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民办武术学校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民办武术学校以 法人为核心的民主管理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在民办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民办武术学校党组 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在本校的贯彻执行;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支援学校法人依法 行使职权;领导和支援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家长委员会等组 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 文化建设;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党性党风教育,发挥党支 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民办武术学校应建立工会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或以家长为 基础的社区监督委员会,发挥它们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中的作用,实行民主评议学校领导人和校务公开制度。从民办武术学校的投资者和管理层的综合素质而言,与教育 改革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宜性。政策、管 理体制确定后,学校的与领导层的水平提高与否存在着直接 的关系,因此各地政府教育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投资者及管理人 员的培训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物件、工作性质制定不同层次人员 的培训大纲,有组织、有步骤的落实培训计划。有条件的地区亦 可实施培训一考评一发证一持证上岗的一条龙的管理办法,从制 度上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要建立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结 合起来,既要使管理者报酬与学校成就挂钩,又要提倡奉献精 神,促进民办武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化组合的教学队伍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素质的 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要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和提高队伍素质”。学校要有高质量,既要有名教师、品牌教师, 更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师资队伍的素质。民办武术学校教师队伍相对两头大(即老化、小化),缺乏 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政府各部门应进一步在政 治待遇、人事制度、业务晋级、社会福利等方面为民办武术学校 制定政策,使民办武术学校能建立起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五)主要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它强调 经济、社会、环境、人和资源的综合发展,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 文明的协调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审视民办武术学校的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尽快解决如下问题。第一,提高认 识,改善民办武术学校的生存发展环境;第二,确立符合市场需 求的战略规划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导人新的办学理念;第三,完 善民办武术学校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管理体制,建立公平、公 正的办学秩序;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化组合的教师 队伍。总之,中华武术是国际品牌的“产品”,民办武术学校又是 这一品牌具有特殊价值的闪光点——“商标”,我们坚信只要全 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全体开拓者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求实勤奋、 真抓实干,又一个民办武术学校竞相争艳的春天必将到来,让我 们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民办武术学校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六、我国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

(1)绪论


  • 引言


1988年,武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普通 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完善,已逐渐走向成 熟。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 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 育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将原武 术专业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无疑为原专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为继承和丰富我国民族体育文化拓展了更大空间。目前教育部所设定的体育专业学科分类中,民族传统体育既 是我国五大体育专业之一,又是体育学科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 一,这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门类中的独特位置和 价值。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中,将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分设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 个专业方向,调整后的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仍是以 武术为核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体育学科,其培养方 案如何?在新形势下应该确立一个怎样的目标以及设置怎样与目 标相符合的课程体系,是当今学术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 课题。本文在全面了解我国高等院校改革态势和明确相关观点的前 提下,从我国当前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 在广泛查阅资料及调查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了社会对武术 人才需求的模式和发展前景。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高等院校武 术专业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改革及考 试、考核等进行了研究和架构,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 育武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模式,旨在为有关部门改革武术专 业课程体系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从1998年至今,新专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内很多专家学者 也纷纷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作为一 门学科,其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尤其受到重视,据不完全统计, 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立以来,在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课程研究的论文有30余篇,其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其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的研究。课程是实 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培养目标制约课程设置。有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及其目标体系进行过理论建构,他们认为: 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学校性质及办学条件、人才市场需求 性、民族体育多样性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设置的依 据;论证了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为武术、养生、民间体育3 个专业方向的可行性,并从培养什么人、什么层次规格的人、什 么素质标准的人3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了 '以现代人才市场需 求为前提,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勤奋实干、具备崭新知 识体系,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适应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高 级复合型人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