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家论“武” .

虽然2009年7月诞生了武术概念的官方最新界定信息,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关于 武术定义认知问题的传统论争与观点分歧。从《诗经•巧言》中的“无拳无勇”到“止戈为武” 中武字的出现,历经汉代的“武艺”、南朝的“武术”、民国时期的“国术”和新中国成立后的 “武术",从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规定“武术”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法定用语到2009年国家体 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于武术概念的最新界定,武术概念经历了漫漫千年的演变过程。和 任何事物一样,武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之中。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武术的认识都会 存在着差异,因而围绕武术概念的表达也就必然不会一样。人们对于武术概念的认识是一个不 断丰满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认识自然不会相同,即使同是历史阶段,不同的人们也会基于自身的 体认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相对于当前而言,今后也必然会有新的武术概念产生。

关于武术概念的认识差异,首先可以从官方层面的相关表述中略见一二。同为国家高等教 育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武术学概论》“武术”定义沿用了 1988年冬全 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的概念描述一•“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 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997年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武术 理论基础》则展示出关于“武术”的另外的表述:“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 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国家高等教育通用教材尚且如此,不同研究者们的观点差异更可想而知。从宏观来看,相 关学者认为,武术的概念内核体现在传统体育项目或者体育运动形式方面,另外一些专家则强 调文化是武术概念的中心要义。认可窠一种概念者如2004年某体育专业核心期刊登载的论文 《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对武术作了如下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 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兼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同样持此观 点的还有温力等若干国内知名武术教授,温力教授指出:“我们可以将武术的概念表述为:武 术是以具有攻防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运动形式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1坚持第二种观点的同样以国内部分知名武术教授为主体,其中尤其以上海体育学院武 术博士生导师群体为引领。例如,邱丕相教授认为,对武术的定义可以从“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 化之一、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三个侧面来剖析;郭志禹教授认为, 对于武术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古代军事技击术”的解释上,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 术概念的界定,要有“武术是技击术;武术是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 化遗产之一”三个层次上来判断。2蔡仲林等把武术概念定论为:“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 论基础,以攻防技击的人体动作为基本手段,以通过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来为一定社会服务为目 的,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3

上述各种论点,主要存在于以体育学院为主体的学院派之间,学院派之外的社会武术人士 对此则同样有基于自身立场的认识。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相对学校武术教育而言,武术更多地 存在于社会大众的广阔空间,门派众多的传统武术体系犹如百花争艳,构成了中华武林的一个 突出特色。但是,传统武术各派之间差异化甚大,不同门派间甚至是天壤之别,尤其在武学思 想、技术特征、训练方法、技击法则以及技击效果、健身思想上向来如此。因此,关于武术概念 及内涵,各武术门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传统认识,这也决定了很难用一个统一抑或是笼统的武 术概念,来涵盖传统武术各派的内涵。以民间为土壤的传统武术门派对于武术概念认识的一个 显著特点体现在武术技击方面。由于历史惯性的传统作用与生存竞争的现实影响,传统武术门 派普遍格外强调武术的技击本质以及格斗特征,虽然大部分民间武术家并不否认武术的体育 功能与相应路线,但是对于武术技击特质的追求与倡导早已深人他们的血脉与骨髓。例如,被 不少传统武术人士看好的孙氏武学体系,该门下众多弟子传人即自认为“其思想、技术、方法涵 盖古今,贯通中外,即使在今天来看,仍是武学领域中最精深、最先进者”。就武术认识而言,该 门相关传人的理论著述中即明确提出:“孙氏拳技击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人看的竞技,而是生 死格斗的杀人技,而当代任何竞技类打斗如笼斗、泰拳、自由搏击、散打等其实都是为了给人看 的竞技,要求具有商业价值。因此,在目的性上现代各类竞技打斗与孙氏拳技击已不可同曰而 语。”4从这个例证不难理解,传统武术门类与当代学院派关于武术的认识差异是多么的悬殊, 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谈论武术概念时所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客观现实。

从现代科学的视角而言,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 程中,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其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出本质属性再经概括而形成的。武术的 概念正是在人们接触、练习、传授、研究武术的过程中,通过感觉逐步地认识了武术的某些属 性,而随着人们对武术感觉的积累,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将武术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再对其加以综合,将每个具体的武术内容抽象、概括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就撇开了武术的非本 质属性,然后借助于语言的表达,逐步地形成了武术的概念”

显然,关于武术概念的认识实质上是对武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的过程。但 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所以人们关于事物概念的表达也是发展变化的。另 一方面,人们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生活,他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只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 会活动的一部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武术概念的发展变化同 样如此。所以我们在探讨武术概念的发展变化时,不能要求人们去做超出当时历史条件的事, 同时又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不同表述,来看武术自身发展的过程和人们认识 深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认识武术时的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在认识、探讨武 术的概念时,我们一定不能抛开或者忽略武术发展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拳种门派繁杂性及其习练 主体多样性的传统特征。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基于不同社会群体、生活场景、习练目的、内 容形式等综合因素而产生的关于武术概念的客观认识差异,才能全面认识武术概念所包容的 广阔内涵以及由此衍生的武术技术体系的丰富多姿、武术文化元素的生动多彩与武术历史脉络 的色彩斑斓。

浏览9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