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我在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说,他练的太极拳是“三 合一”太极拳,知道“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 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 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 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因此,我认为,练拳 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 自然就会运用出来。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全部拳架中的75式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无限的用法,用学术语言表达,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 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所以说, 初学者还是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 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 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你才能理解 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修炼三原则”总结我练拳的全部体会,我认为,要练好太极拳, 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太极拳训练的每 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 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所以太极拳修炼是练什么,是练 协调性,一旦协调性达到高水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今 著名学者哈肯在《协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生新的力 ―逑_ 量”,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练习者 就应该把握这一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是感觉、是精气神, 都要有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 感觉不能分散。中国功夫来自何处,来自和合凝聚。三 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立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生 一种感觉,向内收敛,而不是向外发散。协调、凝聚、 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太极拳 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打空”古拳谱中说“轻比重来重比轻”,又说“打重不如打 轻,打轻不如打空”,都说的一个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 空。所谓“空”为何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引进落 空”,使得对方进入“空”的状态,即对方所有的力量全 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间全落空;二是把对方打空比如对方一只手过来,我抓住其手,翻转其手,并托其 肘下压,一个“白鹤亮翅”,对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广 义地讲,太极拳的75个招式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可以瞬 间把对方打在空中,把对方凌空发放出去。能同时做到 这两点,就达到了 “空”的境界。.“中正”“中正”为阴阳平衡之意,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表现 为在任何情况下,身体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 身形不能破体,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虚领顶劲,上 身正直,不能歪斜;头项正直,不能歪斜;整体正直, 不能歪斜。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随身转,手到身到,手不能超越身形之中线。在推手与散手中,唯有中正,才 227 能保证自己处于顺势,而背势往往因为违背了中正原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舍己从 人”。在清朝时,许多高手都已经认识到“不求形骸似, 但求神意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 古人的见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只有当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我认为,练到 十几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无所谓练也无所谓打,练就是打,打就是练。正所谓 “无为方能无不为”。练拳“九不”.收徒“九不”(1)不收心术不正者(2)不收妄自尊大者(3)不收心怀叵测者(4)不收欺师灭祖者 (5)不收好勇斗狠者 (6)不收道德败坏者 (7)不收违法乱纪者 (8)不收挑拨是非者 (9)不收心狠手毒者72程南传统永架三合一太极基历代传承关系一、武当传统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历代传承关系(1247元贵由二年一?)(1531明嘉靖十年一?)(1574明万历二年—1654)(1596明万历二十四年一1673)1611明万历三十三年—1693)(1663清康熙二年一1745)(1698清康熙三十七年— 1779)第八代:张彦(1752清乾隆十七年一1836第九代:张应昌(1777清乾隆四十二年一1858)第十代:张金梅(1822清道光二年一1904)十一代:张敬芝(1845清道光二十五年一1925)十二代:侯春秀(1904清光绪三十年—1985)二、侯氏承架太极拳传人表第一代:侯春秀第二代:侯战国侯转运侯玉娥王喜元黄江天张玉亮岳剑峰李宗有王德信罗及午张长林张顺林刘会峙徐效昌赵策刘晓凯邱保平林泉宝裴国强袁加彬













































































































第三代:    
(侯战国弟子)侯亚东侯鑫李春茂李宏
 杨道红吴景文穆伟张和耀
 李峰   
(侯转运弟子)艾光明吴江张昱东侯宪君
 付宾陈庆悦张占永吴星
 严秋林陈小悟高锁勤曾晓兰
 朱小利马朝中薛益民李刚
 黄清峰张金国柴海生刘松普
 张伯友张丰光郭东升纪凡
 刘灵王敬爱士京海胡树功
 崔宇峰杨刚董军卫
(黄江天弟子)黄国兢黄国渡刘鸿义赵水平
 雷济民李巍史昆灵高国洲
 袁军建贪凤娥杨玉埼 






























































































































































































(刘会峙弟子)李万斌赵剑英房英武庞泳 
 胡元杨智春田志春蒋卫东 
(张长林、张顺林弟子)    
 来小平潘金龙邹选锋王斐 
 程惠安宋小建邱健董绍宗 
 陈立燕新旗奥伟平  
(岳剑峰弟子)孟文虎赵千民谢继耀柴东生 
 柴海生李耀武宋卫国朱宏 
 刘发红常智英张高峰王波 
 员泽亮周建斌范民庆  
(林启宝第孑)孙芳青舒兴勇胡升芳靳淼 
 231
 王莉陆晏沈立群沈晓东
 刘德军徐燎宇袁维晖郎庆波 
 陈昌乐贺曙光陈波李福兴 
 林希潘晓群骆华J国华 
 秦宠邹锦熠黄胱亮傅华 
(袁加彬弟子)罗品文冯伯奎张洪王道刚 
 郑学高马栋军贾玉英曹晓平 
 程建平李天云何勇陈茂 
 林培峰梁俊德古海啸黄文彬 
 赵品源胡江华彭红袁秋蓉 
 余家蓉叶通才陈士杰  
第四代:

(艾光明弟子)
程超殷玉明卢宝利  

三、一代太极拳大师侯转运先生中国的太极拳自六百年前由武当派张三丰祖师集中 国功夫之大成而创造并流传之后,代代传人,连绵不绝。侯转运先生祖籍河南省温县赵堡镇,是武当传统承 架太极拳嫡传传人侯春秀的三儿子。侯春秀作为一代太 极拳宗师,身怀绝技,是张三丰武当传统太极拳继承架 的正宗传人。20世纪30年代,侯春秀携家人辗转来到西安。侯春秀先师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伟大功劳是把在民 间秘密隐藏六百年的武当传统承架太极拳第一次公之于世,使世人得以窥见张三丰武当传统太极拳的原本风貌。-侯转运先生的成长经历1957年8月,侯转运先生出生于西安,并成长于这 个太极拳兴旺发达的代,他目睹父亲惊世骇俗的太极 功夫,决心继承父业,学到真本事,把太极拳事业发扬 光大,为民造福。在其父亲手把手的严格教授下,侯转 运先生从小就全面学习武当传统承架太极拳,每日坚持 习练,三十多年来不分寒暑,未敢懈怠。由于他勤学苦 练,再加上得天独厚的严传家教,因而尽得其父真传, 从拳架、推手、散打、内功诸方面全面继承了武当传统 232 承架太极拳功法的真谛。侯先生随其父亲侯春秀习练太极拳,那时他上小学 一二年级,练拳的地方在西安革命公园。在侯先生的记 忆中,当时跟其父亲学拳的有刘玉英、张玉亮、黄江天、 侯建国、王喜元、史振义等十几个人。20世纪70年代 后,跟其父亲学拳的有权惠敬、徐孝昌、岳剑峰、郭宗 发、王建、党建民、刘瑞、李随成、李双印、魏富金、 廖振翔、刘会峙、李宗有、张顺林、张长林、林泉宝、 裴国强、邱保平、罗及午、王德信、赵策、刘晓凯等人。到13岁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他经常跟随 其父亲的学生一起去大雁塔看摆场子。所谓摆场子就是 当时西安所有练拳的老师、学生每逢星期天上午8点去 大雁塔进行大比武,各门派的各拳种都在这里展示表演。 当时经常带侯先生去大雁塔参与摆场子的有:陈志生、 郭宗发、王建、党建民、郭虎、孙子生等他们经常让 侯先生在场子里表演太极拳,并与其他门派交流技击

浏览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