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授不忠不孝之人,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三不 授心术不正之人,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五不授目中无 人之人,六不传无礼无恩之人,七不授反复无常之人, 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九不授好狠斗勇之人,十不传匪 人。如其可以传,再口授之秘诀。传忠孝知恩者,心气 平和者,守道不失者,真以为师者,始终如一者,此五 者果其有始终、不变如一,方可将全体大用之功授之于 徒也。明矣!于前于后,代代相继,皆如是之所传也。 噫!抑知武事中乌有匪人哉。十、吕祖百字铭注解 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降心为不为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 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 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 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 便可降伏思虑。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 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 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 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 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 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 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乐穴,意注规中, 混融一族,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日久功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 灵明莫测,即此是也。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 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 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净,元神凝结。诀 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 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 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 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 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 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 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 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 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疾自回。将见二※升降于中 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患上冲心府,情 2。2 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姻瀛,结成丹质 而来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疾,乐留形,不 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 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走穴,坎离 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 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 日月停景,璇矶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 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 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 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 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强如火逼金,上行穿 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 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媚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 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 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 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 降水升,一羔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 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 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 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潜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 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 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 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 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 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功夫 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 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 克登天阙。宗岳太极桌卷一、注解三丰祖师太极拳歌诀(原歌诀见第八章第六节)歌诀一注解: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背松,然后窒;提顶吊裆, 心中力量;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 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由脚而腿, 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发劲如 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歌诀二注解: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 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 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 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 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 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简 短耳;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 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 寓下意,譬如将植物揪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歌诀三注解: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气贴背 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 则滞。内三合,外三合;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 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 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 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 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歌诀四注解: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 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 206 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 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 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 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 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 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斯为差 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歌诀五注解:极柔软,然后极刚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 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 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心为令, 气为旗,腰为羸,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 矣;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歌诀六注解: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拥 捋挤按采搠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搠捋挤按,即坎离震 兑,四方正也;采搦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 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 作技艺之末也。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