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黏手,有如其他拳种或门派的对打、对拆和对 练等,更近似太极拳的推手。黏手是咏春拳习者必修的一 课,是熟习咏春三套基本拳和木人桩后,在师傅正确指导下 进行定型手法训练的重要一课。目的是将已学到的咏春拳套 路,通过黏手训练去进行拆解、吸收和消化。黏手一开始接 触的是单黏手、双人压腰和推手,然后再进入双黏手,在师 傅指导下,训练力量运用的灵活性以及手部敏感、刚柔和吸 弹性,为以后的不定式黏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初接触黏手时,看似与压腰与推手一样,像是角力。其 实它已进入了“托上压下,打左拨右,下伏上打,一伏二 打,抢中守中,前留后固”的训练中。在训练时要求习者达 到拳诀中要求的“动如猛虎,静如泰山;沉肘落膊,双桥兼 顾;耕拦摊膀,黏摸荡捋;标指打手,真击缠打”,这要求 习者始终保持开大钳阳马、三山马及和钳阴护裆马。在黏手 练习中,须掌握好行腰转马、双弓步进退、针步弹腰以及行 进间的开膝沉腰•,运用好勾、针、弹、踢;练好穿心脚、虎 尾脚、阴阳连环锁子脚等招式。可以讲,练咏春黏手与散打 都是为培养良好的身形、腰马、手法和速度。
咏春黏手主要是应用向前直冲的刚力,防守上采用了把 对手攻势荡开的各种手法,使对手的攻击力点偏出。咏春拳 的黏手需两个人一起练习。这种练习只是一种向实战搏击过 渡的训练方法,不能当作实战。若想真正提高实战搏击技 法,就要在木人桩上拆解了(这样你可以任意地发挥寸劲和 抖劲),更重要的是多参加比赛以及同各门派的朋友切磋, 使习者最终达到“不招而打”的境界。
本书中列举的例子,供爱好者学习及参考,希望大家不 要简单地生搬硬套。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始终是纸上谈兵, 至于怎么运用,好不好用,需要习者在苦练和实战中不断地 摸索和总结,用心悟其真请,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本能反应, 以达到前辈所讲的“心中无法,手上有法”的境界。
咏春拳黏手特点#要求
学习咏春拳黏手,主要是使习咏春拳者能更好地巩固已 学的各个套路,通过反复不断的对练去学习化拆,进一步掌 握从不同的角度及方向来移动肘部,保持身体的平衡,以及 正确地运用六合之力。
练习时要求有的放矢,即进攻中,在未封住对手时不准 攻击。从攻防理论上讲,如果你能及时封住对手的肩膊,那 么对手的进攻肯定会受阻,即使勉强进攻,其攻击力也会大 大减弱;如你能同时将对方的脚也封住,那就可以不费吹灰 之力将对手击倒或弹出。黏手的学习是走向搏击散打的成功 之路,希望习者在实践中悟出其心法。
笔者师从黄仁智大师和造访梁赞嫡传弟子“找钱华”后 人,才知道咏春拳既有上盘神奇的手法,也有下盘神奇的步 法及脚法。例如“四门”套路,是接着小念头而练的功夫, 知者已甚少,只是嫡传弟子中还有练。咏春拳对下盘功夫要 求特别严(指摘传)。拳经曰:“步要轻灵,马要稳。”二字 钳阳马、前弓后箭马、三山马、大银阳马都是基于这一拳 理,而二字钳阳马是入咏春门者练功首当要学的马步。
—、开钳阳马
二字钳阳马是本门最基础的功夫,站得越久,就越能增 加功力。习者初练时可每次3分钟,然后慢慢延长时间。
二字钳阳马的站法是双脚合拢站立(图2-1),双脚跟抬起分别向左右移开, 着地后站稳(图2-2)。 接着双脚尖稍抬起向左 右移开后落地站稳(图 2-3)。双脚跟再稍抬起 向左右移开半步成 “11” 字形(图 2-4)。 此时应开膝沉腰,臀部 紧钳,双肩微沉,会阴 上提,气沉丹田;头 正,舌顶上腭;双拳提 于胸际,双后肘内钳 (图 2-5) 。
二、日字冲拳
日字拳又称子午 拳、穿心拳或连环三 捶。日字冲拳是本门常 用的攻击手法之一,出 拳要守中和留中,也就 是前辈常讲的“拳由心 发”。“肘要归中,拳 要守中”,是攻击和回 守的主要特点。
首先开二字钳阳 马,用力打出左日字 拳,然后用力打出右日 字拳,再用力打出左日 字拳,后又将左日字拳 收回,并成钳阳马势 (图 2_6~图 2-9)。
要求日练二次,每 次练习冲打千次。日久 操练,功夫自现。
三、日字冲拳和抢 中训练
.三冲拳对练 双方开钳阳马后对 峙(图2-10)(本书图 片中,左方者为甲方, 右方者为乙方),双方 同时打出左冲拳(要求 双方都抢对方的中线) (图 2-11)。
双方收左拳的同时 打出右冲拳双方收右拳时又同 时打出左冲拳
以上是咏春拳中的 三冲拳对练(也称三星 捶对练),经过数百个 回合冲拳对练后,便可 进入三拉手冲拳训练。
2.三拉手冲拳训练 甲乙双方开马对峙 (图 2-14)。
甲方以左拳变扣拉 手下按乙方左冲拳,同 时,迅速打出右冲拳 (图 2-15) 〇
乙方又以右拳变扣 拉手下按甲方右冲拳, 同时打出左冲拳(图 2-16)。
甲方又以左拳化扣 拉手下按乙方左冲拳 时,再打出右冲拳(图 2-17)。反复练习至纯熟。
四、摊桥手与三星 拳对练
摊桥手是拦截(压 迫)对方桥手内帘来 拳,以消解对方的攻甲乙双方准备格斗 (图 2-18)。
乙方打出右冲拳攻 击甲方中路,甲方用左 摊桥手消解(图2- 19)。
乙方随即又打出左 冲拳攻击甲方中路,甲 方再发右摊桥手消解 (图 2-20) 。
上述训练需经长期 的对练并相互交换位置 才能熟练掌握。
五、侧身拳
侧身拳也称为偏身 拳(包括偏身大钳阳 马)。在开大钳阳马的 基础上,结合马的转变 使整个桥手变长,同时 也使自己变小,可造成 对方被动的局面。
开大钳阳马(内 钳)(图 2-21)。
身腰马左转(脚上 力的分配:右脚七成, 左脚三成),并冲打出 右侧身拳(图2-22)。
然后身腰马右转 (脚上力的分配:左脚 七成,右脚三成),冲 打出左偏身拳(图2)
身腰马又再左转 (脚上力的分配:右脚 七成,左脚三成),冲 打出右偏身拳(图2-)
大钳阳马及偏身拳 是一种遇敌正面攻击 时,有意以侧身近敌、 击敌的方法。大钳阳马 因历代师傅都很重视, 不轻易外传,故鲜为人 知,甚至有个别咏春门 同仁也误认为是洪拳 马。其实它是咏春门实 战搏击的主要马步,是 配合心法,避实击虚, 借力打力的马步。
六、偏身接招变拳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2-25)。
甲方以右冲拳打乙 方中上路,乙方即以右 摊手接甲方打来的拳; 然后摊手突然转拉手, 身体同时右转打出左偏 身拳(图2-26)。
咏春拳的马步非常 灵活善变。前辈云: “未学打拳,先学站 马。”历代武林中各门 派都很重视下盘功夫, 各派都有自己的马步。 咏春拳也不例外。
所谓逼步就是逼近 对手,主动缩短攻击的 距离。逼步多以大钳阳 马为基础,这样使进攻 者易于保持身体的平 衡,搏击时步伐能进退 自如。移马逼步是咏春 拳善走侧门的特点之 一,如对方的攻击来势 十分凶猛,我肯定要避 其锋芒而走对手的侧 门,这便是移马,它是 在大钳阳马的基础上演 化而来的。如左脚向左 方上一步,右脚及时跟 上,成侧身钳阳马(图 2-27);也可以右脚向 右方上—步,左脚及时 跟上(图2-28) 。
八、站桩法
咏春拳的桩法有六 个:
正面右侧站桩法
两脚开大钳阳马, 坐腰,全身重量平均分 配在双脚上,双膝微开 (有时是双内收,习者 应灵活掌握),上身保 持正直。双手护于身体 的中线上,右手长桥竖 掌,左手短桥用拜佛掌 竖于胸前中线上,称右 桩法(图2-29、图2- 30)。
正面左伽|站桩法 两脚开大钳阳马, 坐腰,全身重量平均分 配在双脚上,双膝微 开,上身保持正直。双 手护于身体的中线上, 左手长桥护掌,右手短 桥用拜佛掌竖于胸前中 线上,称左桩法(图31) 。
侧身右站桩法 在正面站桩的基础 上,右脚向前一步(仍 开大钳阳坐马势),身 体以偏身对敌,身体重 量后脚占七成,前脚占 三成。双手仍然护在中 线上,右手长桥成标指 掌,左手短桥成拜掌 (图 2-32)。
侧身左站桩法 在正面站桩的基础 上,以左马或右马向前 上一步,仍是大钳阳坐 马势,身体以左侧对 敌,身体重量后脚占七 成,前脚占三成,似有 坐在后脚上的感觉。双 手仍护在中线上,左长 桥手成标指掌,右手短 桥成拜掌(图2-33)。
右坐偏身桩 正身大钳阳马,将 身腰左转,目视正前 方,以身体右侧对敌, 身体重量右脚占七成, 左脚占三成。右手长桥 在前,左手短桥护掌在 后(图 2-34)。
左坐偏身桩 以正身大钳阳马将 身腰右转,身体左侧对 敌,身体重量左脚占七 成,右脚占三成。左手 长桥竖掌,右手短桥护 肘底在中线(图2- 35)。
九、咏春人体“四门”
根据咏春拳拳理, 人体的防守区域可模拟 为一个四方体,并分为 四个区域,即从正面 看,左边的上方是高内 侧门,下方是低内侧 门,右边的上方是高外 侧门,下方是低外侧 门;从侧身看,桥手肘 部前上方为高前域,下 方为低前域,桥手肘部 的后上方为高后域,后 下方为低后域(图2- 36、图2-37)。在这样 一个假想的四方体内, 以均等的面积作为各种 防守格挡法的依据。
髙外侧前挡 正面对敌,右前锋 手上摊,左手下护(图 2-38)。
髙外侧后挡 正面对敌,左手以 拍掌拍开敌方进攻的手 (把敌方进攻的手挡向 后外方),右护中手下 伏(图 2-39)。
髙内侧前挡 正面对敌,左摊手 将敌方进攻的手挡在左 肩外,右前伏手伏在中 线(图 2-40)。
高内侧后挡 正面对敌,右手向 左方推掌成护掌,左拳 打中线拳(图2-41)。
低外侦揃挡 正面对敌,左掌向 右肩推出护掌,右伏手 伏向右大腿前方(图42)。
低外侧后挡 正面对敌,右手护 掌守护在中线上,左伏 手伏向右大腿前方做外 挡动作(图2-43)。
底内侧前挡 正面对敌,左护手 护前胸,右伏手伏向左 下方(图2-44)。
低内侧后挡 正面对敌,右手守 在中线位置(中原手), 左手下按向左大腿边 (图 2-45)。
在练习黏手前,应 对“四门”概念(即 “守四方”)有所了解。 因为咏春拳的攻防一般 都是“连消带打”,这 一防守招式在搏击中很 常用。虽说这种攻守同 时而发的技巧是比先防 守后反击的招式进了一 步,但仍未达到咏春拳 中“不招而打”的境 界,所以在这里仅做简 略的介绍。
咏春拳招式中多用 直拳攻击和中线防守, 肘部要归中(沉肘), 要求拳要打中的同时兼 防“四门”,因此,如 何占据最适当的对敌位 置是咏春拳习者必修的 一课。
例如:乙方右步上 前以左直拳向甲方胸部 进攻,此时甲方是以正 面对敌,并以左手成后 护手,右手为问路手。 这样的对敌位置是十分 不利的,只要对手继续 上前逼进甲方的左侧 面,甲方就完全处于被 动了(图2-46)。此例 说明甲方没有真正掌握 中线攻防的原理和把握 好“四门”的位置。
十一、掌握中线防
卫法
一定要正确掌握中 线的防卫方法。例如: 在实战搏击中,乙方上 左步并以左冲拳向甲方 中路进攻,甲方向乙方 的左侧稍移半步,逼住 乙方的左侧面,然后用 问路手伏住乙方左手臂 的关节位;同时以左手 摊手摊在乙方的左拳前 手腕关节位(图2- 47)。在此例中,甲方 的中线防卫掌握得较 好。
正确的中线防卫法 可通过下述几种方法获得。
前进步法
以正或侧身大钳阳 马势(图2-48)。
右脚向前弹出一步 (图 2—49) 。
左脚跟进上半步, 仍保持侧身大钳阳马, 似右站桩势(右脚在 前,右手为先锋手,左 手为护手)(图2- 50)。
后退步法 正身大钳阳马势, 以右站桩势来做退后动 作(图 2-51)。
右脚随即后退一步 (右脚后坐),左脚及时 后退半步。退步虽说分 先后,但几乎是同时进 行的(图2-53)。
移左步法 以右站粧势(图 2-54)。
右脚再迅速向左侧 移一^步,仍保持右站粧 姿势(图2-56)。
移右步法 以右站桩势(图 2 - 57)。
左后脚迅速向右移 半步(图2-59),仍保 持右站桩势(注:双手 可轮回作先锋手)。
5.站大钳阳马 以大钳阳马势,右 手先锋手,左手护在后 中线上(图2-60)。
上身整体转向左 方,重心落在右脚上, 右手下按置于下腹部; 或右直护掌成右坐马站 桩势,左手护掌于右肩 前或抽回左将台(图 2-61)〇
身体又转向右方, 重心转至左脚上。同时 左手下按至腹前,右手 化护掌于左肩前,或抽 回右将台(图2-62)。
身体转正,右护手 不变,左按掌化左正护 掌成先锋手,呈左站桩 势(图 2-63)。
单黏寻刎链
一、初级定式三式训练
甲乙双方相对而站,距离为两人手长,甲乙双方以钳阳 马对峙(要求双方的钳阳马势始终保持不变),乙方以右直 冲拳打向甲方中路,甲方立即以左手摊住乙方打来的右拳, 乙方在被甲方左手摊住时,即把打出的右手化为伏手伏在甲 方的左摊手上(图3-1)。
甲方的摊掌化竖掌直向乙方的胸部拍打,乙方的伏手在 感觉到甲方转招时即化成按手,下按来掌(图3-2);同时, 又变右日宇冲拳以直拳向甲方胸部打去。甲方用膀手将来拳 封住(图3-3)0
双方做完上述动作后同时还原,即甲方以内帘摊手,乙 方以外帘伏手(图3-4)。此为咏春单黏手入门式,要求左 右手循环不断地练习,练熟后转拦桥手,再反复训练至纯 熟。
二、单黏手单人单式训练
插掌训练
双手沿子午线(中线)由上而下插下,练至双臂伸直为 止。这个动作称为双插掌。在这里只做双插手的单插。
插沙掌转拦桥手训练
当双手提日字拳 后,左手慢慢插下,再 向左方外摆为插沙掌转 拦桥手(图3—5、图3— 6)。左右手反复训练至 纯熟。
三、双人双式训练
甲乙双方对峙(图 3-7)。
甲方以右下插拳打 向乙方腹部,乙方即以 左手下拦,将甲手拦出 左大腿外侧(图3-8)。
一般用二桐部位去 耕拦。练习时一定打出 横力,可分左右反复训 练。
【例1】插掌配合日 字冲拳对练
当乙方以右插拳向 甲方中下路攻击时,甲 方双手同时出击,左手 由上向下作斜线下摆, 右手则以日字拳向前直 线打出,双手都要出尽 力(图 3-10)。
【例2】左摊右打 站大钳阳马或摆咏 春桩势(图3-11)。
然后右手摊手打出 左冲拳(图3-13)。反 复练习。双手要同时发 劲,即“消打结合,连 消带打”。
【例3】侧身摊打冲拳
开大钳阳马或摆咏 春桩势(图3-14)。
身体转向左方的同 时左手摊出,右拳冲出 时,仍是大侧身大钳阳 马势(图3-15)。
左转冲右拳练熟 后,再右转冲左拳或左 掌(图3-16)。要求反复练熟。
【例4】进马冲拳及 侧身摊打
双手摆开对峙势 (图 3-17)。
甲方上左步,以右 直拳向乙方上路进攻, 乙方即以左摊手摊甲方 右直拳;同时,以右直 拳打向甲方面部(图18)。
这时乙方身体转向 左方,侧身对敌,可使 右手的攻击距离近一 些。甲乙退复原位后还 原(图 3-19)。
此招式也称抢内兼 打。要求反复练习,使 自己的腰桥马达到最佳 状态。
【例5】抢内帘手 法训练
双方以钳阳马对峙 (图 3-20) 。
乙方以右冲拳打向 甲方,甲方及时打出左 直拳抢中线(图3- 21) 。
当甲乙双拳都打直 时,因甲方的左直拳是 在内帘,所以既可打到 乙方的脸部,又可赶走 乙方的左冲拳。当乙方 再打出左冲拳,甲方又 及时抢中打出右冲拳。 当双方都打出直拳时, 甲方的右直拳是在内帘 中线,故又可打在乙方 的脸部(图3-22)。
【例6】抢外帘手法
训练
甲乙双方站钳阳马 对峙(图3-23)。
乙方以左冲拳向甲 方进攻,甲方也即以右 冲拳从乙方桥面打出; 快打到乙方时,甲方身 体突然左转,减少右冲 拳的攻击距离,打在乙 方的脸部(图3-24)。
当乙方转身以右冲 拳攻击时,甲方又及时 发左冲拳从乙方桥面打 出,快打到乙方时,身 体再突然右转,减少右 冲拳的攻击距离,打在 乙方的脸部(图3- 25)。
四、单黏手十六式 手法训练
十六式单黏手主要 是训练手臂的放松和守 中。进攻的同时以肘部 保护自己的心窝,肘底 守住双肋,靠封手稳守 住自己的中路,不给对 方任何破绽。练习中, 每次攻击都要求做到留 中守中;同时,也要锻 炼手臂灵活的寸劲和敏 感的触觉。
1.甲乙双方以大钳 阳马对峙(图3-26), 腰马稳,沉肩肘,以双 眼注视对方,乙方以左 冲拳打向甲方中路,甲 方及时以右摊手拦截, 此时乙方即把打出的左 拳化伏手伏在甲方的右 摊手上(图3-27)。
这也是咏春拳单黏 手的定式手法。在未熟 习其他手法之前,一定 要以此手法去练。
乙方以左弓背 掌向甲方胸部打去,甲 方即以归肘摊手化解乙 方的进攻(图3-28)。
要领
乙方打弓背掌时要 迅速和直送。甲方摊手 时掌背要下压,手归肘 时前走并稍稍摊手.,即 可化解乙方的攻击。
乙方打出的弓 背掌被甲方的摊手消解 后,乙方即将左腕下旋 半圈,用漏底掌打向甲 方肋部,甲方的右摊手 即化伏手回防守住肋部 (图 3-29)。
要领
甲方的伏手下压要 沉肩落肘,肘部紧靠肋 部或保留一拳头的位 置。
乙方的底掌被 甲方化解后,即将左腕 向右上摆指,当指尖摆 出甲方防守区时,化直 拳直打向甲方的头部, 甲方的右闩拦中掌即化 高膀手去化解乙方的髙 直拳(图3-30)。
要领
甲方的高膀手一定 要膀到位,出臂力点要 向前。
当乙方的高冲 拳被甲方的髙膀手拦截 住时,乙方又及时将左 拳化勾手下拉甲方髙膀 手;当甲方髙膀手被拉 下时,甲方即将高膀手 化成摊手来防范乙方的 勾手(图3-31)。
乙方以下勾手 勾散甲方的高膀手,迫 使甲方化摊手解难时, 又及时打出抢中拳,攻 击甲方的胸部,这时甲 方再及时以中膀手拦截 化解(图3-32)。
当甲方以中膀 手拦住乙方的中路直拳 时,乙方又及时将左腕 下摆,以左偷漏手再次 打甲方的肋部。甲方的 右膀手及时下沉,以闩 拦中掌再次拦住乙方的 打肋手(图3-33)。
当乙方左偷漏 手被甲方的拦手化解 后,乙方的左标指大 摆,直标甲方胸口,甲 方即以中膀手化解(图34)。
当乙方左标指 手被甲方中膀化解后, 即化勾手下拉,甲方及 时以摊手化解(图3- 35)。
当乙方左勾手 被甲方摊住后,乙方右 手再化标指手攻击甲方 的脸部,甲方又及时以 髙膀手化解(图3- 36) 0
当甲方以高膀 手拦住乙方右标指手 后,乙方又突然将左手 下打甲方肋部,甲方再 及时以闩拦手护肋(图 3-37)0
当甲方以闩拦 掌拦住乙方偷漏掌后, 乙方突然将左手扣, 以左挂拳攻击甲_脸 部,甲方即以右弓^手 拦截乙方左挂拳(图 3-38) 。
当甲方高弓箭 手拦住乙方左挂拳后, 乙方以手腕部内圈下 勾,向甲方打出偷漏 掌,攻击甲方的胸部, 甲方右手及时下按乙方 撑掌手的二桐位(图 3-39)。
当乙方的偷漏 掌被甲方以沉手下按 时,左指即时左摆以直 推掌打向甲方的右脸 部,甲方及时以右穿掌 化解(图3—40)。
当甲方挡住乙 方直掌时,即将高穿掌 变为摊手,此时乙方将 直掌化为伏手,势同开 式(图 3-41)。
收势,双方站 大钳阳马(图3-42)。
以上单黏手训练主 要是乙方由外帘攻击甲 方,然后甲方从内帘攻 击乙方,最后甲乙双方 互攻的三组练习之一。
五、双人黏手定式 手法训练
双人以钳阳马对峙 (图3-43),乙方以右 拳向甲方的胸部攻击, 甲方即以左内帘摊手接 招。当甲方摊住乙方冲 拳时,乙方右冲拳手即 化伏手,伏住甲方的左 摊手。这时甲方以右冲 拳打向乙方的胸部,乙 方左摊手摊住甲方右冲 拳手。当甲方的右冲拳 被乙方摊住时,甲方的 右冲拳手即化伏手,伏 在乙方的摊手上。该姿 势是初学双黏手规定手 法之一(图3-44)。
甲乙双方各做 “辘手”三次,即左手 摊膀摊、右手膀摊膀后 再归回双黏手势(图 3-45~图 3—47) 。
乙方右腕内旋 由下而上地用直推横掌 攻击甲方左侧脸部。甲 方的左摊手即转髙膀手 去消解乙方打来的右横 掌;同时,右臂内旋, 转下伏管住乙方的左手 (图 3-48)。
依上势,乙方 的左手转摊手化直拳打 向甲方的中路。此时甲 方右脚退后一'步,右手 以二桐手将乙方的左冲 拳耕向自己身体左方内 侧(图 3-49)。
乙方的右手外 下旋,用底掌去拍打甲 方的肋部。这时甲方左 脚进一步,用左髙膀手 化下按手按住乙方的右 底掌,右手可轻轻抬高 或转膀手(图3-50)。
乙方的底掌被 甲方的下按掌伏下,此 时乙方的右腕内摆,当 抢中到位时即以右直拳 打向甲方的中路。甲方 的左伏手即旋劲化膀手 消解(图3-51)。
乙方右脚向前 进一步,左腕外旋由上 而下地用底掌向甲方的 胸部打出。甲方左脚向 后退一步,右手腕外旋 作下伏手消乙方打掌 (左手可自然变化或轻 轻上膀)(图3-52)。
这是一组练摊 膀手和辘手的招式,也 是练习黏手的过渡。
当双方对练回 到定式黏手姿势时,即 甲方的左手成摊手,右 手成膀手;乙方左手成 膀手,右手摊伏(图 3-53)。该势是咏春拳 黏手化招前的一式。
甲方的左摊手 化膀手,右伏手化摊 手;乙方的右手化伏 手,左手化摊手(图 3-54)。
甲方的左膀手 化摊手,右手化膀手; 乙方的右手接着化摊 手,左手化膀手(图 3-55)。
以上三组动作是咏 春拳基础的三“辘手”, 主要目的是训练胳膊和 手的敏感性,本书暂不 做详细介绍。
乙方右腕以弓 背掌向甲方中路佯攻。 甲方左手归肘,掌部稍 上转(仍是摊手),消 解乙方的弓背掌(3- 56)。
乙方左桥手偷 沉后,用外横掌向甲方 脸部打去。甲方右桥手 内旋以高膀手消解(图 3-57)。
乙方右腕下伏 甲左手,并用偷漏掌由 上而下向甲腹部打去。 甲方左摊手即转伏手消 解(图 3-58)。
当乙方的右手 被甲方左手伏按时,即 摆指向内割腕抢中,并 用右横掌由下转上直打 甲方的中路。甲方左手 即化中膀手来消解乙方 的进攻(图3-59)。
乙方的左手再 次进攻,以下摊手抢内 帘,以内帘横掌向甲方 中路再击。甲方的手臂 以二桐位在化摊手之间 又化内耕手来消解乙方 的进攻(图3-60)。
乙方的左手转 摊手抢甲方内帘,在黏 住甲方右手时左脚后退 一步,随即右手由下而 上用外横掌向甲方颈部 攻击(也可勾甲方的脖 子)。.这时甲方左脚向 前一步,随即右手用二 桐伏手消解乙方的攻 击;问时,左手高膀手 消解乙方的外横掌进攻 (图 3-61)。
乙方左脚向前 一步,左腕内旋用沉桥 手沉下,并向甲方中路 打去。甲方右脚退一 步,以右膀手内旋消解 (图 3-62)。
乙方的左拳变 掌抢外帘下打甲方肋 部,然后突然摊起抢内 帘,右手用横掌向甲方 中路攻击。甲方左脚向 前一步,用左耕手消解 (图 3-63)。
乙方右手转摊 手,右脚后退一步,随 即用左标指向甲方颈部 进攻。甲方脚向前一 步;同时,左手化伏 手,右臂转高膀手消解 乙方的左标指手(图 3-64) 。
乙方右脚向前 一步,同时左臂下沉, 左腕由内帘从下而上变 左冲拳打向甲方中上 路。甲方左脚后退一 步,右臂化膀手消解 (图 3-65) 。
乙方左脚向前 一步,右手下勾后用直 拳打向甲方的胸部。甲 方脚向后退一步,左手 即化膀手消解(图3- 66) 。
乙方的左横掌 由上向下勾,外勾甲方 的右手腕;同时,将右 手由下而上抢内帘,用 横掌向甲方的脸部打 出。甲方左脚向后退一 步,右手变k膀手消解 乙方的左手,而左手由 下而上转高膀手去消解 乙方的横掌(图3- 67) 。
乙方左脚向前 一步,右横掌同时化勾 专,下勾甲方的左手 当甲方左下沉 咁,紧接着用手打向甲 方脸部。此时,甲方左 手转摊手消解乙方的右 拳,而右手即化高膀手 去消解乙方的左挂拳 (图 3-68)。
乙方的右桥手
下沉后改用横掌攻击甲 方的胸部。甲方可以摊1 手或膀手膀起消解(图 3-69)。
乙方右脚向前: 一步,右手腕由内圈外| 一周即伏在甲方的左手| 二桐位上;同时,左臂| 外旋由上而下地以左漏底掌打向甲方的右肋| 部。甲方的左脚立即向| 后退一步,左臂沉肘转| 为摊手,消解乙方右伏i 手,并且将右桥手转下| 成按伏掌,以消解乙方i 左手的外漏底掌攻击 (图 3-70)。
乙方左脚进一步,左手以割腕内旋,i 用左勾腕由外抢在甲方i 右臂内帘,以左直冲拳| 打向甲方的胸部。甲方t 右脚后退一^步,右桥手1 即化膀手或内耕手消解丨 乙方的中路拳(图3- | 71)。 丨:
24.甲方左脚向前 ,进一步,身腰同时转左 并把乙方的双手带向自 己左侧,成左摊右膀 |势。这时乙方右脚后退 j 一步,佯作被甲方带 i动,再寻找机会攻击 | (图 3-72)。
甲方左脚向前 丨进一步,双手即化膀 :手,向前弹送给乙方。
乙方这时右脚向后退一 :步,双臂分别以右伏手 1和左拦桥手化解甲方的 i弹手(图3-73)。
达•依上势,甲方 桥手双归肘后以双割桥 手二桶位做弹手攻击。 乙方即双桥手以左摊右 膀拦接(图3-74)。
甲方右脚向前 一步,用右手以二桐位 由右而左带压,使甲方 成一手伏乙方二手的局 面。乙方以左脚后退一 步消解(图3-75)。
甲方左腕由下 而上内旋后用外横掌攻 击乙方的脸部。乙方右 桥手马上从内帘穿上用 穿手化解甲方的左横 掌;同时,左桥手向前 用膀手消解甲方的伏手 (图 3-76)。
甲方右手随即 弹腕下沉,抢得空位 后,即以右直拳攻击乙 方的胸部。乙方以左膀 手化解(图3-77)。
当甲方右直拳 被乙方左膀手拦截时, 即以偷右底掌打向乙方 的左肋部位。乙方的左 膀手随即下沉化为伏 手,伏按甲方的右偷底 掌(图 3-78)。
甲方双手向左 转,左手由上而下转摊 手,而右手转伏手。乙 方双手跟随甲方双手转 左手成摊手,右手成伏 手,再做二雜手后,此 式还原(图3-79)。
收势,双方双 拳收回将台后还礼(图 3-80) 0
以上为定式32式 黏手训练,爱好者可先 按部就班地学习,待练 熟后,再在师傅的指导 下,进行化拆和不定式 黏手的练习。
定式淼手例炼
咏春拳的攻击手法除直拳抢中外,还有很多的“绝手”: 手法中还有双飞掌、阴阳连环锁子手、闭穴收花大法等;脚 法则有虎尾脚、穿心脚、阴阳连环锁子脚等,这些将留在以 后的书中介绍,在此仅举数例。
【例1】抢中打手训练。单人打出左日字拳(于中线), 右护手或摊护于中线(图4-1)。
【例2】标出左指,右护手仍然护于中线(图4-2)。
【例3】乙方以右直拳向甲方攻击。甲方及时以左冲拳抢 中,打在乙方的脸部(图4-3)。
【例4】甲方以左冲拳打向乙方。乙方右手及时用标指掌 抢中,标指可直接攻击甲方的脸部;同时,左护手掌挡住甲 方的来拳(图4-4)。
—、摊手系列
摊手是咏春门常用的攻防手法之一。一般双黏手都可用 摊手进行化拆(本书后面将作介绍),这里着重介绍离手类 的摊打摊防。
【例1】摊手直拳(抢内帘)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图4-5)。乙方左直拳向甲方头部 攻击。甲方即以右摊手摊住对方来拳的内帘;同时,以左冲 拳打向乙方脸部(图4-6)。
【例2】摊手直拳 (抢外帘)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7) 。
乙方以右冲拳向甲 方进攻。甲方随即左闪 侧,并以右摊手摊住对 方来拳的外帘;同时, 以左拳直打乙方的腮部 或肋部(图4-8)。
【例3】摊手杀掌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9) 。
乙方以左冲拳向甲 方上路进攻。甲方即以 右摊手变抓手抓住乙方 的左腕,随即以左杀掌 攻击乙方脖子(图4- 10)。
【例4】摊手(抓 手)转伏打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11)。
乙方以右直拳向甲 方上路攻击。甲方即以 右摊手截住对方的来拳 (图 4-12)。
然后突然上左步, 右摊手转下拉手,左手 马上伏按乙方右关节 位,腾出右拳直打乙方 头部(图4-13、图4-)。
【例5】摊手勾胫 发直拳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15)。
乙方以右直拳向甲 方上路攻击。甲方即以 右摊手摊截乙方的右直 拳(图 4-16)。
即转下拉手;同 时,上左步以左手勾住 乙方脖子使劲下拉(图17)。
同时,右拳打向乙 方脸部(图4-18)。
【例6】膀摊手转
摊打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19)。
乙方以右冲拳向甲 方中路进攻。甲方即以 左膀手招架(图4- 20) 。
当甲方用外膀接住 乙方右直拳时,乙方又 以左直拳向甲方上路打 来。甲方再以右摊手抢 内帘(图4-21)。
用左膀手即圈转成 摊手,摊住乙方右手二 桐位,而右摊手变竖掌 (或标指),直打乙方的 脸部(图4-22)。
【例7】摊手化漏手
打肋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23)。
甲方向前以右拳向 乙方胸部攻击。乙方即 以右前锋手变为摊手, 摊在甲方来拳的桥面上 (图 4-24) 。
随后中线摊手转腕 变为漏手,打甲方的胸 部(或肋部),并同时 逼步向前以左竖掌直拍 甲方胳膊的节位(图25)。
【例8】摊手化(抛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图 4—26)。
甲方上左马以右冲 拳向乙方中路攻击。乙 方即以右摊手摊防甲方 的来拳(图4-27)。
同时,再以左勾或 抛拳击向甲方右胳膊的 肘底关节位,右摊手变 拳连打甲方肋部(图 4-28)。
甲方以右直拳向乙 方中路攻击。乙方即以 左摊手在内帘摊住甲方 的右冲拳;同时,以右 标指手攻击甲方喉部 (图 4-30) 。
右标指手顺势向下 伏按;然后迅速坐偏身 马,以左直拳猛打甲方 的脸部(图4-31)。
【例10】摊手化直 漏手打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32)。
甲方以右直拳向乙 方中路进攻。乙方即以 右摊手摊截来拳(图 4-33)。
左护手变拳打向甲 方的脸部(图4-34)。
左手即变抓手顺势 把甲方右手按下,然后 右手变直漏手掌猛打甲 方脸部(图4-35)。
【例11】内帘摊手 化卡脖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图 4-36)。
乙方向前以右直拳 向甲方中路进攻。甲方 立即迎上并以左手摊住 乙方右拳的内帘(图 4-37)。
【例I2】摊手化拉
手侧拳
双方对峙准备格斗 (图 4-39)。
乙方以左直拳向甲 方中路攻去。甲方即以 右摊手摊住乙方右拳的 内帘(图4-40)。
用左抓手抓住乙方 的左手腕并下拉(图 4-41) 。
右摊手立即变直拳 打在乙方的脸上(图 4-42) 。
浏览1,7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