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拿技中的刚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猛烈、强硬、凶悍,是坚定无 畏、绝不含糊、视死如归的降服把控进攻;柔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抚、软 和、粘韧,是连绵不断、绝不放弃、柔而不弱的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 理念,即刚中有刚,柔中有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以及刚柔的传统阴阳 辩证。
武术拿技技法的刚与柔,是对立统一且符合阴阳辩证的。但在临阵拿战中的刚 与柔必须遵循道气辩证,即持禀而把阴握阳。也就是说,临阵拿战中的主旋律应则 是,该高亢、激昂、刚硬时必须无畏、无惧、无恐地大刚而出,该低沉、稳健、柔和时必 须无痴、无迷、无瘫的大柔而出,一般情况下则必须恪守持禀而随机应变的基本攻 守应对。这既是拿技攻守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坚持的基本 原则。
(五)辩虚实
武学拿技中的虚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假寐、空无、轻抚,是飘浮不 定、虚无缥缈、空而不弱的擒拿进攻;实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诚信、足满、丰 富,是稳跌稳拿、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擒拿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虚 中有虚,实中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以及虚实的传统阴阳辩证。
在临阵拿技对局中,没有虚也就没有了机动、灵活、巧妙,没有实也就没有了擒 获、拿死、固定。所以说,武术拿技技法的虚实辨证是拿技攻守运动动作的基本路数 (即做法),武术拿技技法的虚实分析是拿技科学研究的基本道数(即理念)。
(六)辩劲力
武学拿技中的劲为阴,即人体运动动作的根本动力,是动物活动所特有的基本 能力,是人体攻守进退的阴性内在支撑,源于人体的运动系统(即骨、肌肉、骨连 接),是人类攻守运动动作不可见的动力、活力;力属阳,是人体运动动作的外在力 量,是动物所特有的外在攻守力,是人体攻守进退所彰显出来的外在攻击,源于人 体劲气的猛烈、快速、疾驰运动,能力,是人类攻守运动动作可见的冲击力、表现力、 碰撞力。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劲中有劲,力中有力,劲中有力,力中有劲、劲 力相补以及劲力的传统阴阳辩证。
在临阵拿攻中,劲力是相对独立的,但实质上永远是高度辩证的。严格地讲,拿 技的比赛、对抗、作战,就是双方的一个劲气的比赛、对抗、作战过程。力在其中严格 地讲,是绝对不可出现的。
(七)辩轻重
武学拿技中的轻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漂浮、悬空、轻盈,是人体 求轻的一种内部结构调整,是人体运动动作虚无缥缈的根基,是动物所特有的一 种轻飘悬浮体现,是攻守运动转移、腾空、悬浮的基本支撑;重为阴,即擒拿格斗中 所体现出来的坠沉、凝爆、彪悍,是人体运动动作功夫的一种爆发性冲击,是动物 所特有的一种坠落地面显现,是人体攻守进退的大劲力攻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 本理念,即轻中有轻,重中有重,轻中有重,重中有轻、轻重相融以及轻重的传统阴 阳辩证。
拿技攻守是没有绝对轻重的,你的轻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重,你的重对别人来 说也许就是轻,所以说,轻重的问题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问题。在中国武术拿技攻守 中轻则对对手相对较轻的抓逮擒拿,重则对对手相对较重的抓逮擒拿。
在临阵拿攻中,轻重虽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现实拿技攻守中也是,说劲则 轻如鸿毛,说重则重如泰山。但实质上是相对而立高度辩证的,而武家对轻重的把 持也是极为巧妙、玄妙、美妙的。如果没有鲜明的轻重把持,对手是绝对不会被动配 合的。所以说轻重缓急地揉搓对手,是使对手在无意中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八)辩善恶
武学拿技中的善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着重体现出来的人道、慈善、温和,是心 慈手软、有情有义、宽宏大量、正大光明、明言直诉、擒拿与反擒拿的攻击,是修德、 振兵、治气的一种底线技术彰显;恶为阴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兽道、残酷、无 情,是心黑手辣、无情无义、鼠肚鸡肠、偷鸡摸狗、背后一刀、致人伤残的攻击,是反 人类的一种要命攻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善中有善,恶中有恶,善中有 恶,恶中有善、善恶相辨以及善恶的传统阴阳辩证。
武术拿技中善是相对亲人、朋友、邻里、乡亲、战友、好人、人民内部而言的。恶 是相对犯罪分子、动乱分子、恐怖分子、流氓、坏人、敌人、人民外部而言的。所以在 临阵拿战攻守中,忠于三情、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人类、立场坚定斗志坚、爱憎 分明不忘本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临阵拿战攻守前,必须准确搞清,谁是我们的敌 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才能最终确立善待与恶待的对象,开展恰到好处的擒拿攻守。
(九)辩得失
武学拿技中的得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得劲、得手、得势、得力、得 利,是得心应手、有章有法、顺理成章的获利对局,是战胜对手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 前提;失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失劲、失手、失势、失利、失力,是逆心失道、擒 拿无德、愚昧无知的失败对局,是反人类邪恶处世的最终结果。二者辨证分析的基 本理念,即得中有得,失中有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失相对而辨和得失的传统 阴阳辩证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从战略上来讲,临阵擒拿攻守的得失问题,绝不等于就是胜与败的问题。从战 术上来讲,临阵擒拿攻守的得失问题,就是一个胜与败的问题。在纯战术性的擒拿 格斗中,如果总是不得劲、不得手、不得势,那就必须设法摆脱这个失的空间,努力 进入另一个得的空间。任何在失的空间逗留,在得的空间恍惚,都是武家攻守的大 忌。中国武家认为:“该得就努力大得、大收、大储、大藏、大获,该失即设法回避、逃 脱、躲开、闪过、撤离,多得不失始终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
(十)辩好坏
武学拿技中的好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得心、应手、顺势、巧妙、精 湛,是顺情、顺义、合理、合法、称心、如意的攻守对局,是战胜对手获得最大利益的 基本体现;坏为阴,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吃亏、受害、伤损、笨拙、无能,是逆 情、逆义、背理、违法、窝心、失意的攻守对局,是输给对手散失最大利益的基本体 现。二者辩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好中有好,坏中有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坏相 对而辩和得失的传统阴阳辩证以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十一)辩真假
武学拿技中的真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实、真知、真谛,是真真切切的降服把控进攻;假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假象、假托、假手,是假模假式的 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真中有真,假中有假,真中有假,假中 有真、真假互为以及真假的传统阴阳辩证。中国武家认为:真亦假来假亦真真真假 假出黄金,假亦真来真亦假假假真真难做人。真真真难行天下,假假假寸步难行。真 真假假走天下,虚虚实实立人生。”
(十二)辩利害
武学拿技中的利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利益、利导、利落,是利人利 己、利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降服把控进攻;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祸害、危 害、损害,是害人害己、害到筋骨、害到毁灭的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 理念,即利中有利,害中有害,利中有害,害中有利、利害相对而战以及利害的传统 阴阳辩证。
三、鉴别判断
鉴别判断即中国武家对擒拿攻守技法的鉴定、区别、判别、诊断。其与所有的其 他武技一样,首先必须以生存死亡、存在消完、得到散失、利益祸害、健康病患为前 提。任何与生存、存在、得到、利益、健康紧密相连的中国武家就弘扬、支持、广大;任 何与死亡、消完、散失、祸害、病患紧密相连的中国武家就克制、打压、封杀。这便是 中国武家一直以来进行鉴别判断的根本依据。
在拿技攻守技法的鉴别判断中,首先要把主捡攻守与拿辅的捕攻、摞攻、捉攻、 锁攻、抱攻相区别;其次要把分寸与尺度、火候与章法、层次与境界相鉴别;其三要 把敌我的水平与实力相鉴别;其四要把出势与应势相鉴别;其五要把出手与应手相 鉴别;其六要把出招与应招相鉴别;其七要把罢手与收手相鉴别;其八要把收势与 落势相鉴别;其九要把攻击与缠磨相鉴别。
四、练则要点
拿技攻守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拿技攻守的大法,即手 为把,节为撑,肢为杠的攻守核心练习、演练、训练。一般不宜过多开展拿辅五法的 练习、演练、训练,以免开局过程中的受挫。其次必须遵守拿技攻守的小法,即手为 化,足为随,干为人的攻守关键练习、演练、训练,以保持自己的相对而格。
拿技娱乐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擒拿表演的大法,即干 净利落,舒展大方、有章有法。一般不宜过多地使用拿辅,以免对拿过度、有心无力、 有意无法。其次必须遵守拿技表演的小法,即传统的戏曲化、影视化、传统化,以保 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
拿技保健运动中练习、演练、训练的要点,首先必须遵守拿技保健的大法,即循 序渐进、按需导引、据实运化。一般多采用拿技六法的综合运化,以免六心失衡,劲 力出道,气血溢偏,脉络失常,而调理不顺。其次必须遵守拿技保健的小法,即五辅 与五心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康复的相应性调节,以确保中国武术保健的对症、 对路、对法以及五脏六腑与五运六形的基本对于特征。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