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服装:面向需整理服装的运动员,两掌放在左右 腰腹处,指尖向下。
宣告胜负:主裁判一臂(左红右蓝)向侧上方举起, 与身体成45°,掌心向上,同时发出“红(蓝)方胜”口令。
副裁判若发现需暂停比赛的情况时,应面向主裁判, 右臂上举,示意暂停。
(二)执行裁判长的乒势动作
开始比赛:执行裁判长端坐裁判台,一臂上举,五指 并拢,掌心向前。
暂停示意:鸣单音哨。起立面向主裁判,一臂上举, 五指并拢,掌心向前。
得分:向得分运动员一侧,举得分牌(1分,2分或3
分)。
互不得分:两臂胸前交叉,掌心向下。
警告。(1)对运动员警告:向被警告一侧,上举警告 牌。(2)对教练员警告:起立,向被警告一方平举警告牌。
判定胜负:一臂(左或右)侧举,五指并拢,掌心向 上,指向获胜一方。
招集场上裁判员:起立,两臂自然抬起屈肘上举,五 指并拢向上,掌心向内
记录符号。
(1)得分:“1”表示得1分;“2”表示得2分;“3” 表示得3分。(2)警告:用“x”符号表示。
第七章修改与解释
第二十四条规则的修改权
由中国摔跤协会负责此规则的修改。
第二十五条规则的解释权
对此规则条款理解有异议时,由中国摔跤协会负责解释。
后记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解中国跤》,内容丰 富,图文并茂,简明易学。这是李宝如先生为普及中国式摔 跤技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所付出多年艰辛努 力的结晶,是奉献给广大摔跤爱好者学习摔跤技艺的一本实 用教材。
李宝如先生是引导我步入社会和体育事业的恩师。回顾李 先生对中国式摔跤运动的痴迷钻研、追求和普及所付出的艰辛 及所作出的贡献,令我深受教益,敬佩不已。
李宝如先生自幼喜爱武术,摔跤先后师从张太平、徐俊 卿、宝善林(宝三)、满宝珍、卜恩富、何兰亭、刘振山等名 家,数十年如一曰地虚心求学,潜心钻研,孜孜以求,持之以 恒,不拘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正是这种古人所云的“海 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的豁达胸襟 和水滴石穿的坚初精神,使李先生终成名家。而他把自己的学 艺心得,作为执教之道,更是培养了众多跤坛后期新秀,至今 已是“桃李满天下,艺德誉神州”。李先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 怀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在曲折的学艺生涯中,受益匪浅, 体会至深。在从师李先生门下学艺过程中,李先生在先农坛体 育场水塔小院中设置了跤场,亲手制作了滑车、地秤、推子、 石锁、大棒子、小棒子、皮条、铁链子、石担子、中幡等专项 训练器材,将自己的绝技传授给我们同时学艺的师兄弟韩和
每场比赛:执行裁判长1人、主裁判1人、副裁判1 人、计时裁判1人、检录裁判〗人。
编排记录长1人、编排裁判2~4人。
检录长1人。
宣告员1人。
医务监督]人。
根据比赛规模可酌情安排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人数。
第二+—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一0总裁判长
解释规则
领导裁判人员,负责裁判组的组织工作。
比赛前对场地器材和设备进行总的检查。
当裁判员的判定不一致时,可做最后的决定。
裁判员或运动员不称职或发生严重错误时,可建议竞 赛委员会给予适当的处理,必要时可停止裁判员职务,取消裁 判员及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如遇特殊情况(大风、大雨等)影响比赛时,可决定 是否继续进行比赛。
审定、签署和宣布比赛成绩。
比赛结束后及时做出书面总结。
(二) 副总裁判长
协助总裁判长领导裁判组的工作,总裁判长缺席时, 代行总裁判长职责。
根据需要也可兼任执行裁判长工作。
(三) 执行裁判长
比赛前检查本场地比赛的用具和比赛场地,准备好s 分表。
比赛中监督、协调主裁判及其他裁判员的工作。
比赛中在接到主裁判和副裁判判定得分信息后,即刻 判定得分结果,并举牌示众,将结果记录在记分表内。如主裁 判和副裁判得分信息不统一时,执行裁判长可根据场上情况采 纳其中一方意见并举牌示众、记录结果。如执行裁判长持有第 三种意见,可召集场上裁判合议并将结果示众。如合议意见不 能统一时,报副总裁判长判定。
比赛中,对场上裁判员的判罚提出改正意见,意见不 能统一时报副总裁判长或总裁判长判定。
根据场上情况,确定运动员的优势胜利、弃权、取消 比赛资格,以及对教练员的处罚等事宜。
比赛结束,判定胜负,签署比赛成绩。
协助副总裁判长工作,根据需要也可兼任其他裁判员 工作。
(四)主裁判
严格执行规则,公正裁判。
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上下场及行礼等。 指令比赛的开始、终止或暂停。
根据自己的观察,确定运动员的得分,并向执行裁判 长示意,在确认执行裁判长的判定后宣告得分结果。
判定运动员的消极、犯规、不礼貌行为和警告处罚并 宣告,确定临场治疗等事宜。
注意观察执行裁判长和副裁判的提示,必要时暂停比 赛,处理相关事宜。
宣告比赛结果。
协助执行裁判长工作,根据需要也可兼任其他裁判员
工作。
(五) 副裁判
在保护区协助主裁判严格执行规则,公正裁判。
根据自己的观察,确定运动员的得分,并向执行裁判 长示意0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场上出现的出界、消极、犯规和 受伤情况,及时向主裁判示意。
及时向执行裁判长反映教练员的违规情况。
(六) 计时裁判员
根据主裁判发出的开始和暂停的口令计时。
比赛开始和结束鸣哨告示,全场终了鸣锣(钟)告示。
比赛开始前5秒钟,发出准备开始的信号。
根据执行裁判长的公示,负责翻牌挂分。
遇有伤病等情况时,根据场上裁判员的指示计时。疗 伤时间2分钟一到,即刻鸣双音哨告示。
(七) 编排记录长
领导编排组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
负责组织抽签及比赛的编排。
负责组织竞赛用记录表格的准备,收集审查登记比赛
成绩。
负责组织各级别运动员的录取登记,汇编成绩册,填 制证书并协助大会发奖。
负责将所有记录编排、录取等表格资料整理后上交总 裁判长。
编排裁判根据编排记录长的分配开展工作。
(八) 检录长
负责组织称量运动员的体重,检查称重器材。
比赛前10分钟,负责组织运动员点名,按本规则第四条第一、二款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及仪表。
比赛前3分钟通知运动员人场,并检查其服装颜色是 否与编排一致。
向执行裁判长和宣告员报告出场比赛和弃权运动员姓 名。
检录裁判在检录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九)宣告员
摘要介绍竞赛规程和规则。
介绍运动员的单位、姓名和级别,报告每场比赛的结 果。
负责临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宣告总裁判长确定告知全体的有关事宜。
(十)医务监督
审核运动员的“体格检查表”。
参加称量体重工作。
负责组织竞赛中的急救工作,并决定受伤运动员能否 继续参加比赛。
第六章裁判方法及手势□令 第二十二条裁判方法
每场比赛由一名执行裁判长、两名场上裁判(1名主裁 判、1名副裁判)负责比赛的判罚工作。执行裁判长坐裁判台 (距保护垫2米);主裁判在比赛区或左侧(面向裁判台。下 同)保护区;副裁判在右侧保护区。
比赛中每当出现运动员“第三点”着地,主裁判应即 刻发出“停”的口令,场上裁判应根据各自的观察,向执行裁 判长做出判决手势,若无明显错判,执行裁判长必须同意其中
一方或双方(主副裁判)的判决,并举牌示意。主裁判根据执 行裁判长的判定作出宣告。
执行裁判长若认为场上裁判的判决为明显的错判、漏 判,可召集场上裁判协商后重新判定,或报副总裁判长必要时 报总裁判长作出判定。
场上裁判员若认为执行裁判长有明显的错判、漏判, 也可向其要求复议。
场上裁判员(主、副)认为有运动员消极、犯规行为 时,应向执行裁判长示意。若场上裁判员同时示意,则执行裁 判长应即刻判定,由主裁判宣告。若场上一位裁判员示意,执 行裁判长则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判定。主裁判有权先停止 比赛,再征求判罚。
比赛中教练员出现违犯规则现象,场上(主、副)裁 判员应向执行裁判长提出处罚意见,由执行裁判长决定是否处 罚。一经决定处罚,由执行裁判长向违规教练员出示警告牌或 令其离开现场。
7双方相互抓握对方均无进攻意识,可暂停比赛,重新开 始。
第二十三条裁判员的手势、口令及符号
(一)场上裁判员手势口令
运动员上场:主裁判站在跤台中央面向裁判台,两臂 向两侧平举,手心向上,五指并拢,然后做肘弯曲,两前臂向 上90。,手心向内;待运动员走到比赛开始线,两臂下摆,指 向双方开始线,待双方运动员行礼后收臂。
征询开始比赛:主裁判面向裁判台持立正状,右臂前 举,掌心向前,得到执行裁判长答复后放下。
开始比赛:主裁判持立正状,左脚向前跨一步,两臂
图解卬国設
向两侧下抬起与身体成45。,掌心向前,并发出“预备”口 令,然后两臂直臂摆动至身体前方成交叉状与身体成45。,五 指并拢,掌心向下,同时发出“开始” 口令。
暂停或停止比赛:主裁判右臂向前伸直,五指并拢, 拇指在上,指向运动员,同时发出“停”的口令。
得1分:场上裁判面向执行裁判长,一臂(左红右蓝) 向前平举,伸出食指。
得2分:场上裁判面向执行裁判长,一臂(左红右蓝) 侧举,前臂成90°向上,伸出食指和中指。
得3分:场上裁判面向执行裁判长,一臂(左红右蓝) 伸直上举,伸出栂指、中指、食指。
红(蓝)方得分:主裁判看到执行裁判长裁决后,一 臂(左红右蓝)侧举,掌心向上指向得分方,发出“红(蓝) 方”口令,同时做出得分手势,发出“1 (2、3)分” 口令。
互不得分:两臂体前斜下举,掌心向后,然后摆动交 叉于体前。
准备消极判罚:一方运动员消极达10秒时,场上裁 判员一臂(左红右蓝)侧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在腰腹处反 复屈肘摆动5秒钟手臂摆动中,若消极一方开始进攻,则停 止摆动,重新计时。
警告:主裁判-臂(左红右蓝)屈肘侧上举,握拳, 拳心向前,同时发出“红(蓝)方消极(技术犯规,侵人犯
规)警告一次” 口令。
出界:一臂(左红右蓝)向前伸直,五指并拢,拇指 在上,在体侧前后摆动两次。
浏览1,1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