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拳击列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肖伯纳做了 大量工作,他们在提案中以充分的事实证明,拳击运动对青年所起的教育作用, 对人类体能、智能的发掘和强化,特别是对人类勇敢精神的培养是积极的。他们 说服了所有固执己见的人,最总提案被通过。至此,拳击才真正堂而皇之地进人 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殿堂。

然而,由于当时通讯设施落后,加上路途遥远,旅费昂贵及拳击运动尚未普 及等诸多原因,1904年圣路易斯的第3届夏季奥运会,报名参加拳击比赛的国家 只有美国一个队。当时的业余拳击比赛规则尚不完善,加上组织工作缺乏经验, 比赛采用了职业拳击比赛的方法,分成7个级别进行角逐,即次最轻量级(47.62 公斤)、最轻量级(52.16公斤)、次轻量级( 56/73公斤)、轻量级(61.24公 斤),次中量级(65.27公斤)、中量级(71.67公斤)和重量级(71.67公斤以 上)。规则还规定,凡获各级别冠军的运动员可以向高一级别的冠军进行挑战。 结果,一位名叫奥•柯克的运动员在最轻量级比赛中打败所有对手获得冠军后, 又战胜了次轻量级冠军哈莱尔,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在奥运会拳击比赛中,获得两枚不同级别比赛金牌的运动员。尽管1904年奥运会拳击比赛 只有美国参加,但它对后来业余拳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普及起了相当重要 的作用,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第4届奥运会,于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作为现代拳击运动的发源 地,又作为东道主,自然把拳击运动列为了比赛项目。但由于筹备时间仓促,从 发出邀请到正式比赛,时间很短。拳击仅设5个级别,比赛办法同上届,运动员可 以跨级比赛。由于一向表现十分出色的美国运动员无法及时赶到伦敦,所以英国 运动员取得了奥运会拳击赛中最辉煌的成绩,除中量级(71. 67公斤)亚军为澳 大利亚的雷•贝克获取外,其余获奖名次均属英国人。

第5届奥运会,于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由于瑞典人认为拳击有损 人体健康,因此取消了这个项目。

第6届奧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未举行。

第7届奥运会,于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这是战火熄灭后的首届奥 运会,经过战争的劫难,本届运动会的比赛成绩不尽人意,而拳击却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拳击比赛中25个国家选手在8个级别进行了激烈角逐,最后欧洲人获得了 3枚金牌(其中英国2枚、法国1枚),美国3枚,南非联邦、加拿大各一枚。次轻 量级金牌为年仅19岁的美国人弗伦克•詹纳罗获得,他转为职业选手后,赢得了 这个级别1928—1929、1930 —1931年的世界冠军。美国的爱德华•伊根夺得重量 级(71.67公斤)拳击冠军,1932年他又在冬季奥运会四人雪橇比赛中夺冠,他是 奥运会史上在冬、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均获金牌的唯一选手。第7届奥运会拳击赛上 运动员的水平有了较大突破,获奖牌的国家面也扩大了,这无疑是对拳击运动的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第8届奥运会,于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本届运动会是为了庆祝恢复奥林 匹克运动会30周年而定在巴黎的。在奥运会开幕的前夕,拳击史上第一个国际业 余联合会成立了,它的第一任主席是美国人约翰•卡迪。这给拳击运动注人了一 针兴奋剂。世界上29个国家的拳击选手到了巴黎,争夺8个级别的冠军。最激动人 心的一场决赛在两名次轻量级拳手杰基•费尔茨与约瑟夫•谢拉斯之间进行。两 名选手都出生在洛杉矶,在同一所俱乐部、同一位教练指导下训练,而且都想成 为奥林匹克冠军。两人的比赛在奥林匹克的拳击场展开了三个回合扣人心弦的较 量,未分胜负。休现了拳击比赛公平、公正的精神。英国和美国获得2枚金牌,南 非联邦、荷兰、丹麦、比利时、挪威各得1枚金牌。另外,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法国 式拳击还被安排为表演项目。

第9届奥运会,于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这届奥运会的拳击比赛 吸引了五大洲的拳击好手,登上授奖台的有来自14个国家的运动员,这在奥林匹 克拳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批有才干的年轻人挡住了著名拳击家通往胜利的道路,所有级别的冠军为那些从来没有在这种振奋人心的场合取胜的国家——匈牙 利、意大利、新西兰、阿根廷等国的拳击选手获得,这是本届奥运会拳击比赛中 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获奖者的名单中,还第一次列人了过去禁止开展拳击国家 的运动员,说明了业余拳击运动在全世界获得了普遍发展?本届奥运会的裁判工 作很差,拳击比赛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尽管这样,意大利 拳击运动员以惊人的表现出尽风头夺得3枚金牌。阿根廷人获得了重量级和最重量 级2枚金牌,匈牙利、英国、新西兰各得一枚金牌。

第10届奥运会,于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令人瞩目的拳击赛在能容 纳一万两千名的体育馆举行。但是,同圣路易那届一样,由于旅费昂贵,参加 洛杉矶奥运会的国家和运动员比上一届减少了近一半,拳击项目也不例外。美 国拳手重复28年前圣路易的胜利,他们获得了 2枚金牌和3枚铜牌的好成绩,名 列各参赛队之首。但是他们也受到了各国好手的强力挑战,尤其是阿根廷和南 非联邦拳击运动员出色的表现,他们分别为自己的国家取得了 2枚金牌、1枚银 牌和2枚金牌、1枚铜牌。其它2枚金牌被匈牙利和加拿大选手获得。菲律宾的何 塞•维拉奴埃瓦获得了最轻量级铜牌,这是亚洲拳手在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 拳击奖牌。这次比赛的裁判工作非常出色,是现代拳击比赛史上第一次系统、 正规的执法。

第11届奥运会,于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这是历史的悲剧。德国法西 斯为了使更多的德国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以达到显示实力和炫耀日耳曼人种的尊 严,他们千方百计地拉扰裁判,拳击比赛也不例外。尽管如此,各国选手还是发 挥了自己的水平,显示了各自的实力。法国选手获得了2枚金牌,意大利、匈牙 利、芬兰、阿根廷各获1枚金牌,而德国队凭借不正当的手段获得2枚金牌。在这 届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 69人参加,其中由国民党陆军32军商震部队派出的2名拳 击手靳贵弟和王润兰,都在预赛中被淘汰。

第12、13届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打战未举行。

第14届奥运会,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在两届奥运会中断的这段时间 里,世界业余拳击运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 这届奥运会拳击比赛英、美两国竟然没有获得金牌,冠军被阿根廷(2枚)、匈牙 利(2枚)、南非联邦(2枚)、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获得。

第15届奥运会,于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由于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 的参赛,使拳击比赛的规模和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有世界上44个国家和地区的 25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鉴于世界各国拳击运动的广泛开展,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 为了提高此项运动的价值和使参赛的运动员力量更趋均衡,决定在本届奥运会拳 击比赛中分10个体重级别进行比赛,废弃如职业拳击那样所采用的8个级别。美国 派出了历史上最强的奥林匹克拳击手,一举夺得5枚金牌,他们全是体格健壮的黑人拳击手。在过去20年间美国拳手没有在奥运会上取得任何一个级别的冠军,他 们这次取得的成绩确实是值得称赞的。第一次参赛的苏联拳击选手由于缺乏比赛 经验,只取得了 2枚银牌和4枚铜牌。匈牙利、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波 兰各得1枚金牌。

第16届奥运会,于195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这届奥运会是第一次 走出了欧美两洲,使世界各国拳手为了迎接在墨尔本新的挑战,投人了积极的准 备。由于业余拳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决定从这届 奥运会开始授予奥林匹克优胜者的业余拳击运动员相同体重级别世界冠军的称 号。本届运动会最耀眼的明星当数32岁的匈牙利著名拳击手拉斯洛•帕普,当他 在墨尔本拳击场的决赛中战胜——美国的雷泽德•托雷斯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 连获3届奥林匹克拳击冠军的运动员。奥运会后,帕普转为职业拳击手,并多年驰 名世界拳坛。由于苏联的参赛,使拳赛增色不少,他们夺得了 3枚金牌、1枚银牌 和2枚铜牌的骄人战绩,列非正式团体总分第一;美国和英国各得2金;德国、匈 牙利和罗马尼亚各得1金。

第17届奥运会,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盛会,来 自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的290多名拳击运动集中到罗马,两个德国联合组队参 赛,中国台湾也派出了 3名拳手。本届奥运会拳击比赛的突出特点是队员的年轻 化和各队普遍重视了专项力量训练。在未来的岁月中驰名全球的拳王、美国黑人 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奥林匹克重量级(81公斤级)冠军,他当时用的名字是卡修 斯•克莱,年仅18岁。罗马比赛后的1961年,他步人职业拳坛,从此享誉世界。 东道主意大利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3金、3银和1铜获得了非正式团体总分 的第一名,波兰(1金)第二,美国(3金)第三,苏联(1金)第四。匈牙利和捷 克斯洛伐克各获1枚金牌。在罗马奥运会上,国际业余拳联第一次采用5名评判员 进行评判工作。

浏览9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