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宁叫一丝进,不叫一丝退”的硬打、硬进、无摭 拦的做法,只适用于力量悬殊,自己处于力量和技术绝对压 倒悅势的情况。但在推手中这样做往往是行不通的,也达不 到健身目的,在力量和技术相差不多,尤其在以弱对强的情 况下,只知不择时机单纯主观冒进的人,往往在实践中碰 壁。毛主席说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 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付本领,结 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选集 ,187页)这非常形象而深入浅出地指出;退 与进的辩证关系。
在以弱胜强的推手练习中,更不能只进无退 。但是退不 能单纯消极地退,这祥就将退错误地理解成了逃跑。也不能 将遮理解成旧拳论反复强调的“逆来顺受”、“不争而善胜” 等说教,这是剥削阶级压制劳动人民起来造反的反动哲学在 太极拳领域中的具体反映。对此,我们必须给以批判。实际 上,退的目的是为了进攻,进攻或反攻才是取胜的关鍵。在
退中以“引进落空”使对方的强力玫势落空,在退中蓄集自 己的力量或引对方成不利局面,在退中造成对方的过失。至 于何时反攻,要看具体情况:当发现对方的薄弱处或过央 时,当对方由于过大的发力而影响其身体稳定平衡时,或当 对方进攻落脚不稳等不利于对方的情况时皆可转入反攻。另 外,也可采用随退随发(如用捋劲或退步大捋将对方发出)。
退不能狭隘地只理解成步法的后退。凡搭手后,即使少 不动,手的后撤回引也是退,特别在配合身法的拧闪,左手 退右手即同时能进,且左手在退的同时给对方牵制,这就是 所谓“回手如勾杆”或“回手不空回”,目的是引动对方,有 利于反攻取胜。还应当指出,并非退一次就能取得进攻的 机会而获胜,有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进返过程才能获得胜 利。
浏览6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