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东京东映 公司导演西冬彦先生,他为本研究后期提供了杂志资料支持。感谢空手道研 究学者卢姜威博士提供的支持。
福建省武术协会原副秘书长陈君琬先生,20余年前他配合多个冲绳空手 访祖团体在福建各地现场调查空手道源流踪迹,他为本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 一手资料,并解答了许多问题。
教育部人文研究重点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台湾文化研究中心的谢必震 教授在本课题冲绳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给予热情指导,让我少走弯路。同中心
的历史学教授赖正维女士为本书琉球历史方面的研究提供指导,在此表示 感谢!
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十余年来一直鼓励我专务借鉴日本武道近代化. 研究中国武术的发展。他从体育近代化角度对中国武术现状有许多见解,对 我整体构思本课题有很重要的启示。就本课题,我与任老师曾有两次深入的 讨论,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福建文化学者刘立身先生为本研究提供了福州乡土人情方面的指导;吉 林体院宋继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吕韶钧教授、厦门大学郑婕教授、浙江大学 林小美教授、上海体育学院郭玉城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李世英教授等师友为本 课题立项与完成,给予许多指导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集美大学日语系主任黄燕青女士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访学期间,为我复印 了珍贵的空手道资料,数年来.在与日本学者的会议协作、日语文献解读方面, 她也给予了我指导与帮助.深表谢意。
感谢永春白鹤拳国家级传人苏瀛汉先生,感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 祖拳传承人周焜民先生.感谢石狮侨乡国术馆馆长周盟渊先生.感谢五祖拳传 人铁臂功蔡长庆先生,感谢多次金狮奖获得者、厦门新垓五祖拳传人邱丽羡女 士,感谢漳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太祖拳传人林其塔先生。
感谢厦门大学林建华教授的指导与支持,感谢湖北大学蔡仲林教授的支 持,感谢集美大学刘英杰教授的支持帮助,感谢集美大学蔡传明博士的支持。
三明市文武学校董事长兼校长苏作华先生热情支持本书撰写与出版,在 此表示感谢。
本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文化流变的考察一一从福建南拳到日 本空手道"(12BTY050)课题报告基础上重写的,课题前期参与者有集美大学 高楚兰教授、倪红莺教授、袁镇澜教授、周永盛讲师,在此对合作者们表示 感谢!
袁镇澜教授是我的老师。1974年.我在家乡任小学民办教师时,师从时 任温州市少年业余体校武术班教练的袁老师开始武术启蒙。他有坚强的毅 力,坚定的信心.一生挚爱武术,从套路竞技到散打比赛.培养出多位世界冠 军,他多年关注研究日本武道,发表过很有见地的论文与专著。中年时,他将 武术素养与广泛阅读融合成哲学修为,将哲学思考落实在日常武术教育与生 活实践中。年近古稀,袁师对武学之热爱丝毫不减。40余年来,我一直在他 的支持、影响下从事武术的教学与思考工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几遇难关.是 在袁老师鼓励支持下完成的,在此向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
感谢集美大学校领导、科研处、对外合作办事处的青年同事们,在我退休 后.他们给予我使用课题基金出访调研的诸多方便.为我顺利完成课题的后期 奏料搜集与整体改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拳名师黄康辉、王 建华伉俪热心促成,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妻子黄鼎远.多年来,她默默悉心照顾我的日常生活,让我能够 在整洁、温馨的环境中,全身心致力于工作与学术研究。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敬爱的研究生导师一一武汉体育学院温敬铭教授、刘玉华教授。1936年,导师伉俪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员,在德国柏林奥运会 期间表演中国武术,至今已经82年了。武术入奥仍在途中,学生们正在尽自 己的绵薄之力。
郑旭旭
2018年10月2日
于厦门集美学村
浏览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