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群训练理论来看,中国式摔跤是技能主导类格斗对 抗性项目。身体素质是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三个 决定因素之一。因此身体素质在中国式摔跤练习和比赛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掌握摔跤技 术和战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因 此,在中国式摔跤训练中,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和提高身 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耐力 素质和柔韧素质。中国式摔跤的身体素质训练通常体现为专项 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练习,有的时候一种专项基本功能够发展几 种身体素质同时还能提高技术动作水平。

第一节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对外界信号刺 激快速反应能力和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 的能力。因此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 速度。

一、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听信号变向跑

慢跑中听信号后突然变向加速快跑l〇~15m。

原地静止变为加速跑

在原地听到信号后突然加速快跑10~20m。

俯撑起跑

从俯撑开始,听信号后迅速收腿起跑10~20m。

转身起跑

背对跑的方向站立,听信号后迅速转体180°,加速跑10〜20m 〇

听信号做专门练习

练习者听信号做各种步法、滚翻等动作。

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在反应速度训练时,要求习练者注意力集中;教练员要 经常改变刺激信号和发出信号的时间;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所练习的动作必须是运动员所熟练的,并要注意控制好间歇 时间。

二、 动作速度

1.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听口令、击掌或节拍器练习俯撑弓箭步交换跳 上体前倾俯撑,两脚前后开立成弓箭步。根据口令、击掌或节拍器节奏,做快速弓箭步交换跳练习30秒左右,节奏由 慢至快,再由快至慢,快慢结合。

(2)听口令、击掌或节拍器练习基本功

以跳崩子练习为例。

人空、揣空都称为跳崩子。由上背、背步、转体和拉擦4 个动作组成。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右脚向左脚下前方上 步,左脚背一步至右脚侧,屈膝成歇步。双脚提起脚跟,蹬地 转体填腰入跨,转正身体后,双脚同时向后撤,行话叫“拉 擦”。练习时,姿势要矮。练入时,背步以后,上体要往侧转, 双臂做夹卷动作并随上体向侧扭摆,臀部在绷腿、拉擦时,要 有弹力,以便把对方背翻而过。(图3-1~图3-16)

图片166 图片167 图片168 图片169 图片170 图片171 图片172

听口令、击掌或节拍器练习跤绊 以练习披为例。可反复地练习迅速借力钻肩、转体、立肘 成左弓步使对方胸腹部贴近。

甲乙右架站立。甲左手抓小袖,右手抓偏门;乙左手尚未 抓拿或已抓住甲右手小袖,右手扶按甲臂。甲右臂支架乙同侧 手臂,当乙有下压之力时,甲迅速借力钻肩、转体、立肘成左 弓步使对方胸腹部贴近。(图3-17~图3-19)

图片173 图片174

动作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动作速度要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 合起来;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要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反复练习某一规定动作以提高动作速度时,要注意变换练习 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间歇时间由练习强度决定,成 正相关。

三、 移动速度

移动速度的训练方法:

超等长练习,如:单足跳30~50m,立定跳远等。

各种爆发力练习。

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高抬腿跑、小步跑等。

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械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骑固 定自行车等。

四、 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中国式摔跤运动专项进行,分别 练习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突出将这三者结合起 来练习。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练习者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 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安排在练习课的前半部分进行。

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 的现象,称为“速度妨碍”。此时,可采用牵引跑、下坡跑等 手段进行练习。

第二节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 的能力。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和力量 耐力。

在中国式摔跤运动中要重点加强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一、力量训练的方法 1.对抗性练习

如双人顶。

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如拉力器等。

勾子空

上体前俯,右盘腿而向后、向上扔空。在扔的过程中,底 桩要屈膝。腿可竭力高扔,扔起的脚面要绷直,同时扎头、变 脸看脚底,左右腿交替练习。(图3-20~图3-24)

图片175 图片176

小崴粧踢

两手半握拳于体前成马步站立。然后运用蹬脚拧髓力量使 身体向右转动,向右转体后,左脚向右斜前方踢出。左右动作 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图3-25~图3-35)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80

.踢腿

两手半握拳于体前成马步站立。连续左右踢腿,左右动作 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图3-36•■图3-40)

图片181 图片182

横棒

大棒子是练中国式摔跋基本功的重要用具。常练习可使跤 姿、跤架灵活、自然,手、步、眼协调。从实践中也可看出, 有较深功夫的跤手,其跤姿优美,进招迅猛、利索。跤坛有 “小棒子练拧,大棒子练横”的说法。大棒子对臂部的横耘、 扠、轧、磨、支、盖和对腰部的摇逛、拧、长、转以及对腿部 的崩、崴、背、盖等跤劲都有显著的锻炼效果。(图3-41)

图片183

(1)平胸横棒

双手持棒成马步站立。上一步成較架,持棒正握拧转前后 手,前把为上手,掌心朝斜下方,后把为底手,掌心朝斜上 方。上步或撤步后,前后把用力耘横,将大棒子扳成与身体平行。平胸横棒可锻炼横劲(底把磨手)的功夫。如先撤步再一 下耘横,可锻炼互摔时盖后契或把腰练成闪、磨的独特力量。 这种力量也是较术中撤步和踢抹脚、拦门脚以及许多绊子所需 要的力量。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图 3-42〜图 3-47)

图片184 图片185 图片186 图片187 图片188

(2)肩上横棒

双手持棒成马步站立。上一步成跤架,持棒正握拧转前后 手,前把为上手,掌心朝斜下方,后把为底手,掌心朝斜上 方。向前凿棒后向后撤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向前用力推送棒 子,右手向后牵拉棒子。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 练习。(图3-48〜图3-53)

图片189 图片190 图片191 图片192 图片193

揣棒

双手持棒成马步站立。练时先上左步盖压,背左步并双 手往后捅送。然后拧钻脚、转身、拱臀、绷腿、拉擦,完成 揣棒的动作。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 (图 3-54~图 3-68)

图片194 图片195 图片196 图片197 图片198 图片199 图片200 图片201

勾棒

双手持棒成马步站立。双手拧棒盖压。紧跟着背步同时转 体180°。将盘在前边的腿向侧后上方扔出;同时,两臂向下 裹拉按棒。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图 3-69~图 3-77)

图片202 图片203 图片204 图片205

抖皮条

早年都用线麻编成两头细中间粗的粗辫子,两手拿握住两 头。后来多用两股皮条或铁链代替。三种用具各有一种劲。抖 皮条的基础练习是“大四步”,即上步、背步共走四个位置, 同时随上步两手用暴脆劲抻 抖皮条。由于皮条是两条,故抖起来发出有节奏的崩击 之声。它对发展臂部的崩、捅、拉、挣和腰部的扭、转、崩、长以及腿部的拧、崴、钻、弓、崩等各种力量都有 很大的帮助。(图3-78)

图片206

原地马步抖皮条

马步站立,双手攥紧皮条,左右转身;同时,两手臂前后 绷抖皮条,眼视皮条。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 习。(图 3-79~图 3-84)

图片207 图片208图片209

弓步长腰崴桩抖皮条

马步站立,双手攥紧皮条。左脚蹬地、右脚外展,身体 突然左转成右弓步,双手上下绷抖皮条,低头注视皮条,形 成崴桩姿势。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 (图3-85~图 3-96)

图片210 图片211 图片212 图片213 图片214 图片215

四步抖皮条

马步站立,双手攥紧皮条。先上左步同时左手绷抖皮条,紧 跟着卧步,双手绷抖皮条,低头,双脚蹬地、拧转,身体右转, 左手向右绷抖皮条,腿前弓后绷形成崴粧姿势,目注视皮条。左 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图3-97~图3-110)

图片216 图片217 图片218 图片219 图片220 图片221

推推子

推子通常是用木头制作而成,也可用普通建筑砖刻成石锁 形状代替。练习中以推、支、通、拉、耘力为主。

(1)平推

马步站立,两手握推放于腰侧,手心朝上,先由左手旋 转推出,手背朝上,左手收回,手心仍朝上;同时,右手 旋转推出。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 (图 3-111~图 3-115)

图片222 图片223 图片224

(2)弓步长腰崴桩推

马步站立,两手握推于腰侧,手心朝上。俯身向右侧前方 撇出左手推子,手心向上;拧脚向左转身,当身体转至左侧前方时,蹬地发力转体崴粧,右手旋转推出至手心向下,同时左 手推子收回腰侧,稍变脸。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 复练习。(图3-116〜图3-123)

图片225 图片226 图片227

四步推

马步站立,两手握推放于腰侧,手心朝上。上左步;同 时,左手旋转推出,手心向下,紧跟着背步、卧步;同时,右 手旋转推出,左手推子收回腰侧。而后右手翻转至手心向上,
俯身向左侧前方撇出右手推子;拧脚向右转身,当身体转至右 侧前方时,蹬地发力转体崴桩,左手旋转推出,手心向下,右 手推子收回腰侧,稍变脸。(图3-124~图3-137)

图片228 图片229 图片230 图片231 图片232 图片233

这是不停顿的连环推法。左右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可反复练习。

二、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要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要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 发展;少不宜大强度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不要过早 地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全面发展力量素质。

浏览7,9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