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作说明
第
一 段
第一式
预备式
两臂缓缓向上抬起与肩平,两肘微屈,两掌心朝下, 指尖向前;同时,身体微下蹲;眼向前平视(图七-2)。
重心下降微右移,两掌缓缓下落于腹前;身体微左 转,同时,》掌内旋、右掌外旋一齐向身体左侧划弧(左掌 逆缠,右隼顺缠),目视左前方(图七
重心继续右移、下降,两掌仍以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棚 起,左拿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斜向上,右掌略低于肩, 掌心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目视左前方;面向西南(图七- 5) ?
身体右转,同时重心向左移,右掌内旋由顺缠变逆缠, 左掌外旋由逆缠十变顺缠;目视左前方,面向西(图七-6八
@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图七-7)。随转体 右脚尖向外摆,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上提;目视左 前方,面向西(圉七-8、附8 )。
, ⑥身体微下蹲,左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 J66
图七-6
图七-7
图七-8
出(钓45")同时两掌要有向右后方上拥之意,目视左前方(图
队
@重心左移,身体微左转,左脚由脚踉过渡到全脚掌着 地;同时,左掌内旋向右、向前先顺缠变逆缠,屈肘于胸前, 掌心向下,右掌外旋向下先逆缠变顺缠,置 右胯侧,掌心 向上;目视左前方(图七-10)。
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上步于体前, 以脚尖着地成虚步;同时右掌由后向前撩掌,掌心朝上,左 掌外旋上撩再内旋向里合,搭于右前臂上,掌心朝下,两掌 形成合劲;目视前方,面向西(图七-u)?
右掌向上顺缠屈肘变拳,拳心朝里,左掌外旋向下沉 于腹前,掌心朝上;同时,身体微下蹲,右脚提起;目视前 方(图七13)s
@右掌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腿向下震脚于左脚内侧;
目视前方(图七-1』、附14)。
要点;
左脚向左前方贴地轻轻铲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 冰”.轻而不浮(以下开步皆如此
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 沉。
第三式白鹤亮翅
身体微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左拳变掌 内旋向上经左胸前,先顺缠变逆缠于额前,掌心朝前指尖 向左上方,左掌内旋向下逆缠于左髋前,掌心朝下,指尖向 右前方;目视前方,面向西 <图七-15)。
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右前方约45°纪出; 同时右掌外旋向下顺缠,左掌向上顺缠,两掌于胸前交叉,
m
图七-14图七-14
图七-14
图七-14
左掌在上,掌心朝右、指失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上,指尖 斜向左;目视右前方,面向西南(图七-16)。
身体左转,右脚尖里扣,重心由左腿移于右腿,同时 右掌内旋向下逆缠至左肘侧,掌心朝下。接着左脚收于右脚 旁,以脚尖点地,同时右掌向上逆缠于头的右侧,高 ?头顶, 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下逆缠至左髋侧,掌心朝下, 指尖斜向前; 目视前方,面向南 <图七-17、18)。
要点:
此式为典型的大开大合动作。上肢的开合要配合两腿 的虚实转换,手合足开,.手开足收。右肘两次抬起小得有架 肘之意。转体时要以身领手,使动作圆满顺随。
在即将形成定势时,右肩易出现顶劲现象。这主要是 重心没有完全控制到右腿的缘故。
第四式上三步
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掌向前顺缠,左掌向后逆缠;B 视前方(图七-19)。
接着身体右转,左掌外旋向上、向前先逆缠变顺缠, 置于左前方,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上^右掌内旋向后先颐 缠变逆缠,置于右??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同时左腿屈 膝上提;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_20)?
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约扣u铲出,脚跟着地; 右掌向后逆缠展开,左掌微向左格;目视前方,面向西南(围
21)。
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左脚掌着地;同时左掌内旋 向下,向左先?缠变逆缠至左胯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 右掌外旋向上,内旋向前先逆缠变顺缠至右前方,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同时右腿屈膝上提,向右前方约40%以脚跟着地
铲出;.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南(图七-22、23、21)。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到右腿,右脚掌着地;左掌外旋 向上、向前先逆缠变?缠置于左前方,掌心朝右,右掌内旋 向下、向、后先?缠变逆缠置于右髋旁,掌心朝下;左腿屈膝 上提;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2S、
要点:
动作应在连续上步中完成。在上右腿时,要把,心控制 在左腿,上左腿时,要把重心控制在右腿,注意两腿虚实分 清,以身领手。上步时,?体不要上耸,要做到圆满顺随, 使无凹凸缺陷之处和内劲的中断。
第五式斜行
?)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约45°伊出:身体向左转, 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内旋向下掠 左膝,先 顺缠变逆缠,随即变勾手上提于身体左侧,略?l 肩,勾尖 向下:右掌外旋向后,向里逆缠,屈臂 右耳旁,掌心朝右 耳;目视左前方(图七-27、28、29)。
②身体微向左转随即向右转,随转体右掌经左手旁由左 前向右平圆逆缠,眼随右手,接着松右髋,身体微左转,沉 肩坠肘,气沉丹田;目转向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图七- 30)。
要点:
图七-27过渡到图七-28时,注意屈膝松髋,不要弯 腰,保持身体中正,虚领顶劲。
斜行成势图七-30应做到:内外相合,即要外形开展, 又要周身上下相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达到 八面支撑。
-第六式搂膝
图七-25 图七-26 图七-27图七-25 图七-26 图七-27图七-28图七-28
图七-25 图七-26 图七-27
图七-25 图七-26 图七-27
图七-28
图七-28
①勾手变掌,双掌上撩,指尖相对,掌心朝前;服随 手略向上看,面向西南(图七_31);,
@重心下降,网掌外旋向下顺缠,?胸前交叉,掌心皆 向上,指尖皆向前;目视前方(图七-32)。
身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随转体左腿屈膝提起, 脚尖自然下垂,右膝微屈成独立式;同时两掌内旋向下至左 膝前,掌心斜朝下:眼看两手方向,面向西南(图七-33、 34)。
要点:
①太极拳动作要求“欲上先下”‘?欲》先上”,图两掌 上撩即为欲下先上的引劲过程。
@图七-34为合劲独立式,难度转大,要想达到支撑择、 定,关键在,顶劲领起,气沉丹田,周身相合,两掌逆缠时 意贯在两个小指。
第七式前?拗步
’左膝微往上提,同时,两掌向右侧以左顺右逆下缠:- B视左前方;面向西南(图七-35)。
左脚落地,脚跟若地,脚尖外摆,身体左转;同时,左 手外旋拘上顺缠至胸前,掌心朝内,右掌向上?缠至左腕)、 掌心向前,两腕交叉;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36)。
身体继续左转,重心移于左腿,随转体两掌左逆右顺 缠至左掌心朝外,右掌心朝里;右脚向右前斜方约45°铲出, 目视右侧(图七-37、38)。
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左腿移于右腿,两掌向上、向左右 两侧逆缠,掌心皆朝外,指尖向上;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
39、 40、 41)。
要点,
图七-35图七-35图七-34图七-34图七-36图七-36图七-37图七-37图七-38图七-38图七-39-图七-39-
图七-35
图七-35
图七-34
图七-34
图七-36
图七-36
图七-37
图七-37
图七-38
图七-38
图七-39-
图七-39-
图35在左膝上提时,重心微,沉,两掌向右侧下缠要 与左膝上提相对应,以保持身体平衡。
两掌落 身体右侧接着缠至胸前、要做到内劲不断; 两臂交叉时须合住劲,然后分向左右,意贯拇指上,同时重 心微下降,气沉丹田。
第八式掩手肱拳
身体右转,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接若重心全 部移于右腿,右掌变拳内旋向下顺缠置于右肋旁、拳心朝上, 左掌外旋向前顺缠至左前方;同时左腿屈膝上提;目视前方, 面向南(图七_.彳2、43)。
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约35°铲出;0视前方,面 向西南(图七-U)。
身体向左转,重心迅速向左移成左弓步,右腿后噔, 勿挺直;同时右拳快速向右前方约15°冲拳,拳心随转朝》; 左掌速收 左肋旁;目视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图七-45)。
要点:
①图七-43动作要求顶劲领起.右膝微屈,重心》沉、气 沉丹田、左膝上提与右膝形成上,对称,左掌与右拳相合。
@图七-45S心向左移,右腿后蹬,腰脊迅速左转将右 拳发出,使气达j1右拳。
第九式撇身拳
身体右转、重心继续左移,随转体,左掌变拳向上. 向右?缠于脸前,拳眼朝上;右拳向 逆缠于右膝上方;目 视身体右侧,面向西略偏南(图七-祁、47)。
重心右移,左拳向下逆缠于腰侧,右拳向上逆缠 :接 着重心继续右移,身体微左转;同时右拳内旋向右顺缠;目 视身体右侧(图七-48、柏)。
③身体微左转,右拳外旋向左顺缠至胸前(拳心朝上) 时,身体向右转,屈肘转臂于右太阳穴旁,拳心朝外;左拳 在左腰?抛黾?∧娌??螅??谧笱?浚杭涫保?畔鲁粒? 脚尖向里扣;眼看左脚方向,面向西略偏南(图七-50、 51)0
要点:
①要求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注意以腰为袖,右臂随睡拧自然转折。
③图七-51要求:右拳、左肘尖、左脚尖二点成一线。
第十式双推手
两拳变掌向右前方伸出,接着身体左转,重心移于左 腿,随转体,左掌向左逆缠,右掌外旋向左顺缠:同时右腿 提膝;目视前方,面向南略偏东(图七52、33、54)。
身体微下蹲,右脚向右前方约45'铲出:身体微左 转,重心右移;?帐保?艺颇谛?蜃竽娌?谛厍埃?菩某 下,左掌外旋向上逆缠,略高于肩,掌心朝上(图七-55、 5,j)?
?接荇身体向右转,,心全部移 右腿,两掌经胸前向右 前方合劲推出,两指尖略低于下颏;丨时左脚尖擦地收 右 脚旁》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57、58)。
要点-十
图七-55过渡到图七-58时,注总右髋放松 沉,避 免左肩上抬,保持不丢不顶的身法。
图七-58向前推手时,注意不要耸肩,要沉肩坠肘,含 胸塌粳,松髋下沉,气贯指尖》
第二段第二段
第二段
第二段
?炱?58 -南微偏东(思七7邱)。?炱?58 -南微偏东(思七7邱)。第十一式三换掌 ①身体微右转,左掌外旋向前伸 .(?缠 ),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右掌 外旋向里顺缠收至左肘内?龋?菩某 左上方,指尖向前 目视前方,面向
?炱?58 -南微偏东(思七7邱)。
?炱?58 -南微偏东(思七7邱)。
身体微左转,右掌内旋向前推(逆缠),掌心朝前下方, 指尖向左;左掌向下顺缠收于腹前,指尖向上;目视前方, 面向南(图七-60)。
身体微右转,左掌内旋向上逆缠,随即向前推出,掌 心朝右前方,指尖向上) 右掌外旋向左顺缠至左肘侧,掌心 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
要点:
此式注意以身带手,“用力在腕,机关在腰”。换掌时,i, 意身法的协调配合,使内气贯通不断。
第十二式肘底捶
身体微左转,左掌向下逆缠至左髋侧,掌心朝下,指 尖向前;右掌内旋向上逆缠于右前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上方;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七-62)。
身体继续左转,左掌外旋向后、向上先逆缠变顺缠 (逆缠至身后?急渌巢?┲镣纷蟛啵?愿哂谕罚?菩某?埃? 尖向上;左掌外旋向下顺缠至腹前,掌心朝左前方 指尖斜 向下;目视前方(图七-63)。
、 ③身体微右转下沉,随转体,左掌屈肘下沉,掌心朝右;
右掌变拳内旋合于左肘下,拳眼朝上,目视前方,面向南(图 七-64)。
要点:
图七-64在左掌屈肘下沉,右掌变拳合于肘下时,左肘有 下沉,右拳有微往上托之意,使之形成合劲。
第十三式倒卷肱 I
①身体微右转,重心微下沉;同时.左掌外旋向前逆缠, 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右拳变掌,自左肘下向上逆缠合 于胸前,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面向西南
图七-59 图七-60 图七-61
(图七-65)。
身体左转,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左后方以前脚掌擦地弧 形撤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向下逆缠至左髋前,掌心朗 下,指尖向前;右掌向前逆缠展开,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 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七-66)。
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左掌外旋向上逆缠 至左颊旁,掌心斜朝右前方;右掌外旋顺缠至胸前,同时收 回右腿;目视前方(图七-67、68、69八
身体右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向右后斜方以前御掌擦地 弧形撤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内旋向左,向后逆缠至右 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左掌向前逆缠展开;目视前方, 面向西南(图七-70、71)。
身体微右转再左转,重心右移;同时,右掌外旋向上、 向前逆缠至右颊侧;左掌外旋向左顺缠至胸前,与右掌形成 合劲(图七-72、73)。
身体左转,左脚经右踝侧向左后斜方弧形撤步,成右 弓步;同时,左掌内旋向后逆缠至左?前,掌心朝下;右掌 向前逆缠展开;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七-74)。
以上动作重复三次,连退三步。
要点:
①此式是由开而合,又由合而开。这种特殊的开中寓合, 合中寓开的动作是在连续后退中完成的。根据“进退须有转 换”的要求,在两个退步的动作中,形成一个双开的姿势和 内劲的转换,成为退中有进,进中有退,退即是进、进退自 如,支撑八面的太极拳后进法。要求在后退中伴随着微小的 顺、逆缠丝,并要做得圆转顺随,无凹凸缺陷之处和内劲中 断的现象。
1S2
图七68 图七-69 图七_70
图七-71 图七-72 . 图七-73
在往后撤步时,重心要控制在前腿,转体时,将重心 移于后腿。
第十四式退步压肘
①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左掌向上逆缠,掌心朝外 右掌外旋向左顺缠至胸前,掌心朝上;目视前方(图七-75)。
@身伴向右转,重心由左向右移,同时,右掌向左逆缠 屈肘至胸前,掌心朝 ,指尖向左;左掌外旋略向下顺缠, 掌心朝上;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南(图七-76、77》 .
身体右转,茧心移至左腿,随转体左掌向右逆缠,虎 口贴于胸前.指尖向下;右掌向右、向下,右腿上方先顺缠后 逆缠,掌心朝 ,指尖斜向下;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南(图
78、79)。
右脚跟提起,_尖擦地经左睬内侧向右后//撤步震 脚,成左弓步,脚尖朝右前方;同时,右掌向左、向后逆缠 至胸前与左臂环抱合住,虎口贴于左肘前,指尖斜向下。紧 接着右肘向右后方发劲,掌心?于胸前,左掌逆缠向左前方 发劲推出,掌心朝前,指尖叫上;目视前方,面问西南(图
80、 81、 82)。
要点:
图七-78、79右掌先顺缠后逆缠绕一小??保?⒁獬 肩坠肘,要以腰脊旋转带动来完成。
右脚在右后方震脚,右肘向右后发劲,左掌向左前方 发劲,三者要同时完成。
第十五式白蛇吐m
①身体微右转并微》蹲,S心全部移 右M,左脚收 右脚旁,脚尖点地;同时,右掌外旋向右顺缠于右腹前,掌 心朝左上方,指尖向前,方;左掌向右逆缠屈肘于胸前,掌 J84
图七-77 图七-78 图七_79
心朝右,指尖)上;目视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囝七-83)。
②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约30"铲出,身体微左转, 重心前移,左脚掌苕地成左弓步;?帐保?笳葡蛳履娌?粗 左髋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经右胸前向前穿出,略 高于肩,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㈦、奶)。
要点:
图七-83收回左腿时,要注意身体微下蹲,沉肩坠肘, 含胸塌腰,使气沉丹田,重心稳定:
图七85右掌向前穿出,是在身体左转,旋腰转 脊的同时进行的,使气从丹田发出,贾到手指;左掌在左髋 旁微下按须与右掌对称,同时重心微 沉,左髋放松,右腿 后蹬。
第十六式闪通背
①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左脚尖里扣;同时,左掌 外旋微向下顺缠至左膝旁,掌心朝前,指尖向右掌内旋 向脸前逆缠,屈臂¥颃前,掌心朝前,指尖向左;目视左侧, 面向西略偏南(图七-86)。
@重心全部移于左腿,以左脚跟为轴,身体迅速向右转 180°;同时右脚以脚前掌贴地向右后方扫半圈,随即以脚跟 落地震脚;右掌向下逆缠按至右髋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右 前方,左掌向上顺缠,屈臂经左耳旁向前下劈,掌心朝右, 指尖向上;目视前方,面向北略偏东(图七
要点:
在转体1肋。时,要周身相随,节节贯串,一气呵成。 初学时可先转成图七-86的身法,再转成图七-S7的身法,动 怍熟练之后,再连续一气呵成。
图七-87右脚跟落地??睥与右掌下按,左掌向前下劈
的动作要一致。
第十七式前梭播步.
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上提;同 时,右掌?缠至右?侧,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右后方,左掌 向下逆缠军右《前,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右后方;目视前方, 面向东北(图七-88)。
图七-89动作与第七式“前?拗步”相间,惟方向 相反。
第十八式青龙出水
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左掌变拳外旋向右?缠,屈 肘置于胸前,?ば某?? 右拳向左顺缠与左臂环抱栩合,绷 紧脊背,掌朝左上方;目视左前方,面询西偏北(图七-
90)。 、
@身体微右转,档劲下沉,.左拳内旋向下逆缠,抖腌部 的尺骨侧向左??方发??拳心向后;右掌向右逆缠,伺时右 肘向右_发力,右掌?于胸前) 目视左前方,面向S偏北(图 七二 91、附 91)。
)麟^:...要点: L.
此式迈步大,挡要?,是腿部表现缠丝劲最明显的例 i ? 子。腿部缠丝是:某腿上的一只手是顺缠时,该腿一般也随
两腿好象没有动,其实腿部也在随着缠丝。两腿好象没有动,其实腿部也在随着缠丝。②此式称为“出水”,是因为这一种发劲如“物将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说在向下的半圈终点,带有向上 的劲,所以又名之为“出水的辨劲”。②此式称为“出水”,是因为这一种发劲如“物将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说在向下的半圈终点,带有向上 的劲,所以又名之为“出水的辨劲”。着_盖向外顺缠,反之,则膝盖里合内逆缠。从该式图中看,
两腿好象没有动,其实腿部也在随着缠丝。
两腿好象没有动,其实腿部也在随着缠丝。
②此式称为“出水”,是因为这一种发劲如“物将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说在向下的半圈终点,带有向上 的劲,所以又名之为“出水的辨劲”。
②此式称为“出水”,是因为这一种发劲如“物将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说在向下的半圈终点,带有向上 的劲,所以又名之为“出水的辨劲”。
图七-86 图七-87 囝七-88
图七-89 图七-90 囝七-91
致,形成对称。
第十九式击地捶
身体微左转,重心微左移,左拳变掌外旋向上顺缠于 身体左侧,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右掌向左逆缠 于左胸前,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上,略低于左掌(图七-92)。
这)身体向右转约90°,右脚尖向外摆,重心全部移于右 腿,左腿屈膝上提》同时,右掌向右逆缠至右前方,高与耳 平,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左掌外旋向右顺缠至左膝上方, 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左前方,面向东北(图七_93、94)。
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约45°铲出,重心微前移, 左掌继续向右顺缠,右掌向右逆缠(图七-95)。
接着,两掌变拳,身体微右转再左转微下蹲,左腿前 弓) 同时,左拳向上顺缠,屈肘向左上方提起,拳心朝下, 右拳向左赖尖方向下击,拳心朝里;眼看_Bl,下方,面向北(图 七_96、附%、打、附97、98、附98)u
要点:
此式要在俯身中达到“尾闾正中神贯顶”
?图七-96身体左转前,“两掌变拳,身体先右转”,是 “欲前先后”之意。
在左拳上提,右拳向左脚尖 击时,注意侧身顺膀。
第二十式二起脚 ,
①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M,左脚尖向里扣;同时,左 拳向下逆缠至左膝旁,拳心向后,右拳向上逆缠至左胸前, 拳心向下》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偏北(图七-99、附99)。
(I)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同时,右脚收M 半步,以脚尖点地;右拳外旋向上、叫下逆缠于右胯前,拳 心向上;左拳向上、向前顺缠,屈肘于左肩前上方,拳心向
m
图七-附96 图七-97 图七附97
图七-附99 图七-10U 图七-101
里;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100)?
右脚睹实,重心前移,左腿屈膝上提,随即落地,右 脚?地妖起,绷平脚面向前上方踢起;同时,右拳变掌向后、 i向上、向前迎击右脚面;左拳变掌向前,向下、向上逆缠于 身体左后方,略高于头,掌心朝外,指尖向上;.目视前方,
.面向南(图七-101)。
要点:
两足虚实转换要分清,胸腰折叠和踢腿要协调一 第二十_式护心拳
①右脚落地,随即左腿向左斜后方横开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身体右转,左掌向前顺缠;右掌向下逆缠,两掌合住 ? 劲向右前方微按,掌心皆朝右前方,指尖皆向上目视左前
方,面向东南(图七_1?2)。
. ②身体微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前,脚尖
点地》同时,左掌向左逆缠至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右掌外旋向左顺缠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 目视右前方,面向南偏东(图七-103〉。
身体左转,右M向右撤半步,膝微屈,左腿弓;同时,
?)
两掌变拳向左埤缠右顺_,左拳至左后上方,略高于肩, 拳心朝外;右拳至脸前,拳心朝里;目视右方,面向东略 偏南(图七-1?4、105)。 ,
身体向右转,重心继续向左移,随转体,右拳向下、 向右逆缠于右膝盖上方,拳心朝里;左拳向右顺缠于脸倒, 高与耳平、拳心朝里(图七-106-、107)。
图七-103图七-103图七-102图七-102图七-U)4图七-U)4身体微左转,重心向右移,右拳外旋上拳,高与耳平, 拳心朝里;左拳外旋向下于左前方,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面向南偏东(图七_108、109)。
图七-103
图七-103
图七-102
图七-102
图七-U)4
图七-U)4
图七-108 图七? 丨09 图七-110
身体继续左转,重心继续右移下沉》同时,左拳内旋 向腹前颠缠里合;右拳内旋向下顺缠合于胸前,两拳心皆朝 里》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七-丨1?、111)。
要点:
此式要求里外缠丝,节节贯串;周身一致。动作裆口 要圆而低,两腿虚实变换要分?[,才易感知会阴之气上冲尾
闾。
右拳上拳,左掌外旋向下时,注意左肩放松下沉,成 扩胸的动作。
第二十二式前招
①身体先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 ? 脚收于右脚?牛?偶獾愕兀煌?保?饺?湔疲?笳颇谛?蜃
上.? 右烦缠至左腹前,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前;右掌内
- 旋向i上、向右逆缠,屈肘至右肩前,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目视左方,面向南略偏东(图七_112、113)。
?身体微下蹲,左脚向左前方伊出,睇跟着地,随即身 体向左旋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左脚掌着地,右脚收于左 脚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掌内旋向下、向上逆缠,掌令朝
外,指尖向右;右掌外旋向下、向前顺缠至腹前,掌心朝左 上方,指尖斜向前卞方;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偏南(图七-
第二十三式后招
身体向右旋转,右脚跟着地,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跟提 起;同时,右掌内旋向上逆缠(上挪)至右前方,略高于肩, 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外旋向下顺缠至腹前,掌心 朝右上方,指尖向前;目视前方,面向东南(图七-丨17、118)。
要点:
前招、后招主要是左右旋腰转背和旋踩转膝。在上下左 右旋转时,必须周身相随,节节贯串,一动全动。在“前招” 身体向左旋转时,注意松左髋,沉右肩,左膝与右膝相合; “后招”身体向右旋转时,注意松右髋,沉左肩,两膝相合。
第二十四式右?粢桓
①身体左转,左脚跟着地,重心全部移于左腿,紧接着 身体微下蹲,右脚提起以脚跟着地向右铲出) 同时,左掌内 旋向上逆缠至额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外旋向下顺 缠至右膝盖上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右下方;目视右方,面 向东(图七-11M20)。
@上动不停,重心向右移,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同时, 身体先向左转,陆即向右转,右掌内旋向上逆缠,屈时至右 胸前,略低于肩、莩心朝下,指尖向前;左掌略向下?缠至 左上方,掌心朝外,指尖向上,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图 七-121),
重心移于左腿,左掌略向上逆缠,右掌向右逆缠,两 掌心皆朝外,指尖皆向上;目视右方,面向东(图七-122)。
身体微下蹲,右脚收于左脚脚,脚尖点地同时,两
图七_114
图七-120 图七-121 S七-122图七-120 图七-121 S七-122
图七-120 图七-121 S七-122
图七-120 图七-121 S七-122
掌外旋向下?缠于腹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右掌在 下,掌心朝左,指尖皆向前下方;目视右方,面向东(图 七-123、124)。
接着两掌变拳内旋向上逆缠环抱置于胸前,拳心皆朝 下,同时右脚屈膝上提》、目视右方,面向东(图七-125)。
上动不停,右脚向右侧急速蹬出:同时两拳变掌向左 右两_发出,两拿心朝外,指尖皆斜向目视宕方,面向 东(图七-126)。
第二十五式左蹬一根
身体微下蹲,右脚落地,脚尖外摆;接着重心全部移
于右?,左脚提起,身体向右转体约180°,左脚向左方炉出, 脚跟着地》随转体右掌外旋向下、再内旋向上逆缠至右前方,
高与头平,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随左腿顺缠至左
,膝前,掌心朝前下方,指尖向左;目视左方,面向西(围七?,- 127,128,129),, ' '
身体微向左转、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右膝微屈
同时,左掌^旋向上(经腹前)逆缠,屈肘于左前方,略高 于肩,掌令?前,指尖斜向上》右掌外旋向下顺缠至右膝盖
,M;,M;
,M;
,M;
图七-123 图七-124 图七-125
上方,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下;目视左方,面向西(图七-
130 )0
身体向右微转,重心移于右腿;同时,两掌向后逆 缠,两掌心皆朝前,指尖斜向上;目视左方,面向西(图七-
。
?身体微下蹲,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 两掌向下?缠合于腹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右掌在 下,掌心朝左,指尖皆斜向下;目视左方,面向西(图七-
D
两掌变拳向上逆缠,环抱于胸前,拳心朝下;左腿屈 膝上提;目视左方(图七-133)。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急速蹬出;同时,两拳变掌向 左右两侧发出,掌心皆朝外,指尖皆斜向上(目视左方,面 向西(图七-134),
要点:
①此式的蹬弹劲是在双合中产生的双开劲。在蹬根时, '注意腰髋放松,不要弯腰,蹬根与两掌发劲要致。
第二十六式玉女芽梭
左脚落地,身体左转约9?°并微下蹲,重心全部移于 左睡 随转体右脚上步,以脚尖点地于体前;同时,两掌外 旋向下、.向上顺缠合于胸前交叉,左掌在下,掌心朝右,右 掌在上,拿心朝左,指尖皆向前;目视前方,面向南(图七- 135).
两掌内旋以腌部向上捆,左掌经右腕下,向里、向上,
与左腕交叉,接着重心下沉,两掌坐腕立掌于胸前,右掌在 前,掌心朝左,左掌在里,掌心朝右;目视前方,面向南(图 七-136,137,13s)。 _
图七-133图七-133图七-134图七-134图七-132图七-132图七-136图七-136图七-135图七-135
图七-133
图七-133
图七-134
图七-134
图七-132
图七-132
图七-136
图七-136
图七-135
图七-135
右脚向前提起,两掌微提,随即落右脚踏地后蹬,左 脚向前跃进一大步:身体向右转左掌向左平推发劲,掌心朝 左前方,指尖向上;右掌内旋向上逆缠置于额前,掌心朝前, 指尖向左;目视左侧,面向西略偏南 <图七_139、140、141、 142、143)。
上动不停,以左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体约180%右 脚落地距左脚半步,重心微右移;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右转, 向下逆缠置于左髋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右 逆缠至右前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前,指尖向左上方;目视 右方,面向东略偏南(图七-144)。
要点:
在左脚向前跃进一大步落地时,注意重心要迅速地跟上, 腿要弯屈,紧接着右转身时,要放松髋部,重心下沉,以身 领手,两手自然地与身体》合,保持身体平衡:
第二十七式懒扎衣
①身体微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于左脚旁,以脚 尖点地》同时,两掌外旋向胸前顺缠交叉,右掌在下,掌心 朝上,指尖向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指尖斜向前,接着
右脚向右纪出,脚跟着地;同时身体微左转》目视右方,面
向东(图七-145、146)。
身体微左转,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勿 挺直;随转体两掌内旋向里逆缠,掌心皆朝下,接着,身体 微右转,左 外旋微向外?缠,拿心朝上,右掌微向外逆缠, 掌心斜朝外》目视右方,面向东(图七_147、148)。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右移,左脚尖里扣,随转体两掌 由合变开,右掌向右逆缠,至右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右 前方,指尖斜向上;左掌内旋向下?缠经腹前置于左腰时,
图七-144 图七-145 图七-1犹
以虎 卡睽《接着身体转正,调整左髋,重心微下沉,目视
前方,面向东(图七-149、150、附150)。
要点:
①?x扎衣成势时,要调整左髋,同时注意全身调整,使 周身自钵相合,气沉丹田。 _
逗)在即将形成?性?鹿?移冢?艺葡蛴夷娌?箍?耐?保
左膝与左II不要蹬直。
第二十八式六封四闭
身体微右抟,右掌随转体向外逆缠,指尖向左前;同 ‘时左掌屈腕经胸前搭于右腕上,指尖向里,两掌合住劲向右
上方弧形挤出;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南 <图七-151、152)。
身体微左转,重心移宁左路,同对,右掌外旋顺缠上托,
劲贯掌指,指勿软;左掌向下、向左上??上棚,略高于肩, 劲赏手背,S指斜向" 目视右前方.(图七_153、154)。
::③身体继续左转,重心移于右?,同时两掌内旋向上逆 缠置于两耳下.,两拳心相对,指尖向上,面向东略偏北(图I 155)。 '
两掌合劲向右下按至右髋前,掌心朝下,虎口相对》
图七-152 图七-153 图七-154
图七-155 图七-156 )七-157
同时身体右转,左脚收于右脚旁,脚尖点地》目视右方,面 向东南(图七-156)。
要点:
①两掌置于耳下时吸气,然后合劲向下按时,深长悠绥 地呼出一口气,呼气完止时,两掌也恰好按到底。此式以]呼 气为主,动作配合为辅。_
(D两掌由合转开或由开转合,都要以腰脊为轴来带动, 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网掌下按时以 ,掌为主,左掌为辅,要气?脊背,裆要圆虚。 ?
第二十九式单鞭
身体微右转,随即向左转;同时右掌外旋向上?缠, 左,掌外旋向前顺缠,两掌心皆朝上,指尖皆向右前方,随即 右掌变勾手内旋向右上方提抽,略高于肩,左掌收至腹前, 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尖也随着左 右旋转;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图七-157,158)。
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下蹲,提左脚向左侧铲出, 脚跟先着地;目视左方(图七-159、附159)。
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右脚尖向里扣 同时身体微右 转,左掌微向上托于胸前,再内辉向左逆缠至左0,掌根微 下沉;在左掌根下沉时,右手 合着微微向右,^成开劲;
目视前方,兼?两侧,面向东(图七_160、161、162、163、附 163)。
要点:
从图七-156过渡到图七-160时,须以鼷脊为轴来带动, 才能做得圆劲潇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丹田发出到 右脚跟,再利用地下的反作用力,通过右腿脊背上升而行于 左手指,然后松开右髋,身体转正%
第三十式雀地龙
身体左转,同时右手变拳外旋向下,经腹前向左上撩, 拳心朝上;左掌鸾拳向右逆缠合于右前臂上侧,拳心朝下; 目视左前方,面^东北(图七_164、165)c
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同时下蹲,左腿下仆,左拳 外旋前伸至左小腿内俾,拳心朝上,右拳向右上逆缠而后下 沉 目视前方,面向北略偏东(图七-1册、167)?
,要点:
-①此式是三十八势套路中唯一的下仆大身法动作,如果
图七-158 图七-159 图七-附159图七-158 图七-159 图七-附159图七-160图七-160图七-161图七-161图七-162图七-162
图七-158 图七-159 图七-附159
图七-158 图七-159 图七-附159
图七-160
图七-160
图七-161
图七-161
图七-162
图七-162
图七-165 图七-166 图七-167
韧带和体力较好,可以将左腿全仆在地上,但要逐步地适应, 不可猛一下子仆下,以免受伤。
②在重心右移、仆步蹲下时,注意放松腰髋,身体旋转, 气要下沉,身法是随着气沉而下,不可挺胸或带僵劲往卞
蹲。.
第三十—式上步七星
重心向前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右膝微屈I同?左拳旁 由下向上冲,略高宁肩,拳心向±,右拳向下外展,置于右) 膝盖上方,拳心向上(图七-168、附
右脚上步,以脚尖点地于左脚的右前方;同时右拳向 下、向铕顺缠经左腕外?瘸迤穑?饺?酝蟛拷徊嬗谛厍埃?? 心皆朝里)目视前方,面向北(图七-169、附】69)。
要点:
“上步七星’’又名“七星拳”。所谓七星是指:右拳、 右肘、右肩、头、左肩、左肘六节助左拳上冲,同时冲拳上 步,所以叫“上步七星”。
在左拳上冲成左与步时,注意蹬.右腿,同时左液放松,
身体、要嫘旋上升,不要上拔。
? .
第三十二式小擒打
身体微右转,重心?橛谟彝龋?饺?湔疲?遗聘?诺兀 左脚提起以脚银着地向左前方约20°铲出》同8^右掌向右# 上方逆缉,屈臂置于右前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外,指尖斜 向上;左掌向下逆缠至左膝上方,掌心朝下,指尖肉右前方; 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北(图七_170、171、172、附172)。?
身体微右转,重心撖左移,左脚前脚掌着地,接着身 体右转,重心移于右班 同时右掌向下、向左顺缠至右胸前, 拿心朝左,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上顺缠,小臂竖起‘,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北(图七_173、174、175)。
身体速向左转,重心左移,弓左腿,蹬右腿,同时 右掌向左推出(发劲U置1于左肘下,掌心朝左,指尖向上; 左掌向左逆缠,掌心朝左前方,缉尖向上,目视前方,面向 北略偏东(图七-176、附176)。
左腿伊出前,注意屈膝松髋,重心下沉,两掌逆缠分 开与左腿铲出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
此式最后的动作,重心转换和.扭腰发劲,不要中断,
图七-附169 图七-170 图七-171图七-附169 图七-170 图七-171图七-172图七-172图七-附172图七-附172图七-173图七-173
图七-附169 图七-170 图七-171
图七-附169 图七-170 图七-171
图七-172
图七-172
图七-附172
图七-附172
图七-173
图七-173
图七-附176 田七-177 图七-178
必须承上启下在不停留的过程中完成。重心左移,弓左腿, 蹬右腿时,右掌经胸前推出,是一个短促的发劲?只有松腰 圆裆,放松左髋,将周身调整好,才能在不中断的动作过程 中突然将劲发出来。
第三十三式运手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 向里扣,成右弓步;随着身体右转,右掌内旋向上逆缠?帽 于有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 左掌外旋向下顺缠至
'左膝盖上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图 七-1771 '
身体向右转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左脚后偷步;同时 左#向右顺缠至腹前内旋向上、向左上方逆缠,置于左前方, 略商于肩,掌心朝左,指尖向右上方 右掌外旋向,顺缠置于 联前,掌心朝左上,指尖向前下方(图七_178、179,180)。
身体撤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越,左脚向左横开一步》 同时右掌内旋向上逆缠,屈肘置于右胸前,掌心朝煎,指尖 向左上方;左掌外旋向下顺缠至左膝盖上方,掌心朝前,指 尖向左下方;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图七-18U182)。
以上动作重复三次,连偷三步。
要点s
此式的??步动作,特别注意对圆裆的要求,只有在圆裆 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动作,才能使腿部产生_丝暗劲。否则,
高站而尖挡〈即人字裆),低姑而荡档.(即过低使动作感到勉 )
强),不仅练不出缠丝暗劲反而觉得动作别扭。
第三十四式高探马 ?
①身体左转,重令全部移于左?,随转体右脚向右前方 跨出半步,左掌向上‘缠于胸前,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I
右掌向下、向左?缠,掌心朝左,指尖斜向上,两臂交叉于 胸前,右臂在下(图七-183,184)。
重心右移,两掌内旋微向下逆缠,莩心朝下;目视 前方,面向东北(图七-185)。
身体右转,两3,向左右两侧逆缠,略高于肩,两掌心 皆朝前下方,指尖皆斜向上(图七-186)。
两掌外旋向左右展开,身体左转,右脚尖里扣,随即 重心移于右腿;右掌向左顺缠,屈肘附于右颏侧,掌心朝左 前,指尖向上,左掌与右掌配合?缠微向里合,掌心朝上, 指尖斜向右前方,目视前方,面向东北(图七-I87)。
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尖擦地收于 右脚侧,脚尖点地;随转体左掌向右经右肘下以小指贴身向 左顺缠置于左腹前,掌心朝上;右掌向右逆缠推出,略高于肩, 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右前,面向西(图七-188、 189、190)。
要点:
①右掌推出,左掌向右、向左顺缠与左脚收步孑者要协 调一致。
(D当右掌向左??缠屈肘附于右额侧时,须气贴脊背,先 行卷劲,只有卷足再敢才能放出一种旋转的暗劲。
此式在右手前推高探马时,须具有支撑八面之势。前 后弁'中寓合的劲,弁要求在缠丝中没有凹凸和内劲中断。
第三十五式双摆莲
身体微下蹲,重心左移;左掌向左上撩,掌心朝前, 指尖斜向上;右掌向下顺缠,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同时左脚 跟落地,右脚踉提起(图七-191〉。
顺缠,两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时右典I踏实,左脚跟提起,目视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图七」192)L③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顺缠,两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时右典I踏实,左脚跟提起,目视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图七」192)L③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向左前方约45°铲出》同时两掌逆缠,左掌向下经腹?<缠 至左膝盖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缠至 右上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面 向西北(图七-193,194)。向左前方约45°铲出》同时两掌逆缠,左掌向下经腹?<缠 至左膝盖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缠至 右上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面 向西北(图七-193,194)。身体微右转%重心向左移;左掌向下逆缠,右掌询上
顺缠,两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时右典I踏实,左脚跟提起,目视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图
七」192)L
③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
顺缠,两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时右典I踏实,左脚跟提起,目视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图
七」192)L
③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
向左前方约45°铲出》同时两掌逆缠,左掌向下经腹?<缠 至左膝盖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缠至 右上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面 向西北(图七-193,194)。
向左前方约45°铲出》同时两掌逆缠,左掌向下经腹?<缠 至左膝盖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缠至 右上方,高与头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面 向西北(图七-193,194)。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于左M,随转体,两掌向右、 向下左顺缠右逆缠,左掌置于右髋前,右掌置于右髋?龋? 掌心皆向下,指尖皆向右后方 目视右下方,面向西北(图 七-195、196)。
? ⑤接着重心全部控制在左腿,右腿向左前方提起,两掌
向后摆,随即右脚向右后方作扇形外摆,两掌由后向前迎击 ) ?右脚 i (图七-197、附 197、198、附 198》
要点:
①在上体微前倾摆脚时注意放松腰?,保持身体平衡。 并且以媵为轴来带动右脚外摆。年老体弱者可以变为慢动作, 手可以不拍击脚面。
'②摆脚时,不要以两掌去拍击脚面,手和足要互相迎击。
第三十六式当头炮
①右脚向右后方落步;同时两掌变拳向后、向前烦缠,两 拳心相对,左拳在下,右拳在上,盒于左前方:目视右前方, 面向西略偏北(图七-199、附199、200)。
②接着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微下蹲,左膝微屈,身体右 转,同时两拳内旋向下?缠于腹前,左拳心朝下,右拳心朝
左,方;目视左前方 <图七-201、202)。
身体微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内旋向 左前方发劲,两射微屈,两拳心皆朝g视前方,面向西 略偏北(图七-203、附203、2?4)。
要点: ,
两拳内旋向下顺缠至腹,要松肩沉肘,注意不要夹 ??向前冲拳时,注意放松左髋,以便于旋腰转背,使劲 力?达于两拳。
此式两拳向左前方发出,运用的是抖劲。抖劲是短距 离的发劲。须表现出有如火星落到皮肤上那样一种惊觉的劲, —抖而出。年老体弱脊可以改为柔和动作来练习。
'第三十七式金刚捣碓
①身体右转,重心后移,右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拳变掌 向右后方孤形棚起,左顺缠右逆缠置于身体右侧,掌心皆朝 右前方,指尖斜向上(图七-205〉。
②身体微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同时,左掌内旋向下逆 缠,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向下顺缠,掌心朝右,目视左前方 (图七-206)。
图七-196 图七-197 图七-附197图七-196 图七-197 图七-附197
图七-196 图七-197 图七-附197
图七-196 图七-197 图七-附197
身体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上步,以脚尖着 .地》同时,右掌向前?缠撩出,?掌心朝下;左臂屈肘向前挤
出,左掌先外旋上撩再内旋向里合于有前臂上,掌心朝下 两掌形成合劲;目?前方,面向西(图七-207〉。
右掌变拳向上?缠,掌心朝里,左掌外裤向下沉, 掌心朝上;同时,身体微下蹲,右腿屈_上提;目视前方(图 七-208、209)。
阑七-202 图七-203 图七-附203阑七-202 图七-203 图七-附203左掌落于腹前,.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脚 ..向左脚内侧?脚;目视前方,面向西(图七-210)。
阑七-202 图七-203 图七-附203
阑七-202 图七-203 图七-附203
第三十八式收势
右拳变掌,两掌同时向左右两_顺缠,掌心相对;身 体微微上升》悠缓而又深长地吸~口气(图七-211、附211)。
两掌向上、向下逆缠,屈肘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 尖向前,同时由吸气变呼气 <图七-212、附212)。
.接着屈膝松髋,重心下降,两掌随重心下降至两?前, 掌心朝里,指尖向下;同时悠缓地深呼;收视返听,含光默 默;面向西(图七-213〉。
④缓缓站起/恢复成斑备式姿势(图七-214)。
图七-207 图七-208 图七-209
图七-211 图七-附211 ' S图七-211 图七-附211 ' S图七-210图七-210
图七-211 图七-附211
' S
图七-211 图七-附211
' S
图七-210
图七-210
要点:
此式以深吸气,又缓缓地呼气作? 为调节动备的结束。以呼吸为主,动 作》合为辅。它要求在呼气时特别注 意先将膝盖和髋部弯屈下蹲,身体随 着下降,这样才能做到细、匀,深长, 呼吸与动作相协调。
II
I
I
浏览2,5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