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蓉拳富级套路—标指训练

标指是泳春拳中的第三个套路,也是泳春拳中最高级的徒手套路, 属于本门功夫中的“不传之秘”,泳春拳中有一句话叫“标指不出门”,也 就是说该套凶狠的格斗绝招只能教给人室弟子,换言之,如果不是自己 的泳春拳术已练至相当髙的水准,也根本別指望能学到此套看家拳术。 所以在以前的泳春拳界,练了很多年拳术却未曾见过“标指”者大有人 在,这可能是在旧社会人们靠功夫吃饭,因此不会轻易把绝招示人,当 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人们心目中对“标指”的神秘性。

现代社会已相当开明,只要你认真学习,并尊师重教,在修习泳春 拳一、两年后或两、三年后便可能学到此套泳春绝艺。不过由于此套拳 术过于凌厉、辛辣,因此练习者应须谨慎运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过去的老前辈不想大范围内传播此高级套路的原因,也是因为它 过于狠毒及杀伤力太大,因此大多练习者习武年限增长及修养提高后才 教授此绝艺,由于此时他已不会轻易出手,故通常不会由此错手伤人。 据传,老前辈过去不想轻易教授标指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包含了很多破 解前面两套拳术中的很招的招式,而此等“高招”当然只会授予入室弟 子或本族子侄。

第一节标指的劲力特点

标指的用力特点就是“爆炸力”的髙效运用,也就是在动作放松的 基础上闪电般的攻出,然后在拳头或手指接触目标的瞬间突然发力去攻 击对手最脆弱的要害部位。由于动作是放松的打出,故对手一般极难防 范,并由于是在极短的距离内发出,因此更增加了对手的防御难度,但 命中目标时却具有强劲的穿透效果,其原理就像铁链拴住的铁锤一般, 虽然铁链是软的,但铁锤的破坏力却是极为惊人的。一旦命中目标,当 会有“炸裂”的效果,去“轰破”或“洞穿”目标。在传说中本门前辈 梁赞便曾将力劲“贯注”于指尖,并震响一座寺院内的铜钟,使围攻者

望而却步并闻风而逃。

第二节标指的打法特点

“标指”与“小念头”及“寻桥”的区别,很明显的一点是在巧妙 运用中、长距离攻击技术的同时,更擅长于中、近距离的“贴身搏击”, 如肘击的运用便成为棟春拳的一大杀手绝招,还有就是几式摔法的灵活 运用,如“抓拉摔”与“梗拦手”等等。另外一点,就是它特别强调脚 (步)法的有效运用,而且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由干大多数泳 春拳练习者只能练习到前两套拳法,而无缘修习“标指”之秘技,而前 面的两套拳术又刚好没有有关步法的专门训练方法(尤其是本门所特有 的“圈步”训练),所以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泳春拳“有 手无脚”,但殊不知并不是泳春拳“无脚”,而只是他尚未练习到这一地 步而已。

(为了方便大家练习与记忆,在这里谨将“标指”分成若干个“小 节”来练习,当然在传统的训练中是不这样划分的)

第三节标指的练习方法

二字箝羊马

全身放松,自 然站立,目视前 方,两腿并拢(图 1)。

提气,双手握 拳贴着身体向上 收于腋下(胸侧), 此时拳心朝上,两 拳贴紧身体,并收 腹挺胸,目视前方(图 2)。

图片1

上体动作与 姿势不变,将两 膝略弯曲,而使 重心略下沉,此 时仍目视前方 (图 3)。

以脚跟为轴, 两脚掌外转,同 时膝关节也分开 转向外侧(图4), 使两脚呈外“八” 字形。

图片2

接下来再以 两前脚掌为轴而 使两脚后跟向外 侧转动,也就是 将两膝“内箝”, 重心平均落于两 脚上,完成“开 马”动作,此时两 脚呈内“八字”形 (图 5)。

两拳变掌并向腹前插下,使两手在腹前交叉,直至将两手臂插至略 直状态,此时是左手臂在上(外),右手臂在内,上体仍保持正直姿势 (图6)。实战中,此动作用来向下格挡对手的弹踢腿。

图片3

两手由掌变拳 并由胸前位置向 胸部两侧收回来(图 9)。

左手提拳先置干人体中线上(守中),并准备向鼻子的正前方打出 “日字冲拳”(图10)。

图片4

左拳放松的 打出,并且是以 “寸劲”将拳打 出,此时须呼气 以助发力,并力 贯拳面(图11)。

左拳需在 手臂打直的瞬间 才将力果断发 出,而且是沿直线(中线)果断的 打出(图12)。

左臂仍占据 “中线”,手臂仍 须伸直,但左拳 应变掌,并转至 掌心向下,随后 在手臂不动的情 况下,将左手摆 向外侧(图13)。

(图13 - 1)为左手外摆的脷面示范。

图片6 图片5

接下来,左 手臂仍不动,并 将左手掌再由外 向内侧摆动,从 而完成1次“摇 头”动作(图14), 但做“摇头”动作 时须轻灵而不可 僵硬。

(图 14- 1) 为左手内摆的侧面示范。

随后左手臂 仍不动,手臂仍 须伸直,并将左 手再次摆向外侧 (图 15)。

接下来,左臂仍占据“中线”不动,并将左手掌再由外向内摆动, 从而完成第2次“摇头”动作(图16),而且左手做“摇头”动作时身 &不可随之晃动。

图片8 图片7

左手臂仍不 动,手臂仍须伸 直,并将左手再次丨 摆向外侧(图17)

接下来,左臂 仍占据“中线”不 动,并将左手掌再 由外向内摆动, 两手臂贴着身体 向内、向上,从而 完成第3次“摇 头”动作(图18), 而且此时身体与| 左臂均不可随之 晃动。

待左手做完3次“摇头”动作后,将左手向上进行翻转9〇度过程, 而变成立掌,此时使掌心朝向右方(图19)

(图19-1)为侧面示范图。

图片9 图片10

此时左手臂 仍占据“中线”,手 臂仍须伸直,不过 却是变为将左掌 向上方摆动的“仰 掌”(图20>。

接下来,手 臂仍不动,并将 左手掌再由上向 下摆动,从而完 成上下“摇头”中 的第1次“摇头” 动作(图21),此 时是靠腕力做动 作,故手臂不可 僵硬。

图片11 图片12

随后,左手臂 仍占据“中线”,手 臂仍须伸直不动, 并再次将左掌变 为向上方摆动的 动作(图22)。

接下来,手臂 仍伸直不动,并将 左手掌再由上向 下摆动,从而完成 上下“摇头”中的 第2次“摇头”动 作(图23)。

此时左手臂 仍占据“中线”,手 臂仍须伸直,不过 却是再次将左掌 向上方摆动成“仰 掌”(图24)。

接下来,手臂仍不动,并将左手掌再由上向下摆动,从而完成上下 “摇头”中的第3次“摇头”动作(图25),此时手臂仍需放松,而仅以 腕力去轻灵地做动作。

图片13

待左手再次 做完3次上下的 “摇头”动作后, 将左手向上翻转 90度,而变成掌 心朝上的“摊手” (仰掌)动作(图 26)。

然后,左手 臂仍占据“中 线”,手臂仍须伸

左掌向内(朝面 部方向)进行转 腕,也就是先转 至手心向着自己 的状态,此时左 手呈“勾手”状 (图 27)。

再将左手继 续向外旋转至手 指朝向外侧的状 态,左手仍呈“勾 手”状(图28)。

当左手转完一圈时成握拳姿势,此时上体则一直保持正直姿势不 动(图29)。

图片15 图片14

待左手再次 做完3次上下的 “摇头”动作后, 将左手向上翻转 90度,而变成掌 心朝上的“摊手” (仰掌)动作(图 26)。

然后,左手 臂仍占据“中 线”,手臂仍须伸

左掌向内(朝面 部方向)进行转 腕,也就是先转 至手心向着自己 的状态,此时左 手呈“勾手”状 (图 27)。

再将左手继 续向外旋转至手 指朝向外侧的状 态,左手仍呈“勾 手”状(图28)。

当左手转完一圈时成握拳姿势,此时上体则一直保持正直姿势不 动(图29)。

图片16 图片17

右臂应打直, 因为打得越直則 “震荡力”越佳, 此时仍须“呼气 以助力”,并力贯 拳面(图34)。

右臂仍占据 “中线”,手臂仍 须伸直,但右拳 应变掌,并使掌 心向下,随后在 手臂不动的情况 下,将右手摆向 外侧(图35)。

接下宋,手 臂仍不动,并将 右手掌再由外向 内摆动,从而完 成3次右手“左 右摇头”中的第 1次“摇头”动作 (图36),但做“摇 头”动作时须轻 灵而不可僵硬。

随后左手臂仍不动,手臂仍须伸直,并将右手再次摆向外侧(图37)

图片18 图片19

接下来,右 臂仍占据“中线” 不动,并将右手 掌再由外向内摆 动,从而完成右 手“左右摇头”中 的第2次“摇头” 动作(图38),而 且右手做“摇头” 动作时身体不可 随之晃动。

然后右手臂 仍不动,手臂仍 须伸直,并将右 手再次摆向外侧 (图 39)。

接下来,右 臂仍占据“中线”

不动,并将右手 掌再由外向内摆 动,从而完成右 侧“左右摇头”中 图4041

的第3次“摇头”

动作(图40),此时身体与右臂均不可随之晃动。

待右手做完3次“摇头”动作后,将右手向上翻转9〇度,而变成 立掌,即使掌心朝向左方的动作(图41)。

图片20 图片21

此时右手臂 仍占据“中线”, 手臂仍须伸直, 不过却是变为将 右掌向上方摆动 的“仰掌”(图 42) 0

接下来,手 臂仍不动,并将 右手掌再向下摆 动,从而完成右 手3次上下“摇 头”中的第1次 “摇头”动作(图 43),此时是靠腕 力做动作,故手 臂不可僵硬。

随后,右手 臂仍占据“中 线'手臂仍须伸 直不动,并再次 将右掌变为向上 方摆动的动作 (图 44)。

接下来,手臂仍伸直不动,并将右手掌再由上向下摆动,从而完成 3次上下“摇头”中的第2次“摇头”动作(图45)。

图片22 图片23

此时右手臂 仍占据“中线”, 手臂仍须伸直, 不过却是再次将 右掌向上方摆动 成“仰掌”(图 46)。

接下来,手 臂仍不动,并将 右手掌再由上向 下摆动,从而完 成上下“摇头”中 的第3次“摇头” 动作(图47),而 且此时手臂仍须 放松而仅以腕力 去轻灵的做动 作。

待右手再次 做完3次上下的 “摇头”动作后, 便将右手向上翻

转90度,而变成 掌心朝上的“摊手”动作(图48)。

然后右手臂仍占据“中线”,手臂仍须伸直不动,同时将右掌向内 (朝面部方向)进行转腕,也就是先转至手心向着自己的状态(图49)。

图片24 图片25

再将右手继 续向外旋转至手 指朝向外侧的状 态(图50)。

等右手转完 一圈时成握拳姿 势,而此时上体 则一直保持不动 (图 51)。

右手握拳慢 慢往胸侧收回(图 52)。

右拳应收至 胸侧位置(拳心 向上),回复到 “二字箝羊马”状 态(图53)。

图片26 图片27

3•竖劈肘/ 标指/圈步

在正身马的 基础上,将左肘 正直向上提起 (图 54)。

在向右侧转 体的同时,将左 肘也迅速挥起, 使左肘贴紧头部 准备向右前方劈 出,此时右手仍 握拳置于右胸侧 (图 55)。

(图 55 - 1) 为“左劈肘”挥起 后的正面示范动 作。

将左肘由上向下劈落,同时身体也已转至右侧,左肘应向下劈至手 腕背部贴住胸部的状态,此时应呼气,井目视右前方(图56)。

图片28

接下来,在 将左肘向后收回 到身体左侧的同 时,同时头部转 向正前方,准备 向左侧转体(图 57)。

身体左转而 恢复面对正前方 的“正身马”姿 势,右肘也同时 抬起,准备向左 侧劈出(图58)。

在向左侧转 体的同进,将右 肘也迅速向上挥 起,使右肘贴紧 头部向左前方快 速劈出,此时左 手仍须握拳并置 于左胸侧(图 59)。

(图59-1)为“右劈时”挥起后的正面示范动作。

图片30 图片29

将右M由上 向下劈落,同时 身体也已转向左 侧,右肘应向下 劈至手背贴住胸 部的姿势为止, 此时应呼气以助 肘部发力,并目 视左前方(图 60)。

向后收回到身体 右侧,同时向右 侧转头至目视正 前方的状态(图 61)。

接着将右肘

身体右转恢 复至面对正前方 的“正身马”姿 势,左肘也同时 抬起,准备向右 侧劈出(图62)。

在向右脷转体的冏进,将左肘也迅速挥起,使左肘紧贴着头部向右 前方劈出,此时右手仍提拳置于右胸侧(图63)。

图片31 图片32

将左肘由上 向下劈落,同时 身体也已转至右 侧,右肘应向下 劈至手背贴住胸 部的姿势,此时 应呼气以助左肘 发力,并目视右 前方(图64)。

随后将右拳 变掌,并从左臂 下准备向右前方 攻出凶狠的“右 标指”(图65)。

右标指由 放松的状态下快 速攻出,目标是 人的眼睛或咽喉 部位,此时左手 应略回收并贴护 于右肘关节处, 用来对自身形成 良好的保护(图 66)。

接下来,在将左脚向前并步(与右脚靠拢)的同时,左手也变成“标 指”并迅速攻出,目标仍是对方的眼部高度(图67)

图片33 图片34

将两手分别 向外侧进行旋转, 但此时手臂仍是 伸直的(图68)。

当两手由内 向外、再向上转 至手心向上时, 立即将两手握拳, 并准备向胸部两 侧收回(图69)。

将两拳收回 到胸部两侧,此 时仍目视右前方 (图 70)。

将头部左转, 而目视正前方 (图 71)。

图片36 图片35

接下来,以右 脚为轴不动,将 左脚脚尖踮起并 略前伸,准备向 左侧做“圈步”移 动(图72)。

左脚向左方沿 一弧线滑(移) 动,致使身体由 面对右前方的姿 势开始转向正前 方,此时重心应 大多落于右脚上, 而且右腿应始终 成“箝”膝姿势 (图 73)。

将左脚继续向 左侧滑动,直至 滑到左脚与右脚 基本平行,而使 身体完全面对正 前方的“正身马” 姿势为止(图 74)。

然后将身体重心略向左侧移动,从而使身体重心平均落于两脚上, 因为此时整个动作已完全恢复到了 “二字箝羊马”姿势(图75)。

图片38 图片37

随后将重心 再略向左移动, 并将右脚脚尖踮 起并准备向后侧 做“圈步”移动 (图 76)。

在上体保持 不动的基础上, 将右脚轻擦地面 而先向右后方滑 动(图77〉,在这 里右脚的整个动 作是在沿一个 “圆圈”滑动与移 步。

将右脚继续 由后向前滑动, 向前滑至基本与 左脚平行的位置 上,此时仍须目 视前方(图78)。

接下来将右脚继续向右前方沿弧线(圆圈)滑动,此时上体仍须面 对正前方,重心也应落在左脚上(图79)。

图片39 图片40

当右脚向右 侧滑动至刚刚好 一个“圆圈”时应 停住,并将重心 略右移,而变成 正身的“二字箝 羊马”姿势(图 80) 。

在正身马的 基础上,将右肘 向上提起,并准备向左方劈出 (图 81)。

在向左侧转 体的同进,将右 肘也迅速向上挥 起,使右肘贴紧 头部准备向左前 方劈出,此时左 手仍提拳置于左 胸侧(图82)。

将右肘由上向下劈落,同时身体也已转至左側,右肘应向下劈至手 腕背部贴住胸部的姿势,此时应呼气,并目视左前方(图83)。

图片41 图片42

接下来,在 将右肘向后收回 到身体右侧的同 时,再向右脷转 头(图84)。

身体继续右 转而恢复面对正 前方的“正身马” 姿势(图85)。

将左肘向上抬起,准备向右 侧劈出右“竖劈 肘”(图86)。

 

在向右侧转 体的同时,将左 肘也迅速向上挥 起,使左肘贴紧 头部向右前方快 速劈出,此时右 手仍须握拳置于 右胸侧(图87)。

图片1 图片2

将左肘迅速 由上向下劈落,同时身体也已转向右测,左肘应向下劈至手背贴 住胸部的姿势为 止,此时应呼气 以助左肘发力, 并目视右前方接下来,将 左肘向后收回到 身体左侧,同时 向左侧转头(图 89)。

身体继续左 转而恢复到面对 正前方的“正身 马”姿势(图90>。

右肘向上抬 起,并准备向左 侧劈出(图91)。

图片4 图片3

将右肘由上 向下劈落,同时 身体也已转至左

在向左侧转 体的同时,将右 时也迅速挥起, 使右时紧贴着头 部向左前方劈出, 此时左手仍握拳 置于左胸侧(图 92)。

侧,右肘应向下 劈至手背贴住胸 部的姿势,此时 应呼气以助右肘 发力,并目视左 前方(图93)。

随fe将左拳 变掌,并从右臂 下准备向左前方 攻出快速、凶狠 的“左标指”(图 94)。

(图94-1)为该动作的正面示范图。

图片5 图片6

“左标指”由 放松的状态下快 速攻出,目标是 人的眼睛部位, 此时右手应略回 收并贴护于左肘 关节处,形成良 好的保护(图 95)。

在将右脚向 前并步(与左脚 靠拢)的同时,右 手也变成“标指” 并迅速攻出,目 标仍是对方的眼 部高度(图96)。

将两手分别 向外侧旋转,但 此时手臂仍是伸 直的(图97)。

当两手由内向外、再向上转至手心向上时,立即将两手握拳,并准 备向胸部两侧收回(图98)。

图片7 图片8

将两拳收回 到胸部两侧,此 时仍目视左前方 (图 99)。

将头部右转, 而目视正前方 (图 100)。

接下来,以 左脚为轴不动, 将并略前伸,准备 向右侧做“圈步” 移动(图101)。

右脚脚尖踮起右脚向右方 沿一弧线滑(移) 动,致使身体由 面对左前方的姿 势开始转向正前 方,此时重心应 大多落于左脚上, 而且左腿应始终 成“箝”膝姿势(图 102)。

图片9 图片10

将右脚继续 向右侧滑动,直 至滑到右脚与左 脚基本平行,而 使身体完全面对 正前方的“正身 马”姿势为止(图103)

然后将身体 重心略向右侧移 动,从而使身体 重心平均落于两 脚因为此时 整个动作已完全 恢复到了 “二字 箝羊马”姿势(图104)

随后将重心 再略向右移动, 并将左脚脚尖路 起并准备向后侧 做“圈步”移动 (图 105)。

在上体保持不动的基础上,将左脚轻擦地面而先向左后方滑动(图 106),在这里左脚的整个动作是在沿一个弧线做划“圆圈”的动作。

图片11 图片12

将左脚继续 由后向前滑动, 将左脚向前滑至 基本与右脚贴在 一起的位置上, 此时仍须目视前 方(图107)。

接下来将左 脚继续向左前方 沿“圆圈”方向滑 动,此时上体仍 需面对正前方, 重心也应落在右 脚上(图108)。

当左脚向左 侧滑动至刚刚好 一个''圆圈”时应 停住,并将重心 略左移,而变成 正身的“二字箝 羊马”姿势(图 刺。

在正身马的基础上,将左肘向上提起(图110)。

图片13 图片14

在向右侧转 体的同进,将左 肘也迅速挥起, 使左M贴紧头部 准备向右前方劈 出,此时右手仍 提拳置于右胸侧 (图 111)。

将左肘由上 向下劈落,同时

身体也已转至右 侧,左肘应向下 劈至手腕背部貼 住胸部的姿势, 此时应呼气,并 目视右前方(图 112)。

随后将右拳 变掌,并准备从 左臂下向右前方 攻出凶很的“右 标指,’(图113)。

“右标指”由放松的状态下快速攻出,目标是人的眼睛部位,此时左手应略回收并贴护于右肘关节处,用来对自身形成良好的保护(图 1 1 4)

图片16 图片15

接下來,在 将左脚向前并步 (与右脚靠拢)的 同时,左手也变 成“标指”并迅速 向前攻出,目标 仍是对方的眼部 高度(图115)。

将两手分别 向外脷旋转,但 此时手臂仍是伸 直的(图116)。

当两手由内 向外、再向上转 至手心向上时, 立即将两手握 拳,并准备向胸 部两侧收回•(图117)。

将两拳收回到胸部两侧,此时仍目视右前方(图118)。

图片17 图片18

将头部左 转,变成目视正 前方的姿势(图 119)。

接下来,以 右脚为轴不动, 将左脚脚尖踮起 并略前伸,准备 向左侧做“圈步” 移动(图120)。

左脚向左方 沿一弧线滑(移) 动,致使身体由 面对右前方的姿 势开始转向正前 方,此时重心应 大多落于右脚 上,而且右腿应 始终成“箝”膝姿 势(图121)。

将左脚继续向左侧滑动,直至滑到左脚与右脚基本平行的姿势为+ (图 122)。

图片20 图片19

将身体重心 左移,而恢复面 对正前方的“正 身马”姿势(图 123)。

随后继续将 重心向左移动, 并将右脚脚尖踮 起并准备向后侧 做“圈步”移动 (图 124)。

在上体保持 不动的基础上, 将右脚轻擦地面 而先向右后方滑 动(图125),在 这里右脚的整个 动作是在沿一个 “圆圈”滑动与移 步。

将右脚继续由后向前滑动,并在转圈后再由后向前滑动,而滑至基 本与左脚贴在一起的状态,此时仍须目视前方(图126)。

图片22 图片21

接下来将右 脚继续向右前方 沿弧线滑动,此 时上体仍须面对 正前方,重心也 应落在左脚上 (图 127)。

当右脚向右 侧滑动至刚刚好

一个圆圈时应停 住,并将重心略 右移,而变成正 身的“二字箝羊 马”姿势(图 128)。

在正身马的 基础上,将右肘 向上提起(图 129)。

在向左侧转体的同时,将右肘也迅速挥起,使右肘贴紧头部准备向 左前方劈出,此时左手仍握拳置干左胸侧(图130)。

图片24 图片23

将右肘由上 向下劈落,同时 身体也已转至左 侧,右肘应向下 劈至手腕背部贴 住胸部的姿势, 此时应呼气,并 目视左前方(图 131)。

随后将左拳 变掌,并从右臂 下准备向左前方 攻出凶狠的“左 标指”(图132)。

“左标指”由 放松的状态下果 断攻出,目标是 人的眼睛部位, 此时右手应略回 收并贴护于左肘 关节处,用来对 自身形成良好的

防护(图133)。

接下来,在将右脚向前并步(与左脚靠拢)的同时,右手也变成“标 指”并迅速向前攻出,目标仍是对方的眼部髙度(图134)。

图片26 图片25

将两手分别 向外侧旋转,但 此时手臂仍是伸 直的(图135)。

当两手由内 向外、再向上转 至手心向上时, 立即握拳,并准 备向胸部两侧收 回(图136)。

将两拳收回 到胸部两侧,此 时仍目视左前方 (图 137)。

将头部右转, 而变成面向正前 方的姿势(图 138)。

图片27 图片28

以左脚为轴 不动,将右脚脚 尖踮起并向前伸 出,准备向右侧 做“圈步”移动 (图 139)。

右脚向右方 沿一弧线滑(移) 动,致使身体由 面对左前方的姿 势开始转向正前

方,此时重心应 大多落于左脚 上,而且左腿应 始终成“箝”膝姿 势(图140)。

将右脚继续 向右侧滑动,直 至滑到右脚与左 脚基本平行,而 使身体完全面对 正前方的姿势为 止(图141)。

随后将重心再略向右移动,而恢复“正身马”(图142)。

图片29 图片30

将左脚脚尖 踮起并准备向左 后侧做“圈步”移 动(图143)。

在上体保持 不动的基础上, 将左脚轻擦地面 而向左后方继续 滑动(图144),在 这里左脚的整个 动作是在沿弧线 划一个“圆圈”。

将左脚继续 由后向前滑动, 并在转圈后再由 后向前滑动,而 滑至基本与右脚 贴在一起的状 态,此时仍须目 视前方(图145)。

接下来将左脚继续向左前方沿弧线(圆圈)方向滑动,此时上体仍 须面对正前方,重心也应落在右脚上(图146)。

图片31

当左脚向左 侧滑动至刚刚好 一个“圆圈”时应 停住,并将重心 略左移,而变成 正身的“二字箝 羊马”姿势(图 147)。

4.标指/高位 掌击/打眼手

在正身马的 基础上,将左肘 向上提起(图 148)。

在向右侧转 体的同时,将左 肘也迅速挥起, 使左肘由左上方 向右下方斜劈下 来(也就是“45度 劈肘”),此时右

手仍握拳置于右胸侧(图149)。

将左时继续由上向下劈落,同时身体也已转至右侧,左肘应向下劈 至手腕背部贴住胸部的姿势,此时应呼气以助左肘发力,并目视右前方 (图 150)。

图片32 图片33

随后将右拳 变掌,并从左臂 下准备向右前方 攻出快速而凶狠 的“右标指”(图 151)。

右标指由 放松的状态下快 速沿直线攻出, 目标是对手的眼 睛部位,此时左 手应略回收并贴 护于右肘关节 处,用来对自身 形成良好的防护 (图 152)。

接下来,在将右手收回胸侧并握拳的 同时,速将左手变成“侧掌”(目呼指向前、 掌心朝向右侧)并迅速沿“中线”果断攻出 (图 153)。

图片34 图片35

左掌须沿一 直线迅速攻出, 目标仍是对方的 K巴要害处(图 154)。

(图 154-1)

为左“髙位侧掌” 的正面示范。

随后在向左 脷转体而恢复面 对正前方的“正 身马”的同时,将 左掌也随之回拉 并收回于腹前 (此时掌心朝向 右侧、手指朝向 正前方),右手则 仍收护于右胸侧 (图 155)。

(图155-1)为正身马左“立掌”的侧面示范,此时左手是放于“中 线”上的。

图片37 图片36

然后将右拳 变掌并向前伸于 左掌上侧(掌心 朝向左侧),准备 向正前方以“标 指”或“打眼手” 攻出,此时两手 是上下贴在一 起,并且均居于 “中线”上的(图 156)。

(图 156-1) 为正身马左右手 的上下“立掌”的 侧面示范。

左掌变拳并 向胸侧收回的同 时,右指则快速 向正前方攻出, 记住,此时右手 或者是以“标指” 攻出、也可以是 以拇指为主要发

力点攻出(此即所谓“打眼手”,也就是以拇指来重点攻击对手的眼睛), 身体则不可随攻出而晃动,全身应轻灵、自然,并目视正前方(图丨57)

(图157-1)为“右标指”或“右打眼手”的侧面示范。

图片38 图片39

将右手向上 翻转90度,变成 掌心朝上的“摊 手”动作,此时右 手臂仍占据“中 线”,手臂仍须伸 直不动(图158>。

接下来,将 右掌先向内(朝 面部方向)进行 转腕,也就是先 转至手心向着自 己的状态,此时 手臂仍须伸直不 动(图159)。

再将右手继 续向外旋转至手 指朝向外侧的状 态(图160)。

等右手转完一圈时成握拳姿势,而此时上体则一直保持不动(图161)。

图片40 图片41

右手握拳慢 慢收回至胸侧位 置(拳心向上), 回复到“二字箝 羊马”的状态(图162)

在正身马的 基础上,将右肘 向上提起(图163)

在向左侧转 体的同时,将右 肘也迅速挥起, 使右肘由右上方 向左下方斜劈下 来(也就是“45度 劈肘”),此时左 手仍握拳置于左 胸侧(图164)。

将右时继续由上向下劈落,同时身体也已转至左侧,右肘应向下劈 至手腕背部贴住胸部的姿势,此时应呼气以助右肘发力,并目视左前方 (图 165)。

图片42 图片43

随后将左拳 变掌,并从右臂 下准备向左前方 攻出快速而凶狠 的“左标指”(图 166)。

“左标指”由 放松的状态下快 速沿直线攻出, 目标是对手的眼 睛部位,此时右

手应略回收并贴 护于左肘关节 处,用来对自身 形成良好的保护 (图 167)。

接下来,在将左手收回胸侧并握拳的 同时,速将右手变成“侧掌”(即掌心向左、 手指朝向前方)并迅速沿“中线”果断攻出 (图 168)。

图片44 图片45

右掌应沿直 线迅速攻出,目 标仍是对方的下 巴要害处(图 169)。

随后在向右 侧转体而恢复面

对正前方的“正 身马”的同时,将 右掌也随之回拉 并收回于腹前 (此时掌心朝向 左侧、手指朝向 正前方),左手则 仍收护干左胸刪 (图170)。此时右 手是放于“中线” 上的。

然后将左拳变掌并向前伸出于右掌上侧(掌心朝向右侧),准备向 正前方以“标指”或“打眼手”攻出,此时两手上下贴在一起,并且均 占据于“中线”上(图171)。

图片47 图片46

将左手向上、 向外翻转90度, 而变成掌心朝上 的“摊手”动作, 此时左手臂仍占右掌变拳并 向胸侧收回的同 时,左指则快速 向正前方攻出, 记住,此时左手 或者是以“标指” 攻出、或是以拇 指为主要发力点 攻出“打眼手”, 而身体则不可随 攻出而晃动,并 始终目视正前方 (图 172)。

(图 172-1) 为左“标指”或 “打眼手”的侧面 示范。据“中线”,手臂 仍须伸直不动(图173)。

接下来,将左掌先向内(朝面部方向)进行转腕,也就是先转至手 心向着自己的状态,此时手臂仍须伸直不动(图174)。

图片49 图片48

再将左手继 续向外旋转至手 指朝向外侧的状 态(图175)。

等左手转完 一圈时成握拳姿 势,而此时上体 则一直保持不动 (图 176)。

左手握拳慢慢收回至胸侧位置(拳心 向上),回复到“二字箝羊马”的状态(图617)

图片50 图片51

浏览9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