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门武学特点及技击精义
一、自然门武学特点
自然门武学乃徐矮师综老、庄之学说,集少林、武当之精华, 合刚柔、内外为一体,融养生、技击为一炉之大成。
自然门武学虽源于少林、武当,却在少林、武当之外。一洗少 林之刚猛,二变武当之阴柔,取内外功之中点,兼内外功之所长, 形成刚柔并济之功夫。虚实巧打,变化无端,腾闪刺扎,气不上 浮,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以功带 拳,无中生有,乃空处用功,空处发力,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意 到手到,意止手止。
自然门不重招,不着相,以气为归,只操练法,不问打法,而 功成自然会打,自然门以圆为走,以走为打,走转旁侧,闪至敌 背,气之丹田,遍布全身,四方有眼,轻身如燕,前进一丈,后退 八尺,你刚我化,见缝插针,闪如清风,躲如抽鞘。
出手软如绵,上身硬似铁,扣如钢钩刺如刀,碰如铁石粘如 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打拳如走路,视人如蒿草,吞身似 鹤缩,出手如蛇奔,活泼似猿猴,两足如磨心,轻则如走冰,重则 如生根,若问真消息,气穴寻根源。
本门功成虽外观文弱,却内有神勇!
二、自然门技击精义
自然门任何功法、拳路具有养生功效的同时,一切都是为了在 技击中克敌致胜^以内功、轻功、神腿、点穴、暗器五大绝技享誉 武林。自然门技击别于他派,以走转人背,功力优势,善打穴位为 三大特点。
走转人背:“避敌之实,攻敌之虚”,让敌中线,闪之旁侧, 走转敌背随背沾粘。技击中我能闪之敌背并始终沾粘住对方后背, 无论对方有千斤神力,万般绝招,那也徒无用武之地,只等待挨 打。若想能走敌背后,一要具有快捷的身法速度;二要有巧妙步 法;三需借招式之巧。
功力:技击中,我方之攻击力,超越了对方受击部位最大承受 力,便达到了一击即杀的效果。自然门不重招,不着相,以气为 归,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以各种功法激发人体潜能若干倍,通过 意念发放出来。以超越对方若干倍的功力,达到“对敌如婴儿, 举手不能逃”的境界。
点穴:穴位如同眼睛般薄弱,隐藏于皮肤下,不为常人所知, 点打穴位一需准确率;二需穿透力;普通拳掌虽有威力,然受力面 大,无法将力集中于一点作用穴位上,所以三需专业点穴手法,如 鬼头手、五雷指。同样力度,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鬼头指的 作用力面积,仅为拳面的几十分之一,同样的力度,鬼头指便具有 了拳头的几十倍杀伤力,并且能将力集中于一点,作用于穴位,自 然让中招者很难承受。
以前进一丈,后退八尺,闪如清风,躲如抽鞘的身法、配合气 遍全身,力发丹田超越常人若干倍杀伤力的功力,去避开对方攻 势,击敌空虚之处要害穴位,战况可想而知。
技击必须要具备功力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止戈之意,指的是平息战 争,克敌致胜的技巧。换句话说,“武”,就是招式,“功”则指在 实战中所需要的功力,功力并非一味的蛮力,其包括:胆量、距离 感、实战感、准确度、速度、抗击打能力、攻击能力。招式只是格 斗中如何接触到对方的传媒,而功力才是战胜对手的根本所在。所 以没有雄厚的功力,任何精妙的招式都仅能归为花拳绣腿之列!在 此,笔者举亲身体验的事实来说明此观点:从力学角度来说,同样 的力量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则越大,杀伤力也就越大,所以有 “拳不如掌,掌不如指”之说。为何同样的招式,在两个人手中出 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区别之所在,是因为两人功力完全 不同。
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拳谚曰:拳打不识!学习,掌握一 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打法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一味追求博才多学,追 求奇招、绝招而忽略功力的练习,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一切都是 枉然!我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跳交谊舞的人能凭此将亡命之徒 制服。所以招式固然重要,功力则更须必备,如果没有功力,那你 的招式就是另一种舞蹈。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令亿万 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中华国粹,是无数先辈用血汗和生命换取总结 出的克敌制胜的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兴盛后的今天,武术竟被很 多人误解为“舞术”,真是一大笑谈,但在觉得滑稽的同时,则更 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回想往事,我曾到过几所武校拜访, 并少许逗留,很多学生都熟知“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 读语,并时常挂在嘴边念道,可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能明白这句
话的深意和重要性,每天都在机械般地练习“摇手、伸腿、弯腰、 摆头”,为多学了一个动作而高兴,为自己的动作做得更美观了些 而欣喜,就这样盲目地沉迷在自我陶醉中,也许他们只是对武术的 —时兴趣,或许他们错把自己当成了舞蹈演员了,连自己为何习练 武术的目地都没搞明白。读书要明理,学武也要明理!
我们为何而练习武术?笔者认为,练习武术,一可以用于技 击,既能防身自卫又可以在关键时刻行侠仗义惩治恶人;二则有养 身之妙,能够强健体魄、祛除疾病;三是我们身为龙的传人有责任 和义务传承和发扬中华国粹。对于正值青年的武者来说,把所有的 精力用在养身之道上尚无这个必要,武术的灵魂就是技击,之所以 有武术的产生,是祖辈们为了生存在与野兽搏斗和部落间撕杀中总 结出的取胜技巧。武术的源本就是为了技击,很多武者习练武术的 最初想法也是为了技击,人们心目中的武术更是用于技击。只有舞 蹈才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而武术是一门技击的艺术。那么人们又 为何将武术误解为“舞术”?这并非无风之浪,事实上就是很多的 习练武术者把武术当成舞术来练,有很多的“武林髙手”连一个 流氓都打不贏。笔者也认识些这样的“高手”,看他们演练,你不 能说他们“武术”不高,甚至令你心生赞叹、羡慕之情,手、眼、 身法、步,样样到位,腾空腿法、空翻动作美观萧洒。可论实战, 遇到玩命之人发起乱拳猛攻,他们只有招架之功,抱头鼠窜之力 了,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并非少见。此时有些读者就会产生疑惑: “高手”们几年的武术是白练了吗?打贏一个歹徒就真的那么难 吗?那我们以后练什么才能用于技击呢?所谓“黑猫、白猫,抓 到老鼠就是好猫”,“高手”们竟然连一个歹徒都无法战胜,可以 说他们的武术算是白练了。无论再心狠手辣的歹徒,想打贏他们都 并非难事,因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只是一个两只手两只脚的人, 无论他们怎样凶狠,也只会拼着不要命的精神挥着双拳猛攻而已, 可以说战胜他们这种打法是很简单的事!任何一个门派都讲求技击 之法,而各门各派又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个门派立足并能在武林中
扬名都是创派祖师在击败各路高手打出的江湖威望,而不是像现在 有些新生门派凭嘴吹出来的知名度,所以你只要立志习武,练习任 何门派都能有很好的收获,关键在于你要找到真正的名师,加上自 己那份刻苦。那些“高手”之所以不高,并非是所练拳种不行而 是他们没有领悟到武术的奥妙,是自己没有练好而已,更别说练就 雄厚的功力了。电影中常见,某门派的高手被众人围攻时,转眼间 就将众人轻易地全部打扒在地,其实那只是导演事先编排好的,任 何人在导演的安排下都能如此。如果你能在现实中将自己的拳脚练 得威猛无比,抬手举足即能让人受重伤,再配上灵敏的身法,十几 二十个人来围攻你,对于你来说,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吗?试想一 下,你现在去幼儿园与那些小朋友搏击,我想你无论用哪个门派的 招式都能随意取胜吧,即使你再不济打个十几二十个小朋友也应该 是不成问题的吧。我并非暗示谁去幼儿园展身手逞英雄耍威风,我 只是借此比喻来分析打斗中的原理。当然在现实中我们所需面对的 有些人甚至比我们的身材要高大很多,这又算了什么了,我们只要 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的功力练成超越常人数倍,自然是可以达 到如同与小朋友一样搏击的效果。
如何能练好功力?有些门派讲求练内功,有些门派讲求练外 功,有些讲求以拳练功,有些讲求以功练拳,有些讲求练“矛”, 有些讲求练“盾”,而自然门则是融少林、武当之所长,合刚、 柔、内、外为一体的内外兼修武学,功中有拳,拳中有功,以意使 拳,以气催力,修内而不偏颇外,重功而不轻藐拳。但无论哪个门 派的哪种功法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其技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 何战胜对手,追求的都是让对方打不倒自己,自己如何将对方 制服。
想战胜对手,凭借的是一胆、二力、三技巧。
浏览3,4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