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手的高级用法
通常情况下,活手对对手持械手臂或武器的抓控发 生在与对手相接触的瞬间,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会 遇到一些应变能力极强的对手,想轻而易举地用活手控 制他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就应该灵活变换活手 的用法。
常规情况下,活手主要是用足够大的力量持续控制 律对手的持械手臂或武器,同时用武器反击对手。持续控 ^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目的与方向不同可分为向 I下持控、向上持控及水平持控。
向下持控,即通过活手拍击的形式对对手武器或者 I持械手实施持续向下的控制,同时用武器由下向上击打 氏对手持械手(图5-36—图5-39)。图5-40、图5-41所

示则是对对手持械手施加持续向下拍控时,用武器通过| 对手不断下滑的手臂上方实施反击。
向上持控,即通过活手上架的形式对对手持械手臂| 实施持续向上的控制,同时用武器向上或向下反击,如 图5-42 —图5-45所示为向上反击,图5-46—5-48所_ 示为向下反击。

水平持控,即通过活手在水平方向推的形式对对手 实施持续推控,同时用武器反击,如图5-49—图5-51 所示为向右推控反击的动作。
以上变换活手的用法都是以活手本身不直接参与打 击对手为特点的,但活手抓控对手本身就具有攻防双重 的作用。也就是说活手在控制对手后可直接用于反击, 这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称为活手拍滑技法,即首先用活 手来控制对手的持械手,然后顺势滑动攻击对手。其关 键点在于拍控对手与变向攻打对手时,則后衔接既要 “圆滑”又要借力打力。
活手拍滑技法形式多样,如图5-52—图5-55与图5-56一图5-58所示为掌心向上和向下的拍滑;如图 5-59—图5-62所示则是用拳的拍滑。

(三)扫拢与翼护
扫拢与翼护是针对来自身体两侧挥击式进攻而具体设定的防守技术。两者的区别是以接触防御时自己武器 前端的朝向为标准:武器前端向上的接触防御称为扫拢,其具体动作就像一人站在一个大圆木桶中间手持扫把从 一边到另一边对桶壁进行清扫一样;武器前端向下或与 地面平行的接触防御称为翼护,其具体动作类似于飞鸟 用翅膀做遮护,翼护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象形取意而来。
扫拢根据动作方向与位势高低可以细分为:低位 内外侧扫拢、中位内外侧扫拢和高位内外侧扫拢,如 图5-63—图5-65所示为低中高位的外侧扫拢,图 5-66—图5-68所示则为低中高位的内侧扫拢。

根据动作方向与位势高低可以细分为:低位左右侧翼护、中位左右侧翼护和高位左右侧翼护,如图防
5-69-图5-71所示为左侧低中高位的翼护,图5-72—图

扫拢与翼护在实战中既可用于阻挡也可用于格移。 当自己武器与对手武器正向对撞时用于阻挡,自己武器 与对手武器非正向交叉接触时用于格移。其结束动作一 般都是以沿对手武器前端滑动复位,如图5-75—图5-77 所示。当手持沉重武器把扫拢与翼护技术用做阻挡时,菲容易出现防御后不能及时收手复位的现象,这时就不能 律拘泥呆板,要随机应变将阻挡过渡为格移,朝对手武器 ^前端滑动复位;同理,把扫拢与翼护技术当做阻挡用在 5轻质武器对抗对手的沉重武器时更要灵敏地将阻挡过渡 ^为格移,以免自己的武器被对手武器反弹。具体何时把阻挡过渡为格移,要依靠训练中与对手反复的接触碰撞 来感知、体验、掌握这瞬间的变化,而不能主观臆断。
用扫拢与对手武器接触碰撞后沿对手武器向下攻击 其持械手称做逆向扫拢。在实战中运用逆向扫拢有一定 的难度。如图5-78—图5-80所示为内侧逆向扫拢的具 体运用;如图5-81—图5-83所示为外侧逆向扫拢的具 体运用。

(四)脊式阻挡与伞式格移
脊式阻挡与伞式格移是针对来自身体上方挥击式进 攻而具体设定的防守技法。
脊式阻挡这一名称是象形取意的结果。对手用自 上而下的挥击发动进攻;我方武器横抬上挡,同时活 手从武器下面向上穿至双方武器接触点内侧,此时我 方活手、武器与对手短棍共同组成类似于“屋脊”的 结构,然后活手顺势由内向外拨挂控制对手的武器, 如图5-84—图5-87所示。

当对手以一定的角度做向下垂直挥击时,就要及 时调整脊式阻挡的角度,并注意武器阻挡时要与地面 平行。实际上,脊式阻挡是翼护的一种形变。当对手 攻击力量很大,脊式阻挡不能与之抗衡时,就会出现 武器被反弹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脊式阻挡时一定要 注意头部的安全位势,既不能正对对手的攻击路线之 下,也不能低于自己的武器。为了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当用武器上挡的同时,最好向自己持械手所在的方向 调整一下站位与身姿。
脊式阻挡根据所处位势的高低可以细为:高位 脊式阻挡、中位脊式阻挡和低位脊式阻挡三种,如图 5-88—5-90

伞式格移这一名称也是象形取意的结果。在与对手. 相接触的瞬间,所持武器不再平行于地面,而是以持械 手握棍上抬、短棍前端低于肩的斜面形式来承接对手垂 直向下的挥击。伞式格移主要用于对抗对手的大力劈 杀,如图5-91—图5-94所示。

当对手持沉重武器做垂直向下的挥击时;我武器 5 ^与手臂共同支撑起的斜面,能把垂直向下的力偏移到 身体外侧,同时再加上活手的辅助防御作用,其防御 重击效果要远远强于脊式阻挡。此外,伞式格移所承 | 接的反击动作多是以缠头裹脑的方法启动,即持械手 握棍绕过头颈后方再向前击打。伞式格移与脊式阻挡 一样,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部,以免被 自己武器反弹致伤。
由于伞式格移及其所承接的反击用时较长,所以 一般来说它多作为脊式阻挡失效时的后备承接技术。
(五)防刺
刺击是持械格斗中最常见的攻击技法。尤其是直 线刺击,它以直线进击、快速简捷、不易防守著称。 从理论上说,通过扫拢与翼护的合理使用都可置任何 攻击于身体之外,但是以身体中线为攻击目标的水平 前刺却是最难防御的,这主要是由于人对前后运动的 视觉判断能力低于对左右运动的判断而造成的。为 了更加安全和有效地防御刺击,在运用接触防守技 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步法与身法的合理配合。如 图5-95—图5-98所示为中位左侧翼护对前刺的防御 与反击;图5-99—图5-102所示为中位外侧扫拢对 前刺的防御与反击。

对于向上或者向下刺击的防御以剪刀式交叉防 守最有效,它要求器械与活手成十字形交叉,如图 5-103—图5-105所示为用剪刀式交叉防守对抗上刺; 图5-106—, 5-108所示为用剪刀式交叉防守对抗下刺。

另外,如果对手的刺击来得太“突然”,以致不能 使用常规的防御技法来应付,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理 方法就是用活手快速直接地拍弹对手武器,破坏其进攻 节奏,然后马上反击,如图5-109—图5-112所示。

六、缴械技法
缴械,尤其是近距离缴械,如同活手一样是菲 律宾武技流派中极具代表性的技法内容之一。在非 绝杀性的有一定限制的实战中,缴械技法与其他技 法相比功用突出。当对手攻防动作的速度变慢或者 攻防过程中出现间断情况时,缴械技法就能乘机一 显身手,发挥出强大的效用。但是,许多现代的菲 律宾武者都十分务实,根据自卫格斗的实际情况, 没有把缴械技法作为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以及用 于实战防身的起始阶段。因为,运用近距离缴械是 以突破对手外围防线进人到内围空间为前提的,在 此前提下才能保证缴械成功,但对对手外围防线的 突破却要通过打击的形式来获得,另外,远距离缴 械的实质就是打击技法的运用。从这些方面出发, 重视持械格斗中打击技法的练与用绝对是明智之举。 然而实战却又是极具复杂性,某一技法的运用只有 在其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强调技 术全面,并不断地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才是自卫成功 的保障。
(一)缴械的定义与原理
缴械是指迫使对手放弃控制武器的技术与方法,即 迫使对手交出武器。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缴械的形式多 种多样,既有持械缴械,又有徒手缴械。以下主要介绍 各种持棍缴械的方法。
远距离的格斗,缴械一般是通过打击对手持械手或 者运用技巧打击对手武器来迫使对手交出武器。在中、 近距离格斗中,缴械则是以对对手持械手与臂的锁控 为主要手段,间或辅助以相应的击打方法使对手被迫交 出武器。
对对手上肢的锁控通常是在其肩、肘、腕关节薄弱 的部位上定点施力固位,然后以杠杆运动的形式将其手 臂扭转至生理运动极限角度,最终迫使对手撒手弃械。
这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可以结合著名的“三角形”理 论进一步解释——以被控关节作为三角形的固定顶点, 手臂朝向根节的部位可以看做是三角形的不动边,即被 锁控住的具体部位,这里不妨称之为第一条边;手臂朝 向梢节的部分则可以看做是三角形的第二条边,这条边 可以是对手的整只手臂(锁控肩关节时),也可以是对々 手的前臂(锁控肘关节时),还可以是对手的手(锁控缴 腕关节时),正是这条能够活动的“边”在外力操纵下械 起到了锁控对手上肢关节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组成三技 角形的最后一条边就是实施锁控人的手或前臂或武器,
第三条边的主要作用在于用外力“撬动”对手可以活动 的“第二条边”来达到锁控手臂的目的。
如图6-1、图6-2所示为对对手肘关节实施直臂锁 控,即屈臂在对手肘关节背面定点施力加压,然后肘关 节上抬迫使对手持械手随之上抬,进而使对手手臂两端 固定,被迫交出武器。

关于锁腕缴械技法,多是以对手的短棍作为“三角 形”的可活动边,只要用技破坏其三角形的活动边就可 使对手失去武器,如图6-3—图6-6所示。

(二)远距离缴械
战例一: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反手 外挥右劈攻击我前腿膝关节;我右脚右移让位,同时 用短棍从右向左挥击对手武器近拇指处或持棍手,如 图 6-7—图 6-10

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反手 外挥从左向右劈扫我腰部中盘要害;我右脚右移,身 体左转让位,同时用短棍向左挥击对手持械手臂,如 图6-11^—图6-13所不。

战例三: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从后向 前在水平方向刺我中线要害;我左脚左移让位,同时用 短棍左劈对手持械手臂,如图6-14—图6-16所示。

战例四: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左劈我 上盘要害;我左脚左移,转身让位,同时用短棍顺着对 方攻击路线打击其持械手,如图6-17—图6-19所示。

战例总结:远距离缴械最常见的方法是封杀对 手的持械手(简称杀前锋手或“杀手”),这种打击 对手前锋手的形式在战术上称为迎击或截击,其成 功的关键在是否能够做到“同动近取”,即与对手的 攻击一同起动,以自己的“长”武器攻击对手离自 己最近的要害部位。另外,在对对手实施打击过程 中还须注意步法与身法的合理配合,这样不仅能使 自己的攻击更具效力,而且能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战例二与四,其打击对手的方 法与战例一与三不同。战例一与三基本上都是迎着 对手的进攻直接实施打击其持械手,这需要练习者 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而战例二与四是 通过身法与步法的合理配合,在闪避开对手攻击的 同时顺势回击。这也是菲律宾武技流派中最为常用 的顺势打击法,其优点就是提高了防守反击中的安 全系数。
(三)中距离缴械
战例一: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左
( 劈我中、上盘要害;我先在活手的配合下用内侧扫 拢进行防御,然后用左腋夹控对手短棍,同时活手 缴 从其持械手上方向左、向下、向右、向上弧形对其械 腕关节做逆时针锁绞,如图6-20—图6-24所示。

战例二: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 方右手持棍反手右劈我中、上盘要 害;我用外侧扫拢进行防御,同时活 手对对方持械手进行持续性拍控,然 后用右腋夹控对手短棍,持棍手顺势 从对手持械手内侧穿其腕下,由下向 左、向上、向右弧形对对手持械手腕 做顺时针锁绞,如图6-25—6-29所 示。在人背我顺的情况下,适时用活 手技法对对手持械臂肘外推,能够加 快对方撒手弃棍。

战例三:敌我双方持棍对 峙,对方右手持棍直线前刺我中 线要害;我前脚后移,身体右转 让位,用中位右侧翼护进行防 御,同时活手从对方持械手内侧 穿其腕下,由下向左、向上、向 右对对方持械手腕进行顺时针锁 绞,如图6-30—图6-35所示。 在人背我顺的情况下,用棍尾对 对方短棍进行拨挂,能够加快对 方撒手弃棍。

战例总结:上述三例是中距离格斗中以“活手”作 为主要武器来缴械的常见技法。其成功的关键除了在于 先机得手外,还须有强大的腕力做后盾。如果实力远不 如对手时,想通过单一的“活手”技术达到缴械的目的 无疑是引火烧身、火中取栗。
战例四: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左劈我 中、上盘要害;我用内侧扫拢进行防御,并在活手的配 合下对对方下盘进行反击,然后顺势用左腋夹控其短 棍,以活手逆时针锁绞其持械手腕,使其撒手弃棍,如 图 6-36—图 6-41

战例五:敌我双方持棍对 峙,对方右手持棍反手右劈我 中、上盘要害;我用外侧扫拢进 行防御,同时以活手配合反击对 手头面要害,随即持棍手从其持 械手内侧下落其腕下,向上、向 右、向下用棍尾和前臂绞其腕关 节,最后身体右转双手合力向 后、向下拖拉使其撒手弃棍,如 图6-42—图6-47所示。

战例六: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直线前 刺我中线要害;我身体左转让位,用中位左侧翼护进行 防御,随即短棍前端收于左腋下,同时活手由对手持械 手外侧穿其臂上抓住自己的棍尾,然后左手握棍逆时针 锁控对手手腕,使其撒手弃棍,如图6-48—图6-52

战例总结:战例一至战例三和战例四至战例六相 比,后三种战例更具实用性。它用于缴械的武器不仅 仅是单一的“手”,而是更多地使用了自己的武器。 这种技法不仅能够利用武器的硬度及杠杆原理的作用 对对方施加远大于单纯手臂的力量,而且能更多地把 打击技法融入到缴械中来。在缴械过程中对对方实施 打击一般有两重意义:其一,就是吸引对手的注意 力,起到声东击西的作用;其二,是直接削弱对手的 攻防实力,从而使缴械技法更加顺畅、高效。
(四)近距离缴械
战例一: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左劈 我中、上盘要害;我用内侧扫拢进行防御,同时用活 手从对手持械手内侧由上向下沿其拇指处进行抓控, 随即用力逆时针拧转其持械手臂至生理极限,然后用 棍尾顺势沿其五指合拢的方向对其短棍进行拨挂,使 其撒手弃棍,如图6-53—图6-56
所示。战例二: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反手 右劈我中、上盘要害;我用外侧扫拢进行防御,同时 用活手从对手持械手外侧由上向下沿其拇指处进行抓 控,随即用力向其内侧拧转其腕关节至生理极限,然 后用棍尾顺势沿其五指合拢的方向对其短棍进行拨 挂,使其撒手弃棍,如图6-57—图6-60所示。

战例三:敌我双方持棍对峙,对方右手持棍直线前 刺我中线要害;我身体右转让位,用中位左侧翼护进行 防御,用活手从对手持械手外侧由上向下沿其拇指处进 行抓控,随即用力向外斜拉其持械手臂,同时逆时针方 向拧转其持械手腕至生理极限,然后用棍尾顺势沿其四 指合拢的方向对其短棍进行拨挂,使其撒手弃棍,如图 6-61—图 6-63

战例总结:以上三种战例是近距离缴械常用的技 法。近距离缴械,由于受空间狭窄的限制,不能像中 距离缴械那样做一些幅度较大的缠控手臂的动作,它 只能通过直接拧折对方持械手腕。此外,为了顺利完 成缴械,用棍尾辅助效果会更好,会迫使对手更快地 撒手弃棍。
七、持械缠斗
缠斗是双方由把持把握开始纠缠在一起的格斗行 为。现在一般把缠斗看做是双人格斗的终极形式,手 中持握武器时的缠斗就是持械缠斗。在本书前一部分 中所介绍的非打击式缴械技法,从本质上说就是持械 缠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只不过由于缴械是菲律 宾武技械斗技艺中最为传统同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技 法,故而将其相关内容独立成章。但是,应该说明的 是,缴械不是持械缠斗的唯一代表形式,这是因为从 持械缠斗锁控的部位上看,缴械只是最为“层面”上 的技法,即只对腕、肘、肩关节进行有限形式的锁 控,其直接目的也是相当单纯唯一的,即让对手放弃 对武器的控制。
(一)缠斗基本原理阐述
缠斗是以擒拿和摔技为基本内容,从有无器械 参与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持械缠斗与徒手缠斗。 尽管二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 的,换句话讲,它们共同遵循抛摔与擒拿原理。抛
摔多以破坏支点、改变底基和变动重心为准则来应敌; 擒拿则多以抓筋拿穴、扭挫关节和阻断血液循环为手 段应对敌手。其中抓拿是抛摔的前提,这使得二者在 实施时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即所谓的拿中有摔、摔 中有拿。多数情况下,自卫实战具体形式的选择不是 由防御者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但无论是打斗还是缠 斗,其最终目的都是制人而不制于人,偏执一技得不 偿失。从本源上看,现代菲律宾持械格斗体系当中大 量的非缴械缠斗并不是菲律宾武技的原传内容,而是 与其他功夫如格雷西柔术、桑搏等流派交汇融合的产 物。实际上在传统的菲律宾械斗流派中的缠斗均以缴械 缠斗技法内容为主。
从理论上讲,武器是肢体的延伸、变异与加强。由 于武器所具备的诸如长度、硬度等优于肢体的相关攻防 特质,这使得持械缠斗较那些“拖泥带水”的徒手缠斗 要“干脆利落”得多。
(二)持械缠斗中的短棍持握方法
短棍用于打斗与用于缠斗时施力的方式是不一样 的。打斗多用短促冲撞力攻击人体要害来完成力的传P 递,而缠斗则是以挤压力持续或长久攻击人体要害最终持 完成力的传递。这就决定了短棍用在具体缠斗时,持握械 短棍的形式各不相同。 缠双手持握短棍是持械缠斗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它可以分为同向双手持棍(图7-1、图7-2)、异向双手持 棍(图7-3)、同向双手交叉持棍(图7-4、图7-5)、 异向双手交叉持棍(图7-6)。在缠斗中双手持棍的发 力方向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既可以朝向自己身体外侧, 也可以朝向自己身体内侧。

单手持握短棍也是持械缠斗中的常见方法。其用力 方式是用短棍前端为支点,常见的形式有前端固定于自 己腋下或者地面上,以手把持短棍尾端为动力点,用短 棍中间部位进行接触用力,并运用杠杆运动的原理完成 朝向自己身体内侧的缠控挤压发力。
(三)战例示范与分析
持械缠斗一般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单纯用持械缠斗技法攻击对手,它只适 用于突袭,即在对手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对其实施擒 摔技法,如图7-7—图7-10所示的背后勒颈技法。

第二种,是缠斗技法与打斗技法相互配合使用,此 类打、缠配合多见于现实的自卫中。以下介绍的战例示 范除战例七以外都属于第二种。
战例一:对手左斜劈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用短棍进行内侧扫拢防御,然后顺势划“8”字 形反手右斜劈攻击对手头面要害,同时用棍尾向下拉带 其持械手腕,随即上步进身于对手攻击盲区,双手持棍 两端用压肩或挑颌令其倒地,而后扑压其身上,顺势用 短棍中间位置下压其脖颈部位,最后把短棍前端插夹于 左腋下,左手从其脖颈后绕至右手持械位置,换把,与 短棍共同构成三角形勒颈模式,左臂向后用力使短棍勒 绞对手颈部制服对手,如图7-11—图7-16所示。另 外,在勒颈的同时,可以用空出来的右手对对方的左手 进行控制。

要点分析:第一,用力部位要准确。锁骨是人体薄 弱部位之一,用力下压对手锁骨,可以直接让其倒地; 如果下压力量不够不足以令其倒地,可用锁骨为支点、 用短棍为杠杆挑撬对手下颌,同样也能达到使其倒地的 目的。第二,对倒地的对手进行勒绞时,一定注意自己 身体位势要不断调整,既要有利于攻击,又要有效阻止 对手逃脱与反击。
战例二:对手左斜劈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用短棍进行内侧扫拢防御,然后顺势划“8”字 形反手右斜劈攻击对手头面要害,随即右脚向对手身后 上步,控制其下盘,双手握棍由右向左水平扫其头颈要 害,令其“翻车”倒地,最后再实施打击或控制,如图 7-17—图 7-22 所示。

要点分析:战例二的关键在于从其身后控制住对手 律前腿,即卡住其退路,这样在对手向后闪避或被我击中 ^被迫向后移动转身时就会失衡,并“翻车”倒地。
战例三:对手左斜劈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用短棍进行内侧扫拢防御,然后顺势划“8”字 形反手右斜劈攻击对手中下盘要害,随即将短棍从其身体外侧插入头颈与持械臂之间,用活手对其持械手由内 向外反关节拉压至生理活动极限,迫使其倒地,最后再 实施打击或控制,如图7-23—图7-28所示。

要点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擒 拿加摔技法的应用,短棍的插人限 制了对手肘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有利于活手实施反关节擒拿。
战例四:对手左斜劈我中、上 盘要害;我在活手的配合下用短棍 进行缴械,然后顺势以棍缠其身, 肩关节前撞发力令其后倒,最后用 短棍对其下肢进行锁控,制服对 手,如图7-29—图7-34

要点分析:这种战例主要是用短棍控制对手下肢关 节取胜的。当对手倒地时,我可以施用任何形式的攻 击,攻击部位也没有限制,但要遵循一个原则,这就是 “就近攻击”,它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格斗。所谓“就近攻 击”,就是指攻击对手离我最近的要害部位。这样不仅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动作转换时出现的中断,而且能避 免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延缓反击时间,使对手难以回 击。战例四就是典型的就近攻击技法。
战例五:对手斜劈我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配合下 用短棍进行脊式阻挡防御,顺势斜劈对手腰肋要害,然 后反手上撩其裆部(棍横于对手两腿间),随即用短棍 别住其双腿左脚踩住其右脚、撞身前推,令其后倒,如 图7-35—图7-40
所示。

要点分析:这是一种继一连串打击之后施加别腿摔 律的战例。能否成功别摔对手,关键在于前脚能否控制住 ^对手的前腿。在实战中要灵活运用,既可从正面踩住对 |手前脚面,也可以从对手侧后方管住对手前脚,使其无 ^法换步逃脱,导致失衡。

战例六:对手水平扫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用短棍进行缴械;对手用活手反攻我头面要害, 我即用活手格挡的同时,用短棍对其中盘和上盘进行连 续攻击,然后双臂合力猛然下拉其活手,令其向前失 衡;最后我可用棍固颈彻底制服对手,如图7-41—图 7-48所示。

要点分析:这种战例以杀手式缴械人手,得手后就 用短棍继续对失去武器的对手进行深人打击,最后在近 距离打击的范围内以擒锁技法控制对手。“以有余欺不 足”用短棍连续击打丢失武器的对手,不仅能够进一步 削弱对手的攻防能力,而且也是从缴械到缠控之间的一 种必要过渡,使整体攻击更加自然紧凑。在拉带对手前 仆时,不能与对手进行硬性拉扯对抗,要顺其势而动以 便把控对方。另外要尽量把短棍横置于对手持械手臂之 上,使背后勒颈更有效。
战例七:对手水平扫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进行逆时针锁绞缴械;对手随即用活手攻击我头 面进行干扰,我上抬持械手顺势拨压控制其进攻;最后 左转身双臂合力推送、斜向发力,令其翻身倒地,如图 7-49—图 7-54 所示。

要点分析:此战例是街头自卫中单纯实用持械缠斗 律技法的一种,之所以没有把打斗技法运用其中,原因很 5简单,就是敌我间距离过近限制了短棍技法的发挥。同 |战例六一样,顺对手之势而动把控对手。另外对手倒地 ^后,我要进一步擒锁其上肢,彻底制服对手。
战例八:对手左斜劈我中、上盘要害;我在活手的 配合下用短棍进行内侧扫拢防御,顺势划“8”字形反

手右劈对手中、下盘要害,随即短棍在水平方向扇形式 击打其后脑部位,得手后抢步进身管制其前腿,同时把 短棍插人自己左腋下并用左手从对手颈后绕至其头面前 侧抓牢短棍,将其脖颈控于自己短棍与左臂之中;最后 左转身用力摔倒对手,在触地时用力勒紧短棍制服对 方,如图7-55—图7-62所示。

要点分析:能够完整实施此战例的关键在于贴近 对手,这样才能用短棍控制其脖颈,并且要迅速进身 占位。此外,在固颈扭摔至对手倒地过程中,上身仍 然要贴紧对手,以防固定在自己腋下的短棍脱滑而失 去对敌的控制。
浏览2,2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