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排打功是内外兼修的功法练习。
少林排打功分单人与双人两种功法练习。单人练习包括沙袋击 法、板击法、棍击法、石拍法、撞击法等等。双人练习有互击法、排 fl法等等。排打功可以锻炼人的果敢,不畏困难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能增强人体(特别是肌肉)的适应性、耐久力和爆发力,还可以促进 人体经络、血脉顺通,增进健康,是提高抗击能力的重要练习方法。
卩少林排打功的准备活动丨
练习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对排打锻炼的各个部位进行运动按 摩,使肌体、关节和韧带放松、舒展。然后,按“马步桩功”的姿势 站好(参照第_节“少林桩功”),意守丹田,时间约为十分钟至半 小时,待“气沉丹田”,并感到神清气稳,精神饱满,内气充实后, 才可站起进行排打功训练。
卜排功功器具的选择\
功法练习中的辅助器具可选择帆布(粗布、皮制均可)做成长筒 形沙袋,一般长约50厘米,直径约8厘米左右,内装绿豆、粗沙或拌
少林基本功
以适量的锯末等,也可挑选光滑无裂痕的木板、木棒。器具的选择要 求质量结实、整洁、硬软适度,重量、长短适宜。
—、动作说明
采用马步桩或站立式(图11、12)。站好后,用单手或双手持小 沙袋或木板、木棒等器具,依次对自己的头颈部、肩臂部、胸肋部、 腰背部、腹胯部、腿膝部、胫踝部、足背部等部位进行抡拍、抽打、 撞击(图13 ~ 26)。抡拍、抽打、撞击的次数及重点部位可根据自己 锻炼目的和自己承受能力、体质情况而掌握。也可采用双手各持沙 袋、木棒等器具进行双击和交叉击法练习,扩大击打的范围。
二、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击打、抡拍的顺序应由上至下。在击打头颈部、腰肋部、骨 骼、关节等部位时,应十分谨慎,用力适宜。
最好在排打前,先用拳、掌击打,待适应后,再使用器具。
对于面部、后脑、颈部及裆部较明显要害部位仍需用手掌再次 进行按摩,待皮肤发热,局部肌肉、神经逐步感到适应后,用掌根、 手指、空拳或小指一侧肌肉较厚的部位,由轻至重,进行顺序地拍、 打,其力量的强弱一定要控制好。上述部位的击打练习不宜使用器 具。排打功训练,“行之有法,樓重操练”,一般不会有危险的,但
切不可急于求成。
由于拍击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坚持练习排打功,可使皮 肤光泽柔润,预防肌肉的萎缩。对裆部的锻炼,可强肾固精,使人生 理性功能得到增强,对于延缓衰老,益寿延年,有其积极意义。
功法练习后,能明显有热、胀、麻、酸的感觉,且呼吸也感到 畅达、和谐、有力……如受击部位感到筋骨疼痛不止,或体内极不舒 服,则应暂时停止练习,检查功法和技术要点是否掌握准确,调整之 后,再锻炼,以免出现伤情和影响健康。
^双人练习方法1
—、动作说明
准备活动完成后,甲、乙面对站立,距离约一臂长;两脚分幵 (同马步宽),身体保持端正,□齿闭合,双方互视(图27)。
接上动,甲、乙同时两臂侧平举,两掌心向上,眼视对方(图 28)
甲、乙同时两臂继续上抬,至头顶上方时,甲、乙两掌心朝 下,中指相对,眼看对方;同时配合动作吸气(图29)。
甲、乙同时两掌沿身体正中线下按,两掌与身体保持约一拳的距 离,至腹前;两肘内屈,两手仍成八字掌,中指相对(中间相距约5厘米), 掌心向下,内含;随双掌下按,两腿同时屈膝半蹲成马步,与按掌同时到 位;随势配合动作呼气,眼视对方(图30)。
马步不变,甲、乙同时两掌变拳,收于腰间,拳心朝上;眼视 对方,配合动作吸气(图31)。
甲、乙同时两拳变掌,身体略抬起后,猛力向自己腹部拍击, 力达双掌心;随势配合呼气(可同时发短促的“嘿”声),眼视对方
(图 32)。
接上动,甲、乙双方同时伸直双臂,两掌分别由腹前向体侧前 方击拍对方的胸部,力达掌心,随势右腿蹬直成左弓步,上体略向左 转,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两拳由下至上从 体侧抬起准备抡拍时,配合动作吸气;双方同时击拍对方胸部,配合 动作呼气(可同时发短促的“嗨”声);眼看对方胸部(图33)。
接上动,甲、乙右脚同时向自己体前迈一大步,并屈膝半蹲成 右弓步;两臂随势屈肘向内于胸前相抱(右小臂在内,左小臂在 外),两掌同时拍击自己的肩臂部和肋部;此势配合动作吸气,眼看 右下方(图34)。
上动不停,甲、乙同时展臂侧平举,两掌平行与肩高,腕部挺 直,肘部微内屈,以掌背用力拍击对方背部,随势配合动作呼气(可 同时发短促“嗨”声);眼看对方背部(图35①②)。
接上动,甲、乙同时身体向左转,左脚向右腿后插步,脚跟 抬起,左腿屈膝半蹲成左插步;双臂随势收回屈肘相抱(左臂在内, 右臂在外),两掌心同时借助惯性拍击自己的肋上部或肩臂部;此势 配合动作吸气;上体略前倾,眼看左下方(图36)。
接上动,甲、乙同时上体略左转,两臂侧平举,略由上至下 成斜向,反臂以左掌背部向对方侧肋部横击(抽),左掌心略内含, 腕部挺直,肘部微屈;右掌置于头右倾上方,与左臂成一直线;腰部 挺直,随势配合动作呼气(可配合发短促的“哈”声);眼看对方后 腰部(图37) 〇
接上动,甲、乙身体向左转,随势右脚跟外旋180°,同时以 左脚掌为轴内旋90°,脚跟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臂同时屈肘 内收,以双掌心各自向自己的腹部“丹田”处用力拍击。两掌“虎 □ ”相对,同时配合在转体过程中吸气,在拍击时呼气(可发短促的
“嘿”声);眼看对方(图38)。
接上动,甲、乙同时身体略右转,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两掌 分别由腹前向体侧前方拍对方的胸部,力达掌心,两臂伸直与肩平,腕部 挺直,肘部微屈;同时两掌由下至上从体侧抬起准备抡拍时,配合动作呼
气(可同时发短促的“嗨”声);眼看对方胸部(图39) c
接上动,甲、乙同时左脚向自己体前上一大步,屈膝半蹲成 左弓步,两臂随势屈肘向内于胸前相抱(左臂在内,右臂在外),两 掌同时拍击自己的肩臂部和肋部;此势配合动作吸气,眼看左下方 (图 40)。
上动不停,甲、乙同时展臂分幵,两掌左右平行与肩高,以 左掌背用力拍击对方背部。腕部挺直,肘部微内屈;随势配合动作呼 气(可同时发短促的“嗨”声);眼看对方背部(图41)。
接上动,甲、乙同时身体向右转,右脚向左后腿插步,脚后 跟抬起,右腿屈膝半蹲成右插步;双臂随势收回屈肘相抱(右臂在 外,左臂在内),两掌心同时借助惯性拍击自己的肩臂或肋上部;此 势配合动作吸气;上体略前倾,眼看右下方(图42)。
上动不停,甲、乙同时上体略右转,两臂借助惯性同时分 幵,略由上至下成斜向,以右掌背部反臂向对方侧肋部横击(抽), 右掌心略内含/腕部挺直,肘部微屈;左掌置于头右侧上方,与左臂 成一直线;腰部略挺,随势配合动作呼气(可同时发短促的“哈” 声);眼看对方后腰部(图43)。
接上动,双方同时身体向右转,随势左脚跟外旋180°,同时 以右脚掌为轴,脚跟内旋90°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臂同时屈 肘内收,以双掌心同时向自己腹部“丹田”处用力拍击,两掌“虎 □ ”相对,同时配合动作在转体过程中吸气,在拍击的瞬间呼气(可 发短促的“嘿”声);眼看对方(图44)。
接上动,可重复动作图33,循环往复进行。
二、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练习中,桩步要扎实、稳固,身体拧转以腰为轴,发力要顺 达、迅疾,且内含、轻灵。以掌心、掌背分别击打自己的腹部和对方
胸部、背部、肋部等四个主要部位。动作结束时,可按图31、30、
29、28、27 收势。
“双人排打”的动作仍以马步桩和站立姿势为基础,甲手持 沙袋、木板、排棍向乙预先规定好的部位准确有节奏的抡击,并逐步 加大击打的力量。乙应用自己的“受击”部位有意识地“迎击”。并 且在“受击”的一瞬间,从“丹田”处发声、呼气,以声助力。
互击、排打练习时,双方用力要适当,动作配合要协调一致, 要同时出手、同时上步、同时转身互击……做到:势到、气到、劲 到、声到。所发劲力要整,击打位置要准,眼神要专注,两臂动作要 灵活自如。
少林“排打功”的锻炼,身体感觉和反应都较强烈,必须以“内 功”为基础。排打功绝不是无规范的随意乱打,要讲究:“劲力之源, 起于涌泉,发于胯膝,运之丹田,透于腰脊,活于肩背,通达臂肘, 而形于发。”即做到“拳法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因此,在练排打功法之前,要先练站粧。
排打功中有六种传统发声,即“嗯” “呐” “噫” “哈” “嗨”
“嘿”。“嗯”声有助于发整劲,“内”声有助于发崩劲,“暖”声 有助于发靠劲,“哈”声有助于发斩劲、推劲,“嗨”声有助于发劈 劲,“嘿”声有助于发撞、击之劲。因此在进行排打功练习时,可参 考以上发声,与功法训练相配合。但在发声助力时,一定要注意“气 从丹田吐”的原则,即发自腹腔,自然、短促地喊出。切不可光靠用 咽喉空发其声。发声过程包括聚气、闭气、吐气的三个过程,这是和
发力相适应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聚气的过程是在击打的间隙深深吸 一□气,将其意送丹田。闭气是一个较为短暂的过程,为发声助力做 好气息储存的准备。吐气是一个极为迅疾、瞬间的过程,它借助于呼 气肌和腹肌的强劲收缩,使体内的气体有节制的排出,发挥出人体力 量的最大潜在能力,增加机体局部在“受击”时的抗击能力,进一步 强化机体的功能。同时由于聚气、闭气、吐气的过程可以提高胸内压 和腹内压,能更好地固定内脏,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力量增大,由于 意、气、力三者配合,可以使身体充分发挥出整劲,有助于力量的发 挥(爆发)。所以说,发声决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用于发挥全身力量 的辅助手段和健身方法。
浏览4,4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