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三善交友,京、津较界无不莫逆,文艺界朋友甚多,萧长 华、程砚秋、马富禄、裘盛戎、连阔如、侯宝林、陈荣启、高德 明皆是挚友。当年宝三妻子卧病在床,无钱治病,经马富禄等人 召集,为宝三义演一场京剧,帮宝三渡过难关。宝三也常帮助别 人,在宝三跤场没有尊卑之分,张文山(张狗子)食量大,每次 分钱时零头(分不开的钱)都归张狗子。孙殿启结婚成家,宝三 为之筹措。付傻子在中和剧场演出时,因突发病而亡,宝三组织 大家为其料理后事,在跤界一时传为佳话。
宝三提携后学者从不吝惜,从学者甚多。1959年,第一届 全运会期间,山西名将崔富海、张毛青得知宝三人腰的动作堪称 一绝,向宝三请教。宝三毫无保留地给张毛青等讲人腰的要领, 从手法步法到基本功的练法,讲得真切细腻,张毛青等受益匪 浅,并通过认真的训练,使其变成自己的绝招。解放军摔跤队训 练基地在北京德胜门外黄寺,队员们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到天桥 跤场帮场试艺,向老艺人们学习技艺。何润宗、王怀宝、刘生财 等人无不向宝三问艺,宝三从不保守,毫无保留地传授。宝三到 62岁高龄还能同何兰亭上场表演。
80年代初,陈洁伟先生编写了一部电视剧《神跤甄三》,就 是以宝三为原形,描绘出京城一代摔跤名家“铮铮铁汉、神跤甄 三”的艺术形象。
宝三作为一代摔跤名家,跤界楷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 中。他的为人和对跤艺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广大的后学者。
中幡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娱乐形式,处处显示出民俗文化的特 色,全套动作有几十个,环环相接一气呵成,每个动作的命名也
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
霸王举鼎:即单手将中幡举过头顶。
二郎担山:由举鼎落到肩峰上或双手由腹前直接扔右肩 峰上,再扔至左肩上为左右担山。
苏秦背剑:由举鼎落下,反抓握中幡碗底,置于背后或 由腹前扔起,单手反抓握中幡碗底置于背后。
大盘肘:双手将竿抛起置右肘尖上。左臂向外侧伸展, 五指靠拢内合,再扔到左肘上为左右大盘肘。
小盘肘:双手扔竿置右肘尖上,左臂迅速抱右肘,双肘 相抱,再扔左肘尖h叫左盘肘。
虎抱头反盘肘:双手将竿扔置右肘尖峰上,右手抱其 头,左手自然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反挑金背:竿底置于右手背上,向上举过头顶,左臂侧 平举,五指靠拢内合,右手落下,扔置左手背上,叫大过河。
单提剑:双手将竿扔起,右手反抓握竿碗底,置腹前停 稳叫单提剑。
怀中抱月:双手将竿扔起,双手迅速反抓握竿碗底,置 胸前。
朝天一炷香:由怀中抱月将竿扔起,双手合十,插人 竿碗内,向上举过头顶。
童子拜佛:由朝天一炷香将竿扔起,双手合十,指尖 指向鼻尖,双掌跟接着。
单掌劈山:童子拜佛式,左手撤开,侧平举,由右掌 托竿碗。
金鸡独立:双手将竿扔起,置右手拇指上,左臂侧平 举,右手可五指展开,也可握拳。
腰串:右手提剑置背后,左手由背后反接置胸前,右 手再反接置背后,又叫腰横玉带。
背花:双手持竿,由右手到胸前置背后,左手由背后 反接置胸前,由头上方抡转置背后,反复抡转。又叫大背花,前 后背花。
金丝缠葫芦:右手将竿由背剑转胸前,左手接竿外抡 转置胸前,右手再做,反复抡转。
乌龙绞柱:即是前后背花,左右抡转。左一次,右一 次。
背后插剑:双手将竿扔起,由头顶越过,双手在背后 接住。
封侯挂印:双手将竿扔起,置右手小拇指上挂着,左 手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大车轮:右手单提剑,左手撑地做侧手翻,起来后做 大背花。
轱辘毛:右手苏秦背剑,低头做前滚翻,起来再做大 背花。
鲤鱼打挺:由右手反挑金背或金鸡独立,猛然躺下, 将竿碗置腹上,礅几下扔出,由助手保护。
串五指:由金鸡独立,扔起置食指和中指间,再扔起 置中指和无名指间,再扔起作封侯挂印。
秦王倒立碑:背花或虎抱头将竿扔在地上,双手撑地 做倒立。双脚抱竿,由助手保着。
大过桥:由右担山从头上方传到左担山,再由左侧传 回。
仙人过桥:右担山从脑后传到左担山,再由脑后传回。
张飞骗马:左手持中幡,向前支出,右腿由竿臂上偏十字披红:由右背剑向肩上扔起,置腹前,用左手将
竿反接住,置左背后,左右交叉。
太公钓鱼:由金鸡独立,置下颚处或由担山上置下颚 处,双手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牙剑:由金鸡独立置于下牙上,或由担山上牙齿上, 双手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浪子踢球(踢毽):将中幡竿置于右脚或左脚面上,向 上踢起,落在头顶或肩上。
断梁:由金鸡独立,将竿置于鼻梁骨上,双手侧平举, 五指靠拢内合。
老虎大撅尾:由头向后背置腰带上,双臂侧平举,抬 头看尖子,可扭秧歌。待幡竿稳定后向前做滚翻,双腿将竿夹 住,也可前滚翻站起。
禹王倒钻沙:由右担山,置脖背间,迅速趴下,竿由 助手拿下。
压脖倒立:由禹王倒钻沙趴下,双手撑地,双脚向上 抬起,呈倒立状,竿由助手拿下。
狮子滚绣球:由右手举鼎,向下拉竖叉,再用右手反 抓握竿置背后,左手由背后接竿。置腹前向上抢起置头上,双手 抓握竿向前出,由助手保着。
举鼎拉叉:右手将竿举过头顶,左手侧平举,向下拉 竖叉,竿稳后扔于地上,由助手保着。
脑剑:将竿碗置于额头上,统称脑剑,又叫金鸡上架。
探海:由脑剑至后脖颈处,双臂侧平举单腿支撑做燕 式平衡,抬头直腿,使中幡瞬间稳定。
旱地拔葱:将竿立于地上,左手侧平举,右手反抓竿 头,猛向上提置肩上叫拔担山,置头上叫拔脑剑。由左手在背后 接竿碗,再由胸前置头上方背花叫拔葱背花。
三、北玄民国年向的体政
过,右手反接背花。
双人对练(二仙传道):即由背后或面前传出。向后扔 时,可作提剑、怀中抱月、担山、盘肘、脑剑或踢毽等动作,向 前可做大背花、腰串、金丝缠葫芦、单展翅等动作。
跳龙门:制作•牌楼布景。一人双手持中幡立于牌楼 前,向后上方扔起,过牌楼,本人迅速做后滚翻,站稳接中幡。
过牌楼:制作一牌楼布景。一人双手或提剑持中幡立 于牌楼前,向后上方扔起,过牌楼,由另一人在牌楼后将中幡接 住。
双人过牌楼:乙站在甲肩上,丙站在甲面前,将竿向 上抛起,乙将竿接住向后扔过牌楼,甲、乙向前做前滚翻站起, 幡由丁接住后可做背花等动作。
压脖竖顶:由担山置颈后,迅速双手扶地,做倒立, 由助手拿下。
浪子踢球:由背剑置体前右脚上,再由右脚置左脚, 再回右脚,踢置头上。
叉剑枯辘毛:双手持杆由腹前扔至背后。双手持杆向 前翻滚,迅速站起双手持杆。
后翻:中幡举顶后,向后做石滚翻,然后起身站立, 做“背花”。
抱腿大车轮:甲右手提剑右手抱乙右大腿,肩触其腿 上作侧翻。
独立千斤:甲右背剑左脚蹬踩甲右大腿,做造型,甲 脚落地做前翻。演练中幡要功架好,常言道:把式把式,全凭架势,表演就 是给观众看的,要有帅劲。保托也要有功架,要双手叉腰,目视
另外还有些高难动作,已经失传了,如连升三级等。
幡尖,精神集中,抬头挺胸。单手持中幡时,另一支胳膊要展 开,侧平举,拇指张开,四指靠拢内合。做担山时,要右合左 展,如右侧做担山,小臂要握拳或作勾手内合,肩肘呈水平,左 臂要侧平举。如做大盘肘时,内合之肘要高于肩。做小盘肘时, 双手合抱高于肘。做牙剑、脑剑时要双手外展,侧平举。
再聊聊中幡的表演程序。
中幡表演以往一般均在春、秋季节或春节期间。夏天因有凉 棚,不便中幡舞动。而今大棚高,夏季也可以照常演练。练中幡 也有规矩,从拿杆开始都必须按规矩进行。一人扶竿,由另一人 将竿解开,持竿者要双手倒竿,一步一步地向场内移动,一步一 蹲,显得吃力的样子。拿到场子中央,这时由持中幡者将竿拿起 并不练,而是传给别人,接竿者要站在持竿者身后,击掌后大声 喊:“瞧我的”或“瞧师傅的。”竿幡传到三五人时,接竿者要练 一手“霸王举鼎”或扔高再传给别人,叫后传。其他伙计依次各 练一招简单动作。每当练动作时,伙计应声高声报出这个动作的 名称,练一下“脑剑”,大家齐声说:“脑袋上的功夫,这叫金鸡 上架。”练大盘肘时,伙计说:“众位,这叫有手的好练,没手的 难学。”这时,由伙计接过来,练一手担山,没接着,落在地上 了。另一伙计说:“这下好,向上一举叫霸王举鼎,向下一落叫 二郎担山,你这下练砸了,也有名,叫‘后门外头,一溜胡 同’。”有人再拿起中幡,传给师傅,师傅接过竿做一造型,要表 现出稳和准,显示其功夫深。
中幡表演要严格分出主角和配角。高难动作(底活)要由主 角来演,配角只能做陪衬,练一些简单的动作,才能分出主次, 配合以拋托(练砸了)〇主角不能抛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术语讲“宁可少使,不抛托”,演出才更精彩,更耐看。为了增 加喜剧效果,场上还随时抓哏(笑料),使观众在欢乐中欣赏到
高超的技艺。
中幡表演诙谐幽默,惊险刺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深受京 城广大观众和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与好评,几十年常演不衰,形成 了北京天桥民俗5:艺代表项目。宝三的弟子和传人遍京城,每当 春节庙会,民族体育表演皆有中幡上场。宝三的中幡一般不给别 人动。一怕倒了砸到人,二怕他不会,动作不规范也能举起来, 影响了演出效果。三是不经易传人,谁都能练,就不叫绝活了。 即使是跤界的朋友,也不能让他拿竿,若非要试试,也得有伙计 拿起来,歪着给他,竿到他手里就要倒了,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为显得中幡的沉重,伙计赶紧将竿接过来,这时宝三就此说买 卖,会效果更好。
为了不让别人动竿,装卸时均要有专人保好竿底,竿倒下 后,总会有人用手掂掂轻重,由专人用脚尖踩着他就掂不起来 了。装卸时不许人从竿上迈过,更不许女人迈过(封建迷信的思想)。
浏览1,5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