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武术运动发展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武术在理 论上的蓬勃开展。武术界有识之士在逐步展开的对外交流活动中看 到了我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在运动项目上的差距,认识 到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武术科研整体水平的落后。各级体委 领导的观念上也开始有明显的转变,对武术运动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1984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 出“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运动 的发展”的“科技兴体”发展方针,我国武术理论也开始逐步进入 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过上一阶段的调整之后,武术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八十年代 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1982年.第一个由中国武协主办的 全国性武术刊物一《中华武术》创刊,其发量高达300万份。 《新体育》杂志社也开始创立专业武术杂志《武术健身》.随后《武 林》、《武当》、《武魂》、《搏击》、《精武》等刊物相继创刊,各种全 国性武术专题研讨会相继举办,特别是有关少林武术、武当武术等 地方性武术发展研讨会更是硕果累累。在这个阶段里,国家直属体育学院的各种体院学报、科研机构 的体育期刊相继发表了武术研究成果,开拓了武术科研领域空间。 作者经过对本阶段九年期间十二种中文体育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体育文史》、《运动医学杂志》、《体育科学》、《中国体育 科技》、《体育与科学》发表的武术科研论文474篇进行研究.其研 究内容涉及武术社会学,武术教育、教学与训练.武术文史文化. 武术竞赛,运动员体质与选材,气功、养生与大众健身,运动员的 营养与损伤医学,武术生命科学(生理、心理、生化).技术、战 术运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武术竞赛,运动 员的体质与选材,运动营养与医学损伤,生命科学,技术、战术研 究,武术技术动作力学分析等六个领域内的新拓展.极大推动了武 术运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


  • .武术运动在本阶段的研究领域开始拓宽,分类较细,一些 新的武术研究领域,如运动员的损伤和营养、单个运动技术的生物 力学分析得以拓展等领域开展得比较深入,特别是武术运动技术的 生物力学分析,基本上奠定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教 学和训练。



  • .在这个阶段,受到当时社会上“文化热”的影响,各个领 域内的专家学者,从哲学、美学、医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武术这 一传统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讨论。武术文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较 多.共有198篇,占总数的77%,其中对武术历史运动发展中 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诸如“少林武术”、“太极拳”等武术流 派历史源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 .其中生命科学有45篇,占总搜集材料的 13%,武术社 会学25篇”占收集文章的5.27%.基本奠定了武术运动的生物、 心理、社会等多学科基础。社会学性质如武术定义、武术本质、武 术功能、武术与气功的关系、武术竞赛制度、群众习武的健康维 护、武术热形成的社会原因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实现 了武术运动的功能、目标由增强体质的一元功能目标向追求生物、 心理、社会的多元功能目标的转变。

  • .在教学与训练方面,武术教学方法、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等 方面成果显著,并直接促进了武术实践的发展。武术教育、教学与 训练42篇,占收集论文总量的86%,其中武术在学校的发展、 教学教法、武术的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研究。

  • .随着竞赛的进行和完善,对竞赛体制、项目设置、规则的 发展等研究也陆续开展。相关的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和竞赛规则的完 善、武术运动技术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收集的研究成果中有8篇与 竞赛相关,有52篇技术战术的研究分析,有运动员的体质状况与 选材8篇,营养、医学与运动损伤11篇,基本上拓展了武术在竞 赛、训练等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 .养生理论和养生功法在这个领域内与社会健身活动结合紧 密,其中共发现文章68篇,比重高达35%。关注养生,关注 社会健康,是武术运动在新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是武术在 社会上发展和存在的形式。

  • .计算机开始出现在武术运动教学和研究领域・其中发现5 篇相关文章。武术理论的研究在这个阶段发展较为迅速文化学上

  • 113 •的著作有《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文化概论》,技术论著有《中 国散手》、《跆拳道》、《截拳道》、《李小龙》、《少林绝技》,部分武 术声像教材在这个阶段也得以发行,一些武术典籍《太极拳学》、 《国术汇宗》、《国术概论》等得以重印。新中国武术理论在这个阶 段开始全面复苏兴盛起来。


面向国际的各种武术邀请赛和武术活动积极举办,锻炼和培养 了一大批外国武术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直接促进了各洲和各国武 术活动的开展。世界武术锦标赛分别在1991年、1993年、1995 年、1997年举办了共4届,欧洲、亚洲、南美洲武术锦标赛也有 周期地举行。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一项世界人民竞相参与的活动。在国际上,日本大型季刊《武术》、英国《空手道与东方艺 术》、美国《功夫精探》、美国《黑带》、荷兰《武术家》等杂志刊 登了许多宣传和研究武术的文章,中国武术的艺术性、技击性、健 身性、哲学性、竞赛性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可。美国的橄 榄球、足球、篮球队聘请武术教练学习技术并健身,成为其课程的 一部分,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一门或几门武术课.甚至还会开设一 门亚洲武术哲学之类的文化课。至此有战略目标(争取进入奥运会,让武术成为奥运项目)、 有组织保障(各级武术运动管理组织及其所领导的运动队)、有措 施、有保障体系(后勤、科研、教育),使武术进入奥运会所需的 项目开展范围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 .产业化7篇(集中在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年),表 明武术产业经济的热潮到来,并在理论研究上开始有所发展。


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的放映激发了中华大地和国内外的 武术热潮,武馆开始大量开办,促使武术产业的经营开发形成热 潮,并逐步形成新型的产业领域——武术产业。1989年,国家体委决定把包括武术在内的6个单项协会实体 化,允许其进行经营开发,搞经济实体。太阳神集团、佛宝矿泉水 公司等企业先后参与武术市场运作,这些早期的武术企业化参与就 得到了较大的盈利。在1988年,第一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 和国际武术节中就是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国际武术节上收入超 loo。万元人民币。随后的••汛华杯”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和“一 洲杯”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逐步渗透了商业理念,完善了武术比 赛的市场化操作,这些企业行为形成了武术运动完全按照市场规则 进行运作的实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武术产业化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发 展,主要以武术比赛和年会的交流、武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武魂》 杂志设立了武魂武术培训中心,《武当》杂志1992年成立武术开发 基金会,上海成立了泰戈武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以武术培训为方式 开创武术市场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武术产业化的开展。以郑州国际 少林武术节和温县陈氏太极拳年会为鲜明特色的“武术搭台,经贸 唱戏”形式的武术节、博览会独具特色.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其中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郑州国际少 林武术节的经贸成交额分别为8亿元、24亿元、32亿元、525亿 元。中国武术产业逐步形成了图书、音像、器材、服装、办班、开 馆、博览会、年会、交流大会、擂台赛等有关武术的经营活动,参 与单位也包含出版社、工厂、商店、武馆、体育院校、各级体委以 及政府等多种性质的武术市场。1998年,“全国武术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针对武术经 济开发的当前形势和武术经济的十大资源,提出以组建武术集团为 突破口,带动整个武术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经 济开发委员会,通过了《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章程》,武 术经济产业化发展开始迈出新的脚步。在这个阶段,中国体育中文 核心期刊中出现武术市场化发展理论的探讨,其中1998年3篇、 1999年1篇、2000年3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和指导了武术运动 的竞技化发展道路。

  • .在研究资料中发现文史文化237篇,管理2篇(1997年、 1998年各一篇),‘科研8篇(均匀分布在1991年至1995年),体 质与选材11篇(集中在1998年、1999年、2000年),器材研究4 篇,养生与健身93篇,计算机2篇(1999年、2000年各一篇). 营养、医学与损伤28篇(2000年8篇,其余是均匀分布),生命 科学82篇,技战术31篇,力学分析3篇。由此表明,武术运动开 始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开展,很多与竞赛相关的新领域得到了开拓. 逐步使武术运动走向了现代化的进程。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