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识


第九节什么叫“上虚下实,中间灵”?





根据前人的观察和研究,身 体可粗略地划分为上半身和 下半身,两个部分交界的地方是1接部。如果再进一步根据骨 骼的完整性和作用来划分,上下两部分的分界就是第五腰椎 与第一紙椎之间。但也有人主张自脐划分上半身和下半身。 上虚是指上体虚灵 下实是指小腹沉实的鳶思。要做好



JJ



上遨下实,简要地说就是要求做到:”虚,领,顶”和“空, 松,坠”。“虚,领,顶,”是对头颈姿势的要求,“空,



松,坠”主要是指空胸(宽胸)、松腰和垂臀。这样,身躯 有一种上下拉长的弹性劲,使上体虚灵而不飘浮,下体沉实 而不死板,因而似一条提着的索链节节松垂而又节节灵活, 又 以钓鱼的浮飘,随波荡漾而始终保持上轻下沉,也好象儿 童玩具“不倒翁”,上虚下实搬不倒。



太极拳上虚下实的要求,特别是要解除胸部的紧张,是 一个十分有益的措施。对很多人,尤其对神经衰弱、高血压 等病人来说,解除楕神紧张和焦躁状态是非常有益的。



“提心吊阻”和“焦心”等习惯用语,说明有些人在曰 常生活中常使胸部紧张。在运动中也有很多情况使胸部紧 张,如一般人用力时要憋一口气。不管什么原因,胸部紧张 都会破坏呼吸自然,使吐故纳新,即吸氧呼碳的过程受到影 响,同时使胸压增高,影响静脉血回流心脏,甚至对大、小 血液循环都不利。有的人练拳使得颈静脉怒张,显然头颈的 血液循环也诨力胸部紧张而受阻= 由此可见,胸部放松和虚 领顶劲乃是上虚的关键。



怎样做到下实呢?主要是要橄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和 松腰垂臀。手臂前推时配合_然的呼气,可将胸部的紧张随 着呼气的反作用力下沉至腹腔。在呼气的同时,做好含胸拔 背、沉肩垂肘和束肋下气,使肩、胸、背等处肌肉随着呼气 自然地向前下小腹处松沉,都有助于气沉小腹,亦可使重心 下移,从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更增大小腹的沉实感。



“中间灵”就是活泼于腰的要求,这在太极拳中处理得
极其巧妙,在关于腰) 臀姿势问题的解答中已简略提及,这 里再进一步探讨如下。



人的瓶骨(即尾 !骨)是人体栋梁 脊柱的_基石 但



图17是,骶骨的上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向身体前方倾斜當。这 种倾斜的角度称为腰骶角,以骶骨上平面与水平面所呈角度 来表示。正常腰骶角为30—奶度,也有的甚至达到60度。 人的上半身通过第五腰椎“站”在骶骨上,就好象( 站”在 —个陡峭的斜坡上(图17)。正凴腰椎与骶骨的这种关系, 使第五腰椎经常存在着向前滑动的趋势。 骶骨向前倾钭的坡度越陡,这种滑动的趋 势就越大。这种趋势的影响有多大,可以 用力学原理来计算 假定一个人的上半身 重量为100斤,腰骶角为30度,那么这个 向前滑动的力量就是50斤;若腰骶角为 40度,就可达65斤;腰骶角为45度,就 可达70.7斤;若为50度,则可达75斤j 若为60度,就可达部.6斤。






图17



腰骶角的增大,不但增加了腰骶关节的剪力(滑动趋 势),且可因骶骨斜坡的增大而影响腰椎前凸曲线,即腰骶角 愈大,腰椎愈向前凸,腰椎离开重力中心线愈远,各腰惟的 斜度亦愈大,剪力亦愈大,平衡亦不易维持,机体欲维持平 衡,势必使某些组织受到更大的负担,容易发生疲劳或劳损。



骶骨和骼骨紧密相连,构成骨盆。太极拳的垂臀,实际 上是骨盆微上旋,耻骨联合稍向前上,使骶骨降低,腰骶角 减小。腰椎前凸曲线亦随之变小,这就是所谓“直腰”或“弓



33




腰”(参见有关腰部姿势的问题解答)。这样橄是练好太极拳 的重要关键所在。所以前人指出,“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 钶必费功夫”,也就是强调头颈和腰骶的重要。只有做好纹 臀(屈胯、屈膝有助于做好敛臀),减少隐在性的不稳状态, 也就是说使脊柱“站” &一个坡度较小的平面上(骶骨斜面 减小),脊柱才能“站”得稳,动得灵,使中间(腰骶部)又 沉实又灵敏(图18),且有助于气血直达实腿的脚趾,给人 一种象大树扎根的沉实感。同时因为膝、胯的屈曲,又使脚 腿含有预动之势,沉实中又含有虚灵的趣味。






图18



甲一向后突臀的错误姿势 乙一丙敛替堪势





浏览90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