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摔技历史悠久,其摔辅的内容丰富、充实、详尽,囊括了摔技主体措 攻以外的方方面面,可归纳为扛摔、蹶摔、操摔、跣摔、拧摔等五大部分,俗称摔技五 辅。中国武学家认为:“摔辅有五,各霸一方,扛摔者属木归于臣.脚摔者属金归于 佐,蹶摔者属火归于使,操摔者属土归于引,拧摔者属水归于卒。”这说明,摔技五辅 不仅与措技共同构成武术摔打的基本技术,还可自为一体,开展无休止的相生相克 攻守。
(三)摔辅的归属
在笼统的武技摔辅归纳中,一般措摔和扛摔可归纳为措摔范畴,跟摔(撩腿、盘 腿)、踢摔、挽摔可归纳为腿摔范畴,操摔和拧摔可归纳为臂摔范畴。但无论如何措 摔、腿摔、臂摔都必须做到攻守进退的三位一体,都必须符合古老的道气学说辩证 的如果进行严格的科学划分,必须遵循以措技为纲,以五大摔辅为目的基本原则, 必须遵循五大摔辅各霸一方的原则,必须明了扛摔强调的是挠、顶、举,阚摔强调的 是撩、盘、翘,跪摔强调的是捆、勾、扒、挽,操摔强调的是扣、擢、拦、挤、碰,拧摔强调 的是闪、把、搀、掰、靠,都是中国武术摔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讲,摔技系统是以摔技攻守为主体所构成的武术运动系统。摔技是以上 肢为招架、下肢为进出、方法为手段使对手倒跌在地的武术攻守技术。摔架是摔技 的脊梁,摔辅附着于摔架上,并在上肢把持、下肢支撑、中轴周旋下所开展的摔跌运 动,是武技攻歼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扛摔与扛摔间法
扛摔是指在摔技对抗中两手把持对手用自己的肩、头、臂、膀、背将对手向上挠 起、顶起、举起、托起、端起、掇起后顺势将对手摔倒在地的摔攻方法,是较大手笔的 摔技攻击,是摔技对抗演练的极品,是摔技极具致痛、致残、致死性质的攻击。扛摔 间法即扛摔方法与方法之间的链接、周旋、运化方法,是扛摔手段的实现者,是扛摔 技巧的支撑者,是实现扛摔技术得心应手的中间环节。
(一)扛摔构成
扛摔是武技摔打运动中以挠为首,以顶、举、托、端、掇为助的一种居高而下攻 击,由挠扛、顶扛、举扛、托扛、端扛、掇扛等六大技术构成。其中,挠有针对单腿的抱 腿挠、捡腿挠、搂腿挠、逮腿挠、钻腿挠,有针对双腿的搬腿挠、捞腿挠、把腿挠、捉腿 挠、抡腿挠;顶有肩顶摔、头顶摔、臂顶摔、膀顶摔、背顶摔等组成;举有抓举摔、挺举 摔等组成;托有手托摔、臂托摔、膀托摔等组成;端有双端摔、单端摔等组成,擞有双 掇摔、单撤摔等组成。
扛摔的基本内涵即构成扛摔的基本内容,是由所有的挠法、顶法、举法、托法、 端法、撤法组成的。换句话说,武术功夫中的挠法、顶法、举法、托法、端法、撤法是构 成武技扛摔的基本技术、要素、功夫。其中,挠法是指自己两手把持对手把位用自己 的肩、头、臂、膀、背将对手向上瞬间挠起、顶起、举起、托起、端起、擞起的方法,有肩 挠法、头挠法、臂挠法、膀挠法、背挠法之分。顶法是指自己两手把持对手把位用自 己的肩、头、臂、膀、背将对手向上顶起的方法,有肩顶法、头顶法、臂顶法、膀顶法、 背顶法之分。举法是指自己两手把持对手把位用自己的双手将对手向上举起的方 法,有抓举法、挺举法之分。托法是指自己两手把持对手把位用自己的手、臂、膀将 对手向上托起的方法,有手托法、臂托法、膀托法之分。端法是指自己两手把持对手 把位用自己的手将对手向上端起的方法,有双端法、单端法之分。捌法是指自己两 手把持对手把位用自己的手将对手向上掇起的方法,有双撤法、单掇法之分。
武技扛摔的方法是相当复杂丰富的,除特殊扛法外,有二十种标准的武术摔技 扛法,其中用于攻守的扛法十五种,用于练习的扛法五种,按攻击特征可分为:肩 扛、头扛、臂扛、膀扛、背扛、手扛等六大类;按运动特征可分为:前扛摔、后扛摔、侧 扛摔、上扛摔、轮扛摔、旋扛摔、锻扛摔、炼扛摔、修扛摔等九大类。极具代表性的扛 摔技术有二郎担山、天王托塔、女娟补天、大禹投石、霸王举鼎等。
(一)扛摔进程
扛摔在武术运动中的动作巧度、妙度、难度是比较大的,难就难在扛摔的机巧、 到位、着实,也说明中国武学中的扛摔招法构造是比较随机、巧妙、精到的,是集攻 击力、提升力、摔打力为一体的武技运动形式,是用自己的上盘将对手提升后再行 摔倒的扛摔技术。其运动的基本步骤即一逮、二钻、三抱、四起、五摔、六备。具体来 讲,扛摔的基本进程即由扛应、扛出、扛着、扛起、扛跌、扛收等六大进程构成。
扛应是指扛摔出击之前的摔打常规应对,是在上盘招呼、下盘布局、中轴对峙 中得以摔打的相对而立。一般要求招呼要在随机应变中得以主动,布局要在排足布 阵中得以先机,对峙要在无为自然中得以扛摔技术的顺利施展。
扛出是指在常规招呼、布局、对峙中,如果扛摔机会出现,自己必须突然开展打 人,而使敌我架势处于利我扛摔实施的格局,是扛摔形成的前提。一般要求打入的 时机、力度、技巧必须恰到好处,打入的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必须确保无误,打入 的速度、占位、劲道必须得体自然。尤其是扛摔的劲道在扛摔中除必须具备强大的 上升能力外,还必须在扛摔运动中做到高度的定人、定夺、定格,以使自己的着手能 够稳当、准确、到位的开展。
扛着即扛摔攻击的着手是指打入对手下盘后的操控方法和实施扛摔的着力点 是否到位,是扛摔构成的实质。扛摔着手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必须立刻收手而迅捷 撤出,要不然等待你的就是吃亏。
扛起是指着手得劲、得力、得势、得手后下肢由屈到伸将对手瞬间扛离地面的 过程,是扛摔构成的要害。扛起是扛摔攻击的要害,在武技扛摔攻击中无论如何都 必需的将对手扛起来,而且必须做到扛起的迅疾、便利、干脆,否则即使扛起在攻守 作战中也难免吃亏。
扛跌是指将对手迅疾扛离地面后的跌地处理过程,是扛摔的硬性处理环节。要 求将对手扛起后必须按招法设计作出合理的硬性处理,而这种处理必须干净、利 落、迅疾、便利、干脆。
扛收是指将对手合理硬性处理后必须根据作战所拿捏的分寸、尺度、火候马上 脱开作战境界、迅捷跳出危险区域而形成常规对峙或常规收手或按照设计就势进 一步收拾对手,是扛摔的结束环节。要求扛摔乃至所有的武术攻守、娱乐、保健后, 必须迅疾、便利、干脆、利落、认真做好后续的罢手、收势、还原工作。
(二)扛摔的特征
武技扛摔攻击的基本特征是,借着两足抢占、依着上肢操控、靠着躯干周旋、赖 着下肢劲力的鼎力支撑、凭着招法计策谋略的恰到好处施展才会有精湛扛摔技术 的彰显。其不仅具有较大的提升力,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摔打效果;其不仅具有较大 的破坏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致痛、致残、致死性。其付出的能量是比较小的,但自 己的所获却是比较大的。其动作的要求、难度、支撑是比较高的,但所获得的攻守利 益也是比较大的。
(三)影响扛摔运动的因素
影响摔技扛摔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 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扛的技巧、劲度、力度和扛的合理支撑点、扛的精准 贴靠部位、扛的手足把持以及开展扛摔攻击时间、距离、速度的恰到好处。另外,在 临阵攻守中关键在于自己得势的上盘打入、下盘布入、中盘嵌入和扛摔攻击的得劲 程度、忽悠水平、施计能力以及对方的破解水平、对方的反扛摔攻击能力、对方架势 的克扛摔程度等。
(四)扛摔的功能
扛摔的主要功能是将对手挠起、顶起、举起、托起、端起、撒起后,再将对手合 理、合理、合法地摔倒在地,再将对手合理、合理、合法地制服。其次是对敌人阵脚、 布局、稳准攻击的有效破坏。其三是对自己体质、健康、心志的有效锻炼。其四是对 上肢、下肢、躯干等综合能力的调节、调和、建设。其五是对修炼者倒地方法、倒地应 对、倒地即起能力的打造。其六是对修炼者心理、筋骨、动作等全方位修炼是最好不 过的。
(五)扛摔运动对下肢骨、躯干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扛摔运动,除可使下肢骨、躯干骨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壮,骨 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作用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 使踝关节、膝关节、髓关节和躯干骨关节的功能加大、牢固加强、承受能力提升以及 自身灵性、动性、斗性的提高,有着极为鲜明的作用。
(六)扛摔间法
扛摔间法由扛摔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扛法之间,是扛法运动的外环境,是 扛摔运动极为合理的运化部分,具有鲜明的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到位作 用。扛摔间法与武术化功、武技运化、武招运筹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不同、相同、相 近的扛法均有着不同的间法,不同、相同、相近的扛法连接均有着不同的间法连接, 不同、相同、相近的扛法转变均有着不同的间法联通。
三、阚)摔与跑I摔间法
中国武学摔技中的脚又称脚技、脚摔、脚攻、脚踢、搅摔、跤摔,亦称脚腿摔、搅 腿摔、跤腿摔,俗称腿摔、脚摔、下盘摔,是指武术运动中上肢把持操控、中轴运筹帷 幄、下肢一腿支撑另一腿针对对手使对手瞬间倒地的腿法摔攻。它是以下肢为主体 的摔技攻击,是脚法与脚法组合、排列、配伍所构成的下盘脚摔,是以脚摔间法相连 接所构成的下盘脚法攻击,是武家以魔脚、扫脚、抄脚、嫦脚、带脚、挂脚、别脚、勾 脚、跟脚、挑脚、翘脚、跚脚、绊脚、得脚、合脚、切脚、搂脚、刀阚等十八阚踢技巧为主 体致对手倒地的传统脚踢攻击。
浏览3次