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技实质,是指中国武家在上下肢以及中轴相互协调配合下,通过手、足、干的 锁拧绞扣使对手瞬间或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正常活动的武术进攻技术,是致敌无法 动当的超常擒拿能力表现,是拿控功夫联合出击的结果,是对对手活动自由的绝对 控制,是典型的武术致静、致定、致安过程。其最基本的手法由抓、持、把、握、控、制、 操、逮、拧等九手构成。最基本的拿技,由巧拿(捡拿)技术、直拿(辅拿)技术、合拿 (综合)技术等三大部分构成。最基本的拿法由最法、捕法、锁法、抱法、摞法、捉法等 六拿方法构成。
捡法即被动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当对手抓握把持时自己针对对手关 节、穴位、肢节的位置以及对手抓握把持的方法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使对手无 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是对手抓握、把持、拉扯时自己根据对手的把位、 距离、状态等实际以及攻守需要所发起的对对手的被动拿攻,有正捡类、反捡类、顺 捡类之分。
捕法即积极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用手逮住对手的肢节把位并在节、 足、轴配合下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法。它 是根据对手的动作、架势、距离以及攻守需求等实际,所主动发起的对敌拿攻,有捕 捉类、捕控类、捕制类之分。
锁法即巧合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手、足、节迅速锁住对手使对手无 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锁拿进攻方法。它是担心、害怕、畏惧不敢妄动状况下的 常规擒拿进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所发起的锁定性擒拿攻击方法, 有臂锁类、腿锁类、轴锁类之分。
抱法即目的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在肢节抱住对手的瞬间利用节、足、 轴配合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将对手抱死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 法,是根据攻守需要所采取的硬性擒拿攻击,是针对对手肢节、局部、整体所发起的 抱定性拿攻,有局抱类、整抱类、大抱类之分。
摞法即随机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在抓住对手肢节的瞬间利用节、足、 轴配合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将对手摞定使对手无法活动、动作、反抗的进攻方 法。它是使对手肢节迅速旋转、折叠、扭曲无法再行攻击的摞拿进攻方法,是根据攻 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所发起的摞定性拿攻,有肢摞类、轴摞类、体摞类之分。
捉法即主动性擒拿方法,是指武术攻守中当对手靠近时自己主动抓牢对手把 位并在节、足、轴配合下采用克制方法、技巧、手段捉住对手使之无法活动、动作、反 抗的进攻方法。它是针对对手动作、架势、距离以及身心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捉拿进 攻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架式、动态、体格所发起的捉拿性攻击,有顶捉 类、抬捉类、杠捉类之分。
(三)拿技归属
归属即中国古代武家对擒拿技术的科学分类,是中国文化极具普遍性的一种 科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依托的文化沉淀,早已扎根在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兵、戎、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旋律,其学说精到性、归属的严谨性,为中国武术提供了坚 实的依据,为中国武学打造了坚实的平台,为中国武文化树立了不屈的铁骨,为中 国文化构建了坚实的脊梁,为中华文明铸就了不朽、不倒、不灭的丰碑。
中国武术的拿技,由捻法、捕法、锁法、抱法、摞法、捉法等六法构成。从五行学 说来讲,捡法归拿属土,捕法归拿属木,锁法归拿属金,抱法归拿属水,摞法归拿属 火,捉法归拿属小土。从六经学说来讲,捡法归拿属太阳、捕法归拿属太阴、锁法归 拿属少阴、抱法归拿属少阳、摞法归拿属阳明、捉法归拿属厥阴。看起来平平淡淡, 但其道出了中国武术拿技的科学分类,揭示了拿技攻守运动动作辨证的真谛,阐明 了武术拿技古老科学的一面。与当代的科学内涵是不谋而合的。
(四)拿技主要技术
武术拿技中的攻守技术是极其巧妙、客观、丰富的,其主要技术由肩固、锁固 (袈裟固)、上四方固、横四方固、腕挫腕固、腕挫腋固、腕挫十字固、崩上四方固和大 外挂、大内挂、小外挂、小内挂、骑缠等组成。
二、拿技功用
武术拿技是人与人开展擒拿格斗的一种控制性拿斗技术,是武术攻守的深层 较量,是武术打斗的阴性攻击,是使对手停顿、住手、固定的一种技术,是其他任何 攻击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技术,在捉拿、擒获、逮捕攻击中具有十足的擒拿效果。具体 来说,拿技功用有主要功用和基本功用之分。
(一)主要功用
武技运动中的拿技是九技攻守运动中的把控根本,其主要功用即能够确保自 己不被对手所擒拿,而对手却会被我所迅疾捉拿制服。这种攻击是极其复杂、多 变、巧妙的,其中不仅有专门破解对手拿控的,也有用于专拿对手的,还有锁拿对 手肢节的、抱定对手的、扭摞对手的、顶举对手的。真可谓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 无奇不有。
(二)基本功用
武术拿技的基本功用,首先是在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基本把持、抓握、操控;其次 是化解自己的被缠、被逮、被拿;其三是克制被拿、主动出拿、擒拿轮换。其不仅是摧 毁肢体被控的基本办法;还是组成武术运动变化的基本素材,构成武术进退的具体 拿捏;更是促使武术运动动作更加细腻巧妙、更加得道吃劲的关键。
三、拿技攻守结构
拿技攻守结构即开展拿技攻守时的一种极为传统的攻守配伍架构,是拿技攻 击的传统分工,是拿技打斗的合理布控,是拿技运化的巧妙周旋,由君(木)、臣 (火)、佐(土)、使(金)、引(水)等五个等级构成。这五个等级在武术拿技运动中相生 相克、相通相主、相乘相侮,共同维护着中国武术拿技的攻杀战守。
中国武学中的君则君主之意,意味着先到、主宰、决策、统领、包含,通常由捡、 捕、锁、抱、摞、捉等六法担当。臣则臣相之意,意味着辅助、统领、承上、启下,通常由 拿筋、拿骨、拿皮、拿毛、拿发、拿指等六法担当。佐则内助之意,意味着辅佐、协助、 帮助、支撑,通常由拿腿、拿臂、拿膀、拿腰、拿臀、拿身等六法担当。使则通达之意, 意味着联络、出使、跑腿,通常由拿颈、拿头、拿裆、拿衣、拿裤、拿带等六法担当。引 则先锋之意,意味着带路、向导、引领,通常由拿腕、拿肘、拿手、拿踝、拿足、拿膝等 六法担当。
四、拿技形式
拿技形式即武术拿技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 一种拿与被拿的对抗形式,是使对手无法动弹、无法动作、无法运动的擒拿过程,有 三阳形式、三阴形式之分,由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形式构成。六 者在武术拿技攻守运动中相鼎而立、相通相主、相对而撑,共同维护着中国武术拿 技的攻守进退。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