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拿即擒拿技术的木性技术,是指临阵攻守中用手逮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在 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采用捕捉、捕控、捕制、捕捞、捕扣、捕别等手段、方法、技巧 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反抗、动作的捕拿擒获方法。它是根据敌我距离、架势、动作 实际所发起的对敌拿攻。

(一)捕拿构成

武术拿技的捕拿由捕捉法、捕控法、捕制法、捕捞法、捕扣法、捕别法等六种方 法构成。在临阵具体操作上,这六法都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相互辨证的。其中,捕 捉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巧妙捉拿 住的方法。捕控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 对手硬性控住的方法。捕制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 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制住的方法。捕捞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 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下盘捞起锁定的方法。捕扣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 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巧妙扣住的方法。捕别即逮抓住对手的 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反关节别住的方法。所谓肢 节把口即传统的人体逮抓部位,如腕、踝、颈等。

(二)捕拿实现

捕拿是具有一定攻击力、强制力和捕获价值的,是比较精到、巧妙、细腻的擒拿 技术,是比较有难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擒拿方法。其难就难在捕拿的总体实现上, 不仅难在逮、掉、捡、捣、接、抢等的开捕实现上,更难在把、控、制、固、降、伏等的终 捕实现上。拿技捕拿就是利用合理开捕手法在抓实对手的同时顺手、顺势、顺力、顺 劲、顺情、顺理地将时手捕获在自己手里的擒拿过程,有开始、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拿技捕拿就是通过得手、顺手、定手、下手、撤手,即一得,二顺,三定,四下,五撤而 得以实现的,也就是武学理论上的捕得、捕顺、捕定、捕致、捕撤等五个捕拿实现的 基本进程。


  • .捕得


捕得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得手,是指在临阵攻守中自己伺机按设计逮住、掉 住、捡住、捣住、接住、抢住对手的把口(肢节把口)或把位,是擒拿一开始的逮得、掉 得、捡得、捣得、接得、抢得(俗称捕拿六得)过程。它是捕技的开始部分(俗称开捕), 是构成捕拿的基本前提。如果在捕拿过程中不能得手,那也就谈不上捕拿对抗了。

一般意义上的捕得,均要求六得必须在时机、力度、技巧上做到恰到好处,六得 的安全性、稳定性、捉控性必须万无一失,六得的速度、占位、劲道必须得体自然。其 好处除具有高度的灵活、巧妙、利落建设外,还在捕拿运动中起着开始、开头、开局、 开捕以及逮死、掉死、捡死、捣死、接死、抢死对手的作用。

  • .捕顺


捕顺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顺手、顺势、顺力、顺劲、顺情、顺理,俗称六顺,是捕 技开展所必需的焦灼过程,是一个较技、较巧、较妙的过程,是实现捕定的方法,是 捕拿构成的实质,是捕拿构成的基本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捕顺是指捕拿得手后必须 迅捷进行六顺运化直至将对手捕定。要求必须在不停连续的捕拿过程中因势利导、 随行就市、随机挺进,直至瞬间、短时间、长时间的捕定对手。

  • .捕定


捕定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把、控、制、固、降、伏,中国武家称之为擒拿六定,俗 称六住,是捕技的结束部分,是捕拿构成的最终环节。在捕拿运动中如果不定,也就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技捕拿。一般意义上的捕定是指捕拿到达固定位置后必须迅 捷强行六定,直至达捕定的基本要求。这便是捕拿的终结,即捕拿攻守的最终结果。在敌我整个的捕拿过程中,如果不能顺利捕定对手,就意味着自己捕拿的没有 成功,就意味着捕拿方法、手段、技巧的全部失败。所以在捕拿运动中,无论如何都 必须把对手捕定,使对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无法自由活动,犹如待宰的羔羊、被擒 的猛兽。

  • .捕致


捕致即捕定对手后的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则、合要求处理,是捕定对手的后 续处理。如果是比赛必须按比赛规则进行处理。如果是训教假如对手不服输、不识 抬举、不知深浅必须随连续开展不停的捕拿,直至对手最终的成服。如果是罪犯假 如对手反抗即可发起致疼、致痛、致休(俗称捕后小三致)的攻击,直至对手无力反 抗为止。如果是敌人必须随即发起致残、致废、致昏(俗称捕后大三致)的攻击,直到 将敌人捆绑为止。

三致的优越性绝不仅仅在于将对手捕获,最了不起的一面是通过本能性的三 致教育、训练、驯击,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人、成才、成梁、成柱、成宰,能使受教育者 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规范的人、尖端的人,造福于人类的人。

  • .捕撤


捕撤,是指将对手捕拿并根据作战分寸、尺度、火候处理后,迅捷跳出危险区域 所实现的收手站定、稳妥退出、安全撤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谋略的迅速现场撤 离-它是中国武家按照情势、需要、设计所进行的就势撤离安排,是中国武家从战场 一直到可控安全地带所必需的撤离过程,是捕拿的后续环节。如果将敌人捕拿处理 后,不进行合情、合理、合道的捕撤,其后果也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将敌人捕拿后, 必须迅疾、便利、干脆、利落、巧妙地脱离险境,恰到好处地做好自己的撤离工作。

(三)捕拿作用

武术捕拿攻击是以两足抢占、两手抓逮、臂膀别搅、躯干鼎立、下肢配合来完成 的。如此细微全面的攻守运动综合,不仅对对手的肢节、皮毛有着较强的附着锁固 作用,凸显其较强的擒拿功能;还可通过系统的捕拿修炼,提高修炼者触知、得知、 感知、预知的感知能力;提升人体第三感觉系统的灵敏度,从而改善心身的应急机 制,强化人体脏腑的先知调控能力,提高人体对身体疾病的先觉克制水平,提升自 身组织、器官、系统灵性、应性、巧性的预知、预测、预料能力的作用。

(四)捕拿功能

捕拿的主要功能是将对手逮控、掉制、捡伏、捣把、接固、抢降和对敌人站立、阵 脚、气氛的破坏以及对抗双方劲、力、能、度、量的有效锻炼。尤其是捕拿比赛、对抗、 较量,对双方反应速度、灵敏速度、自卫速度的提高,对身体的素质、体质、心质的促 进,对胆力、见识、志气的提升和对辨证、施谋、行计能力的拔高以及对身体内外的 调节、调和、调理、建设、强化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促进。

(五)影响捕拿运动的因素

影响拿技捕拿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 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捕拿的劲度、力度、强度和捕拿的灵性、妙性、巧性以 及捕拿的时间、速度、距离。其次是自己捕攻的得体、得法、得势程度和自己的周旋、 运化、切入能力以及对方的干扰、破解、反捕水平等。如果说自己的足力不强、劲气 不够、力不顺达,必然导致捕拿根基的松动和根力的流失,使拿捕着力减弱,而无法 实现对敌的合理控制。如果自己的灵性不足、妙性不达、巧性不强,必然笨手笨脚, 耽搁对敌攻击的精湛捕拿c如果自己的时间不对、速度不达、距离不确,必然会错过 捕拿敌人的大好良机。

(六)捕拿运动对下肢骨、躯干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捕拿运动,除可使下肢骨、躯干骨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壮,骨 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根据张力、压力、扭力作用更加整齐有规律外。 还可使人体的大小关节功能加大,牢固性加强,承受更加复杂武术攻守。

(七)捕拿间法

捕拿间法由捕拿产生,是捕法运动的外环境,是捕拿运动中的合理运化部分,其 存在于捕拿运动、游离于捕法之间,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到位的作用。

四、锁拿与锁拿间法

锁拿即擒拿技术的金性技术,是指攻守中两手抓住对手在上肢、下肢、中轴配 合下迅速锁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擒拿技术,是在对手担心、害 怕、畏惧、不敢妄动情况下所实施的锁拿攻击,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中 轴、身体远端实际所发起的锁定性拿攻。其具有鲜明的稳准狠特性,是武术拿技极 具致残、致休、致死的有效进攻。

(一)锁拿构成

从锁拿的结构形式来看,锁拿由直锁法、运锁法、顺锁法、逆锁法、大锁法、小锁 法等六种方法构成。它们六位一体,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辨证擒拿,共同完成着中 国武技锁拿的有效进攻。但从锁拿的进攻形式来看,锁拿有手锁法、臂锁法、膀锁 法、手臂锁法、手足锁法、手腿法类等构成。

所谓直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 将对手巧妙缠锁的方法。运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 肢配合的运化中将对手缠锁的方法。顺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 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顺势将对手绕住锁定的方法。逆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 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逆势将对手绕住锁定的方法。大锁法即逮抓住 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腿臂锁死固定的方法。小 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手足锁死固 定的方法。

浏览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