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诸徒中最著名者有尹福、程廷华、马惟祺、宋长荣、刘 凤春、梁振甫等五十六人。徒之授徒、代代相传。八卦掌的内容 也越来越丰富,当今在全国流行的就有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 掌、老八掌、阴阳八卦掌、八盘掌、八卦连环腿、八卦剑、八卦 刀、八卦鞭、八卦枪、子午鸳鸯钺、阴阳锐、燕尾翅、日月双簾
等。公虽逝百余年,但八卦掌并未因此而衰,而越传越广,越来 越兴旺发展,练的人越来越多,真乃是桃李满天下,八卦传四 方。
二、 尹福小传
尹福,字德安,号寿鹏,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生于1810 年,卒于1909年。
尹福出身贫寒,幼年即来京城,以卖油条烧饼为生。然天生 喜武成辟,初习“罗汉拳”、“弹腿”,颇俱功力。后闻肃王府有 董海川者八卦掌出神人化,名播京师,尹福十分仰慕,欲拜其门 下,遂去肃王府拜见董公。董公问其由,尹实言告之,董公听其 言,观其形,知其子可教,便欣然答应收其为徒,授以八卦掌及 各种器械和技击之术。董公果然未看错人,尹为人聪慧,笃实有 信,对师之所教举一反三,深得神髓。故董公对其十分喜爱,口 传心授,倾心而授之。成为董川公众徒中之姣姣者,位列首徒, 声名大噪。后供职于宫廷,出人禁中,被称之老师。据说光绪皇 帝亦曾随尹学习八卦掌。尹一生授徒颇众,卓有成就者有:李永 庆、马世清、居庆元、杨俊峰、门宝珍、曹钟声、何金魁等。尹 有子成璋、玉璋,深得其精髓,能继其技,而广大之。
三、 程廷华小传
程廷华,字应芳,绰号“眼镜程”。生于1848年,卒于 1900年。河北省深县程村人。少年时至京师学做眼镜,即长便 开眼镜店为业。程天资聪颖,自幼习武,20岁后便小有名气, 并以善摔跤而著称。闻董公海川之大名,心仪仰慕,于而立之年 拜董公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在董公的悉心教授下,经过十数年 的刻苦努力,终成大器。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被誉为 “程式八卦掌”或“程派八卦掌”。因程派八卦掌行走如游龙, —动身体各部位都动,故程廷华定名为“游身八卦掌”。其掌法
以龙爪掌为基本掌型,动作圆活,轻灵敏捷,多摔法,尚横力自 成一体。1894年,程廷华与刘德宽、李存义、刘炜祥等接为盟 兄弟,交流拳艺,互授弟子,致力于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合 为一体,同为一家,摒除门户之陋习,视天下武术为一家的武术 大同观,促进武术门派的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0年, 八国联军人侵北京,程廷华深恶痛绝,身藏利刃,独袭德国侵略 军巡逻队,力毙数人,然双拳难敌四手,血肉之躯怎档敌酋之火 枪利哭,死于乱枪之下。装哉!烈哉!人虽逝,英名则长存!虽 死犹生矣!
四、史计栋小传
史计栋(1835—1908)字振邦。河北省冀县小寨村人。初 业冥衣行,后于北京朝阳门内开设义和木器厂,因排行六故人称 史六掌柜。自幼嗜武,初练弹腿,练连环腿等。史计栋与尹福系 同乡,并为武友。尹福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掌。而 史计栋对董公海川之八卦掌亦仰慕之久,经尹福引荐与拜在董公 门下。史计栋为人谨慎笃厚,天资聪颖,甚受董公之器重。史计 栋之妻后来又拜董公为义父。更是亲上加亲,董公尽其所能而授 之,史计栋技艺大进。有一次董公教史六比手时,突发一腿,被 其闪过,董公心喜而骂曰:“贼腿也”。故人又称史为“贼腿史 六”。史一生授徒身体力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特别对勤奋 好学,刻苦练功的弟子,另眼相看,倍加关心,倾囊授之,对那 些华而不实,光说少练弟子或求教者,轻则逐之,重则薄惩,令 其知难而退。史谨遵“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遗训,对董公 晚年衣食起居,乃至董公百年之棺椁等一切费用均由其任纳。可 见其尊师孝道之一斑矣。史卒于清宣统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享 年七十有三。葬于小寨村西南祖茔
五、 梁振甫小传
梁振甫,字昭庭,河北省冀县城北郝家冢村人。生于同治二 年五月二十日(1863年),卒于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932 年)。自幼习武,八岁即跟本地秦凤仪老师学弹腿,后人北京, 于十六岁时拜董公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勤学苦练,终年不掇, 尽得八卦掌之精妙。梁于京从事估衣待业,世人称其为估衣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大闹马家堡,打死金镖赵六等 二十余人,人刑部大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 进北京,西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诸臣逃遁,犯人炸狱,梁遂 趁乱出狱,回乡间隐居。后在家乡开设德胜镖局,其声名遍播保 定、德州一带。后又进人各级学校教授武术,以授拳为生。梁振 甫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好济人之急,有燕赵侠士之风,其弟子 遍于北京、河北、山东诸地等。其徒姣姣者,有李子鸣、子梁宝 炎等。
六、 刘德宽小传
刘德宽(1826—1911),字敬远,河北沧州人。天资聪颖, 自幼习武,初从金枪徐六学六合大枪,又从田春奎学六合拳,即 露头角,被誉为“大枪刘”。至中年,只身出游,寻师访友。曾 于湖北宜昌遇上官氏,学得方天画戟六路。还曾于绿林好汉处学 得暗器“月牙镖”和“十八魁手法”。清同治末期,应蒙古贵族 曼亲王之聘至京为护院教习。时值董海川、刘仕逡、杨露禅等设 教京师。遂从董学八卦掌、刘学岳氏散手、杨学太极拳,博采众 长,诸艺集身。1894年与程廷华、李存义等结盟,倡导八卦、 形意、太极等各派摒弃门户陋规,交流拳技,互授弟子,取长补 短,促进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刘德宽一生不讲门派,好学而不拘泥旧法,博采众长,勇于 实践,善于创新,他不但精于八卦掌械,还精于太极拳、少林六
合拳、岳氏连拳等。先后创编了八路“岳氏连拳”、“太极长 拳”、“八趟戟法”,以及“直趟八卦六十四掌”等。为中华武术 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 刘凤春小传
刘凤春(1853—1922),人称“涿州刘”、“翠华刘”。河北 涿州刘家营人。自幼习武,初从承俊庆习练秘踪拳、罗汉十八手 等。1872年赴北京打磨厂吉祥翠花坊学徒,后以制做翠华(一 种妇女用饰品)为业。时有邻居程廷华者经营眼镜业,人称 “眼镜程”精于八卦掌,为董海川之高徒,刘遂求学于程。翌 年,经程举荐得拜董公海川为师,如鱼得水,刻苦习练,几达痴 迷,尽得董公之精髓。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凡与人角,无不所 向披靡,一时名声大噪。从学者甚众,成为一代八卦掌名师。
八、 吴峻山小传
吴峻山(1870—1941)字德连,北平人,家庭殷实,自幼 喜文嗜武,初习六合拳诸艺,成绩卓著,崭露头角。二十仪征市 匀时偶遇八卦掌名家韩福顺,得以列人门下,学习八卦掌拳械, 经年苦练不掇,技艺突飞猛进,几臻化镜。尤精于老八掌、九宫 八卦掌和八卦刀,系韩公唯一传人。近不惑之年时,吴峻山又迎 来拳艺大进的机遇。经友人介绍,结识了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刘德 宽先生(1826—1911),按辈份算德宽公应是福顺公之师叔,年 近八十余岁。德宽公性情豁达,毫无门派辈份之见,看到虚心好 学,聪慧笃厚,且有相当水平的吴峻山,甚是喜爱。不仅将八卦 掌、八卦易理和拳理拳谱倾囊相授,还将自己创编的八卦太极 拳、直趟八卦六十四散手掌、太极长拳等也传给了峻山公,连从 不轻传的八卦掌内功心法也一并相授。使峻山公在原来的武功基 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成为八卦掌一代名家。在二十世纪二 十年代就与当时著名拳师郭铸山、蒋馨山齐名,人称“河北三山”,并同时任教于河北省国术馆。1929年,民国政府在南成立 “中央国术馆”特聘峻山公为教授,在该馆广泛传授八卦掌拳 械,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因教学成绩突出,1935年被提升为 教务处处长。在国术馆任教期间还深人进行理论研究,以易理引 导拳理,易拳结合创编了八上说主十四掌、一百零八式八卦太极 拳等优秀套路,为传统武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7年抗 曰战争爆发,中央国术馆南迁。在历经越南、昆明等地。1941 年8月,中央国术馆北迁重庆。由于长期颠沛、操劳,峻山公于 途中不幸染病,同年11月病逝于四川江津县白石驿,终年71 岁。峻山公一生传人颇众,著名者有张文广、何福生、傅淑云、 李元智、王天与、蒋员培、张镜圆等。
浏览2,1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