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姿势,最重要的是 沉肩坠肘”和“坐腕”,其中 最关键的是沉肩或松肩。肩是上体极为重要的环节,三角肌 把上臂同肩胛骨和锁骨连接在一起,背阔肌把胸椎、腰推与 肱骨连接在一起,胸大肌又把肱骨、胸骨和锁骨连结起来? 所以要做全背部的活动,同时又是胸和背的运动,只有肩部 高度放松,上体 胸背等处才能全松下来,从而达到上体轻松 罠活,下肢沉实稳当。肩要松沉灵活,肘关节必须保持微
屈,即有下垂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松沉肩关节,气 沉小腹,便于屈 和虚实转换肘关节在下垂的同时还要微 微有外开的意思,这可使胸大肌松弛得更好,腋下也能经常留 —些空隙,肩关节就能更加灵活。但是肘又不应外挣明显, 形成亮肘(又称扬肘或抬肘)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强调的“胸 前有肘不见肘”。“见肘”就是“亮肘”的意思。不沉肩垂 肘,则气易浮于上,且失掉財关节自然护肋的作用。
两肩切忌一高一低,也不能将“沉肩”错误地理解成失 掉灵活的“压肩”。定势时,两肩要松沉,旦肩胛骨有向前 松的含意,两背肩带交互牵引,自然就会产生彼此关联、一 线贯通的感觉。这就叫“肩平而顺,两膀相系”。如此做法, 颇有助于含胸拔背,长久坚持练习,能增强肩关节的灵活性 和柔韧性。
腕宜松活。定势时,或手掌前推至终点时,腕部要微微 下塌沉实吐力,掌指随之微微展直,这个短暂过程谓之“坐 腕”或“塌腕”。有人错误地理解“坐腕”,将腕做成死弯, 这样就和死握拳一样,使前背(小臂〉倀滞失灵。手臂屈回 时,指掌又徐徐变成微弯状态,手腕也相应随之放松而变成 平直状态,这时如果将腕部脉窝处做成死凹,结果同不 确 的“坐腕” 一样,也会产生僵滞失灵,血滕不杨的毛病。
运动时手背的开合转换多走弧形,并要做到转腕旋膀 (这里膀指的是小臂),使手曹进退多形成嫘旋形运转。有的 太极拳种特别强调 “两手转来似螺纹”,“胳膊令其骨转, 方能以真劲引动\这样做较手臂的直来直去发力大而多变, 且便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心赃。沉肩坠肘产生臂的下压力,坠
肘坐腕产生向上向前的棚劲,再加上臂转动肌的旋转力,在 技击上是太极拳小力胜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9
浏览1,2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