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的稳定度,同它的重量、高度和底面积有关 系。同样重的物体,越矮,底面积越大,就越容易站住不倒 如果物体很高,底面积又小,就容易倒下。这说明物体重心 低,支撑面大,就比较稳定;反之,重心高,支撑面小,就
不稳定。
推手时站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所采取的站立姿势,如重 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重心铅垂线在支撑面上的位置以 及保持这个姿势的肌肉活动状况等。
人体直立时的重心,约在第一至第五个骶椎骨之间 也 有人认为身体重心大约在脐 2.5厘米处。这可能与体型、 性别有关。推手时,重心一般都较低。
1
站立时支撑面是由脚底面积和两脚之间的而积所组成 两脚间距离小,站得高,奇体重心就高,重心铅垂线与支捸 面边沿的距离相对就近,重心就不罸稳固。相反,推手时两 脚距离大,站得低,气沉小腹,重心就低,重心铅垂线离文 撑面边沿的距离相对就远,重心就比较稳固。
应当承认,两脚放得再宽,仍不能保证身体各不同方向 都有很好的稳定性。例如两脚左右开立时,前后方向不稳定; 两脚前后方向开立时,左右斜侧方向不稳定;而且两腿过宽 地分开和弯屈,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不利于玫守变换,同 时消耗体力也多。
为了解决身体的稳定性和动作的灵活性,推手时采取虚 步和弓步站立较好。这样的站立,支撑面的底面积形成一个 三角形,是比较稳定的(图16)。两膝微屈,上体正直或微 向前倾;向某一方向移动时,可先移动靠近那 个方向的脚,这样可以扩大支捭面,而后另一 脚再靠过去。移动时,腿和脚不要抬得过高,
否则一脚支撑时间长,而且重心升高,也会影 响身体的稳定性,所谓"抬脚半边空”就是这 个道理 如果想进攻,也可以先移后脚向前少 ? 16 许(旧拳论称此为“寸步”),发劲时再将前脚向进攻方向前 进少许,这样可以发浑岀全身整力,也比较容易维持自身的 平衡。
推手时要善于改变自己下肢的位置,随时弥补支撑面积 上的映点5在失去平衡时要移步相适应,这样才能较好地稳 定自身的平衡。太极拳推手中有“双重行不通,单重倒成功”
釣论述。推手变化中往注有一脚寄托体重的姿势。一脚的支 撑面远较两脚更为狭窄,显然更易倾跌,力什么反而更易成 功呢 唯一的方法是全靠两脚的随势变换虚实,以适应身体 稳度的需要。当一脚不稳时,立即以全身重置移置于另一脚 上,使身由不平衡而复归于平銜,也就是支撑面时时随着重 心的变动而变动。另外,推手中往往有在我失去平衡时利用 移步恢复平衡恰好给对方造成不稳或不利的局面。襞如,对 方向其斜后方捋我时,我借他捋劲一脚插进对方两脚中间, 颠势用靠,这样既恢复了自己的平衡,同时也破符 对方的 平
另外,也有被打欲跌须雀跃”的做法。这是指被对方 推动时,以两脚苘时后跃的办法来稳定平衡,以免倾跌。
推手中以腰胯为轴的‘ 化劲 来维持自身的平衡是最多 用的。其法是在对方用力推来时,用腰胯的旋转(要配以虚 领顶劲),以身或捋或采等手法,顺其力的方向朝左斜方或 右斜方化解,这样不仅我能保持好平衡,且使对方受合力方 向倾跌。
浏览9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