相对 (图6);腕部外展,意镦千斤镦至腰间(图7);胸部松驰,筛肩缓缓下 垂,再运力起劲,两掌发力对兜,成斗手(牛角形)面对右脚(图8)。

吞吐双推掌
接上式,提右腿,过步力气放松,胸部松驰唯保留腕部单点力,重身 落于后腿(左),提腿前进一步(图
9 );全脚板着地,起全身劲力(图 10 );斗手翻掌,掌心向下,胸陷背突(图11),拔肩向前双推掌(12)。

- 架桥(旁光)
接上式,沉肩架掌,胸凸背陷,意于左右肩胛中间挟拢(图13 );架 桥筛肩三下,右出左入(图14);右入左出(图15);左入右出劈掌(图 16)。

转身下盖掌
接上式,身转45°面对右脚,三尖直线(足拇尖、髌骨尖、鼻头尖) 双掌丫形向右膝前缘下盖掌(图17);随即双腕部上翘(图18);向前方双 推掌,筛肩三下,掌面向前(图19);前臂适屈向内发力对兜成斗手(图 20)。

吞吐推掌
接上式,过步全身力气放松,胸部松驰,唯保留腕部单点力,重身落 于左腿,提腿前进一步(图
21);全脚板着地(图
22 );起全身劲力斗手下 翻掌心向下(图
23);胸凸背陷,拔肩发力向前双推掌(图
24)。

8.架桥(旁光)
接上式,沉肩架掌,胸凸背陷,双架桥筛肩(图25);右出左入(图 26 );右入左出(图27 );左入右出劈掌(图28 )。

- 转身下盖掌
接上式,身转45°,面对右脚,双掌丫形,向右膝关节前缘下盖掌 (图
29 );随即腕部上翘(图30);拇指屈扣,手臂伸开,力向前方双推 掌,筛肩出入三下(图M);发力双掌对兜成斗手(图
32 )。

凤尾踩足
接上式,身蹲马伏,体向前稍倾,掌成凤尾,即斜形斗手(图33)。 左脚跬步踏右脚足跟边缘;右脚向前下落震脚(响声),同时斜形双阴阳掌 向前推掌(图34、图35)
e劈掌推掌
接上式,右掌向左劈掌(图36);身转正中再双推掌(图37)

拉弓式
接上式,左掌屈左肩峰同高,右掌举右耳平线(图38);左掌向前 伸,右掌置于胸前,意如拉弓式的力气(图
39 )。

归原
接上式,举右昭阳手,左掌置左腰间,向后退两步半(图40a、图 40b );右脚退左脚后一步(图41 );左脚再退右脚后一步(图4
2 );右脚 提膝再踏下;右脚全脚掌着地(图43、图44)。

收势
接上式,左掌右拳,拱手憋出(图45);重身移至左腿,同时双掌缓 缓向左右腰间放下收势(图46、图47)。
浏览1,9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