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面目和帮会行规
武林人士闯荡江湖,需要寻找靠山。帮会讲究同根连气,义气为先;武林门 派和江湖帮会都有着相同的江湖性和宗派性。因此,武林人士加入帮会,也是一 条出路,可以凭借着这样的后盾,在江湖上打打杀杀,扬名四方。
江湖帮会本是一种民间结社形式。凡结社必习武,这在明末清初是一种普 遍现象。商帮最先与武林结缘,它雇用武人保护货物安全流通。当产业越做越 大的时候,看家护院也成为武人谋生之路,从而促生了保镖行业。行帮为了霸占 地盘,垄断业务,也会组建以武人为主的打手队伍,以保护本帮利益。流氓团伙 一类的帮会更推崇有武功的人,因为不同团伙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械斗不可避 免。因此,帮会重视习武,重视武人,理所当然。丐帮当然也不例外。
秘密结社的帮会创建初始冠冕堂皇,但多年来它在组织发展中,不分良莠, 吸收了大量游民,其中不乏光棍流氓,江湖习气由此渗透帮会。至清末民初,帮 会的政治目标淡化,一部分人终沦为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的暴力团伙。这个时期 武术反而成了他们多行不义的工具。
丐帮在江湖实际经营乞讨的方式主要是两种:文讨和武要。
一般把依靠某些“技艺”、对方怜悯而乞讨的手段,叫作文讨,也叫软讨。其 中,有的靠表演文艺节目去讨要;有的席地而坐,闭口不言,以一张求告书招人围 观而进行讨要;有的妇女抱着小孩哀求讨要;有的脸涂黄蜡和假造毒疮,装病讨 要;有的把“病人”放在医院门口痛哭流涕,求人行善帮钱住院讨要;有的假装被 扒手偷了钱,为求路费回家而请求帮助;有的装成出差公干,手拿被割了 口子的 提包而向人告借;有的打扮邋遢,在饭馆前打竹板或做肮脏的动作进行讨要等。
武要,则是指使用一些自残和讹诈的手段进行乞讨。因其手法残忍、无赖, 故又称为“恶要”。武要的形式很多,五花八门,如有用砖头自打胸膛的,有用菜 刀自拉脑皮的,血流满脸的,你给不给钱?不给就继续用砖打、用刀拉。还有的 跪在地上,脑袋碰石头;有的用铁锥穿舌头;有的用钉子钉手背;有的用铁钳拔 牙;有的在饭店里往顾客饭菜内吐唾沫或用手乱抓;有的大人打孩子;有的丈夫 打妻子……。心慈面软的老妇少女以及一切善良的人们,一见这些情景,生怕出事,赶紧扔钱就走。其实这 大都是一种表演,说穿了,都 是江湖生意门儿,有的属魔 术门之道,有的属于气功性 的表演,当然也有少数是属 于武术功夫展示的。
武林门派和江湖帮会都 非常重视帮规。帮会的建 立、发展,武林门派的传承、 壮大,也不能仅靠江湖义气 来维系,也需要有家法、帮规 来约束。江湖社会没有统一 的法律。各门派、各帮会有 家法帮规,虽不尽相同,但内 容实质大同小异,无非是向 徒弟、会众讲清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违反家法帮 规如何惩罚。帮会对违反帮规的人处罚是极其严酷的,轻则拳棒相加,重则酷刑处死。
这种帮规相当于一个军队的军纪或者法规和秩序,它使一个帮会组织在行 事中发挥出极大的战斗力。
丐帮组织,相互之间或在江湖上很讲义气。如有时遇到独霸一方的地头蛇 欺侮外乡商贩、小民百姓,丐头会出面干涉,或调停,或劝解,使外乡人和小民得 以保护,不致受侮。如地头蛇不依不饶,恣意闹事,丐头也不示弱,要打抱不平到 底。丐头集合全体花子,轻者与其纠缠,甚者则与之拼命。拼命时乞丐们都做了 死的顺序安排:打死对方,按号顶着偿命。被对方打死一个,后边又紧跟着续上 一个,乞丐中先死、先排号的,都是拉破头在最前边,到那时义气当先,死不足惜。
他们既不怕死,更不怕打官司。因为一打官司,全体乞丐成群结队地都到县 衙前候审,哭喊连天,叫骂震地,官方无奈,只好管饭。打官司时,全体花子在花子头的带领指挥下,齐心合力,不得胜利,不肯离去。在与地头蛇的争斗中被打 死的乞丐,其遗属由全体乞丐供养;如被打伤则以此为借口,对对方百般刁难,倒 有了养病生活的来源。这样一来,尽管地方上邪恶势力猖獗,但一般都不去惹花 子群,就连单个的乞丐也不敢惹。花子们有头、有组织,无产无业,不怕经济惩 罚;无牵无挂,不怕人身坐牢。要罚,一文钱也没有;要打板子,请,平日乞讨还自 己打自己呢;要下牢狱,更没二话,坐牢就得管饭,比整天乞讨还保险。所以官府 对乞丐也就另眼看待了。
乞丐头需要集合全体乞丐时,就在花子院的大门上挂个筐子。在家在外的 乞丐看见挂上了筐子就知道出事了,要集合。随即一个传一个,很快就集合起 来,听从丐头的吩咐指使。
花子平时个人讨要的食物和钱财主要都归个人,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这三大节日,因人们都改善生活,乞丐们讨要回来的东西也统统归拢在一块,集 中起来共同吃用。
乞丐讨要时也有规矩。不许偷盗,不许妄说,不许妄听主人言谈,上门者只 能在大门口或靠门框,不许过院中影壁,等等。如有人违犯了这些规定,丐头就可给以剁手、挖眼、打折腿、活埋等处分,以示惩处。
乞丐内部规定,每年认一次宗亲,即乞丐头让不同区域的乞丐群相互引见, 排辈分,认宗亲,他们的行话叫“续捻”。此后丐群各个区域之间,就可互相往 来,而且互有照顾。认亲完了要喝酒庆贺一番。结束后,各领各的弟子返归原 地,开始乞讨生活。
然而,一个帮会的发展和兴旺,最后总决定于这个组织的首领,sr帮主”是 一个什么样的领袖。帮主拥有无上的权利,但又要具备特殊的才能和精明的头 脑,并且要管理统治好帮会上下的组织关系。
丐帮有个故事很能说明上述的问题,即帮主应具备有一定的悟性和教义。
有个老乞头准备传衣钵。为了测验谁堪此任,老乞头把平时最得意的三个 徒弟叫到面前,发话道:“吃我们这碗饭,全靠一个‘穷’字。你们且各做一首说 穷的诗,看哪个说的最穷,我就把这个打狗棒传给他。”乞丐头的打狗棒,犹如埃 及法老的“权杖”、佛祖的袈裟,乃是世世相传的圣物,谁得到它,就得到了它所 辖范围内的最高统治的权威。三个徒弟当然知道它的魔力,便挖空心思作诗,以 期得到老乞头手中那根“乞丐王朝”的权杖。
大徒弟想了想,念到:
“吃的在肚皮头,穿的在身上,住的‘桥公馆’(意为桥洞),睡的‘八脚床’ (意为两根长板凳搭的床)。”
老乞头皱着眉头,评道:“吃有吃的,穿有穿的,又有住处又有床,不算穷。”
该二徒弟了。他吸取了大师兄的教训,念了以下一首诗:
“穿的在肚皮头(意为衣服卖来吃了),吃的在身上(意为再吃还得卖衣服), 盖的是裳衣,垫的是衣裳。”
他回避了住处和床不说,只诉说和衣而卧,连铺盖、席子也没有。这该穷了 吧?殊不知老乞头还是摇头,笑着评道:
“哪来那么多衣裳?开成衣铺都可以了。也不算穷!”
精明的三徒弟最后念了四句,老乞头很满意,两位师兄也自惭弗如。他咋念 的呢?
“穿的‘千家衣’(意为从千家万户讨来的小布块缀成的破衣),吃的万家谷 (意为搜罗人家残羹剩饭为食),盖的肚囊皮,垫的背脊骨(意为不但无铺盖,甚至连蔽体之物也没有)。”
一穷至此,简直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乞丐头不该他当还该哪个当呢? 老乞头的打狗棒传给了三徒弟,两个师兄也口服心服。
然而,做帮主除了需要头脑的悟性和通晓教义之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组织 管理能力,具体而言,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能维护“乞丐王朝”的共同利益。须知乞丐是些“自由公民”,都有 着“泼倒坛坛充罐罐”的逆反意识,要得到同伙拥戴,必须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他 们利益的守护者,在“乞丐王朝”里,谁也别想摆出“绝对权威”的臭架子,否则, 乞丐头的打狗棒也会失去“法力”,指挥不了手下臣民,甚至会因此而易主。
第二,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乞丐散漫四方,品类繁多,内外矛盾不少,乞丐 头必须了然于心,处置得宜才搁得平、玩得顺。
第三,要具备比一般乞丐更高一筹的悟性、文化或武功及必不可少的行乞艺 术、技术修养和能力。因为落人乞丐群的人,总不免灰颓、消极,遇事浑浑噩噩, 而这些,对“王朝”的整体利益是没有好处的。乞丐头必须有进取心、有眼光、有 魄力、有鼓动力,须不时给乞丐们灌输那些孔夫子周游列国、韩信拜帅封侯一类 的古今乞丐“发迹史”,来建立他们“乞丐王朝”的荣誉感,鼓起他们生活的信心、 行乞的勇气,同时传授给他们行乞的门径、技术和技巧。
以上三条是乞丐头对内须具备的条件。而还有一条对外的本领也很重要, 那就是一第四,须熟谙人情世故、社会动态。比如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心理特 征、生活习惯,特别是市面上人家的婚丧嫁娶,大人物的升迁、寿诞、新居落成、新 店铺的开张以及一切乞丐可以介人的好事、歹事,四时八节的常规乞讨,等等,这 些都是“乞丐王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生计主要来源。乞丐头如果把握不 住或支应不开是不行的。
以上四个条件,虽不是每个乞丐头都必须全备的,但至少也得要具三条,并 擅长其中之一才行。由此可见,丐帮帮主的人选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由乞丐们自 己发现并共同推举出来,有“民主性质”的人选;二是有特殊才能或特异功能,能 带领丐帮兴旺发达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乏来自于其他江湖帮会,武林中的高手异 士,或者破落的显贵人士。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具备特别的文化才能,受过特殊的 教育,具有特异的记忆能力。三是由有权威的前一代丐帮帮主挑选出来的,指定的接班人。这个继任的帮主得到前一代帮主的“真传”和“衣钵”,使丐帮组织今 后的发展和活动,具有一贯性、不变性和安定性,不过这么做已经具有“世袭制” 的意味了。
浏览9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