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武者,必然能够经受各种严酷的磨炼,从痛苦中超越,成就自我。 磨炼意志,陶冶情操,重信守义,德艺双修,方为现代的双节棍道。

第一节双节棍的房史与持点

截拳道创始以来,以其刚毅旋风般的快攻著称于世。截拳道脱胎于咏春 拳,其兵器中有双节棍、短棍、长棍等,然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双节棍。

双节棍原称盘龙棍,由宋太祖赵匡胤始创,一端较长,一端较短。在 冷兵器时代,盘龙棍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 战斗力,束手就擒。此后这种兵器南传至菲律宾,东传至日本。后经李小 龙先生改良带上银幕,广为流传。

双节棍技法丰富多变,四面八方皆可出击,上可攻头颈,中可扫腰肋, 低可劈膝胫,前后左右,变化无方,轻灵威猛,无孔不人。

随着截拳道运动的蓬勃发展,双节棍这种奇门兵器已经深受广大搏击 爱好者的青睐。由于李小龙在世界武坛和功夫电影中的深远影响,以及美 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菲律宾棍王伊兽山度、日本截拳道大师木村武之等 人对截拳道的推崇与传播,双节棍逐渐形成了欧美军警搏系双节棍、菲律 宾魔幻双节棍和日韩双节棍等体系流派,风格迥异,各具优点。

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旅居美国期间,曾向亦友、亦徒的菲律宾 人——丹•伊鲁山度(Dan Inosamo)学习菲律宾棍术,在其指导下李小龙 迅速成为用棍专家,并由此开创了截拳道双节棍与长短棍技法。在影片 《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双节棍,劈、扫、弹、抽,锐不可当。至 《猛龙过江•》时,李小龙手中的双节棍更是纵横交错、变化无方,令人神为 之驰,目为之炫。自此,双节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由于历史沿革,现今的双节棍全长不过72厘米,棍身直径约2. 5〜3.0 厘米,每节约30厘米,中间以一条铁链或尼龙绳连接,长约12厘米。双节 棍集棍的刚猛与鞭的阴柔于一身,威力极大。

双节棍是一种精简实用的奇门兵器。它短小精焊,实而不华,不仅携 带方便,且人人皆可自学成功。熟练后有如两臂暴长,如虎添翼。使用起 来更是奔腾如飞,有如狂风扫落叶,所向披靡,乃是强身自卫、突破重围 的最佳兵器。

双节棍的技术分为抢攻、反击、诱攻、破解和群战五部分。动作变化 无穷,其攻击法诀分为劈、扫、弹、抽、戳、挑、撩、拦、盖、架等,攻 击范围遍及全身。此外,它还可用于绞夺敌人之兵器。

经常练习双节棍可全方位增强腕力、耐力、体力与攻击力,协调身手, 大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与敏捷性,逐渐形成坚毅果敢的性格,并培养坚忍 自律的美德。

第二节双节棍练g前的准备活动

一般人突然做较大幅度的运动或较大负荷的训练时,身体会不适应。因 此,在练习双节棍俞应做一些准备活动,使身体适应双节棍的高速运转与猛 烈抽打。除做一些普通的热身运动(跑步、跳绳等)外,还应做如下练习。

一、坐卧屈伸

动作:坐在地上双腿尽量分开,用铁链套在一侧脚掌,双手用力拉棍, 带动身体尽量前屈,触及膝盖;头部前伸,向脚尖靠拢。稍停,回复坐姿,左右交替练习(图001〜图004)。

图片9 图片10 图片8 图片7

要点:前俯时腰背部前伸下压,受力一方的膝部应蹬直。

作用:有效拉伸腿部钿带,增强腰、背的柔籾性。

二、左摇右摆

动作:单手叠棍而握,向前伸出,高与肩平;转动腕关节,向左右两 方来回摆动,以摆至极限为准,动作不限次数,力尽为止,左右手练法相 同(图005〜图008)。

图片12 图片11 图片14 图片13

要点:以腕关节为轴发力,带动手臂左右摆动。 作用:增强腕力,提髙腕关节的灵活性。

三、力拔山河

动作:两脚开立,大于肩宽,双手分握两棍端,卨举过头,右手用力 拉棍而带动上体向右侧下方尽M侧屈;略停,再回复原来状态。随即向左 侧屈体,其法相同(图009〜图013)。

图片18 图片16 图片17

要点:侧屈时,身体与手臂应打开伸展,膝盖尽量不要弯曲。 作用:充分拉伸筋骨,增强腰、背力量,提高其柔韧性。

四、瞻前顾后

动作:网脚开立或成高马步状,双手分握棍端置于体前,右手用力牵 拉棍端,带动上体向后方尽量扭转,稍停再回复原来状态。然后向左转体, 其法相同(图014〜图017)。

要点:转体时头部及眼部也随之后转,切忌用力过猛,以免扭伤。

图片19 图片21 图片20

作用:活动颈部、肩背部、腰部及眼部,培养快速反应的灵活性,使 之适应实战要求。

五、擎棍跳跃

动作:两脚开立约等于肩宽,双手分握棍端置于体前,迅速合拢双脚 起跳,空中身体蜷曲,飞越体前所擎之棍;站定后,立即向后倒越跳回,使棍仍擎置于体前(图018〜图024)。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2 图片23

要点:跳跃时身体应尽量蜷曲,以免失去平衡而摔倒;向前越棍时, 双手横棍向下向后挥动助力,则易于成功;倒跳的方法与之相反。

作用:锻炼肢体的爆发力、弹跳力、灵活性与瞬间反应能力。

第三节握棍攻击法与移动发汐训练

一、基本握棍法

阳手握:手心向上仰握或向外握住棍端,统称阳手握(图001〜图 004)。

图片28 图片27

阴手握:手心向下平握或向内握住棍端,统称阴手握(图〇〇5〜图 007)、。

图片29

花指握:以拇指与掌心扣棍,其余四指张开(图008);或食搢张开, 其余四指握棍(图009);或无名指、拇指扣棍,其余三指张开(图010); 或中指、无名指、拇指握棍,其余三指张开(图011)。

图片32 图片30 图片33 图片31

基本的握棍法有以上三种,若再归类细分,可演化出正握棍、反握 棍、叠握棍、垂悬棍、托棍、夹棍、背棍、藏棍、擎棍等握棍法,在此不 赘述。

在实际运用中,基本以拇指、食指、中指握棍,似紧实松,配合腕部 转动发力。初学者操棍时,切忌伸直手臂大劈大抡,看似气势汹汹,实则 浪费体力,且易暴露自身空当。应保持手腕与全身的放松,将注意力 集中。

二、双节棍攻击法诀

使用双节棍攻击时,速度快,力量大,棍体运行轨迹多变,较难抵抗 防御。其秘密就在于游离棍所走的离心弧线运动。

当手腕之力作用于主棍,带动另一端游离棍做高速的离心圆弧运动时, 劲力最终将层层叠加于游离棍之棍端,从而产生极大的爆发性鞭击力。因 此,腕力与臂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当然,若配合步法与腰部拧转发力,则 属较高层次的发力攻击技巧。

通解双节棍的握棍方法与运行轨迹后,可将其主要攻击法详细归纳, 细分为劈、扫、弹、抽、戳、挑、撩、拦、盖、架、绞十一法诀。

劈字诀

以游离棍由上而下向敌方肩、头、面等部位劈出,迅猛有力,力达 棍端。

扫字诀

以棍身或棍端自敌方腰腹部以下,横扫击其膝、踝等关节部位,力达 棍端。

弹字诀

握住任意一棍,将另一棍由腋下弹射而出,倏发倏收,攻敌头颈部位。

抽字诀

以棍身或棍端抽打敌方腰部以上中上盘要害。

戳字诀

双棍叠握,以棍端或棍身点击、横打,攻击敌方头颈、腰肋部位。

挑字诀

以棍端由下向前上挑击敌方下颌、胸腹部或所持兵器之手腕,力达 棍端。

撩字诀

以棍端沿身体左侧或右侧,自下而上画立圆,向前或向后撩出,攻击 敌方上、中、下三路。

拦字诀

棍身垂直,以双节棍中部铁链部位,侧挡敌方器械或拳脚,力达铁链中段。

盖字诀

棍身平放,以双节棍中部铁链部分由上向下盖封敌方兵器或拳脚,力 达铁链中段。

架字诀

棍身平放,以双节棍中部铁链部分由下向上托举,格挡敌方自上而下 劈击的器械利刃,力达铁链中段。

绞字诀

以连接双节棍的绳索或铁链绕住敌人脖颈,发挥绞的功能。

(注:本书为行文方便,在后文叙述中以劈、扫、撩三法统称,替代 劈、扫、抽、挑、撩五法。实际上,在熟练掌握上述十一法则后,则不必 拘泥于招法形势,可随心所欲,灵活施展。)

三、移动发力训练

移动发力指研习者以戒备式开始,做前后左右的水平移动挥棍发力练 习。在整个发力训练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身体自然与放松的姿态,同时挥 棍做劈、扫、弹、抽、戳、挑、撩、拦、盖、架、绞等攻击动作,而后立 即返回自然舒适的戒备式。

双节棍的运行速度和力量如此惊人,主要依靠前臂挥动,腕部发力产 生,其发力秘诀在于“松握紧发”。初学者挥舞双节棍时,由于腕力不足缘 故,会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臂力来运棍,此为正常现象,因而在平时训练 中应集中意识于腕部运棍,强化腕力。既然双节棍主要依靠腕力来产生速 度和力量,那么,除了减小弧度外,还必须懂得“松握紧发”之诀。因此, 运棍时应适当减小挥棍弧度,轻松握棍,灵活转动手腕,遵循欲力先蓄、 欲发先收的原则,若即若离,不离不弃,腰马合一,快速爆发劲力于棍端。 其外在表现虽大开大合,狂劲迅猛,张扬有度,实则手臂挥动幅动并不很 大,动作紧凑,精简直接,出棍快、准、隐蔽,收棍自然流畅,攻防严密, 高效实用。

初学者进行移动发力训练时,可采用较软的海绵■棍或橡胶棍练习,以 免受伤。挥舞双节棍攻击对手时,最重要的是肩、肘、腕等关节的自然放 松。其次是要尽量依靠腕力做大幅度的展体挥棍,即使是最轻微的腕部抖 动,也足以增加双节棍棍体运行速度,使之依靠惯性完成击打动作。最后一个环节是“松握紧发”,应在击中目标前的瞬间,才用力握住加速劈打。

毋庸置疑,在双节棍使用中,持棍者必须牢牢把持住双节棍,而不能 过于呆板和僵化,但又必须根据实际运用的需要注意手部与腕部的瞬间 “松”、“紧”转换。在攻击之前,身体特别是肩部和手臂要放松,握棍大拇 指和食指必须适度放松握在棍上,另外三指起辅助作用与食指放在一侧。 练习者必须握牢双节棍,但乂必须同时做到轻松、自然地握棍,不给前臂 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压力,始终保持手腕自由运动的灵活性。发棍时,在游 离棍击向目标的过程中,握棍之手亦应尽量保持放松,而在击中目标瞬间, 才猛然腕部用劲,突然握紧棍身发力,当可最大限度提高和保持最大加速 度,使力量完全爆发用于目标,此即“松握紧发”

动作连续自然,并有效保持手、腕、臂耐力,亦 能使出击既快且劲亦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利 用步法和腰马拧转之力使双节棍发挥其变幻莫测 之速度和杀伤力,亦是重要之所在。即使是最轻 微的腕力也足以增加双节棍运行速度,使之完全 依靠惯性和人体本能与直觉完成发力动作。

初学者运棍发力训练之初,应采用上段握棍 法(图012),即握住棍体靠近棍链的部位,这样 便于控棍,提高速度。待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后,

逐渐过渡到中段握棍法(图013)与下段握棍法 (图014),充分发挥双节棍放长击远的优势。

图片34 图片35

移动发力训练分前后移动发力与周边移动发力两种击打形式。练习初 期可采用空击的方式寻找感觉,亦可在同伴手持拳粑的配合下,发力击打 橡皮靶,在击打硬物时不易发力过猛,以免控棍不当,击中物体后反弹, 误伤自身。待准确掌握动作后,方可逐渐放开力道,由击打静态物体(拳 靶、树桩、悬吊沙袋、模拟人等)转向击打动态物体[飘动的树叶、抛出 的打火机、乒乓球(图015〜图017),不断移动的对手等],体会发力时产 生的瞬间爆发力与穿透力。切记,移动的目标是较难击中的,应加强对移 动目标的发力击打训练(图018〜图034)。

图片38 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0 图片41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39

上述两种练习圆熟后,当使用分量较重的钢制双节棍配合各种实战步 法进行发力击打训练,随着力量与技艺的不断加深,逐渐过渡到飞腾翻越 出击。

移动发力训练是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技术定 型,应反复练习,稳定身体重心。只有保持身体平衡,才能迅速而正确地 掌握动作。唯有先练习动作的准确度与严谨性,然后方能去讲求劲道与 速度。

第四节舞花回殚技术

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先生在其功夫影片中所展示的双节棍变幻莫测,似 奔雷电击,飞腾翻越,令人叹为观止。其实,这种技术可归为回弹舞花的范畴。

所谓舞花是指将双节棍主要攻击法诀进一步系统归类、有机串联的一 种综合运动形式。基本的舞花技术有正八字舞花(图001〜图006)、反八字 舞花(图007〜图013)、螺旋舞花(图014〜图021)、换手接棍舞花(图 022〜图030)、立圆花、平圆花、斜圆花、交叉舞花等(注:立圆、平圆、 斜圆、交叉舞花等后文有详细图解与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片51 图片53 图片56 图片58 图片57 图片50 图片59 图片60 图片61 图片46 图片54 图片55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52 图片47

值得一提的是换手接棍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换手接棍技术 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实战的机变能力与协调能力。倘能娴熟应用换手接 棍技术,可将双节棍无孔不人的特性充分发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于 瞬息万变中予敌重创。常见的换手接棍部位有颈部、肩部、腋下、胸前、 腹前、腰后、体侧、裆部等。

回弹指双节棍棍体运行过程中,与身体某个部位接触时的回弹卸力与 借力反弹。人体的借力回弹部位大致分为大臂内外侧、肩背部、腰部两侧、 大腿、足底等(如图031〜图040所示,这一组动作,基本包含了各部位的 回弹技巧)。

图片64 图片62 图片63

动作技巧的训练,纯粹是利用经常而持久的反复练习来促使心手合一。 因此,熟练掌握舞花回弹技术,将舞花技巧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回弹借力相 结合,有助于提高棍体运行的速度与鞭击力,协调身手,开拓创新。但请 注意,切勿将舞花技术和实战技术混为一谈,纵使是一个舞花很炫、很流 畅的人,在实战中未必能流畅自如地控制二节棍的出击路线和力量。倘若 在舞花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无疑是舍本逐末,与实战应用并无裨益,因此 初学者在娴熟掌握基本舞花回弹与换手接棍技术后,请注重身法和步法的 训练,尤其要下很大工夫进行针对实战的专项训练。

浏览2,0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